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2 11 月

社會

社會

1957-1967:一位青年物理研究者的生死劫

作者按:1957年反右,在中國科學院這個國家級的科學殿堂,一批年輕的科學工作者被推上政治祭壇。我在《中科院反右中消失的一頁——尋找青年物理研究者劉治平》近四萬字長文中,討論了這一歷史現象。 有讀者告訴我,文章太長不能吸引年輕人。為此,我寫了這篇相對短一些的文章,將劉治平的故事獨立出來;針對官方記錄里劉治平「為父報仇」這種唯成分論的偏見,我從第三節開始,補充了新的分析。從更大範圍來看,在鎮反運動中,很多青年大學生的家庭受到衝擊,有些人永遠失去了父母;然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卻成為共和國的新生代,最終以黨的兒女自居。這種階級出身與政治認同對立關係,恰恰顛覆了批判中對他們的指控,也部分地解釋了他們的悲劇命運。 附錄包括三部分文字,都是我在寫長文時遍查網路無覓處的重要記錄:一 科技史研究學者熊衛民提供有關1957年中科院北京區人員統計的相關史料。二 中科院物理所杜鈞福老師所寫物理所女研究生朱硯磐簡歷,1957年朱硯磐被劃右派後,忍辱負重,但在「文革」中不堪迫害而自盡。三 作家、科技史研究學者姚蜀平整理的《中國科學院京區單位右派名單》,其中列入了自然科學系所和部門的115位右派的名字和分類統計,還有中科院對「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統計。 附錄中這些珍貴史料,為進一步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新的線索,衷心感謝三位專家老師! 1957-1967:一位青年物理研究者的生死劫 ——從中科院反右開始的追尋 一 誰是劉治平 我寫那篇長文,前後幾個月,篇幅將近四萬字,為了搞清楚劉治平是誰,所涉何事,蹚入了中科院在自然科學家中反右的一潭渾水。 在修改長稿和寫這篇短稿的這些日子,我也在「微信讀書」上聽書,這本書是蓋伊·薩傑(Guy Sajer)《被遺忘的士兵: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回憶錄》(Le Soldat Oublie),一個年輕的德國小兵,在二戰的歷史上原本如同炮灰,無足輕重。但他從血肉橫飛的戰爭地獄中偶然...
社會

最近,重慶工商大學的一對師生火了

這幾天,重慶工商大學的一對師生火了。為什麼火了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課堂上,這位女老師向女大學生提問問題,女學生答不出來,於是她便惱羞成怒,所以這位女大學生在下課後,便到重慶工商大學的相關網路平台上投稿發文,對這位女老師泄憤,在平台上誣陷這位女老師「刻薄」、「媚男」。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但是讓這位女大學生沒想到的是,她在網路上發表的這些言論,被這位女老師發現了。這位女老師發現這些信息後,立馬到學校的班級群里,艾特這位女生,然後她們便發生了以下對話:這位女老師表示,上課之所以提問你們問題,是生怕你們學不進知識點,可你們自己上課不認真、不嚴格要求自己,卻還到網路上詆毀嚴格要求你們的老師,你們這種行為必須要付出法律代價!而看到女老師開始「動真格」之後,這位女學生也怕了。女生在平台上誣陷這位女老師「刻薄」、「媚男」所以,這位女學生開始私信女老師,向女老師道歉,說自己得了ADHD(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但是女老師並不理會她的這種解釋,而是繼續讓她拿出證據:眼看這位老師油鹽不進,而自己也拿不出證據,所以女學生沒有辦法,只能向這位老師道歉:但是女老師並不接受這種道歉,只是告訴這位學生,等著應訴吧:發現這位女生的邏輯了嗎?這個邏輯,是不是很熟悉?是的,這位女生的這個邏輯,和武大的那位楊姐,其實非常相似。因為這類人,都是發現自己理虧之後,就拿自己的身體健康來做借口的人——例如上面的女大學生,她發現自己理虧後,就說自己得了ADHD(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而武大的楊姐,也是在發現法官不偏向自己後,則說自己現在藥量已經加倍了,快撐不住了:所以,你們覺得這種人,是真心覺得自己錯了嗎?真心覺得自己錯的人,第一反應,肯定是反思自己行為上的不當之處,而不是第一反...
社會

游遍全美63座國家公園 她大推10處絕景勝地

  在中西部長大的內幕(Insider)新聞撰稿人艾蜜莉·哈特(Emily Hart)表示,小時候她常在月曆或電腦螢幕上看到那些美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巍峨的山巒、嶙峋的海岸線與奇特的岩層,與她日常所見截然不同。30歲後哈特開始頻繁旅行,最終踏遍全美50州與63座主要國家公園,她發現這些景觀不僅真實存在,更有無窮盡的美景等待探索。以下是哈特選出造訪過的10大絕景勝地:  1. 懷俄明州大堤頓(Grand Teton)國家公園  自十年前初次瞥見提頓山脈的壯麗,其美景始終令哈特難以忘懷,至今已造訪十餘次。她表示,突出的山峰、豐富的野生動物與清澈澄藍湖面,使這座公園無論從何處眺望皆令人屏息。  String湖、Jackson湖與Jenny湖是哈特最鍾愛的觀景點,而超過200英里長的步道更能引領遊客抵達海市蜃樓般的奇景。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2. 阿拉斯加州史華德市(Seward)  哈特曾在夏季獨自駕車穿越阿拉斯加數周,儘管該州風光皆是她所見過最美景緻,史華德卻更令她流連忘返;坐落於基奈(Kenai)半島的這座港口城市,是通往基奈峽灣國家公園的門戶。  在史華德,山海交融的活動體驗隨處可得:海灘露營、海灣划艇,或參加觀光遊船追尋海鸚、座頭鯨與海獺的身影。  3. 喬治亞州海岸  雖然不及西部壯觀景色與高峰那般令人屏息與震撼,喬治亞州的海岸卻擁有真正獨特的風情。  哈特鍾情於造訪坎伯蘭(Cumberland)島,欣賞野馬賓士的身影,漫步於常綠橡樹林蔭下,並在綿延逾17英里的原始海灘上放鬆身心。  4. 加州優勝美地(Yosemite)國家公園  坐落於加州內華達山脈的優聖美地谷地,其巍峨的花崗岩峭壁與壯觀瀑布,成為許多人夢想清單上的必...
社會

中國高校鴿子胖成「走地雞」引熱議 可長到3斤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華中科技大學的鴿子跟走地雞一樣肥美。」該帖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好奇這些鴿子是如何養得這麼好的。對此,學校鴿舍飼養員回應稱,這些鴿子品種不同,其中體型稍大的為元寶鴿,可長到三斤左右。據飼養員介紹,鴿舍於兩年前建成,目前飼養著近200隻鴿子。他每天至少投喂兩次飼料,並定期對鴿舍進行消毒。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10月28日,九派新聞記者在華中科技大學的韻苑戶外休閑廣場看到,靠近學校操場的地方設有一個鴿舍,裡面有近百隻鴿子。草坪上,還有成群的鴿子在草坪上悠閑地散步、覓食。據了解,該校韻苑戶外休閑廣場集合鴿舍、天幕、馬尼拉草坪於一體,是為滿足廣大師生戶外活動需求而打造的一處舒適、自然的休憩娛樂場所,其綠地種植總面積約5300平方米。記者觀察到,廣場上的鴿子大多看起來「圓滾滾」的。一隻在鴿舍內休息的灰黑色鴿子格外顯眼,體型明顯比其他鴿子大上一圈。有同學表示:「這些鴿子挺胖的,也不怕人。」飼養員洪先生介紹,看起來體態較胖的鴿子是元寶鴿,現在已經一歲多了,目前體重大概兩斤,最多能長到三斤左右。他指向鴿棚屋頂說:「那隻紅鴿子是它的孩子,也是元寶鴿,這種鴿子都長得胖。」他表示,鴿子平日里主要由他來負責餵養,每天早晚各來一次。目前,鴿舍里有近200隻鴿子,包含觀賞鴿、和平鴿、信鴿等多個品種。鴿子們平常主要食用玉米、大豆、高粱、稻穀和大麥,「一天至少喂兩次。」他表示,鴿舍在白天是開放性的,主要用於觀賞。常有同學和小朋友在附近玩耍,並偶爾自帶飼料投喂。除了讓鴿子吃得飽外,飼養員還十分注重鴿子的健康。他告訴記者,會根據季節為鴿子進行「殺菌消毒」。臨近秋冬季節,他會用生薑、大蒜、醋、鹽、花椒籽泡水給鴿子喝。此外,還會用裝有白醋的噴壺為鴿舍環境...
社會

核輻射變異?切爾諾貝利核電廠附近出現…

  狗狗的毛色通常是黑的、白的、黃的、金的、有斑點的等,怎麼會出現藍色的狗狗呢?但根據切爾諾貝利核電廠(Chernobyl Nuclear Power Plant)設施附近的監視器顯示,那邊有幾隻狗狗變成藍色的,讓照顧它們的志工相當困惑,懷疑它們可能接觸到了某種化學物質。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紐約時報》報道,負責照顧狗狗的潔凈能源基金「切爾諾貝利狗狗」稱,這些藍色的狗狗是40年前切爾諾貝利核災後被遺棄的寵物後代,機構中有人負責在照顧那邊的狗,正在捕捉它們進行絕育手術時發現3隻藍色的狗狗,並PO上了Instagram引發討論。  當地人則說「一周前狗狗的毛色都還正常」,機構負責人認為,雖然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讓它們看起來是藍色的,但目前為止仍健康且活耀。  「切爾諾貝利狗狗」計劃於2017年開始,每年為居住在18平方英里禁區的700隻狗狗提供醫療和食物,這些狗是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災後人們被迫撤離時,所遺棄的寵物後代,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之一。切爾諾貝利核災遺址附近的狗狗毛色變藍。(圖擷取自@nypost社交媒體「X」)...
社會

「鄭智化事件」:殘障人士應「受助感恩」還是平等參與?

作為公眾人物,鄭智化無疑挑戰了中國公眾對殘障者的社會角色認知。「殘障之聲」作者「望星」寫道,殘障人士在生活中遇到不便時,往往要用儘力氣去解釋、去證明、去忍耐,稍微語氣重一點就容易被貼上「矯情」「情緒化」的標籤,於是學會了壓低聲音、收斂情緒、努力成為「讓人喜歡的受害者」;殘障者被要求「值得被同情」、「勵志」、但不能「憤怒「和「維權」。 一段僅僅25厘米的高度差,成了丈量文明社會的一道鴻溝,也顯得國社「統一台灣紅利」的宏大敘事,一時間暗淡無光。 10月25日,台灣知名歌手鄭智化在微博炮轟深圳機場,「對殘疾人的態度最沒人性」。他當天搭乘回台灣的飛機,不巧停在遠機位,機場雖派了升降機協助登機,但最終艙門仍比平台高出25厘米,導致輪椅無法推行。鄭智化不滿操縱升降機的司機,認為是他不願抬高升降板,漠視其安全,「冷眼看著我連滾帶爬進飛機」。 當晚,深圳機場官方解釋稱,為防止保障設備刮碰飛機,登機車和飛機艙門保持20厘米高度差,符合安全操作規範,並給出了立即整改措施,包括試點啟用有坡度的登機連接裝置。而當鄭智化上機的監控視頻從深圳地方官媒流出後,事態被指「反轉」,一波網暴襲來,逼得鄭智化不得不為「用詞不當」道歉。 10月26日,鄭智化登機監控片段被曝光,引髮網友批評聲浪,認為鄭智化的說法言過其實。深圳機場隨後回應視頻並非官方發布,將核實視頻流出情況。(圖_網路) 視頻顯示,在僵持了一分半鐘後,艙門內外,一位工作人員和一位空姐分別扶著鄭智化起身,他藉助拐杖撐地,兩腿再被艙外工作人員先後抬進機艙。網暴者非但沒有看出這份狼狽,反而抓住「連滾帶爬」的字面意思,指責他「污衊工作人員」甚至「故意抹黑大陸」。「4個工作人員圍著他服務還要怎麼樣?」大量網民同情的對象立馬轉向「背鍋的牛馬」,而非一個憤怒直言的肢殘人士。 鄭智化使用的「連滾帶爬」一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近期火遍兩岸的那首《沒出息》(改編自民...
社會

中國首例「5胞胎」現狀曝光 如今讓人唏噓

2025年,中國首例五胞胎年滿24歲,站在人生新起點。他們的母親王翠英回首往昔,五味雜陳,一句「如能重選,我選擇一個也不要」,道盡背後無數艱辛。 2001年,生活在河北小縣城的王翠英和丈夫繳寶存,日子平淡溫馨,雖不富裕,但夫妻相互扶持,滿是煙火氣的溫暖。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懷孕的消息傳來,王翠英滿心歡喜,即便家境普通,對新生命的期待仍讓她感到慰藉。然而,懷孕初期的一次例行檢查,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徹底打破了生活的寧靜。醫生告知她,腹中並非一兩個孩子,而是四個!這消息如雷貫耳,讓王翠英瞬間陷入深深憂慮。縣醫院醫生直言,她的身體難以承受多胎壓力,且以家庭經濟狀況,撫養四個孩子將是無比艱巨的挑戰,建議她前往北京專業醫院進一步檢查,並考慮減胎手術。懷揣著忐忑與不安,王翠英帶著丈夫的陪伴與醫生的叮囑,踏上前往北京的大巴。北京婦產醫院規模龐大、人來人往,嘈雜嚴肅的氛圍讓王翠英心生敬畏。可更令她崩潰的是,經進一步檢查,她腹中竟不是四胞胎,而是極為罕見的五胞胎,概率低至六千萬分之一!醫生嚴肅提醒,五胞胎孕育全球範圍內都風險巨大,孕期面臨流產風險,且此時已錯過減胎最佳時機,貿然手術不僅成功率低,還可能危及她的生命。面對命運這般殘酷安排,王翠英內心掙扎猶豫。但最終,母愛的本能讓她選擇接受命運,留下這五個小生命,無論未來風雨如何,她都決定扛起作為母親的責任。在丈夫的安慰鼓勵下,她堅定了信念,勇敢迎接挑戰。 隨著孕期推進,王翠英的身體不堪重負。嚴重孕吐讓她吃不下東西,剛吃一點就嘔吐不止,可為了五個孩子能吸收足夠營養,她強忍著不適,努力多進食。夜晚,腹部因胎兒重量異常隆起,平躺成了奢望,為避免壓迫胎兒,她只能用膝蓋和手肘支撐身體,以...
社會

廣東12歲女童「撂英語」 與外籍客談判網全跪

近日大陸廣東省廣州市一名12歲女孩,以流利的英文口說與外商溝通交流,為家裡所開的文具店賺下超10萬元人民幣,引發陸網關注。而女孩氣場十足、像個小大人一般的談判模樣,也讓不少網友大讚她小小年紀卻有非凡的商業頭腦。據陸媒《廣州日報》29日報道,來自廣州的12歲女孩李若熙,以流利英語和外商溝通對談,語調沉穩介紹家中文具行的商品,再進行報價,並向外商提出若買更多,則能有更優惠價格的方案。女孩的母親馬女士向《廣州日報》透露,自己家庭是在廣州打拚的潮汕人,她和先生都不懂英語,在去(2024)年8月有外國客戶來電詢價時,但熟稔英語的女兒卻「神救場」,以流利英語和外商推銷商品,從那之後,女兒也成了自家店裡的「英語擔當」。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影片中,女孩以英語和外商進行電話交談,不僅咬字清晰、發音相當標準,女孩更在介紹完商品之後與外商客戶報價,並與客戶說明,「若您買50盒,我可以給您一點折扣,若您拿下100盒,價格利潤則更好。」女孩的沉穩語調和流利的英語談判口才,十足像個成熟小大人的模樣。消息在社交媒體曝光,也吸引許多網友熱烈迴響,紛紛留言表示「好好的練英語口語,這樣大學畢業的時候,面對的工作崗位就是全球的」、「這水平可不止高中水平,沒有幾個高中水平的能流利的用英語賣貨,最重要的是很有生意頭腦,太厲害了」、「小女孩真的很優秀, 小小年紀就幫家裡做生意, 不只學以致用, 還特別有經濟頭腦」、「太厲害了,天選外貿人,秒殺很多成年人了,思維很活躍很清晰」、「未來可期」。對於女兒的流利英文在網上引起討論話題,馬女士也笑說,女兒幫家裡做生意一年多,已經幫家裡的文具店賺了10幾萬元人民幣,不僅把報名學英語的多年學費都賺回來,月考還拿下全班第一名。她也驕傲表示,...
社會

別再盯著周二 數據揭示:這一天買機票最便宜

  搜尋最划算機票常常讓旅客覺得像在賭運氣。長久以來,不少人相信一些訂票「秘訣」能買到最便宜的機票,例如清除瀏覽紀錄與Cookies、周二訂票最划算,或國際機票不能拖太久購買,否則價格暴漲。然而旅遊專家提醒,這些說法多半只是迷思。  根據USA Today報道,旅遊平台Hopper與Expedia的專家對機票價格迷思提供見解。許多人認為「周二訂票最划算」,但Hopper首席經濟學家Hayley Berg指出,機票價格變化頻繁,受航線與旅行日期影響,沒有哪一天能保證最便宜。另一方面,Expedia在「2025年機票省錢秘訣報告」中分析過去三年的數據,發現周日通常是購買機票最划算的一天:國內航班可省下約6%,國際航班可省下約17%。  不少旅客可能會打開「無痕視窗」查看是否因Cookies造成價格上漲,但Berg對此也表示,其實這麼做意義不大,因為票價本就不停變動,甚至每小時都在變。價格上漲更可能是因為規划行程太晚。Expedia全球公關主管Melanie Fish建議大眾,最好使用價格追蹤工具,例如Expedia「價格追蹤功能」,當機票或飯店價格下降時,會立即收到通知。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根據Hopper資料顯示,周二、周三搭機可省下約20%,周日搭機通常最貴。例如飛往歐洲平均每張票可省166美元,飛往亞洲則約126美元。即便周末出發,選擇周六搭國內航班,也可平均省下17%。所以選擇出發日確實可能影響票價。  許多人認為要搶便宜票就得早訂,Berg對此指出,票價一開始常會開得很高,吸引急需搭乘的旅客。國際航班尤其如此,太早或拖到最後一刻訂票,都可能花更多錢。她建議,最佳做法是出發前六個月開始觀察價格,出發前三到五個月通常會出現不...
社會

她斷舍離後不再亂買 錢只花在這4類用品

  臨近雙十一購物季,小紅書一位網友「黎貝卡」分享自己的「大型斷舍離」心得影片,引起廣泛討論。她坦言,經過一次徹底清理後,決定不再輕易增加新的東西,並歸納出四類仍願意花錢、且愈花愈值得的消費方向,提醒網友「讓錢花在能長久提升生活品質的地方」。  影片中她首先指出,第一類是使用次數超過1000次的物品,如床墊、水杯、茶具等日常高頻用品。「我買新茶具時很心疼,但一想一年用700次、七年就3500次,立刻覺得值得。」她笑稱,這種「長輩式消費觀」其實蘊含生活智慧,真正耐用的物件會隨時間愈用愈值。  第二類是貼身、親膚的衣物。博主認為,內衣、打底衫這類直接影響身體感受的衣物更應投資。「自從穿上零負擔的內褲後,才發現以前的都太緊、不舒服。這種改善別人看不見,但每天自己都能感受到。」她呼籲,與其買華麗外套,不如讓肌膚「全天舒適」。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第三類支出應放在能舒緩身體、節省時間的服務或物品。她舉例:「下班太累不想擠地鐵,就打個車;朋友請鐘點工做飯後發現比外食更便宜、也更健康。」在她看來,花錢換取時間與精力,才是現代人真正的生活升級。  最後,第四類是能帶來新鮮與愉悅體驗的消費。她表示:「雖然經濟下行,但生活不該只有必需品。」例如買花、吃頓想念的料理、看演唱會或短途旅行,「這些雖然是一次性開銷,卻能讓人長久回味。」  不少網友留言認同「這才是真正的理性消費指南」,有人直言「比購物攻略更實用」,也有人表示將趁雙十一重新檢視自己的購物清單。示意圖(取材自pexels.com@Sam 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