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0 月

關稅重塑中國貿易,如今誰在大量購買中國商品?

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不久,中國便成為了美國的工廠。但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卻讓美國流失了大量就業崗位。經濟學家後來將這一時期稱為「中國衝擊」,痛惜美國嚴重低估了中國製造業的實力規模。

如今,特朗普總統希望將這些工作崗位帶回美國。他通過一系列突然的關稅政策,試圖切斷中國進入美國市場的渠道。但中國非但沒有放緩步伐,反而實現了商品出口量的歷史新高——只不過這一次,出口目的地轉向了全球其他地區。

中國正在引發新的「衝擊」嗎?

為解答這個問題,我近期走訪了中國及東南亞多國。在印度尼西亞,一位經濟學家告訴我,該國降低對華貿易壁壘後,大量廉價中國商品湧入,導致服裝等產業整個被摧毀;在馬來西亞,新興但充滿活力的太陽能電池板產業也遭遇了滅頂之災。而在越南等其他國家,對華貿易迄今為止帶來了顯著益處。

中國並未強迫其他國家購買其商品。與此前的華盛頓一樣,北京主張開放貿易有助於維護和平。中國簽署了20多項自由貿易協定,合作夥伴多為難以吸引美國投資的發展中國家,協議還附帶資金支持,用於創造當地就業崗位和建設關鍵基礎設施。但這種貿易關係通常並不對等: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的出口額遠超進口額。部分經濟體已完全依賴中國。正如那位印度尼西亞經濟學家所說:「這對我們的經濟貢獻非常、非常巨大。」

在此過程中,我一直想知道:是誰在購買這麼多中國商品?

在最近一次中國採訪之行中,我乘火車前往有世界批發之都之稱的義烏。在義烏六大國際商貿城之一,我與眾多採購商和供應商進行了交流。其中一位是來自坦尚尼亞的企業家羅達·恩格爾姆比。她分享的故事為我揭開了問題的另一面。

26歲的恩格爾姆比幾年前在達累斯薩拉姆開始經營家用電器和餐具生意,她原本依賴中間商採購商品。但當得知中間商的貨源來自中國後,她決定親自前往那裡。上周我見到她時,這已經是她的第七次中國之行。

她的公司姆蘇庫馬向坦尚尼亞及其他非洲國家的客戶銷售手袋、服裝和珠寶。以下是我們的對話內容,為求清晰和簡潔而進行了編輯: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來中國?為什麼會決定來這裡?

2023年。要知道中國是一切的中心。

是什麼促使你來中國?

以前我在自己國家進貨,後來驚訝地發現他們的貨其實都來自中國。之後我的代理商建議我:「你應該自己去看看,那裡有很多很多機會。」

也就是說,你之前通過坦尚尼亞的中間商進貨,而那些中間商又從中國採購,後來你決定親自來中國。第一次來的時候有沒有感到驚訝?

我非常驚訝,因為我發現中間商加價的比例高得驚人,那可是一大筆錢。

那現在你是不是能賺更多錢了?

是的。除了自己的生意,我現在還代國內的人下單,相當於也成了中間商。我自己採購、銷售,還會拍TikTok視頻。不僅是我們國家,肯亞、烏干達、剛果等國的TikTok用戶都會聯繫我,說「我們需要這個、那個」,我就會採購好,然後寄給他們。

能具體說說你現在的生意做得有多成功嗎?

生意很不錯。因為我做生意,我現在想買什麼都買得起,每天都有盈利。現在我想要的東西基本都能負擔得起。

中國在你未來的規劃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覺得我的未來會因為中國變得廣闊而富有,因為中國有很多很多機會。

來中國之後,你發現的最大機會是什麼?

剛來的時候,我做的是家用電器和餐具生意。但到了這裡之後,我看到了珠寶、手袋和女裝,所以就轉型做了現在的業務。

你肯定知道美中貿易戰。你覺得從那以後,對你而言機遇有什麼變化嗎?

是的,我看到很多很多變化!義烏這個市場每天都有新東西。中國就是這樣。非洲就太不一樣了,就連商品質量也有很大差別。很多非洲人喜歡便宜的東西,而美國人更看重質量。這裡的商品價格非常便宜。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