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拆原建」,最難的是居民出資
「在僅僅一代人的時間裡,從拆遷暴富、無償受益,到要自己花錢改造住房,轉變認知非常難。」
房子破敗了怎麼辦?「原拆原建」是當下鼓勵的方式。過去幾年,各地做了不同探索。
有的是整片區域的原拆原建。比如杭州的高校教職工宿舍區浙工新村,13幢6層的「老破小」重建後,變成了7幢小高層,還配有綠地和公共設施。而上海的工人住宅區彭浦新村,涉及2110戶居民,也已經在2025年交付新房。
也有的是對某棟居民樓的原拆原建。比如北京的樺皮廠衚衕8號樓和廣州的集群街2號樓。
2025年兩會期間,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都要納入城市更新的改造範圍,鼓勵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舊住宅。
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發布,明確表示「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支持老舊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業主同意率需90%以上
什麼是原拆原建?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南方周末說,它指的是居民自主改善居住條件,保留原社區關係和地段。雖然政策上會有傾斜或補貼,但居民還是改造和籌資的主體。
房屋的破舊程度,是原拆原建的重要前提。
梳理目前各地的原拆原建項目,大多是C、D級危房。簡單來說,A級指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B級指個別構件出現問題;C級指部分承重結構不能滿足要求,局部存在險情;D級則指承重結構不能滿足要求,整體存在險情。
綜合目前全國的規定,房屋性質認定後,啟動原拆原建的一個硬性門檻,是業主同意率90%以上,有的地方需要達到100%。
影響同意率的關鍵還是資金。在已有經驗中,改造所需費用不菲。
浙工新村的總費用約為5.3億元,其中居民自籌資金約為4.7億元,每戶出資在10萬到100萬元之間。其餘部分由專項資金解決。
集群街2號樓,作為廣州首例正式驗收交房的原拆原建項目,由24戶人家自籌800萬元完成了改造。
2025年10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