星期二, 19 8 月

AI吞噬軟體?GPT-5發布後,軟體股崩了

歐洲軟體板塊周二重挫,德國軟體巨頭SAP股價一度暴跌7.1%,市值蒸發近220億歐元,創2020年底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多隻軟體股從7月中旬以來已累計跌去兩位數。在GPT-5之後,市場第一次切實感受到,AI的迭代可能不僅是生產力工具的增強,更可能在根本上重塑軟體行業的商業模式。

人工智慧取代傳統軟體的擔憂,本周終於在市場上引發了實質性的恐慌拋售。

周二,歐洲軟體板塊遭遇重挫,德國軟體巨頭SAP股價一度暴跌7.1%,市值蒸發近220億歐元,創2020年底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法國達索系統(Dassault Systèmes)、英國Sage Group等全線下挫,多隻軟體股從7月中旬以來已累計跌去兩位數。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545961195-2\”);});

這輪拋售,與AI模型迭代速度的衝擊密切相關。上周,OpenAI發布了新一代GPT-5.幾天前,Anthropic也推出了面向金融服務的Claude專用版本。基金經理們警告,新模型的能力提升已足以威脅部分軟體和數據服務公司的核心業務——包括金融數據提供商、數據分析平台,甚至部分企業應用。

Aviva Investors基金經理Kunal Kothari指出,Claude金融版直接衝擊了LSEG這類依賴數據提供的商業模式,「市場開始意識到,每一代GPT或Claude的迭代都可能是上代的數倍能力,這在挑戰整個業務邏輯。」

「AI吞噬軟體」論調再度流行

實際上,「AI吞噬軟體」並非新鮮觀點。早在2017年,英偉達CEO黃仁勛就曾預言AI會改變軟體行業的格局。但在GPT-5發布後,華爾街和歐洲投資者的反應顯得前所未有地真實。

RBC CapitalMarkets分析師團隊稱,「軟體板塊的估值正持續承壓,短期內波動性將延續」,因為市場被「AI將導致軟體消亡」的敘事所主導。

這種情緒也蔓延到美國市場。本周一,美國雲端工作協作平台Monday.com暴跌30%,Salesforce、Adobe年內跌幅已超過25%-30%,一籃子軟體股相對半導體板塊的表現已回落至今年1月以來低點。

市場擔憂的核心是,隨著AI編碼與生成應用的能力提升,企業可能會自行構建所需工具,從而減少對傳統「打包軟體」的採購支出。Meta CEO馬克·扎克伯格今年初甚至預測,2025年就能出現具備「中級工程師」水平的AI工程代理人。

高估值放大衝擊

這輪歐洲軟體股下挫,還有一個放大器——高估值。

目前STOXX600平均市盈率約17倍,而SAP的市盈率接近45倍。UBSO』Connor首席投資官Bernie Ahkong指出,「高估值讓它們對任何潛在利空都異常敏感。」

不過,也有機構認為,這輪恐慌拋售可能孕育機會。Ahkong表示:「部分公司最終可能將AI變成盈利的順風,但需要時間去證明。」

並非所有軟體都將被替代

儘管「AI吞噬軟體」的口號在市場上甚囂塵上,部分投資者和分析師提醒,軟體行業並非一刀切。

Lazard Asset Management的Steve Wreford認為,那些深度嵌入客戶工作流程、擁有難以複製的專有數據的企業,仍具備強大護城河。Schroders的Paddy Flood也指出,企業級關鍵應用由於更換成本高、服務穩定性重要,受衝擊的可能性較小。

Aviva的Kothari舉例稱,英國徵信機構Experian不僅擁有獨特數據,還深度嵌入金融機構業務流程,「發放貸款就離不開它」。

然而,Kothari也警告,單靠數據壁壘可能不夠安全——AI可能會在數據價值鏈中奪取更多環節的控制權。

過去半個世紀,微軟、SAP等公司構建了商業軟體的黃金時代。但在GPT-5之後,市場第一次切實感受到,AI的迭代可能不僅是生產力工具的增強,更可能在根本上重塑軟體行業的商業模式。

正如一位基金經理所說:「也許10年後,AI真會吞掉部分軟體,但現在市場已經開始提前定價這種風險。」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