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葯」活不下去了,這次卻沒人叫好了?
「多款知名進口葯將退出國內市場」又登上熱搜了,看著涉抗過敏、降糖及腫瘤葯的多款進口葯離開國內市場,不少人唉聲嘆氣……除了嘆氣,還能咋呢。CDT 檔案卡
標題:「進口葯」活不下去了,這次卻沒人叫好了?
作者:有竹不倒
發表日期:2025.10.22
來源:微信公眾號-竹不倒
主題歸類:進口葯
CDS收藏:公民館
版權說明:該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國數字時代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對抗中國的網路審查。詳細版權說明。
去年一部分進口葯生存不下去,退出國內市場的時候,叫好的人,今年不說話了。我看了一些評論區,內容很多都在問自己吃得那一款還有沒有,沒有可怎麼辦。當初喊著支持國貨,讓洋葯滾出去的人,可能沒想到世間大潮翻覆,自己並不是那萬里無一的幸運兒。
我還是去年的看法,把原研葯趕走,自己的東西,質量能上來嗎?如果質量能上來,那應該支持啊,畢竟直接把葯賣給老百姓吃,不給中間商賺差價,是個好事兒。
但顯然很難。本來在藥效上就是同樣的配方,不同的作用。何況有強烈的競爭對手都擺爛,沒有對手了,那還不徹底躺平。
都知道,為什麼要搞「國家藥品集中採購」,是為了壓價。進口葯對病人來說確實很貴,醫保也得跟著買單。比如在歐洲最不值錢的阿司匹林,幾毛錢一個,賣到我們手裡少說翻十幾倍。
可原因並不在外企的藥廠身上,而在於流通過程中的層層加價、回扣盛行,甚至還有醫院的提成。
這些毛病,整又整不幹凈,拿醫院也沒辦法,於是開搞「集采」:中央直接和葯企談,以超高的數量來換取極低的價格,減少醫保壓力。
後果自然有好有壞,好處是普通人買到便宜的葯了,醫保的壓力緩解了。但壞處也很明顯,原研葯被「價格戰」逼退場了,同時「便宜的葯」質量頻頻曝出問題。
也因此,這回看到更多進口葯退出中國市場,一些患者開始急了,開始失望。有些東西,沒有對比的時候,不知道差別。一旦有了對比,那感觸就非常深刻了。
而且另外一些問題也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