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1967:一位青年物理研究者的生死劫
作者按:1957年反右,在中國科學院這個國家級的科學殿堂,一批年輕的科學工作者被推上政治祭壇。我在《中科院反右中消失的一頁——尋找青年物理研究者劉治平》近四萬字長文中,討論了這一歷史現象。
有讀者告訴我,文章太長不能吸引年輕人。為此,我寫了這篇相對短一些的文章,將劉治平的故事獨立出來;針對官方記錄里劉治平「為父報仇」這種唯成分論的偏見,我從第三節開始,補充了新的分析。從更大範圍來看,在鎮反運動中,很多青年大學生的家庭受到衝擊,有些人永遠失去了父母;然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卻成為共和國的新生代,最終以黨的兒女自居。這種階級出身與政治認同對立關係,恰恰顛覆了批判中對他們的指控,也部分地解釋了他們的悲劇命運。
附錄包括三部分文字,都是我在寫長文時遍查網路無覓處的重要記錄:一
科技史研究學者熊衛民提供有關1957年中科院北京區人員統計的相關史料。二
中科院物理所杜鈞福老師所寫物理所女研究生朱硯磐簡歷,1957年朱硯磐被劃右派後,忍辱負重,但在「文革」中不堪迫害而自盡。三
作家、科技史研究學者姚蜀平整理的《中國科學院京區單位右派名單》,其中列入了自然科學系所和部門的115位右派的名字和分類統計,還有中科院對「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統計。
附錄中這些珍貴史料,為進一步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新的線索,衷心感謝三位專家老師!
1957-1967:一位青年物理研究者的生死劫 ——從中科院反右開始的追尋
一 誰是劉治平
我寫那篇長文,前後幾個月,篇幅將近四萬字,為了搞清楚劉治平是誰,所涉何事,蹚入了中科院在自然科學家中反右的一潭渾水。
在修改長稿和寫這篇短稿的這些日子,我也在「微信讀書」上聽書,這本書是蓋伊·薩傑(Guy
Sajer)《被遺忘的士兵: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回憶錄》(Le Soldat
Oublie),一個年輕的德國小兵,在二戰的歷史上原本如同炮灰,無足輕重。但他從血肉橫飛的戰爭地獄中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