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個單親媽媽在網上發帖稱:家中經濟困難,需要交租,找了夜班工作,但找不到晚上帶孩子的人,只好給寶寶喂安眠藥後去上班。

這個帖子也引起了很多人關注,媽媽為了掙錢養孩子,不得不給孩子喂安眠藥,這場面如同野孩子一樣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然而,深圳方面卻很快做出了闢謠,說這個媽媽是為了博流量才在網上發帖。
深圳方面的速度很快,雲南方面要好好學習。
而且針對當事人散布謠言,帽子叔叔已經對她進行批評教育。只是批評教育?造影響力這麼大的謠,不整個尋釁滋事?
可能很多人對現在的小作文已經免疫了,畢竟狼來了的故事聽多了,也會多留一個心眼。
但是此事,還是值得仔細看看。
根據新聞報道了,這個發帖人確實經濟困難。婦聯和民政部門已經對她進行幫扶。
但看了整個事件,孩子是真的,家庭困難需要交租也是真的,找了個夜班工作也是真的,找不到人帶孩子也是真的,最後給孩子喂安眠藥是假的。
那麼問題來了,她還如何去上這個夜班?她上夜班的時候,孩子是怎麼安排的?
如果她不發這個貼,不博這個流量,婦聯和民政部門會去幫她嗎?或者說她會被看見嗎?
幼年的孩子需要人照顧,單親媽媽上夜班無人照顧的案例已經看到幾起了。
我看就有媽媽把孩子獨自鎖在家裡,扔點水和零食在地上,自己去上班,這樣養出來的孩子,從小缺乏愛,性格上也是有缺陷的。
還有更多爸爸或者媽媽,帶著孩子跑外賣跑網約車,風裡來雨里去。
之前也是在深圳,有個爸爸把三個孩子扔在地鐵口,讓他們自己玩,這個爸爸可以到處跑摩的掙點錢。
後來曝光了就送回老家去了。
我們能看到深圳高樓大廈平地起,無盡的繁華,但硬體的繁華,似乎少了點軟體的溫度,所以才會出現這類沒人帶孩子的家庭。
如何制度性地解決這樣的問題,而不是需要她們發帖博流量,才能被救助。
會博流量,才能被看見,就像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一樣。
不會博流量,只能在長夜裡嘆息。所以會不會博流量是個技術活。
或許應該慶幸她只是說安眠藥,而不是像楊改蘭那樣喂農藥。
現在的生育率本來就很低了,這樣的新聞也是勸退生育的絕佳案例。
只有打造一個對生育養育友好的社會,降低大家的育兒成本,年輕人才會考慮要不要生。
不然,生下來,父母遭罪,孩子也遭罪。這樣缺乏愛和教育的孩子,社會更遭罪。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呢?你相信這個媽媽是為了博流量嗎?歡迎留言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