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9 11 月

社會

社會

日本熊災:400kg巨熊出沒!肥到塞不進捕獸籠 恐怖視頻曝

日本熊襲事件頻傳,2025年累計死亡人數已經來到12人,是過往最高紀錄2023年6人的2倍,顯示野熊攻擊人類的問題越發嚴峻。北海道苫前町就有監視器拍到重達400公斤超級巨熊出沒,肥碩身軀完全塞不進捕獸籠,而它在陷阱周圍徘徊卻不上當,也讓當局不敢大意。 北海道苫前町獵友會指出,該地區至少還有5頭同等重量的巨熊出沒,加上日本今年熊害事件激增、部分地方政府已請求自衛隊支援,讓這起「巨熊現身」事件格外引人關注。 由於山上橡果歉收,導致熊只缺乏食物,無法冬眠,甚至為了覓食持續往人類所在區域移動,使得今年熊襲事件日益嚴重,死亡人數更創下新高。為此,苫前町獵友會加強巡邏,期間已捕殺6頭棕熊,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苫前町獵友會10月在國道附近設置的2個箱型捕獸籠已捕獲3頭熊,體重皆介於150至300公斤之間。 苫前町獵友會會長林豐行表示,他們設置在國道附近樹林的監視器,9月底拍攝到1頭超大型棕熊的驚人畫面。他說,「你可以看到它走路時腹部脂肪一直晃動,體型實在太龐大了。」林豐行指出,這頭巨熊相當機靈,明知捕獸籠是陷阱卻不輕易靠近,肥厚的臀圍明顯超過捕獸籠出入口尺寸,目測體重高達400公斤。 林豐行在29日警戒巡邏時發現新的熊蹤。他直言,「從熊足跡來看,這頭熊體重至少200公斤以上。」 苫前町自古被稱為「熊之町」,當地鄉土資料館收藏眾多獵人捕殺的棕熊標本,其中最大的一頭是1980年被捕殺、重達500公斤的棕熊,正是由林豐行與其他獵人共同捐贈。然而目前苫前町獵友會僅剩9名成員,大多是農民身分,農忙時期難以抽身執行獵熊任務,人力嚴重不足。...
社會

天才新郎把結婚禮服變「廣告板」引大批企業競投 成功回本還有賺

婚禮是一生中最珍貴的時刻,許多人都想要留下美好回憶,但辦一場好婚禮所費不貲。法國男子樂福(Dagobert Renouf)為省錢竟突發奇想,把自己的結婚西裝打造成廣告看板,成功賣出26個廣告版位。 最後,他不只賺回西裝錢,還有盈餘,更在網路上引爆話題。 法國男子樂福把自己的結婚西裝打造成廣告看板,最後賺回成本還有盈餘。(X@dagorenouf) ? 26家企業助陣 西裝變身行動廣告牌 綜合新德里電視台(NDTV)等外媒報道,樂福是來自法國里爾的創業家,為了籌措婚禮經費,他把結婚西裝變成「行動廣告牌」,將26個廣告版位售給不同科技新創公司,每家公司在他的西裝上印上自家Logo。 這個點子始於今年7月,樂福公開計劃要透過販售西裝廣告版位來籌措婚禮經費。他與裁縫合作重新設計西裝,將購買版位的新創公司Logo刺繡在上面,幾週內大部分版位就被搶購一空,西裝隨後送去縫製完成。 參與的公司橫跨AI、SaaS以及軟體工具等多個領域,其中也包括樂福本人的公司CompAi。10月25日,他穿著這套印滿Logo的西裝舉辦婚禮,成為全場焦點。 ? 創意又搞笑 網友熱烈迴響 樂福表示,這個計劃不只是為了賺錢,更希望將人生的重要時刻變得有趣、讓科技社群共同參與。他在社群平台X上分享照片並留言: 非常感謝26家幫我們支付婚禮費用的新創公司,這一天真的很美好。 被問及投資回報時,樂福說明整體收入為1萬美元,扣掉2500美元的稅金以及5500美元的製作費用,還有2000美元盈餘。 不少網友對樂福的創意與執行力大為讚賞,留言稱:「愛死了!連婚禮都有新創團隊精神,祝你們幸福。」另一名網友寫道:「太好笑又酷了」,還有人表示: 你真有勇氣執行這個點子,佩服!恭喜結婚。 甚至有人笑稱:「今年最成功的行銷活動獎非你莫屬。」 ? 以拍賣形式出售 企業紛留言表興趣:...
社會

20歲美女肢解人妻拋珠江 聞判死慘笑哼名曲

一個20歲長相甜美可愛的年輕女孩,居然會是殺人碎屍案的主謀。被稱為「最美死刑犯」的劉冬梅因對情夫老婆起了殺心,竟會同前男友將其殺死肢解拋江。她背後有著什麼故事?姦情暴露暗下殺心綜合內地多間媒體報道,劉冬梅,1981年生,河南人,她和前男友王琅是鄭州市旅遊學校的同學。1998年,劉冬梅在廣州實習時認識了已經結婚的黃德洪,從此陷入情網不可自拔,兩人一直保持曖昧關係。兩年後,王琅才得知女朋友與他人有染,於是痛下決心分手。但他對劉冬梅感情很深,分手時表示「如果有事,一定儘力幫忙」。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紙包不住火,黃德洪之妻潘某終於知道了丈夫的風流史,於是告誡劉冬梅,讓她趕快離開自己的丈夫,不要糾纏不休。劉冬梅聽後很不「舒服」,擔心以後和黃德洪交往受阻礙,遂心生怨恨,起了殺心。肢解情敵拋屍珠江2000年5月13日,劉冬梅邀約王琅來到廣州,並編造了受潘某誘騙而被一老頭子強姦的謊言,王琅聽後怒火衝天,於是劉冬梅拉攏王琅密謀殺死潘某。2000年5月15日下午,劉冬梅將潘某騙至王琅在西華路某賓館的客房內。王琅趁潘不備,持準備好的鐵鎚打擊潘的頭部,並扼住潘的頸部及摀住其嘴,致使潘死亡。但兩人並沒有就此罷休,王琅在該客房浴室內,用匕首、鋸子肢解潘的屍體,並裝在兩個旅行箱內,分兩次拋入珠江,手段之殘忍令人毛骨悚然。手鐲成破案關鍵潘某失蹤後丈夫黃德洪報了案。警方通過調查潘某的手機通話記錄,發現了她在死前最後一通電話,是劉冬梅打來的,警方得知劉冬梅是黃德洪情婦後,立刻將劉列為了重點嫌疑人,動機很可能是感情糾葛。劉雖然矢口否認,但警方卻發現劉冬梅的手腕上戴著一個看起來相當昂貴的鐲子,但鐲子的尺寸和她的手腕似乎並不匹配。後經黃德洪證實,這個手鐲是他送給妻子潘某的...
社會

「森林中的兄弟」:守護亞馬遜隔絕族群的奮戰

​​​​​​​ 當托馬斯·安內斯·多斯·桑托斯(Tomas Anez Dos Santo)正在秘魯亞馬遜的一處小空地工作時,他聽到森林中傳來腳步聲。 他意識到自己被包圍了,立刻僵住不動。 「有一個人站著,拿著弓箭瞄準我,」他說。「不知怎的,他發現了我,我就開始逃跑。」 他與「馬什科·皮羅」(Mashco Piro)面對面相遇了。幾十年來,住在新大洋洲小村莊的托馬斯,一直是這些游牧民族的近鄰,他們拒絕與外界接觸。然而,直到最近,他才偶爾見到他們。 馬什科皮羅人選擇與世隔絕已超過一個世紀。他們使用長弓和箭狩獵,完全依賴亞馬遜雨林來獲取生活所需。 「他們開始繞著我走,吹口哨,模仿動物的聲音,各種鳥叫聲,」托馬斯回憶道。 「我一直說:『Nomole』(兄弟)。然後他們聚集起來,感覺更接近了,所以我們就朝河邊跑去。」 托馬斯對馬什科皮羅人懷有保護之情:「讓他們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吧。」 人權組織「國際生存者組織」(Survival International)最新報告指出,全球目前至少仍有196個所謂的「未接觸族群」存在。馬什科皮羅人被認為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支。報告警告,若各國政府不加強保護,這些族群中有一半可能在未來十年內滅絕。 報告指出,對這些族群最大的威脅來自開採性產業——包括伐木、採礦和石油開發。此外,傳教士和為了點擊率而闖入的社群媒體網紅,也被認為對其文化構成威脅。 據當地人表示,最近馬什科皮羅人越來越常造訪新大洋洲村。 這個村莊是個漁村,只有七、八戶人家,坐落在秘魯亞馬遜腹地塔瓦馬努河(Tauhamanu River)的高地上,距離最近的聚落需搭船航行十小時。 該地區並未被劃為未接觸族群保護區,伐木公司在此地活動頻繁。 托馬斯表示,有時白天到黑夜都能聽到伐木機器的聲音,而馬什科皮羅人也目睹他們的森林遭到干擾及破壞。 在新大洋洲,村民們心情複雜。他們害怕馬什科皮羅人的箭,但同...
社會

馬斯克:我承諾在播客節目公布「外星人證據」

據《印度時報》等外媒11月2日報道,美國企業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播客節目中談到科學界對一顆新發現星際天體的討論。馬斯克說,如果掌握了外星人存在的證據,他就會公開,還稱他「永遠不會自殺」。 這個被命名為3I/ATLAS的「星際訪客」今年7月首次被天文學家觀測到,其直徑估計不小於440米,不超過5.6千米,正以每小時超過20萬公里的速度穿越太陽系。這是迄今被觀測到的第三個造訪太陽系的星際天體。 報道稱,該天體的軌跡、物質組成特徵與以往觀測到的彗星有所不同,引發了有關其「非自然起源」的猜測。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阿維·勒布此前提出,3I/ATLAS可能並非天然彗星,而是一艘外星文明派出的「母艦」。他認為,該天體噴射出鎳蒸氣,卻檢測不到鐵元素的存在。勒布還批評美國航空航天局未公開更多觀測數據。 在11月1日播出的《喬·羅根秀》中,羅根提到,科學家在3I/ATLAS的氣體雲中發現大量鎳元素。參與節目的馬斯克對此表示,確實有許多彗星和小行星「主要由鎳構成」,「地球上開採鎳礦的地點,實際上就是曾經有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的地方,也就是富含鎳的隕石」。他還認為,如果這顆天體完全由鎳構成,「將是一艘非常沉重的飛船」,假如這種飛船撞上地球,「可能會摧毀一片大陸,甚至更糟」。 當被問及是否相信外星生命存在時,馬斯克表示:「如果我掌握任何外星人存在的證據——喬,我向你保證——我會上你的節目,並在節目中公開。」他還補充說:「我永遠不會自殺,說清楚了。所以,各位,我在鏡頭前承諾,我永遠不會自殺!」報道稱,他的這段話是在回應「知道外星人真相的人會被噤聲」的陰謀論。 馬斯克(右)在播客《喬·羅根秀》節目談到3I/ATLAS天體...
社會

紐約時報:為什麼美國允許童婚?

Why Do We Allow Child Marriage in America? 2025年11月1日 ​​​​​​​ 布里吉特·庫姆斯11歲時住在洛杉磯,她的母親為她找到了未來的丈夫。 她的父母都是克里希那教信徒,她說因此她從未被允許上學,生活極其封閉,而且被安排早早結婚。男方26歲,也是克里希那教的信徒,一切都已安排妥當,只待他們成婚。 因為加州允許任何年齡的兒童結婚,只要至少有一位家長和一位法官批准,這似乎是合理的。 其他國家已經禁止童婚,例如去年的獅子山和今年的哥倫比亞,但在美國,童婚在34個州仍然合法。儘管美國政府建議其他國家終止這種殘忍的做法,但在國內,我們卻保留了這種實際上等同於法律認可的法定強姦。 在美國,反對禁止童婚的聲音既來自宗教保守派(但如果她懷孕了怎麼辦?),也來自像加州計劃生育協會和美國公民自由聯盟這樣的自由派團體(兒童權利!)。 康姆斯已經為婚禮做好了一切準備。但就在最後一刻,那名男子卻反悔了,因為他擔心娶一個11歲的新娘。 後來,全家搬到德克薩斯州,她暫時擺脫了困境。但她13歲時,母親找到了新的追求者,並宣布:「現在是你訂婚的好時機。」 於是,14歲的康姆斯與一位37歲的男子舉行了宗教婚禮。不久後,她懷孕了。 她的丈夫並不暴力,起初她也並非完全反對這樁婚姻。她的父母管教很嚴,從未帶她去過餐廳,而她的丈夫卻帶她去喝了一杯草莓奶昔,贏得了她的芳心。她現在還有個和她年紀相仿的繼子,起初她覺得挺有意思的。 然而,婚姻生活很快就變質了,讓她感到被困住,沒有自由,也沒有未來。「我當時已經在想辦法擺脫這種生活了。」 康姆斯說,在她懷孕七個月,剛滿15歲的時候,她的母親和丈夫帶她去縣法院辦理結婚手續。她記得法官一臉關切地看著她,問了一個類似「你們真的想這樣做嗎?」或者「你們雙方都願意嗎?」的問題。 「我當時想哭,想說:『不,不,我不要這樣。快想想辦法!...
社會

第一批拋棄網紅景點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村漂"了

這兩年,短途游成了年輕人最常見的休閑方式。 曾經轟轟烈烈的「特種兵旅遊」正在退潮,千篇一律的網紅打卡機位大家也已經厭倦了。被班味浸透的年輕人逐漸發現,旅遊需要的不是換個地方繼續卷,而是好好享受一段悠閑的時光。 人少、景美、還不用長途奔波,成了不少人挑選目的地時的首要考慮。 在別人還在熱門景點排長隊的時候,不少人已經找到了另闢蹊徑的目標:鄉村。 卷不動的打工人,開始流行找個村子躺平。比起擠在熱門景區里看人頭,去一個山腳下的小院,和幾隻雞狗為伴,睡到自然醒,下午在院子里發獃,晚上看滿天星星,反倒成了治癒感最強的旅行方式。 「北漂」「滬漂」們,開始反向「村漂」了。 村漂,到底怎麼個「漂」法 既保留了自然風光、人文特色,又提供了現代化便利的新型鄉村,成了年輕人最追捧的「村漂」目的地。 到底有多少人在農村度假?這個數據可能很難回答。 但是在社交媒體上,「村漂」的確已經成了一種越來越流行的趨勢。 工作量已經飽和的年輕人,很多時候需要的只是換個場景,與工作環境進行短暫的物理隔離。Gap year太奢侈,短暫的Gap weekend既能狠狠回血,技術上也更加可行。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別拿農村不當景點。名山大川、文物古建,農村一點也不少。 有的鄉村,山川景色不輸一串A級的收費景區;有的地方藏龍卧虎,隱藏著不少名勝古迹。 當然,對「村漂」的年輕人來說,真正吸引他們的並不是「到此一游」的打卡,而是與村子產生實際的聯結。 在無數的文學作品中,鄉村被看作鄉愁的寄託。但文學裡的鄉村往往是理想化的想像,現實的農村卻因基建不足讓人望而卻步。 泥濘的土路、微弱的信號,都讓「回村」更像是一種考驗,而非享受。即使鄉愁最濃的人,一想到要蹲旱廁,也會立馬打退堂鼓。 但這幾年,情況正在迅速改變。 高速和高鐵的延伸,讓不少深山村落一下子「近」了起來;基礎的民宿和餐飲條件不僅完善,還在不斷迭代升級。 一些地方甚至...
社會

100歲還在工作:五位日本長壽老人的健康秘籍

​​​​​​​ 日本約有10萬名百歲人瑞,總數居全球之首,人均佔比更是冠絕各國。高齡帶來的衰弱正給日本帶來挑戰——創歷史新低的出生率意味著退休人口持續增加,而為他們提供供養的適齡勞動人口卻不斷減少。 但對一些人來說,活到一百歲只是豐盈人生中的又一個里程碑。我們採訪了五位非凡的百歲老人,他們把長壽歸功於健康飲食、日本普惠的醫療體系、鍛煉以及家人支持。但對這五個人來說,還有一個共同特質:持續工作。 自行車修理匠 12歲那年,石井清一(音)放學途經東京下町地區時,偶然看見自行車修理鋪櫥窗上的招聘啟示。他一直很喜歡修車師傅穿的深藍色連體工作服,渴望有朝一日也能穿上它。 如今90多年過去了,石井先生仍在自己的小店裡修車。儘管工裝褲的褲腿對他日漸佝僂的身形顯得過長,但他每天晚上仍帶著對明天可能有顧客上門的期待入睡。「如果我死在這裡,在我的工作坊里,我也會感到幸福,」他說,「我是個勞動者,這一點不會因為年齡而改變!」 石井在東京的店鋪里,正在修理顧客自行車上的車燈。 他喜歡拆解自行車再重新組裝。 現年103歲的石井先生依然熱愛拆卸螺栓和輪胎,將零件重新組裝復原,儘管雙手已不再如從前那般聽使喚,視力也不復年少時的清晰。 石井經歷過戰爭年代,那時一切都沒有保障。修車所得是他每月5萬日元(約330美元)養老金之外的一份補充。「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他在店後那間雜亂的廚房裡為自己煮味噌湯,一邊說道。 修車給他帶來的快樂甚至超過唱卡拉OK,每個禮拜天,他都會騎著三輪車去自己最喜歡的小酒吧唱歌。在特別的卡拉OK聚會時,他還會穿上那件舊連體工作服,把褲腳捲起。 拉麵師傅 每周有五六天的午市時段,天川福(音)都會在自家的拉麵店跟一雙兒女一起忙碌。她用長筷子在豬骨湯中攪動雞蛋面,再往盛著熱湯的碗里撒上切碎的蔥花。 「真沒想到能堅持工作這麼久還不覺得膩,」她邊給餐盤消毒邊說。 天川在她的餐廳休息。...
社會

向黃仁勛彙報的英偉達36人,都是誰?

市值第一巨頭英偉達里,都有誰可以直接向CEO黃仁勛彙報? 36人。 這是最新被曝光的數字。 這36個人大致分別隸屬於七個職能板塊—— 戰略、硬體、軟體、AI、公關、網路,以及老黃的一位執行助理。 老黃的新布局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除最高戰略執行層外,在這今年的人事布局中,黃仁勛究竟埋下了哪些棋子,又釋放出怎樣的信號。 首先,硬體依然是英偉達的基石。 在黃仁勛的直接下屬中,有9位負責硬體相關業務——包括GPU、電信、DGX整機系統等——人數佔了三分之一。 AI泡沫也好、CUDA生態也罷,英偉達的底色終究還是硬體。 值得注意的是,AI、具身智能與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正逐漸成為黃仁勛商業版圖中的「第二根支柱」。 在這一板塊,老黃已布下包括吳新宙在內的七名大將。 從人數配置本身,就能看出英偉達的觸角正在快速伸向那些尚未被完全探索的新大陸蔓延,借老黃的話說,叫「零億美元市場」。 這段旅途註定是一場持久戰,如果夠幸運,它甚至可能成為黃仁勛職業生涯中最後的一場戰役。 令人意外的是,在黃仁勛的直屬高管中,竟有三位負責公關。 大家可能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舉個例子吧,馬斯克可是連一名公關主管都沒有。 原因在於兩人所處的生態位完全不同。 英偉達提供的是算力,是整個行業的上游,跟各行各業的從業者都分不開關係,他們需要負責全球的企業、研究機構、政府項目與投資人。 這意味著,英偉達除了做產品,還得花很多心思理清錯綜複雜的產業鏈—— 既要安撫華爾街,又要維護開發者生態;既要服務大客戶,還要兼顧上下游合作夥伴;甚至,特殊時期還會被拿來協調各國政策。 因此,老黃需要一套系統化的對外溝通機制。 不過,像馬斯克這樣完全不設公關團隊的情況也比較特殊。 畢竟老馬早已把自己運營成全球最大的「超級網紅」,馬斯克自己就是最強的PR和GR。 老朋友和新面孔 看完老黃的整體布局,再來看看他麾下都有哪些關鍵將領。 首...
社會

氣候變遷!美黑禿鷹北遷"牧場慘遭襲",小牛活生生被吃掉

▲ 美國黑禿鷹北遷。 美國俄亥俄州東南部牧場主卡爾(Tom Karr)近年來飽受「黑禿鷹」(Black Vulture)之害,數頭剛出生的小牛遭攻擊啄食,慘死於鳥嘴之下。卡爾表示,20年前從未發生過這樣的情況。 黑禿鷹原是食腐鳥類,但它們也會攻擊虛弱或新生的動物。根據《ABC NEWS》報導,養牛農民布萊恩特(Allan Bryant)指出,禿鷹過去並未在當地出現,如今卻經常在牛隻生產時出沒。他曾失去小牛,如今每逢產犢季都會設法防範。 他在部分牧場豎起「稻草人」,也就是弔掛一隻已死的黑禿鷹,以嚇阻同類靠近。這是依據肯塔基州農會核發的「傷害防範許可證」所允許的措施,每年可合法射殺少量禿鷹。不過,這樣的嚇阻作用僅維持約一周,之後鳥群又會飛回來。 科學家指出,黑禿鷹棲地北移與氣候變遷密切相關。康乃爾大學鳥類學實驗室訪問學者法恩斯沃斯(Andrew Farnsworth)表示,黑禿鷹原主要分布於美國東南部與拉丁美洲,但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它們的活動範圍已急速向北與西方延伸。 他解釋道,冬季平均氣溫升高,使它們能在原本太冷的地區越冬。此外,人類活動也為它們提供了更多食物來源,更多公路意味著更多路殺動物的事件,使牧場的新生牛更容易成為獵物。 法恩斯沃斯指出,黑禿鷹受《候鳥條約法》保護,但它們實際上並非典型的候鳥,多數在定居地繁殖後就地擴散。而位於俄亥俄州波默羅伊(Pomeroy)的卡爾10年前曾因黑禿鷹失去一頭小牛,後來試著延後秋季產犢期,希望它們會南遷,但仍無濟於事,「它們一年四季都在。」 另一位牧場主葛萊姆斯(Joanie Grimes)擁有約350頭母牛與新生牛,她表示已與黑禿鷹對抗15年。她現在在新生牛出生後的幾天內,會將母子留在靠近牛舍的區域,盡量避免放到遠處牧場。 在西維吉尼亞州米爾頓(Milton)的「雙楓農場」(Twin Maples Farm),艾瑞克森(Anne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