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2 11 月

社會

社會

楊振寧:三四十年之後,大家一定會認為這是羅曼史

10月24日上午九點,楊振寧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哀樂低回,各界人士前來進行最終的送別。 楊振寧去世後,留下一個時代的迴響,妻子翁帆則成為備受關注的存在,公眾對她的讚譽與質疑,達到頂峰。 10月19日,49歲的翁帆在《光明日報》發表悼文《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字數不多,卻極具力量。 她寫道:「楊先生離開的時候一定很欣慰。他的一生,為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強盛,人類的進步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關於兩人之間的情感,翁帆只留下短短一句話:「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 不被看好的他們,共同渡過了二十一年的風風雨雨。 這些年,翁帆把楊振寧照顧得很好,從身體到精神狀態,103歲的老人依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思維敏捷,這足以說明一切。 每次出現在公共場合,兩人都十指緊扣,這是他們多年來的習慣。 楊振寧與翁帆喜歡在香港西貢的海邊開車,翁帆會下海劃橡皮艇,一直划到遠方的小島上才罷休,楊振寧則坐在對岸喝茶、讀報紙。 有一次,翁帆所抵達的小島上遲遲等不來信號,兩人失去聯絡,楊振寧急得團團轉,差點報警。 在這段婚姻中,楊振寧為她打造了一座「象牙塔中的象牙塔」,他不只是她的丈夫,也是她漫漫人生的領路人。 時隔21年,再回過頭來看,翁帆的確如同楊振寧在世時所言,是上帝留給他的最後一份禮物,她則選擇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路。 物理學家的底色,帶有一些浪漫色彩。 在悼文中,翁帆將楊振寧在90歲時寫下的一首英文詩《九十抒懷》翻譯為中文,將「沐光而行的一生,理想奉獻的一生,幸福圓滿的一生,如斯如願,無怨無悔」詩意地濃縮在楊振寧的百年歷程里。 翁帆還提及到了《小王子》,她相信「每當夜晚我們仰望星空時,楊先生會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面,對著我們微笑 」。 楊振寧在90歲時寫的英文詩《九十抒懷》 在成為楊振寧妻子之前,翁帆已經是一位優秀的女性,她出身廣東潮州書香門第,英語甚好...
社會

川普返美途中遇亂流 笑稱「亞洲風還真強」幽默化解

.@POTUS: \"These are rough winds in Asia, I must tell you. This is a rough flight... they\'re going to be watching Trump, they\'re going to say, \'He didn\'t look too good, he\'s got the shakes!\'\" Reporter: \"You\'re pretty solid.\" pic.twitter.com/kFupkhnNHm — Rapid Response 47 (@RapidResponse47) October 30, 2025 美國總統川普本周四(30日)結束為期近一周的亞洲行程,返美途中搭乘空軍一號遇上強烈亂流,笑稱「亞洲風還真強」(These are rough winds in Asia)幽默化解講場面,並開記者玩笑,引發社群熱烈討論。 白宮旗下一個社群平台X官方賬號@RapidResponse47上發布一段21秒短片,畫面中川普扶著飛機門廊穩住身體對記者笑說:「亞洲的風真不小啊!這趟飛行可不輕鬆……他們一定會說:『川普看起來不太妙,是不是在發抖?』」現場記者回應:「總統您挺穩的!」(You\'re pretty solid)全場隨即爆笑。 該影片由白宮@RapidResponse47主打宣傳川普政策與反擊媒體批評,截至目前,影片已有逾4.1萬次觀看、1,800多個贊與近300次轉貼。多數留言表達支持,有網友笑稱「連亂流都搖不動川普的信心」,也有人稱讚他「能用幽默帶領全場」。 這段插曲發生於川普結束韓國釜山峰會返程途中。稍早,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關鍵會談,達成多項經濟共識,包括美方減半部分中國商品關稅、中方承諾擴大採購美國大豆與農產品、合作打擊芬太尼走私...
社會

川普發文感謝習近平 喊話美國農民「快去買農耕機」發財

美國總統川普30日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後表示,雙方在多項議題上達成共識,包括關稅、農產品採購、稀土等戰略原料供應與芬太尼(fentanyl)走私防制等,並宣布明年4月將訪問中國大陸。文中還寫道感謝習近平,稱美國農民會很高興,並且喊話農民快去買更大的土地跟農耕機,暗示出口農產品機會。 川普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 上發文指出,這次與習近平的會面「非常成功」,他強調兩國之間「互相尊重」,且關係將因此更加穩固。他透露,雙方「在許多重要事項上接近達成最終協議」,其中最顯著的成果之一,是中國同意恢復並擴大採購美國大豆、高粱等農產品。川普文中感謝習近平的決定,稱這將讓美國農民「非常高興」,他甚至呼籲農民「趕快去買更多土地和更大的拖拉機」明示出口機會。 川普並感謝習近平批准中國大陸繼續「自由開放地」出口稀土、關鍵礦物與磁鐵等戰略物資,同時積極配合美方打擊流入美國的芬太尼,協助終結這場毒品危機。他也透露,中方同意啟動購買美國能源的程序,可能包括從阿拉斯加進口石油與天然氣的大型交易。 川普最後強調,這次亞洲之行「將為數百萬美國人帶來繁榮與安全」,並感謝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泰國與越南等國的熱情款待,表示「美國再次受到尊敬與仰慕,最好的時刻尚未到來」。 稍早川普於會後表示,華府已針對因應芬太尼危機所實施的關稅下調10%,即刻生效,使美國對中國大陸的關稅總稅率從57%降至47%。他坦言,外界關注的台灣議題「在會中並未被提及」。...
社會

習近平釜山會川普 中方罕見「單獨官宣」內有玄機

「川習會」30日在釜山登場。不過有港媒注意到,中國官方刻意單獨官宣「川習會」的作法不同以往,凸顯對北京而言,川習會不是APEC會議的附屬品,中美關係的特殊性、重要性不言而喻。 香港01報導,大陸官方以往對待國際會議間隙進行的領導人會晤一般不會特別官宣,重點會放在宣布的一般是領導人出訪參會的行程。 比如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期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川普在2019年日本大阪G20會議間隙舉行會晤,當時2019年6月中國外交部只宣布習近平赴日本出席G20的行程。 報導還舉例,2022年11月時,中國外交部在官宣習近平將赴印尼出席G20、赴泰國出席APEC的同時,說與會期間習近平將與法國總統、美國總統等領導人會晤,是將與美國總統的會晤放在出訪日程中同時宣布,意味中美元首的這場會晤沒有任何特殊之處。 報導強調,反觀這次,中國外交部按照慣例在10月24日就宣布習近平將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韓國進行國是訪問的消息。而習近平與川普的會晤,中國官方則是以「單獨官宣」的規格方式來處理,並且會晤地點並不是韓國APEC的舉辦地慶州,而是釜山,這說明中美關係中美領導人會晤不是國際會議的附屬品。 報導還稱,習近平在韓國期間必然還會與其他參加APEC的領導人舉行會晤,但是中美會晤被單獨官宣顯然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國際會議期間領導人會談。中美關係的特殊性、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中國官方29日官宣時的用詞是「經中美雙方商定」,不是誰邀請誰,可見這次見面是一次平等的會晤。...
社會

孫立人次子申請遷葬安徽 台陸委會稱尊重家屬意願

已故名將孫立人次子孫天平日前透露,已正式向大陸國台辦提出申請,希望能將父親孫立人的遺骨遷回安徽故里安葬,大陸國台辦29日表示正在了解核實中。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30日則說,只要孫家家屬達成共識,政府立場沒有準或不準問題,但也提醒當年許多來台將軍遷回大陸安葬的案例不多。 梁文傑表示,根據法律規定,先人遺體是子女繼承的遺物由所有子女共有,對於遷葬規劃,這部分政府不會有特定立場,也沒有準或不準問題。 但他也提醒,當年來台很多將軍包含何應欽、白崇禧,胡璉、胡宗南等人都是安葬在台灣,其實只要有子孫祭拜,不一定要遷葬回去。過去這些來台將領或公務員遷回去安葬的例子也不多,但最後仍是由孫家家屬做決定。...
社會

川習會前美民主黨報告:川普「出賣農民」給中國底牌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一系列對華政策連續遭中方強烈抵制,讓民主黨人抓住了關鍵把柄。當地時間10月29日,美國參議院民主黨人在一份關於川普關稅政策影響的最新報告中稱,川普正在「輸掉這場自己挑起的對華貿易戰」,讓中國佔據了上風。 報告援引通膨和就業數據,認為川普自4月起實施的全球性關稅增強了中國手中的牌,削弱了美國的籌碼,導致美國通膨回升、製造業萎縮、農民受壓,而中國通過擴大對非美地區的出口,反而實現出口增長。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導,這份報告由參議院銀行、住房與城市事務委員會的民主黨議員發布,時間恰逢中美元首會晤前夕。 報告指出,川普正在「輸掉這場自己挑起的對華貿易戰」,令美國在中美元首會晤之際處於「弱勢」。報告猛批「川普的貿易戰給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帶來了巨大成本」,「出賣了美國農民」,並且「增強了中國手中的牌,削弱了美國的籌碼」。 報告指出了川普在4月份實施全球關稅之後的通膨數據和其他經濟指標。 報告稱:「1月至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通膨率在下降,但自川普宣布全面關稅以來,通膨率已經回升。」「上周,CPI數據顯示,9月份通膨率同比增長3%,這是自2024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核心商品通膨率(包括服裝、傢具、電子產品、電器和汽車等實物產品,但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在9月份也同比增長了1.5%。食品雜貨價格也呈上漲趨勢。 「研究表明,川普總統的關稅每年給美國家庭增加了約1500美元的成本,並且不成比例地傷害了中低收入家庭,因為這些家庭將收入的更大比例用於購買必需品。」 除了通膨數據,報告還指出就業數據是川普的貿易政策沒有取得成果的證據。「川普的策略非但沒有像承諾的那樣重振製造業,反而導致該行業減少了4.2萬個就業崗位,製造業就業人數連續四個月收縮,這是自2020年初以來最長的月度下降趨勢。」 報告提到了中國對稀土實施的出口管制,以及自5月以來拒絕購買美國種...
社會

批評特朗普像非洲獨裁者 諾獎得主被通知吊銷美簽

據《旗幟報》消息,非洲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沃萊·索因卡28日在新聞發布會中表示,美國駐拉各斯領事館已經吊銷了他的美國簽證,此前索因卡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 索因卡對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持有批評態度,他推測自己近期將特朗普比作烏干達前獨裁者伊迪.阿明的言論,可能觸動了對方的敏感神經。 索因卡稱,今年早些時候,美國駐拉各斯領事館曾傳喚他接受面談,以重新評估其簽證資格。法新社看到了領事館發給索因卡的一封信,信中官員援引美國國務院的規定稱,「領事官員、國務卿或國務卿授權的國務院官員…… 可自行決定在任何時候吊銷非移民簽證」。 沃萊·索因卡出生於奈及利亞,198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索因卡於2012年和2023年兩次造訪中國,還獲得了「第八屆上海國際詩歌節」的「金玉蘭」大獎。 他曾在美國任教,並長期持有美國綠卡。索因卡笑稱,他的綠卡早在八年前就「出過事故」,並「掉進了一把剪刀之間」——這是他在2017年特朗普就任總統時,為表示抗議而主動剪毀綠卡的自嘲。 根據索因卡所收到的官方通知,美國方面撤銷其簽證的理由是「在簽證簽發後獲得了額外信息」,但信件中並未說明具體是什麼信息。 索因卡推測,這可能與他近期對特朗普的言論有關。他曾形容特朗普是「白人版的伊迪·阿明」(Idi Amin,烏干達前獨裁者,1971年至1979年執政)。 索因卡以一貫的幽默態度回應此事,稱這封通知信是一封來自美國的「情書」。他表示自己並不責怪簽證官員,但也不會再申請美國簽證。 「我現在沒有簽證,顯然被美國禁止入境。如果你想見我,你知道在哪兒能找到我。」索因卡調侃道。...
社會

烏克蘭學者很樂觀:中美回暖 對莫斯科是大災難

川習會剛結束,雙方談及俄烏戰事,但未具體公布細節,烏克蘭內部解讀不同。有人認為,中美於稀土協議及調降關稅達成共識,意味雙方或在俄烏戰事上取得某種默契;也有人警告,中方僅是權衡利害、拖延時機,無心促成停火。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天在韓國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雙方談及稀土、黃豆採購,並商定下調部分關稅。 對此,烏克蘭媒體「UNN」報導,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轄下的打擊虛假訊息中心(Center forCountering Disinformation)主管科瓦連科(AndriyKovalenko)表示,這已象徵中美不再視對方為對手,而是將轉為商業夥伴。 「以外交語言來說,這代表北京與華盛頓都不再需要俄羅斯。」科瓦連科指出,俄羅斯最具競爭力的便宜能源優勢如今不再奏效。他指出,這對莫斯科而言將是重大災難,「中國現在有誘因與美國做交易,而不是支持俄國的戰事。如果北京與華盛頓找到新的共處方程式,俄羅斯將被排除於文明世界之外,淪為供應原材料的附屬品」。 政治學者博特尼克(Ruslan Bortnyk)則認為,美國一直避免中國成為俄烏戰事的調解方,以免其「邀功」,但隨著川普就任近一年,戰事仍處膠著,他認為川普已意識必須倚靠中國才能有所突破。 不過,博特尼克指出,中國目前對俄羅斯停火併未表現出興趣。中國更在意維持在國際經貿中的角色,以確保從西方取得科技與投資機會。因此,他認為北京當前是在「權衡雙方、拖延時間」,而非積極斡旋戰事。 另一名政治學者傑尼先科(Vadym Denysenko)在接受烏克蘭節目「Espreso TV」訪問時指出,北京官方在新聞發布中未提及烏克蘭,反映烏克蘭並非雙方談判的優先項目。他建議烏方應儘速定位未來與北京的關係,以加強對莫斯科的壓力。 烏克蘭外交部長西比哈(Andriy Sybiha)今天在記者會上則表示,中方具備遊說俄羅斯的能力...
社會

怕美股崩又捨不得停利?基金經理人:買它避險鎖利

美股價位高聳入雲,看似搖搖欲墜卻一直驚驚漲,投資人想獲利了結卻又擔心與下一波漲勢失之交臂,該如何是好?基金經理人提供一個也許兩全其美的辦法,號稱既可降低股票投資風險、又不至於犧牲太多報酬:買「垃圾」債券。 聯博(AllianceBernstein)基金經理人團隊發表研究報告建議,投資人若想減持股票以降低股市曝險,不妨考慮高收益債券(俗稱「垃圾債」)。 MarketWatch報導,這份報告由聯博信貸部門主管史密斯與固定收益零售事業發展部主管李佛斯聯合執筆,他們寫道:「想留在股市,同時把資金抽離高風險持股的投資人,通常會尋求轉進投資級債券,藉此讓投資組合再平衡。政府公債和高品質信用資產,在多元化投資組合確實佔有一席之地;但我們相信,高收益公司債也值得注意,尤其在今天這種市況。」 報告指出,過去25年來,高收債平均年報酬率達7.6%,比美股標普500指數的9.8%遜色,但波動率幾乎少了一半。 報告說:「把一部分持股轉進高收債,投資人可顯著降低整體波動率,犧牲的投資報酬也相對偏低。再者,我們認為,現在高收債與股票之間的報酬與波動性關聯,甚至可能比往常都來得高,因為殖利率居高不下和經濟成長減緩的緣故。」 兩位基金經理人指出,在低成長時期,高收債實際表現比股票出色。而且,按往例來看,高本益比通常對應的是偏低的平均報酬率。他們說:「基於需求愈來愈遲緩且全球貿易萎縮,依我們之見,此刻部署高收債,或許正逢其時。」 但MarketWatch分析指出,這種操作可能有兩大潛在風險: 風險一,美國經濟可能正滑向衰退。歷史數據顯示,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高收債價值跌掉5%;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短暫的衰退期,更重挫8%。在那兩段危機期間,高收債表現沒股票那麼糟,卻也沒能像美國公債那般都呈現正報酬。投資級債券在海嘯期間是漲的,在疫情期間則小跌。 風險二,假如美國經濟並未減速,例如人工智慧(AI)真...
社會

尊重彼此勢力範圍 貿易衝突休兵 美中新架構可期

川習場邊會達成的經貿協議,雖然解決了目前美中之間的所有衝突,但一般公認僅僅是達成休戰的交易,不過美中迫於現實,很可能會讓協議延續,甚至長期永久化。 很多人並不看好這種安排,只消一次地緣政治挑釁,或者總統的一次發文,就會被推翻,就像是現在的以哈停火一樣,典型的川普粉飾太平手法。 同化或圍堵中國? 兩派看法 認定協議是暫時性、解決不了真正問題的可以分為兩派人,一是認定必須同化中國,變成市場經濟,才能根本解決問題,另一派人則主張,與中國已進入新冷戰,必須堅壁清野圍堵,才能贏得最後勝利。 川普不屬於前述任何一派,在回程班機上他說:「對兩個強國來說,這是一次有益的會晤。這才是我們應該與另一個強國相處的方式」,透露了他對美中關係的心證:尊重中國的勢力範圍。 對想同化中國這批人來說,協議完全沒有碰觸問題核心,中國仍會巨額外銷美國,他們認為川普團隊應該運用美國經濟實力,逼中國大陸實施市場改革,放棄對企業巨額補貼,嚴格取締竊取知識產權,讓北京不再追求國家主導的技術研發。 但這是舊思維,大陸根本就沒有要改,在外敵環伺背景下,剛通過的四中全會公報中,仍然強調製造業與科技自給自足,更何況從晶元到AI,美國也開始仿效中國,以國家力量鼓勵科技研發。 另一批新冷戰派則主張,中國大陸已成戰略對手,不能讓其趕上美國,在科技管制上要更加嚴格,尤其不能讓AI技術流入中國,需要聯合美國盟邦堅壁清野,採取經濟「類脫鉤」對策。 中國崛起 新冷戰圍堵難奏效 然而從霸權競爭角度,中國已然崛起,新冷戰式圍堵對抗難以奏效,何況全球化時代,美國與中國大陸有千絲萬縷經貿關係,不可能再退回完全不相往來的冷戰年代。 川普嚮往的是尊重勢力範圍的雅爾塔現實主義;二次大戰剛結束時,強權曾想藉雅爾塔協議,承認彼此勢力範圍,以求穩定,「建立勢力範圍」的要義是,不只是要求別人不來侵犯自己勢力範圍,也必須承認並尊重別人的勢力範圍,譬如在前華沙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