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0 10 月

迎接特朗普,高市早苗笑了一天

日本當地時間10月28日下午,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專機緩緩降落在東京羽田機場,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舷梯下迎接,兩人微笑寒暄、握手。這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的首次亞洲訪問。而這次將由高市早苗在首相官邸與特朗普舉行會談,這是兩人首次面對面的正式會晤,也是高市早苗的外交「首秀」。這次的會談以「強化同盟、共建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為主題,標誌著美日關係在新一輪印太戰略中迎來關鍵節點。

然而,就在東京會談的同一天,日本全國多地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民眾手舉「反對日美同盟」「不歡迎特朗普」等標語,高呼「反對戰爭」「拒絕軍事擴張」的口號。警方現場維持秩序,雙方一度發生推搡。東京街頭的喧囂與首相官邸內的禮儀性微笑,構成了這次訪日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音調。

迎接特朗普,高市早苗笑了一天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圖源:環球時報)

據央視新聞報道,特朗普此行在抵達東京後,首先前往駐日美軍橫須賀基地,與高市早苗共同登上美軍「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並向駐日美軍發表講話。特朗普在講話中重申美日同盟「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安全紐帶」,並稱日本「是美國最值得信賴的盟友之一」。

在演講中,特朗普仍舊是以一貫的個人風格即興發揮,在此次演講中特朗普稱讚高市早苗是「勝者」,是「日本首位真正意義上的女首相」。而高市聽後則滿面笑容揮動右手,旋轉一圈向聽眾致意。這一現場畫面也被拍攝了下來,視頻隨後在日本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

據環球時報援引日媒報道,許多日本網民對這場演講以及特朗普訪日過程中的其他場合中高市早苗的種種表現反應不一。有評論批評她「諂媚」「有失國格」,這一部分的人們認為首相不應表現得像特朗普的「支持者」;也有一部分網民認為這種「親密外交」有助於拉近兩國關係,為日本爭取更大安全利益。雖然評論的人們大多認為高市早苗的表現「奉承得過火」,但在首次見面中「這也是一種策略性武器」,從結果上看,「特朗普顯然很高興」。

該圖片屬於AI生成

在航空母艦艦內,特朗普與高市早苗向美軍士兵發表演講。(圖源:環球時報)

而與東京灣上航母甲板的熱烈場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首相官邸外聚集起來的抗議者們的此起彼伏的抗議聲浪。

據新華社和央視新聞報道,10月28日下午,來自日本各地的數十名抗議者聚集在東京首相官邸前,舉著「反對日美安保同盟」「不歡迎特朗普」「反對戰爭會談」等橫幅和標語牌,高呼口號。雖然警方在現場努力維持著首相官邸外的秩序,但仍然與部分示威者發生推搡,場面曾一度混亂。

「反對特朗普訪日實行委員會」成員伏見忠在現場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發動關稅戰、將關稅武器化,是「違背經濟全球化原則的赤裸裸暴力行為」,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實為美日謀求霸權的手段。「日本應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而不是捲入美國的軍事戰略。」

示威者手舉標語「不歡迎特朗普」(圖源:新華網)

在沖繩,當地民眾的抗議更為強烈。長期以來,沖繩一直是駐日美軍活動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噪音污染、交通事故、性侵與暴力事件等問題頻發,成為日本社會長期積怨的焦點。曾居住於沖繩的抗議者內藤在集會現場高舉「反對製造戰爭」的標語,痛斥「日美強化軍事同盟只會讓沖繩民眾繼續受害」。

東京市民岩上在接受採訪時說:「修訂『安保三文件』完全背離了日本和平憲法。政府在物價高漲、經濟不穩的情況下,還要動用老百姓的稅金購買武器,這是強迫民眾為軍工買單。軍備擴張只會加劇地區緊張。」

這些抗議反映出日本社會內部對安全政策的深層分歧——在「和平憲法」與「現實安全」之間,日本正在經歷一場理念與現實的拉扯。

日本民眾舉行抗議集會和示威遊行(圖源:央視網)

在特朗普上次執政期間,日美關係在安倍晉三的推動下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個人友誼外交」模式。如今,高市早苗試圖繼承這一傳統,並以「更務實」的姿態鞏固日美合作。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此次首腦會談中,雙方重點討論了防務、經濟與地區安全議題。特朗普歡迎日本擴大採購美製防衛裝備,並明確支持日方提前實現「防衛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高市早苗表示,將把原定2027年度實現的目標提前至本年度完成,並在2026年底前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和《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這三份被稱為「安保三文件」的軍事安保戰略文件。

示威者手舉標語參加抗議活動。(圖源:新華網)

此次特朗普訪日的外交背景,是美國政府重新強化「印太戰略」的大背景。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特朗普政府明顯調整外交重心,把遏制中國的影響力作為核心目標之一。

日本在這一戰略中被視為關鍵支點。高市早苗上任後積極表態,宣稱日本「將繼續與美國攜手,捍衛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並計劃增加防衛預算、強化與澳大利亞、印度的安全合作。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圖源:環球時報)

從東京街頭的抗議人群,到橫須賀航母上的笑容,這場外交活動暫告一段落。但對於日本而言,一系列連鎖反應才剛剛開始。

對美國而言,特朗普通過此次訪問向世界宣示「美國回來了」;對日本而言,高市早苗試圖以外交主動證明自己是安倍之後最具戰略手腕的領導人。然而,在民眾抗議、和平憲法與安全焦慮交織的現實中,日本的外交之路註定不會平坦。

特朗普訪日或許只是東亞博弈的一幕,但在美國主導的安全體系中,日本要如何定義自己的「獨立」?在國際政治的棋盤上,日本或許贏得了「盟友的信任」;但在國內,它正在失去一部分民眾的信任。這場訪問之後,日本該如何在盟友與獨立之間重新找到平衡點?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