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李小狼/文)張譯領銜主演的《以法之名》已超點收官。
儘管大結局口碑下滑、「爛尾」上熱搜,但從市場角度看,這無疑是一部成功的劇集——平台熱度破萬,雲合正片市佔率最高達34.1%,收視峰值超2.5%。
這是一場張譯參與其中的成功,卻很難看做是張譯的成功。在劇集豆瓣短評區,獲贊最多的一條評論寫道:「譯哥,我真的審美疲勞了,接點別的角色吧」。
雖然觀眾對張譯角色、演技同質化的討論,遠未達到此時此刻對雷佳音那般集中,但反覆出現的「審美疲勞」是微妙又清晰的預警。
01 變化
兩年前的春節,《狂飆》大爆,但「受益」最多的,不是一番男主張譯。
這與張譯主動缺席宣傳有關,也與角色有關。張譯飾演的安欣是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幾乎沒有人格缺陷、世俗慾望和精神弱點。
儘管張譯用心地給安欣設計了口音,還用很多表演細節賦予角色生活質感,但後天努力難彌補先天不足。正如導演徐紀周在採訪中所說:「作為故事核心主人公,代表的是正面形象,必須得塑造一個道德上沒有瑕疵的、完美無瑕的人。」
安欣很好,但也離觀眾很遠。這類角色得到的共情註定不如底層出身的高啟強。
而安欣,幾乎是張譯近年銀幕形象的集大成——體制內的公職人員,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執拗的好人。
張譯早就知道,「好人的創作空間非常狹窄。」
《以法之名》里的洪亮,對張譯而言,是一次變化。儘管也是公職人員,但洪亮有一種普通人的真實。
他任職的十一部負責偵辦司法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容易得罪同事,吃力不討好。所以故事開篇,洪亮就打算辭職去北京。
他娶了上司的女兒,稱妻子為「領導」,為女兒入學給學校主任送特產,在北京租房子時會考慮一居室還是兩居室……頗有窩囊上門女婿之感。即便進入調查萬海案的指導小組,洪亮的表現也不算積極,蔣欣飾演的鄭雅萍更像主導者。
另一方面,洪亮一直被親情與正義撕扯。他是司法的維護者,同時也是悲劇的締造者。
或許可以說,安欣缺失的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