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4 10 月

今後,將是徹徹底底的小生意時代

那些活下來的,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那些最能適應環境的。——達爾文。

這個時代很奇怪,那些天天上班的,過得越來越難,從來不上班的,反而越過越滋潤。

當你在為裁員焦慮時,還沒出校園的大學生靠自媒體,一條廣告賺了普通白領一個月的工資。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545961195-2\”);});

當你糾結要不要跳槽時,有人靠一個微信,培養了幾千個熟客,養活了一家老小。

越來越多的普通個體,盡然可以脫離組織,直接面向市場求生,而且還過得很好。

這個現象,和剛改革開放那幾年,很多人盡然可以通過「下海」來謀生何其相似。

環境正在巨變。

屬於大企業、大資本、大人物高歌猛進,水大魚大的時代已近尾聲。

屬於小人物,小生意,小而美的時代已經開啟。

大草原上的獅子,看著威風,但很多越來越難以維持自己的「體面」。

在大組織自身都難保的情況下,依附在上面的個體,如果不早做打算,當自己不得不獨立面向一個「新世界」求生的時候,可能會變得非常艱難、被動。

在職場,依附於一個大組織瘋狂內卷,這樣的道路,變得越來越沒有前途,風險越來越大。

「小」,意味著成本低,意味著靈活性,意味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更強的適應能力。

20多年前,還梳著中分頭的馬雲,給周圍人講互聯網,沒幾個人聽進去。

10幾年前,馬雲說未來是「小而美」的時代,真正懂背後邏輯並做好準備的人又有幾個?

01 從「供給側」看

要看清楚這場變革,有一個很簡單的視角:供求關係。

深刻理解「供求關係」,你也就對接下來的變革有了一套相對完整且底層的認知。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認為,依附於一個大組織生存,不過是人類協作方式的一種過渡形態。

過去大部分人之所以要依附於一個大組織才能謀生,核心原因是:交易成本太高。

什麼是交易成本?

所謂交易成本,就是你把東西賣出去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資金、時間、精力。

以前做生意,進貨、發貨,租場地,做廣告,和客戶建立信任,這些動作都是對資金、時間、精力的消耗。

過去的人做生意,還不談「生產成本」,單是「交易成本」就高昂到大多數人根本支付不了。

今後,將是徹徹底底的小生意時代

普通人想直接面對市場賺錢,讓產出>成本,難度很大。

所以大部分人不得不找到一個效率更高的組織,依附於這個組織,通過組織的二次分配來獲取生存資源。

但這一輪以互聯網、AI、可控核聚變等技術為核心的技術變革,把「交易成本」和「生產成本」都打了下來。

其結果之一,就是個體被技術賦能,個體生存空間大爆發。

越來越多的個人,能夠擺脫組織,獨立面向市場謀生。

就像兩億多年前,環境巨變,恐龍這樣的大型動物消失,體型更小的物種開始進入舞台中央。

一個普通個體,能調用的能力和資源,越來越多。

過去要花幾十萬才能搞定的設備,今天一部手機就能做出同樣的效果。

抖音、微信這樣的免費工具和平台,更是把過去企業價值幾百萬的數字系統踩在地上摩擦。

一個普通人和小團隊利用這些工具,也有能力鏈接和管理成千上萬的潛在客戶。

就像搭積木,只要你有自己完整的思路,理論上你就能撬動全世界的供應鏈、技術等資源,為你所用。

很多人靠一部手機,就能搭建起自己完整且持久的商業閉環。

這不是理論和神話,而是我看到,且正在親歷的現實。

02 從「需求側」看

過去大規模生產的優勢,正在被個性化、定製化的力量瓦解。

年齡、性別、收入、婚否、身體狀態、天氣、心情等等限制性條件,都在影響一個人的需求。

人的需求,從來都是「個性化」和千人前面的。

但過去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只能按同一個模子,生產出千篇一律的產品,給到大眾。

所以你會發現,雖然需求千人千面,但60年代,大家都穿著差不多的衣服、差不多的鞋子……

而現在,光是鞋子,就分化成了籃球鞋、足球鞋、網球鞋、拖鞋、登山鞋……

需求在不斷分化,這一趨勢和物種的分化何其相似!

因為技術這個限制性條件被打開,人的能力邊界得到了拓展。

過去沒有辦法滿足的個性化需求,現在變得可行了。

市場從整體大市場變成越來越多的分眾市場、碎片市場。

這些「小市場」,就是普通人能夠寄生的「母體」和「生存空間」。

服務好1000個鐵杆粉絲,服務好自己的小區的客戶,就能讓一個人活得很好。

大公司精心設計的商業戰略、多年積累的規模優勢,正在被小生意人的真誠和點對點的深度服務擊穿。

在有些巨無霸的「大」越來越成為其生存累贅的時候,普通人天然擁有的「小」,越來越成為一種生存優勢。

生意的精髓,從來不在於「大」,而在於你能否以一種自己可承受、可持續的方式,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

和具體的人建立深度關係,解決具體客戶的具體問題,這是普通個體能做好,而巨無霸們往往做不好或不屑於做的。

03 做好準備的人,將享受這個「新世界」

在人極其有限的生命周期里,很難看到更大周期的全貌,以為未來會和過去一樣。

前幾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和陣痛,,當下的人並不會去思考,直到歷史的車輪從他們身上壓過。

巨大的增量,在井噴,而存量,在萎縮。

與其固守存量,不如擁抱增量。

與其默認環境不變,不如假設環境會變,並積極擁抱變化,做好準備。

提升個人的生存能力,是每個人在這個大時代都要思考的問題

這一輪的科技革命和機遇,對每一個人開放,會惠及很多普通個體,但並不是惠及每一個個體。

不是你隨隨便便,開個店,擺個攤,就能活得很好。

小生意時代,同樣需要差異化和壁壘。

時代紅利,會流向那些深耕自己,持續進化,用心把一門手藝打磨到極致的人。

因為他們才能做出差異化和壁壘,並像一顆種子一樣,深深的嵌入這個時代新開啟的經濟結構中。

在這個養活自己越來越容易的時代,只要你向內深耕,不盲目攀比,你將能過上非常獨立、自由、且美好的一生。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