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3 8 月

港澳台

澳門前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以得票率98.99%當選澳門特首
港澳台

澳門前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以得票率98.99%當選澳門特首

  澳門前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當選澳門行政長官,他同時也是首位在中國出生的澳門特首。(美聯社:2024年10月13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於星期天(10月13日)宣布,澳門前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當選澳門行政長官,將成為這個毗鄰香港、以賭場為主的地區領導人,他同時也是首位在中國出生的澳門特首。 據澳門新聞局發布的公告,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於星期天舉行,整個選舉程序於上午10時開始,歷時約1小時35分。 在40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中有398名委員投票,岑浩輝得到有效票394票,得票率高達98.99%,確定當選特首。根據澳門的《行政長官選舉法》,選舉需有三分之二選委到場投票,得票超過半數即200票即當選。 此次選舉因現任特首賀一誠以健康為由決定不角逐連任後,僅剩岑浩輝一名候選人。 岑浩輝發表當選感言時表示,他將忠誠履行自己的參選理念和政綱,「以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為基本遵循,以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最高原則」。 「一國兩制」原則允許香港和澳門這兩個前英國和前葡萄牙殖民地實行不同的法律和政府結構。不過表面上這兩個特區雖享有高度自治,實際上卻被中國政府嚴格控管。 岑浩輝於1962年5月出生於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山市,1980年代就讀北京大學法律系,1986年移居澳門,及後到葡萄牙的大學修讀語言及法律課程,返回澳門後參與司法和檢察工作,並於1999年12月澳門特區成立後成為終審法院院長,直至今年8月才因宣布參選特首才卸任。 岑浩輝被選為澳門特首後,需得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5年。 由於岑浩輝並具有中國背景,且是由北京派遣到澳門的精英。早在澳門主權移交前,岑浩輝就已被澳門社會視為北京意圖栽培成治澳班子的「十三太保」之一。 2021年澳門警方以防疫為由禁止「六四」燭光集會時,岑浩輝以終審法院院長身份,判決集會...
前台灣總統蔡英文在訪問捷剋期間呼籲釋放黎智英
港澳台

前台灣總統蔡英文在訪問捷剋期間呼籲釋放黎智英

  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在布拉格舉行的「論壇2000」會議上講話。(2024年10月14日) 布拉格 — 台灣前總統蔡英文與其他世界領導人一道,呼籲釋放因支持民主運動而遭受香港當局指控違反國安法的媒體出版商黎智英。這些指控普遍被認為是出於政治動機。 蔡英文在接受美國之音(VOA)採訪時提到黎智英:「他們應該釋放他。」她是在星期一(10月14日)於捷克首都布拉格參加「論壇2000」民主會議並發表講話後作出這番表態的。這是蔡英文自5月卸任以來首次進行國際訪問。 蔡英文在對黎智英的審判即將於11月20日恢復開庭之前呼籲將其釋放,屆時他預計將首次出庭作證。 黎智英是現已關閉的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自2020年底以來一直被單獨關押。這位76歲的英國公民因涉嫌與外國勢力勾結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而受審。他否認這些指控。這些廣泛被認為是出於政治動機。 據媒體報道,英國政府近期要求推遲蔡英文的英國訪問,原因是擔心此舉會激怒北京。預計英國外交大臣大衛·拉米(David Lammy)將在下星期首次以外相身份訪問中國。 一位英國外交部發言人告訴《衛報》:「部長級訪問將按慣例確認。我們不對揣測發表評論。」 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對美國之音表示,他希望拉米在即將到來的訪問中向中國政府提出他父親的案件。 資料照片:《蘋果日報》創始人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參加無國界記者在倫敦組織的活動,要求中國和香港當局釋放黎智英。(2024年10月11日) 黎崇恩表示:「我希望他能提出此案,歸根結底,這事關拯救我父親的生命,而外交大臣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來做這件事。」 儘管英國已呼籲釋放黎智英,但英國政府遭到人權組織和活動人士的批評,認為倫敦在為英國公民黎智英呼籲方面做得不夠。 黎崇恩提到英國新上任的工黨政府時說:「他們才執政四個月,而我父親已經坐牢四年了。這不是借口。」 ...
香港特首周三推出施政報告 政府民望低迷 市民漠然以待
港澳台

香港特首周三推出施政報告 政府民望低迷 市民漠然以待

  香港特首「施政報告」10月16日發表,香港市民漠然以待。(美國之音) 香港 —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在10月16日星期三早上,發表任內第3份「施政報告」。由於香港政府已完成去年「施政報告」提及的第23條立法,令香港反對聲音近乎絕跡,所以一般預計施政報告將以改善經濟狀況為主軸。不過對於香港各界人士而言,香港政府管治能力和威望都不足,因此幾乎沒市民對施政報告有任何期望,甚至明言政府「最好什麼都不做」才是最佳方案。 去年香港特首「施政報告」首先提及「貫徹一國兩制,維護國家安全」,當中明確列出要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國家安全教育、設立兩所博物館介紹國家和抗戰歷史等,上述計劃在過去一年完全落實,令香港進一步籠罩於國家安全大於一切的社會氣氛下。 不過另一方面,去年「施政報告」提及的其他政策,例如強化「八大中心」、吸引公司遷冊來港、振興旅遊業及一系列以「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為題的經濟扶貧措施,成效卻不甚理想。香港樂施會在10月初公布的最新貧窮狀況報告指出,在今年第1季度,香港的貧富差距擴大至創紀錄新高的81.9倍,逾139.5萬人處於貧窮線一下,65歲或以上貧窮長者超過58萬人, 20多萬人處於在職貧窮狀況。 港人恐怕連金融界也要講國家安全 香港特首李家超提出「拼經濟謀發展」和「惠民生添幸福」兩大議題,在很多香港人看來,改善經濟是這次「施政報告」的最核心主題,相反政治相關議題未必會著墨很多。香港左翼民主派政黨社會民主聯機(社民連)外務副主席周嘉發認為,近年政府已經在打壓自由方面做了很多,確實沒必要再對此處下藥。他告訴美國之音:「完善區議會選舉和23條立法是他們去年的目標,他們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且接下來一年將有很多大案件判決,這些都已經足夠以儆效尤,不用再下重葯吧,畢竟第23條通過之後,已經立即有人被收監。」 不過前立法會議員,數年前流亡美國的梁頌...
賴清德周五再赴金門紀念古寧頭大捷75周年,是否再發重要宣示引人關注
港澳台

賴清德周五再赴金門紀念古寧頭大捷75周年,是否再發重要宣示引人關注

  台灣總統賴清德在前線島嶼金門島舉行的紀念抗戰儀式上向退伍軍人講話。(2024年8月23日) 華盛頓 — 台灣總統賴清德計劃星期五(10月25日)再次前往與中國大陸一箭之遙的前線島嶼金門,主持台灣國軍古寧頭大捷75周年慶祝活動。大約兩周前,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舉行大規模圍台軍演,導致台海局勢格外緊張。 這也是賴清德5月20日宣誓就任總統以來第二次前往金門。 8月23日,賴清德首次以總統身份前往金門,主持金門與中國大陸附近沿海地區八二三炮戰66周年追思祭悼典禮。不過,他在紀念八二三炮戰活動中發表的「決心」、「團結」及「和平發展」三點主張的演說被北京國台辦解讀為「渲染中國威脅」,引發一場不小的風波。因此,賴清德周五會在金門發表怎樣的演說,外界高度關注。 10月25日(星期五)既是國軍金門古寧頭戰役勝利75周年紀念日,也是台灣的光復節。根據台灣中國時報的報道,金門軍政各界星期三已經開始在古寧頭萬聖祠展開秋祭古寧頭戰役陣亡將士的活動。賴清德星期五飛抵金門後,將在金門太武山忠烈殿主持秋祭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在北京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此同時,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在福建沿海發動廈門戰役,並且兵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的國軍。但是解放軍10月24日晚發動登陸大金門的戰役後,一萬多解放軍官兵金門登陸後失去後援,激戰三晝夜,最終被守島國軍全部殲滅。 此次戰役是國共內戰後期,國軍在與解放軍的交戰中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此戰不僅確保金門馬祖等一系列島嶼牢牢掌握在國軍手中,而且在那風雨飄搖的年代,穩定了台灣的軍心、民心和社會穩定。 兩岸都將此次戰役稱為金門戰役,台灣後來又將其稱為金門大捷、金門保衛戰、古寧頭戰役以及古寧頭大捷。 台海兩岸同文同種,但是自1949年起就分離分治、互不隸屬。北京卻始終堅持...
揮舞國安大棒嚴厲整肅民主派後,香港特首欲推動改革重振經濟 
港澳台

揮舞國安大棒嚴厲整肅民主派後,香港特首欲推動改革重振經濟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院發表任內第3份施政報告。(2024年10月16日) 在遵從北京旨意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訂立《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進一步重創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之後,香港特首李家超星期三(10月16日)在他的第三次年度施政報告中,承諾改革並重振經濟及金融市場,包括大幅調低烈酒稅、謀求改善貧困人口的居住條件。 路透社報道說,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稱,需要深化改革,探索新的增長領域。這符合中國的國家優先安排和北京最近呼籲各界團結起來促進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呼籲。 報道表示,香港體量不大但開放的經濟已經感受到了中國經濟放緩和政治緊張局勢的連鎖反應,包括長達數年的在國家安全上的鎮壓。 香港經濟第二季度同比增長3.3%,預計全年增長2.5%到3.5%。 儘管旅遊業自新冠病毒疫情以來有所反彈,預計今年將有4600萬遊客訪港,但消費和零售支出仍然低迷,而股票上市已經枯竭,資本外逃仍然是一個挑戰。 李家超對立法會說,酒精含量超過30%的烈酒的關稅將從100%降至10%,以刺激烈酒貿易。較低的關稅僅適用於價格超過200港幣(約26美元)的烈酒,以及高於該金額的部分。 李家超稱,此舉將促進烈酒貿易並促進高附加值行業的發展,包括物流和倉儲、旅遊以及高端食品和飲料消費。 他希望此舉能使香港受益,就像香港在2008年取消葡萄酒稅後成為亞洲葡萄酒貿易中心一樣。 中國最近對法國白蘭地徵收臨時性高額關稅的決定,以針鋒相對地報復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也可能會讓香港受益。 李家超還表示,將簡化公司在香港股市上市的程序,以吸引更多國際公司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 根據金融市場平台公司Dealogic的數據,香港2024年IPO(首次公開募股)的價值是21年來的最低水平。這個數據不包括華潤飲料(China Resources Beverage)和地平線機器人(...
香港特首施政報告漠視民意 港人失望 評價甚低
港澳台

香港特首施政報告漠視民意 港人失望 評價甚低

  香港特首李家超公布任內第3份施政報告,當局在商業區建築物外提供電視直播,卻無市民駐足觀看。(美國之音) 香港 —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10月16日發表任內第3份施政報告,以「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為主題,在多個項目上提出跟中港融合相關的措施,不過對於香港社會最關注的經濟問題,報告上卻沒有著墨很多。 最新施政報告雖以「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為題,卻沒有太多具體著墨於協助僱員階層的措施。(美國之音) 察人士指出,李家超羅列的一些方案令人啼笑皆非,香港人皆對這份新施政報告評分甚低,甚至有人給予零分。 香港市民普遍認為,經濟問題是最需要急切解決的問題,不過在這次的施政報告中,並沒有提及直接扶貧和「派錢」措施,只提及以「還息不還本」借貸政策,及舉辦「香港好物節」等活動支持中小企,以及發展「銀髮經濟」,以各種優惠措施鼓勵長者消費。批評人士認為,香港政府沒有回應市民需要,甚至是意圖占長者便宜。 吸走長者僅余的退休金 香港前中西區區議員、香港公民代表會議成員葉錦龍,對香港政府在施政報告上提及的發展銀髮經濟,作出以下的評價:「所謂發展銀髮經濟,就是將長者僅余的退休金吸走,藉助所謂綠色債券,或者加強中國在香港發債,去吸走長者資產。」 前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甚至認為香港長者福利制度不完善,根本無法發展銀髮經濟。他告訴美國之音:「香港長者普遍貧窮,而且政府從沒制定合理的退休保障制度,所以大量長者退休後淪為低收入,甚至無收入人士。他們只能倚靠家人供養,就算有些微儲蓄也要省吃儉用。就算近年有強積金,最多只有數十萬港元,卻要維持二十年開支。就算有些長者有經濟實力,他們也會選擇拿著積蓄移民台灣或泰國等地,所以根本難以推動什麼銀髮經濟。」 香港樂施會在本月初發表最新貧窮狀況報告,指出今年第...
華為設備「偷裝」台積電先進晶元?分析:美國對華科技圍堵有漏洞
港澳台

華為設備「偷裝」台積電先進晶元?分析:美國對華科技圍堵有漏洞

  台灣晶元製造代工龍頭台積電在新竹的總部大樓 台北 — 台灣半導體巨頭台積電(TSMC)生產的高階人工智慧晶元,疑似經一家「白手套」中資公司轉售給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引發國際關注。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台積電尚未證實晶元流向的具體途徑,但此事件不僅暴露了其出口管控中的潛在漏洞,也進一步凸顯出近年來美國對華科技封鎖的愈加嚴峻和複雜的局面。 路透社10月23日報道,加拿大半導體研究機構TechInsights在拆解華為一款最先進的升騰(Ascend) 910B人工智慧晶元後,發現其中採用了台積電7納米製程的晶元組,引發美國共和黨眾議員、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的批評,認為這標誌著美國出口管制政策的「災難性失敗」。 華為透過白手套中企繞道下單 據台灣《自由時報》10月24日引述不具名的半導體業界人士爆料,華為的「白手套」疑似是一家中國設計公司,於今年上半年以7納米工藝向台積電下單投產,並支付了數億美元的代工費用。台積電在發現異常後立即停止供貨,並通知美國相關部門。 此外,法新社同日援引台灣官員消息稱,台積電早在10月11日就已發現晶元最終流向華為,並迅速啟動出口控制程序,停止向該客戶供貨,同時通知了美國和台灣相關部門。報道稱,這家問題廠商是在2020年美國出口管制生效前,就與台積電簽訂合同的「老客戶」,台積電並未向台灣經濟部通報具體名單。 台積電星期三(10月23日)發布聲明,強調他們是家「守法」公司,並自2020年9月以來﹐就不曾向華為交付任何產品,符合現行出口管制規範。 台灣政府:持續國際合作,確保供應鏈安全 對此,台灣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星期四(10月24日)表示,除台積電已公開說明其合規程序外,台灣經濟部與相關產業在國際出口管制上也保持密切的信息分享和合作機制。李慧芝強...
前港督彭定康和英國大學校長呼籲為香港BNO持有人提供本地生學費待遇
港澳台

前港督彭定康和英國大學校長呼籲為香港BNO持有人提供本地生學費待遇

  資料圖: 英國牛津大學大樓 (2020年10月6日) 倫敦 — 今天(10月17日),包括牛津大學前校長和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Lord Patten of Barnes)在內的6位英國大學現任和前任校長聯名致信英國教育大臣布里奇特-菲利普森(Bridget Phillipson),呼籲為在英國居住滿三年的香港BNO簽證持有人提供本地生學費待遇。 這一呼籲引發了廣泛關注,多位BNO持有人和相關人士向美國之音表達了他們的看法。 BNO簽證持有人面臨的教育困境 19歲的張晞晴(Chloe Cheung)來自利茲,四年前通過BNO計劃與家人來到英國。她向美國之音表示:「國際生學費狀態對我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在我決定是否繼續學業時。2023年6月,我參加了A-level考試。在考試之前,我已經收到了約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的有條件錄取通知,準備學習哲學、政治和經濟學。然而,與家人討論後,我們意識到根本無法負擔高昂的國際學生學費,這些費用從6萬到10萬英鎊不等。因此,我不得不放棄這些錄取通知,轉而專註於尋找工作。」 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的贊助人彭定康在信中指出:「羅素集團大學的國際學生本科課程年均學費約為25,000英鎊。對於一個想學醫的年輕BNO持有人來說,即使他或她戰勝了重重困難——平均只有7%的名額留給國際學生——贏得了一個名額,他或她仍然要面臨五年內每年支付高達50,000英鎊的費用,而且沒有學生貸款系統來幫助BNO持有人承擔這些費用。」 自2021年1月BNO簽證計劃推出以來,已有超過18萬BNO護照持有人及其家屬來到英國生活。許多是帶著正在英國學校就讀的孩子的家庭。此外,2022年11月的規則變更允許18至27歲的年輕人獨立於父母申請BNO計劃。然而,目前居住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年輕BNO簽證持有人需要支付高昂的國際...
「雨傘革命」十年後,海外香港離散社群繼續為香港的未來抗爭
港澳台

「雨傘革命」十年後,海外香港離散社群繼續為香港的未來抗爭

  香港民眾政府總部外集會撐起象徵雨傘革命的黃傘,紀念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4周年。 (2018年9月28日蘋果日報圖片) 舊金山 — 「這個活動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雨傘運動』,讓那些對『雨傘運動』不熟悉的人知道當時香港發生了什麼事,告訴他們當時的香港市民和學生的訴求是什麼,整個運動是如何開始和結束的;第二個目的就是把還懷揣著當年理想的人重聚在一起,大家思考香港以及中國的民主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香港事務組織的發言人威爾·林(Will Lin)這樣告訴美國之音,為什麼他們在「雨傘運動」十周年的時候組織放映一部2016年的有關「雨傘運動」的紀錄片。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世界各地的香港社團和關注香港的國際人權組織都在舉辦各種紀念「雨傘革命」十周年的活動。10月11日這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放映反映香港雨傘運動的紀錄片《亂世備忘》來做紀念。包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師生、伯克利市民、舊金山灣區各民主、人權組織成員在內的近百人參加了這次放映會,回憶「雨傘革命」,呼籲關注香港離散社群,為香港的未來繼續抗爭。 「雨傘革命」又稱「雨傘運動」或「佔領行動」,是指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這次運動主要由香港年輕人主導策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等。 運動的主要象徵是手持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運動因此得名。此次運動以佔領、包圍、罷工、罷課、絕食、遊行、抗議、靜坐、公民抗命、網路行動等方式進行,共有120萬人參與,佔全香港人口的六分之一。雨傘運動最後以失敗告終,警方於12月清場。「雨傘革命」中有1088人被捕。這次運動是香港歷史上第四大規模的公民抗命運動。 紀念「雨傘革命」,不停止「講述自己的...
國會民主黨領袖呼籲美企拒絕香港政府下架海外港人媒體指令
港澳台

國會民主黨領袖呼籲美企拒絕香港政府下架海外港人媒體指令

  資料照: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在該委員會舉辦的聽證會上發言。(美聯社,2023年2月28日) 華盛頓 — 一位美國國會中國政策民主黨領袖呼籲一家美國網路託管公司不要聽從香港政府的要求,關閉一個由海外香港民主活動人士創辦的媒體網站。 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蒂(Raja Krishnamoorthi)星期一(10月21日)致函美國網路託管公司Automattic Inc.,要求該公司不要聽從香港當局的指令全面下架由流亡海外的香港人創辦的雜誌媒體網站《如水》。 據美國之音(VOA)獨家取得的信函,議員指出「香港利用其《國家安全法》在境外刪除美國境內合法內容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美國公司不應助長這種鎮壓行為」。 美國之音這個月初曾報道,《如水》網站在香港遭到封鎖,被視為是第一間海外香港人媒體網站在香港境內被官方封鎖。 除了在香港境內封殺該網站,香港警務處在9月3日發函給為《如水》提供網站託管服務的美國公司Automattic Inc.,指控《如水》可能觸犯多條國安法例,要求停止為《如水》提供服務並將其全面下架,包括在海外的網路服務。不過, Automattic, Inc.並未遵從其要求。 香港警方在信函中指控,《如水》網站有可能違反《香港國安法》下的分裂國家及煽動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勾結外國勢力罪、以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下的煽動罪。 這起事件在美國之音披露後受到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民主黨領袖的關注。 「中共越來越多地利用其法律,包括香港的《國家安全法》,作為一種機制,試圖壓制批評者的聲音,甚至在美國也是如此,」來自伊利諾伊州的民主黨聯邦眾議員克里希納莫蒂在提供給Automattic, Inc.的信函說。 克里希納莫蒂在信中讚揚了Automattic, Inc.尚未遵守香港警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