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6 11 月

社会

社会

今冬是否为“超级冷冬”?中国气象局释疑

受冷空气影响,近期我国多地降温,冷出常年11月的水平。“今冬是否为超级冷冬”的话题引起关注。据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根据目前预测结果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介绍,在气象界,冷暖冬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概念”。 根据定义,在全国范围内,超过一半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冷冬/暖冬标准,这一年冬季才会被判定为冷冬或是暖冬。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共出现6个冷冬,均出现在2012年之前。 章大全特别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的趋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中纬度南北温差减小,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受其影响,我国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需要密切关注阶段性强降温和强升温过程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注1 北京供暖准备情况如何? 冬季供暖这一民生大事已经进入关键筹备期。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北京供热主管部门提早部署,加强与气象部门监测会商,及时研判天气变化情况,全力推进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温暖精准送达。 记者了解到,各供热企业聚焦设备运维、燃料储备、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已经全面完成锅炉房、换热站等设备设施的检修调试;提前上水打压,进行冷态调试,“供暖管家”入户检查散热器等设备,加强宣传用热常识和报修服务热线。 为确保2025至2026年度供热季来临前供热系统达到良好的状态,全市各区已陆续启动供热系统试水打压。试水打压是供热前的重要准备环节,市民可密切关注试水通知,试水打压期间家中留人,并注意观察暖气片、管道接口等位置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如发现异常及时报修。 北京将持续关注天气情况,加强气象会商,供热企业做好系统热态调试,全力以赴备战供暖季,筑牢冬...
社会

好在——还有人关心保洁员在哪儿休息

这看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一些年轻人,出于一种很朴素的冲动,想要为保洁员争取一间休息室。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暂时还没有。TA们都很清楚,保洁员面临的困境,远远不止是一间休息室。 但为保洁员争取一个休息室,意义也不仅是「多一个房间」。休息室只是起点,它让我们看见保洁员的处境。也让人们重新思考——谁的劳动支撑了城市的整洁?谁的身体承担了城市运行的代价?为什么一个城市的「体面」,往往是建立在另一些人的「隐形」之上?总之,被看见,是所有改变的开始。 当我们真正明白他人的处境和自身的命运总是相连,就会庆幸,好在,还有人关心保洁员在哪休息这件「小事」。 文|罗芊 编辑|张跃 图|(除特殊标注外)受访者供图 一阵「小型飓风」 在任何公共空间里,小到一栋写字楼,大到一所大学校园,保洁员们,都像空气一样重要,但又像空气一样透明。毕竟,我们每天生产的污秽和垃圾,并没有垃圾仙子会把它们全都带走。 「无标记」——美国社会学家韦恩·布鲁克斯(Wayne Brekhus)这样形容保洁员群体,是日常生活中的「无标记群体」,所从事的是「无标记的劳动」——TA们总是不被注意、未被看见,像光洁地面上隐约残留的水痕,是永远在建筑角落忙碌的手和背影,而不被认为是需要坐下、喝水、换衣服、吃饭、喘口气的个体。 今年春天,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后,终于有人在网络上提出保洁员无处休息的问题,话题「保洁员休息室不该是厕所的最后一格」也登上了微博热搜,就像蝴蝶轻轻扇动了翅膀,接着掀起了一阵「看见保洁员」的小型飓风。 飓风最先形成于高校。江亦心是华东政法大学的一名学生,她大一开始参加辩论队,关心公共事务,刷到有关保洁员无处休息的帖子后,她开始留意,自己身边的保洁员都是如何生活的。 其实在这之前,江亦心也能感知到校园里保洁员的存在,前年冬天,学校有热心的学生注意到保洁员冬天在室外工作手长冻疮,组织过一次暖冬行动,给保洁员集资买了手套和耳...
社会

河南话魔性爆红,河南人自己都没想通

河南话的逆袭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河南整体形象翻身的一个缩影。当反精致、反内卷、反焦虑逐渐成为主流,所有人是时候重新认识河南了。“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河南话好听。” 最近上网冲浪,几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不少河南人居然因为河南话的出圈而震惊了。2025年9月26日,以大宋文化为创作背景的沉浸式宋文化主题餐秀“清明上河·宋宴”在清明上河园上演,裸眼 3D光影呈现的古代画面吸引顾客观看。(图/夏青华/中新社) 近些年,东北话、四川话、粤语、闽南语轮番在网上爆火,但没有哪个河南人敢奢望“自家土话”能有这般待遇。在各种“最近觉得河南话一口一个‘中’好可爱”“有没有人能教我说一句河南话”的帖子下,评论区往往是清一色的难以置信:“恁到底想干啥?” 不开玩笑,这届网友是认真的。他们总结出一套教程:只要记住一串神秘数字“12431”,五秒即可学会河南话——普通话读第一声的字,在河南话里读第二声;普通话读第二声的字,在河南话里读第四声;以此类推。而且,这群半吊子的“初学者”还编出了十分抽象也并不地道的句子——“俺不中嘞”。河南老乡哭笑不得,只得感慨一句:“世道真的好了,我们河南话居然也有人喜欢了。”一套学习河南话“万能公式”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图/河南省旅游协会) 短短数年间,神州大地的风刮得河南人恍如隔世。熟悉的河南方言、文化、小店,突然就从常年被黑的“C位”缓步走下,摇身一变成了一股被追逐、模仿、歌颂的潮流乃至成为由古老走向新潮的象征本身。这到底是一场短暂的网络行为艺术,还是河南真正迎来了属于它的“文艺复兴”? “地域黑”的最大受害者,不想再背锅了 众所周知,是人就逃不过被“地域黑”。放眼全国,没有哪个省份不曾被贴上刻板印象的标签,而河南似乎从古至今都是“地域黑”中的显眼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天河南地区的宋国和郑国就常常被“黑”。宋国人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社会

美国一名囚犯在佛罗里达州监狱内遭枪击身亡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当地时间22日报道,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名男子本月在佛罗里达州一所联邦监狱服刑期间遭枪击身亡。报道提到,监狱内发生此类事件“实属罕见”,因为狱警通常不被允许携带枪支。 报道称,这名囚犯名叫德韦恩·托特莱本。他的亲属表示,自托特莱本10月10日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西北部的一所监狱死亡以来,已过去一周多时间,但他们仍未收到美国监狱管理局关于他如何以及为何被枪杀的答复。托特莱本 资料图 图源:NBC报道配图 报道说,美国监狱管理局通常会公布在押囚犯死亡的相关信息,但目前尚未就托特莱本的案件发布任何即时消息。与此同时,由于美国联邦政府持续“停摆”,美监狱管理局官员也未就此回应媒体置评请求。佛州当地法医办公室向NBC证实了托特莱本被枪杀一事。 NBC称,被问及这起致命枪击事件及相关调查,该监狱发言人未作直接回应。监狱网站消息称,“探视已暂停,直至另行通知”。该监狱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称,该监狱已于10月10日“加强改进运营”,“监狱长可制定管控措施或实施临时安全举措,以维护监狱的良好秩序与安全,同时保障工作人员及在押人员安全”。 NBC提到,美国监狱管理局政策规定,监狱工作人员只有在执行特定任务时才能携带枪支,包括押送囚犯、防范越狱和守卫安全岗位。此外,任何携带枪支的员工都必须获得监狱长批准。...
社会

男子强行摘镜生活视力“逆袭”:戴了10多年 不是真近视

王杰(化名)从初一开始戴了10多年眼镜,眼镜度数从最初100度增至近400度。由于长期戴镜不适,8年前,他强行让自己摘掉眼镜生活。最近,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裸眼视力越来越好了,甚至能看清视力表的最后两行。近期,他就诊后得知,自己根本没有真近视。 检查结果显示,王杰右眼近视25度,左眼近视50度,没有散光。对成年人而言,属于非常轻微的度数,可以不用干预。 10月21日,王杰就医的武汉市第三医院眼科主任汤兰兰医生告诉九派新闻,青少年的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难以完全放松,即使注视远处,眼睛仍处于部分调节状态,可能导致验光结果比实际近视度数偏高。 这种因调节过度而暂时形成的近视部分,被称为“假性近视”或“调节性近视”。汤医生表示,初次配镜时,10多岁的王杰未接受散瞳验光,当时眼镜店仅依靠电脑验光或试戴镜片的方式配镜,未能排除调节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度数偏高并错误配镜。 “2005年左右,那时大部分医院已经普遍采用散瞳验光,但普通眼镜店几乎都没有这项流程。”她说,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长期戴眼镜的患者,其实真性近视的度数没有配镜度数那么高,这类情况多见于25岁以上的人群。就诊结果。图/受访者提供 【1】戴镜十余年曾配过三副眼镜,度数持续增加 王杰今年33岁,东北人,现居武汉。他向九派新闻介绍,初一时,他因个子高被安排坐在教室后排,距离黑板较远,看不清板书。当时班上很多同学都有类似情况,“我跟爸妈说我看不清,他们就带我去配近视眼镜。” “店员先让我对着镜子看视力表,我看不清,他就给我戴上一个空镜框,然后一片片换镜片,问我看不看得清、晕不晕,走两步试试,感觉清晰之后差不多就定下来了。”他回忆。 后来他询问同学才发现,大家的配镜过程几乎一模一样。而当时的配镜水平有限,眼镜店设备简陋,流程简单,没有专业的验光仪器。他坦言,“我配了三次眼镜,但从来没有接受过散瞳验光。” 王杰称,...
社会

那么年轻,尿毒症,只在“这里”找到光

李晓明的世界很久没有那么吵闹过。 在窗帘紧闭、工友来来去去、缝纫机喋喋不休的工厂里,24岁的平车工李晓明度过了非常忙碌的夏天。他要上班,每天做重复性的活——缝裤袋和腰带,从早上9时一直到晚上9时。在成品服装堆积而成的世界中间,他没有太大的野心和欲望,心愿都是很微小的: 身体不出差错; 夏天多出点汗(这样才能多喝水); 想看看大海。 这些心愿是他抵达广州后,才开始一步步在脑海里畅想的。两年前,他得了靠透析机才能续命的尿毒症,终日体会到人生的虚无,曾以为“人生完了,以后干啥也干不了”。他想过从七楼的家跳下去,但没付诸行动。“说白了,还不敢死,还想活。” 2024年,想活下去的李晓明,与35岁的阿苏、18岁的林敏、54岁的宝姨,都在互联网刷到了同一类信息——在广州,有几家特殊的民营血液透析中心(以下简称:血透中心)。到这些血透中心透析的病人,可以获得“惊喜福利”:一份工作。 处在绝境里的人们没想到,有一天,他们共同相信了互联网上“像骗人”的招募信息,从困境中出走,“漂”到广州,与天南海北的尿毒症患者在工作中相遇。他们以“肾友”相称,以此定义他们共同的命运。 他们来到了同一间透析中心。二楼、三楼是病床,透析机全天像滚筒洗衣机一样运转,担任肾友们的“人工肾脏”。四楼却是一家能容纳百人的服装厂,透析完毕的肾友,哒哒哒地踩着踏板,在缝纫机前埋头工作,试图用工作的钱换续命费。服装厂内,工人们正在工作/南风窗记者郭嘉亮摄 通过“以工养病”,肾友们生病后与社会脱节的命运重新咬合。这类从岭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特殊工厂,并非完全生于偶然,它们的诞生得益于各项公共政策互相嵌套的培育。 故事与钱相关,但又不完全是这样。当生命的存续只能依赖机器肾脏,生病的人们逐渐疏离于社会,“活着”这件事所仰赖的就不再是活着本身。在由布料、缝纫机、透析器组成的看似重复的生活之中,有更重要的东西在支撑绝望者的生命。 0...
社会

抗争40余年,伊朗女性仍不能合法摘下头巾

◆穿戴头巾的伊朗女性。 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成员穆罕默德·礼萨·巴霍纳尔的几句话,近来掀起舆论巨浪。 他在10月初公开表示,通过强制头巾法来治理国家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自己从一开始就不相信佩戴头巾这回事,“强制戴头巾的法律不是必须遵守,而且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协商后,议会通过的所谓《贞洁与头巾法》已被暂停实施”。◆巴霍纳尔是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成员。 这些话一度引起误读,被认为是伊朗不再强制女性戴头巾,这种误解也基于巴霍纳尔的身份——他所在的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由伊朗最高领袖直接领导和任命,并作为最高领袖的顾问角色,实权极大,可监督政府各部门。 强制戴头巾的规定捆绑了伊朗女性几十年,因而巴霍纳尔的言论一度使人振奋。但这仅仅是他的个人表态,无论其是否作为来自统治阶层内部的试探,一则无法撼动既定法律,二则他在强硬派的攻击下很快收回言论,表示应对挑战规定的人进行惩罚。 由此看来,距离撬动并废除头巾强制令,伊朗女性还有漫长的征程。引发保守派强烈批评 在伊朗,头巾不仅是服饰,而被刻意强化为一种象征和价值观。 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妇女戴头巾成为宗教义务,甚至明文写入法律中。伊朗《伊斯兰刑法》第638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未佩戴适当的伊斯兰头巾”的女性将面临10天至2个月的监禁,或被处以罚款。 为了强迫女性遵守该规定,道德警察在伊朗各处巡查,监视女性着装,他们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决定女性着装是否合格并且是否要拘留她们。警察会将他们认为不合规的女性带走,要求她们的家人带来“合适的”衣服,她们会遭到训斥,被要求签署书面承诺不再违反规定。 近年来,被惩戒的不仅是女性,如果咖啡馆、餐厅未能执行头巾规定,也将面临关闭风险。而所谓的“公共场合”也不限于学校、办公室等地,甚至扩展到车辆内。在交通监控摄像和公众举报的“帮助”下,如果一辆车内坐着未佩戴头巾的女性,这辆车会收到短信警告,严重的情况下车...
社会

SpaceX出手了!停用缅甸诈骗园区"逾2500台星链设备"

▲ 乌克兰火车上的星链天线。 全球首富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近日宣布,已主动切断超过2,500台在缅甸诈骗园区中使用的星链(Starlink)卫星设备。这项行动揭露了全球关注的跨国诈骗网络与高科技滥用问题。据《BBC》报导,人权组织与执法单位估计,目前在缅甸与泰国边境一带运作的诈骗园区共超过30处,这些由中国犯罪集团操控的基地,每年透过恋爱诈骗与投资诈骗,从全球受害者手中诈取数百亿美元。许多劳工被以「高薪工作」为诱饵,遭人贩运至园区后囚禁,并被迫参与诈骗活动。幸存者形容园区环境有如人间炼狱,长时间强迫劳动、暴力威胁与酷刑层出不穷。缅甸在今年2月宣布要全面取缔诈骗园区后不久,大量星链天线却开始出现在当地诈骗园区的屋顶上。根据全球5大区域性网际网路注册管理机构之一「亚太网路资讯中心」(Asia-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APNIC)的数据显示,在短短3个月内,星链在几乎毫无基础的情况下,迅速成为这个内战国家的最大网路服务提供者。 因此,跨党派的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United States Congressional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JEC)近期也宣布,正式对星链(Starlink)卫星网路,是否涉及为缅甸诈骗中心提供网路服务展开调查。JEC民主党领袖成员、美国参议员哈桑(Maggie Hassan)更呼吁马斯克立即阻断星链对这些诈骗工厂的服务,「许多人或许都察觉诈骗简讯、电话与电子邮件越来越多,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跨国犯罪集团在世界另一端,正透过星链的网路连线来实施诈骗。」对此,星链商业营运副总裁德瑞尔(Lauren Dreyer)22日发文回应称,SpaceX在全球超过150个已获许可的市场中,皆遵守当地法律,「SpaceX持续努力...
社会

“我与劫匪近在咫尺”:中国游客亲历卢浮宫大劫案现场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9日,法国巴黎,劫案发生后,游客聚集在卢浮宫外的广场上。受访者供图 “我与劫匪近在咫尺。”中国游客尼克(化名)没想到,一趟“朝圣蒙娜丽莎”的旅程,会变成一次近距离见证抢劫案的现场记录。 巴黎的清晨,气温骤降。卢浮宫刚向第一批游客敞开大门。塞纳河沿岸,一处不惹眼的位置,一架云梯顺着外墙缓缓升起,筹备着一场珠宝劫案。 据巴黎检方消息,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9日上午约9时30分,四名伪装成施工人员的劫匪,从建筑物外部阳台潜入室内,敲碎阿波罗长廊的玻璃,盗走8件不可估量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法国王室珠宝,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7分钟。 多家媒体将此次事件称为“世纪大劫案”,认为其严重程度几乎可与1911年震惊世界的《蒙娜丽莎》失窃案相提并论。 当日,卢浮宫官网宣布闭馆。法国文化部在声明中表示,警方与文化财产犯罪办公室(OCBC)已成立联合调查小组。 见证劫案 10月19日8:10,25岁的中国留学生徐柏赫和同伴到达卢浮宫入口排队处,等待9:00展馆开放。门外排队的人还不多。徐柏赫做过攻略,9点的卢浮宫参观人数最少。 9:24左右,徐柏赫排到《蒙娜丽莎》跟前,这幅名作位于711号展厅,隔壁就是发生抢劫案的705号展厅——阿波罗长廊。两个展厅均属德农馆,中间就立着著名的胜利女神雕像。 阿波罗长廊始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是卢浮宫最具历史价值的展厅之一。这里珍藏着法国诸多王冠珠宝,长期被视为博物馆安保等级最高的核心展区。 同一时间,在匈牙利留学的中国学生杨尚达正在阿波罗长廊参观拍照,“刚拍完,离开那些展品差不多2到3分钟的时间,展馆就关闭了”。 杨尚达没有意识到,在他参观的同时,一场抢劫案已经以极快的速度结束了。 综合各方信息,四名劫匪分乘一辆配备升降平台的货车与两辆大型摩托车,货车从塞纳河岸的弗朗索瓦·密特朗码头驶入,升降平台升至卢浮宫一层窗户处,劫匪使用切割机破窗进入...
社会

他从未去过美国,但他成了“中国特朗普”

陈睿是中国的一位特朗普模仿者,他凭借对这位美国领导人的完美模仿在全球收获了粉丝。 陈睿(Ryan Chen)从未踏足过美国。他的英语是在重庆读高中时学的,还有大学期间看的盗版《老友记》(Friends)、《好汉两个半》(Two and a Half Men)等情景喜剧。 然而他以“中国特朗普”广为人知,凭借对美国总统的精准模仿与温和调侃,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收获数百万粉丝。 数十年来,中国在模仿美国模式方面颇具心得,催生了大量时尚仿制品和幻想创作。就连执政的共产党也加入其中,将其国家抱负包装为“中国梦”——至少在措辞上借鉴了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美国梦”。 但重庆某建筑设计公司商务经理、现年42岁的陈睿将模仿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且并非出于恭维。他说自己向来有模仿天赋,上学时就因模仿老师而惹过麻烦。通过观看视频片段,研究马特·弗兰德等美国喜剧演员对特朗普的模仿,他掌握了这位美国总统独特的说话节奏、固执习惯和手势动作。 “我不是想冒犯任何人,只是想搞笑而已,”陈睿在重庆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说自己绝不会模仿中国领导人——他们在公众面前往往十分严肃,缺乏喜剧特质,而且模仿他们也无法发挥他最大的优势:不带口音的英语。 陈睿的一个经典作品,是他发布在抖音(中国版TikTok)上的一段短视频,他在该平台拥有120万粉丝。视频中,他扮演特朗普出现在北京附近的长城上,称其“比我们修的墙好多了”,并成功阻挡了“墨古人”——将墨西哥人和蒙古人合在一起的戏称。 被告知“墨古人”并不存在后,他迅速恢复了那种懵懂的状态,追问长城是不是“他们让蒙古人出的建安费?” 他的视频配有中文字幕,但其搞笑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语言元素,比如特朗普式的怒目圆睁和撅嘴。 他还能模仿前总统拜登、奥巴马以及副总统JD·万斯,但认为他们“太正常”,不适合创作优秀的喜剧内容。“我必须非常谨慎,”他表示自己会避开中美两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