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3 8 月

200家公司想併購它!他23歲接手家族事業,奇招打敗蓄電池老大:不爭第一,只當唯一

編按:作者是日本創業實戰專家,23歲接手家族企業,從塗料事業起家,當事業正要起飛時,卻遇上供應商倒閉。他深刻體驗到,跟大企業拚價格、拚資源,最後都是賠錢收場,不如當市場里的「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因此決定轉攻利基市場。

他創業至今超過32年,目前已取得6項專利(例如:太陽能充電器、高級水耕栽培機、橡膠複合材料),並以付費收購方式回收電池,打敗蓄電池龍頭老大。合作客戶包括:恩益禧、三菱電機、軟銀、日本奇摩、東京電力等上市企業;他堅持不做下游代工、毛利低於三成不做,專註深耕高度差異化的利基市場。

由於公司太賺錢,他收到兩百多家的大企業併購邀約,最後以高價售出公司股權,成功華麗退場。他從發想創意、開發市場、定價,到智慧財產權保護,找出大企業不會也不想插手的市場,紅海變藍海。

不爭第一,只當唯一。利基生意怎麼找?利用DCA思考法。一有點子,不要先計劃(P)這要花多少錢,而是思考:我現在手上有哪些現成資源(D)可以運用,作者獨創6步驟,從卡關到爆想,輕鬆開發利基商品。

幫他賺進兩千萬元的利基聖經。利基商品不一定要從零開始研發,你可以:多注意政府補助,不僅搭上政策順風車,又能分擔風險。‧從海外找熱門商品,爭取總代理的獨家銷售權。

從現有商品中改進原料或包材:像是口香糖加入木糖醇,抗蛀牙;改用環保材料,提升品牌形象。但要記得將原料配方黑箱化,藉由專利防止競爭者抄襲。

藍海市場一片空曠,但風險是沒有客人?錯,數量不是問題,羊毛其實都出在「有錢人」身上。不打價格戰、不接代工、毛利低於三成不做,作者告訴你,如何找出大企業不想插手的市場,就能把紅海變藍海。

作者: 熊谷亮二

我靠利基事業賺進千萬

我在28歲那年開始創業,之後不斷挑戰新創事業,陸續打造出4間在利基市場獨一無二的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過多次失敗,但也有成功的事業。儘管我只是個中小企業經營者,依然能與多家大型企業直接合作,並且在沒有激烈競爭的狀況下,穩健經營超過32年。

也正因為沒有任何競爭對手,我才能收到兩百家的企業併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簡稱M&A)邀約,最後在2022年順利以企業併購,成功將公司轉讓出去。

在本書,我將以井底金蛙為概念,彙整自己的創業經驗,希望能對中小企業主、新創事業負責人,甚至是準備創業的人,提供些許實用的啟發。

這段話或許聽起來頗為玄妙,不過,關於金蛙的涵義,我會在第一章進一步詳細說明。

近年來,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快速發展、網路購物普及、大型連鎖店進駐各地,加上整體社會環境劇烈變動,商品與服務的壽命也越來越短。

在這樣的時代,沒有任何人能保證賺錢。

因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主動尋找新的事業機會。如果你不行動,你的事業就會因為跟不上時代而被淘汰。

如果你心裡還是想維持現狀,不妨問問自己:「如果從今天重新開始創業,你還會選擇現在的事業嗎?」

只要你有一絲絲的猶豫,就表示,是時候考慮轉型成利基事業,而本書就是你的聖經。

以汽車產業為例,長期以來,日本車廠如豐田(TOYOTA)等品牌,在全球車市中佔有重要地位,當歐美與中國的廠商發現,在引擎性能與油電混合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簡稱HEV)技術上無法超越日本時,便傾全力發展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簡稱EV)。特斯拉(Tesla)、比亞迪(BYD)等新興勢力,也在這波電動車熱潮中迅速崛起。

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曾說:「我們製造電動車,就像製造手機一樣。」這觀念對傳統車廠來說,是前所未有的顛覆與挑戰。如今,日本車廠也不得不正面迎戰。

然而事實是,目前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前十名中,沒有任何一家日本車廠上榜。尤其近幾年電動車的發展趨勢略有變化,哪怕是長年以汽車產業為主力的日本,也無法在全球產業轉型中保持優勢。而這樣的變局,其實離你我並不遙遠。

既然你會拿起《沒有競爭對手的利基市場聖經》,就表示你已感受到某種危機,並且希望能找到符合時代需求、獨具特色的利基新事業。不過,也許你會想「利基市場哪有這麼簡單」、「搞到最後一定會失敗」,甚至還沒開始就想放棄。

但事實上,利基事業的靈感就藏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微改變看待事物的角度,就能發現創業的點子或商機。而要抓住這些靈感,你得從建立發想點子的習慣開始。這樣的習慣,誰都可以養成。

對中小企業來說,往往很難成為市場第一。即便你推出好點子、創立新事業,只要市場一成熟,大企業就會介入,輕易奪走你深耕的市場。但如果你是選擇特定領域、規模不大的市場(也就是小水井、小眾市場),你將更容易成為唯一,甚至創造出高獲利的商業模式。關鍵就在於,你是否願意拋開框架、保持好奇、發揮創造力並付諸行動。

我們所預見的未來,正迅速接近。能否藉由事業重組,開創全新利基事業,提升公司價值,就看你怎麼選擇。

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曾說:「如果我不能持續探索新世界,我就會失去生命力。」這句話流傳超過70年,至今依然深深鼓舞著我們每一個人。眾所周知,他是在五十多歲才跨足截然不同的領域,創造出迪士尼樂園。

一旦你能創造出獨特的商品或服務,不僅能與從未合作過的公司、甚至全新產業搭上線,還可能翻轉整個事業、改寫遊戲規則。只要能建立習慣,即使是你目前從事的本業,也有機會迎來創新突破。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沒有競爭對手的利基市場聖經:不打價格戰、不接代工、毛利低於三成不做,找出大企業不想插手的市場,紅海變藍海最佳實務。》

作者:熊谷亮二

23歲,以家族企業接班人的身分,負責塗料相關的新事業開發。雖然創業首年營業額掛零,但憑藉出色的業務能力,仍成功與電力公司直營合作。

28歲,創立專營特殊塗料銷售與施工的Access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一職,卻遭遇合作廠商倒閉。此後,他轉攻沒有競爭對手的市場,陸續創立三家利基型公司,事業橫跨多元領域。

創業實戰經歷超過32年,目前已取得6項專利,主要合作客戶包括:恩益禧(NEC)、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軟銀(SoftBank)、日本奇摩(LINE Yahoo Corporation)、東京電力、鐵路公司JR、東急Hands、日立造船(Hitachi Zosen)、富士通等上市企業。堅持不做代工、不打價格戰,專註深耕高度差異化的利基市場。

2022年,他收到兩百多家的大企業併購邀約,最後以高價售出公司股權,成功華麗退場。現為企業經營管理暨業務顧問,致力於推廣創新事業、快速打造事業的實戰心法,積極培育下一代創業家。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