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晚,上海警方發布警情通報:在網球大師賽期間,一名女子因多次尖叫擾亂比賽秩序,被依法行政處罰。
事情說來並不複雜,卻足夠荒唐。那天,在上海網球大師賽的賽場上,這名女子數次以刺耳尖叫打斷比賽,裁判屢次警告無效。警方上前勸阻,也毫無效果。
最終,多名警察不得不將其抬出賽場。離場過程中,她仍然歇斯底里地喊叫,甚至掏出身份證與護照挑釁警察與觀眾,試圖以此彰顯所謂的「特殊身份」。
很快,視頻和照片在網上瘋傳。網友「人肉」的速度比想像中更快:她姓謝,廣州人,嫁給了一名瑞典籍高管,有一個混血兒子,家庭條件優渥。
她日常駕駛價值80萬元的保時捷,還曾在小紅書曬出「粵A」車牌。有人爆料,她疑似經營珠寶生意,2023年還曾發文稱要搬回珠江新城,讓兒子學習粵語。
這下,大家終於明白她的底氣從何而來。就如同此前廣西的「亮證女」一般,這個姓謝的假洋鬼子也亮證了,當然,她亮的證是護照,比廣西「亮證女」高級多了。
這張圖非常的傳神:
換位思考,如果是你,警察坐在旁邊的時候,敢拿身份證向其挑釁?再換位思考,如果警察發現你拿著身份證向其挑釁,會低頭看手機假裝沒看見,然後反覆進行勸告?
事實勝於雄辯,廣西「亮證女」最終被行拘五天!進一步思考,如果是你被抬了出去,情況通報中的「行政處罰」大概率會很詳細:罰款多少,行政拘留多少天。但是,謝某某的通報中,就是模糊的「行政處罰」,讓我們不知道她到底是僅僅被罰款了,還是也要進去蹲幾天。
評論區里嘲諷聲一片:「難怪敢如此囂張,原來是自認為『假洋鬼子』就能高人一等。」「崇洋媚外到這份上,也是沒誰了。」
尤其是現場視頻里兩句英文,讓人聽來刺耳。第一句:「I』m not Chinese」;第二句:「Don』t touch me」。這並不是酒後胡言,而是潛意識裡真實的認同。一個中國人,卻在中國土地上否認自己的身份,用英語挑釁警察,顯然不是「酒壯慫人膽」,而是「虛榮助長狂妄」。
事實上,她並非真正醉酒。因為真正醉的人,本能說的是母語;而她全程用英文喊叫,反而透露出極度清醒。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她更知道如何利用這份「假身份」製造麻煩。
歷史上,中國人以好客聞名,即便自己吃不飽,也要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直到今天,對外國人仍然禮遇有加。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一舉出來不僅顯著啰嗦。僅僅舉一下近期發生的兩個例子:
1、東北某大學留學生宿舍換新空調,而本校學生卻熱得睡不著,只能睡在操場。
2、重慶某大學將外國留學生安頓在女生宿舍。
而近幾年在上海也發生了兩件事:一個是洋女婿,一個是洋大人的「丁丁保衛戰」。
所謂的「假洋鬼子」,比真正的外國人更懂得如何利用身份的錯位。他們相信,在這個社會,總有人會因為她的「特殊身份」而退讓三分,不願把小事鬧大。也正因如此,她才敢無視警告,挑釁警察,試圖用護照換來豁免。我相信,謝某某若同樣的事發生在她護照所屬國,恐怕根本不會出現警方耐心「坐旁邊震懾」的一幕,而是早已被直接驅離。
我們更該聽聽當晚上海網球場上觀眾的聲音——當警察把謝某某抬走時,全場熱烈鼓掌喝彩。
這就是人民發自內心的心聲。
一個成語,恰好能概括謝某某的心態——為虎作倀。然而,世上本無「倀」,有了「虎」,才有「倀」;而虎之所以能成虎,不過是被人一手縱容、慣養出來的。
等到真洋鬼子的特殊待遇煙消雲散時,假洋鬼子的傲慢也必然失去依託,隨之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