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數百萬居民的三餐依賴一張塑料卡——那就是聯邦政府的「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簡稱 SNAP,俗稱「糧食券」。
而從今年11月起,這項本應保障民生的計劃,將迎來一次重大變化。
根據最新規定,所有18至64歲的健全成年人必須證明自己每月至少有80小時的工作、志願服務或教育培訓,否則在三年內只能領取三個月的糧食券。
換句話說,如果無法持續提交足夠的工作證明,數月後可能就會被剔出福利系統。
這項原定於2026年2月實施的新規,被川普政府提前至今年11月2日。這一決定令紐約州和各大城市措手不及,因為時間緊迫、系統複雜,留給地方政府的準備幾乎為零。
美國的糧食券制度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是聯邦政府為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食品支出而設立的福利項目。
長期以來,參與者只需符合收入標準,不必持續提供工作證明。
但在近幾年,美國聯邦政府不斷強化「工作要求」條款,認為領取救助的人應同時承擔就業或培訓義務。
川普在重新執政後,強調要恢復「美國人的勞動精神」,並要求各州重新評估受益人資格,防止「長期依賴福利」。
此次 SNAP 新規的提前執行,被視為川普「以工換助」(Workfare)理念的延伸。
紐約市社會服務局局長莫莉·帕克(Molly Wasow Park)指出,這項新規幾乎「無法在期限內完成落實」。
她說:「很多低收入者打的是零工、做的是兼職,工時不固定,也沒有正式合同。讓他們每月提供工作或培訓證明,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目前,全紐約市約有 180
萬人 依靠糧食券生活,其中包括 50 萬名兒童。
市政府估算,約有 24
萬人 將直接受到影響,他們中的大多數是獨居成年人或臨時工。
更令人擔憂的是,新規首次涵蓋了過去的豁免群體,包括無家可歸者、退伍軍人、寄養青年,以及子女年滿14歲的單親父母。
這意味著,連那些原本被認為最脆弱、最需要援助的人,也必須在短期內證明「自己在工作」。
紐約州臨時與殘障援助辦公室發言人安東尼·法默(Anthony Farmer)表示,聯邦削減政策將迫使州與市承擔額外負擔。
他指出,這項調整不僅增加行政工作量,還要求地方政府首次承擔約 15% 的福利支出。
「這將削弱整個糧食援助計劃的根基,」他說,「我們的工作人員已經超負荷,現在還要不斷審核、催交工作證明。」
州長凱西·霍楚(Kathy Hochul)則承諾,州政府將盡最大努力確保弱勢家庭繼續獲得基本生活資源。
她呼籲聯邦政府重新考慮提前實施的必要性,並要求地方機構加強宣傳,幫助居民了解政策變化。
糧食救援組織「城市豐收」(City Harvest)代表傑羅姆·內森尼爾(Jerome
Nathaniel)警告說,糧食券辦公室人手嚴重不足。
「實際壓力最後都會落在社區和非營利機構身上。我們將面對更多求助電話、更多飢餓家庭。」
按照目前安排,新規將在 11月2日 正式生效。
若受益人無法在三個月內滿足工作要求,從明年3月起就可能陸續被取消資格。
紐約州與市府正計劃發布詳細指南,提醒受影響群體儘快登記工作、志願或培訓項目。民眾可通過無飢餓美國(Hunger Free
America)及紐約解決飢餓(hungersolutionsny.org)等機構尋求免費諮詢與協助。
不過,社會各界普遍擔心,許多人即使願意工作,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穩定崗位,尤其是在物價高漲、租金飆升的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