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5 9 月

國際

加薩援助行動釀憾事 14歲男孩遭空投箱砸中喪生
國際

加薩援助行動釀憾事 14歲男孩遭空投箱砸中喪生

加薩中部一名年僅14歲的男孩躲閃不及,遭援助物資當場砸中而喪生。(擷取自X @AnasAlSharif0) 祝蘭蕙/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為了緩解加薩饑荒危機,歐美各國紛紛施以援手,向加薩空投人道援助物資,不料空投行動卻引發憾事,一名年僅14歲的男孩在等待物資落地時,疑似未注意情況而遭箱體砸中,當場喪生。《路透》報導,加薩醫務人員表示,加薩中部一名年僅14歲的男孩在等待空投物資落地時,不幸發生意外喪生;一段經《路透》驗證過真實性的影片顯示,裝有援助物資的箱子落下時,不巧砸在男孩身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哈瑪斯營運的加薩政府媒體辦公室指出,加上這一起意外,加薩地區自以哈戰爭以來因空投事故而喪生的人數已上升到23人。加薩政府媒體辦公室說:「我們已多次點出這種不人道方式的危險之處,也一再重複呼籲透過陸路過境點安全有效的運送援助,尤其是食品、配方奶粉、藥品以及醫療物資。」另外,加薩衛生部也指出,過去24小時內加薩地區又有5人死於營養不良和飢餓,其中包括2名孩童,挨餓致死的人數上升至217人,其中有100人是兒童。Another tragedy in Gaza: An airdrop box, struck a starving child on the head, killing him instantly. pic.twitter.com/wAwemAB85B— أنس الشريف Anas Al-Sharif (@AnasAlSharif0) August 9, 2025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霍金末日警告恐成真

  哈佛科學家近日警告,1顆神秘星際物體將於今年12月逼近地球,其性質可能具有「敵意」,讓人聯想到已故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對人類主動接觸外星文明的末日預言。  英國《每日郵報》8月2日報道,霍金生前多次警告,與外星生命接觸恐為人類帶來災難。他曾以「哥倫布與美洲原住民的遭遇」作為比喻,強調高等文明與初等文明的接觸史並不愉快,並主張人類「不該回答任何來自外星的訊號」。  而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勒布(Avi Loeb)近日在論文中,將此一抽象警告與具體事件連結。他主張,1個名為3I/ATLAS的星際物體並非一般彗星,而極可能為人造飛行器。勒布警告,若此假說成立,人類必須立即思考防禦方案。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  根據勒布的分析,3I/ATLAS自6月底被發現以來,其飛行速度與軌跡皆異於自然天體。它將於12月17日最接近地球,預計以每秒超過66公里(約每小時24萬公里的速度掠過太陽系。  勒布在論文中強調,若該物體為敵意探測器,其後果對人類「可能極為可怕」。他的警告,無意間也呼應了霍金所謂「應保持低調」的主張,再度喚起科學界對主動尋找外星文明風險的反思。  報道指出,儘管主流天文學界多數仍認為3I/ATLAS是1顆巨型彗星,但勒布的論點已成功引發公眾與科學界的激烈討論。此事件也折射出,在面對宇宙未知時,人類的科技探索與自身存亡之間的倫理與風險拉鋸。引發關注的3I/ATLAS...
心碎!67歲還在打工 日本老婦被假警騙走260萬
國際

心碎!67歲還在打工 日本老婦被假警騙走260萬

日本埼玉縣67歲打工老婦,聽信假警話術被騙走1280萬日圓。(彭博) 李欣潔/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太慘了!日本埼玉縣川越市1名67歲老婦,目前還在做兼職工作,孰料她卻被假警通知自己可能捲入詐騙案,為了洗清嫌疑便依照指示匯款,結果1280萬日圓(約新台幣260萬元)全被騙走。據《埼玉新聞》報導,川越警察署8月10日表示,受害老婦於今年7月11日接到自稱是警察的男子來電,指稱她的手機被用在銀行轉帳詐騙案里,「警方」懷疑她是嫌犯,為了證明她沒有涉案,必須要由金融廳這邊來檢查鈔票。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深信不疑的老婦,於7月29日至8月4日之間匯款3次到指定帳戶,總金額為1280萬日圓,後續「警方」就不再和她聯繫,直到老婦8月8日回家時,在電車上看到要小心銀行轉帳詐騙的跑馬燈,這才驚覺自己可能上當了,連忙於9日前往警局報案。☆自由時報電子報提醒您,防詐騙專線︰165,報案專線︰110☆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令人擔憂!大堡礁珊瑚創紀錄大幅下降

科學家表示,2024年的海洋高溫導致珊瑚白化。但大堡礁仍是一個令人驚異的地方,值得為保護它而奮鬥。大堡礁活珊瑚數量去年出現最大的降幅。澳大利亞海事科學研究所周三發布相關報告。澳大利亞科學家監測到2024年初發生的一起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造成嚴重後果。報告稱,大堡礁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熱浪,導致迄今範圍最廣、最嚴重的珊瑚白化事件。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調查發現,自1986年開始監測以來,大堡礁三個地區中有兩個發生珊瑚數量最大幅度的下降。報告稱,大堡礁北部和南部地區受影響最嚴重,珊瑚覆蓋下降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此前數年,珊瑚覆蓋原本在穩步增長。科學家們表示,2024年創紀錄的海洋高溫給珊瑚帶來前所未有的「熱應激」。澳大利亞海事科學研究所長期監測項目負責人艾姆斯利(Mike Emslie)表示,珊瑚覆蓋下降的主因是氣候變化。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的大堡礁長達約1500英里(2400公里)。科學家於2024年8月至2025年5月期間進行調查儘管受到破壞,艾姆斯利表示,剩餘的大堡礁仍是一個「令人驚異的地方」。他說:「仍然值得為此奮鬥。我們不能放棄。」...
厄瓜多夜總會槍擊案8死3傷 今年暴力事件超過4600人喪生
國際

厄瓜多夜總會槍擊案8死3傷 今年暴力事件超過4600人喪生

厄瓜多1家夜總會發生槍擊事件,造成8死3傷。厄瓜多今年已有超過4600人喪生,圖為警察守衛在酒吧旁。(法新社) 〔編譯謝宜哲/綜合報導〕厄瓜多當局稱,10日厄瓜多1家夜總會發生槍擊事件,造成8死3傷。暴力事件頻發的厄瓜多,今年已有超過4600人喪生。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報導,槍擊事件發生在瓜亞斯(Guayas)請繼續往下閱讀... 聖露西亞(Santa Lucía)農村地區夜總會。警方表示,全副武裝嫌犯們駕駛摩托車和2輛汽車抵達現場。7名於夜店死亡的受害者,年齡在20至40歲之間,第8名受害者則在醫院死亡。目前尚不清楚這起槍擊事件起因。這起悲劇發生前2天,有槍手在厄瓜多西南沿海埃爾奧羅省(El Oro)附近襲擊1艘船,導致4人死亡,另有數人在嫌犯向船隻投擲炸彈後失蹤。近幾個月來,厄瓜多已有數十人喪生,其中大部分發生在厄瓜多四個沿海省份。它們分別是埃爾奧羅省、瓜亞斯省、馬納比省(Manabí)和洛斯里奧斯省(Los Ríos)。這些省目前都處於緊急狀態。厄瓜多當局將暴力事件爆發,歸咎於與跨國販毒集團相關的犯罪集團之間的糾紛。這些集團不斷擴大其活動範圍,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區,毒品透過太平洋地區運往中美洲、美國和歐洲。據厄瓜多官員稱,2025年前5個月,厄瓜多共發生4051起兇殺案。厄瓜多今年已有超過4600人喪生。☆少一份毒品就多一份健康,自由時報提醒您遠離毒品☆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內塔尼亞胡:加沙清剿哈馬斯即將展開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周日(8月10日)表示,對加沙地帶新一波軍事攻勢將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完成,目標是徹底擊潰哈馬斯,促使人質獲釋。內塔尼亞胡周日與美國總統川普討論以色列加沙新攻勢計劃。他承諾,在行動展開前將建立「安全區」,讓加沙城居民撤離。路透社最新消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辦公室周日表示,內塔尼亞胡周日與美國總統川普就以色列在加沙的新一輪軍事攻勢計划進行了討論。聲明稱:「雙方討論了以色列接管加沙剩餘哈馬斯據點的計劃,以通過解救人質和擊敗哈馬斯來結束這場戰爭。」綜合法新社報道,內塔尼亞胡8日獲得安全內閣批准新作戰計劃後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以軍目前已控制加沙約70%至75%的地區,但仍有兩大哈馬斯據點未被拔除——加沙城以及距其約5公里的馬瓦西營地。他稱,「這是結束戰爭的最佳方式,也是我們完成任務的唯一選擇。」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哈馬斯發言人塔赫爾·努努指責內塔尼亞胡「繼續撒謊與誤導」,指其利用人質問題延長戰爭,並稱以軍的轟炸已導致數十名人質死亡。哈馬斯還指控,以色列在上輪接近達成交換協議的談判中「主動退出」,並強調「結束侵略、達成協議」才是拯救人質的唯一辦法。內塔尼亞胡表示,新計劃並非佔領加沙,而是實現「五大目標」:解除哈馬斯武裝、釋放全部人質、加沙非軍事化、以色列保持主導安全控制,以及建立一個非以色列的和平民事管理機構。他稱,將首先開設安全走廊,讓平民撤往指定安全區,並在那裡提供充足的食物、水和醫療援助,同時增加援助分發點和空投。以色列此舉引發國際社會擔憂。聯合國副秘書長米羅斯拉夫·延察警告,以色列計劃可能引發區域新一輪災難,導致更多流離失所、平民傷亡與破壞。丹麥、法國、希臘、斯洛維尼亞及英國等國也批評此舉將加劇饑荒和人質風險。...
國際

印度產量創高、印尼提前進口效應 全球米價跌到八年新低

隨著稻米收成量創新高,導致市場供過於求,全球稻米價格已跌至八年新低。同時,日本稻米產量正遭遇破紀錄高溫的威脅,擴大進口的壓力隨之加重。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在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印度去年9月解除稻米出口限制後,稻米價格開始下跌,近來全球米價基準、泰國含5%碎米的白米出口價格已跌至每公噸372.50美元,為2017年來最低,去年底以來已累計大跌26%。 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國全品種稻米價格指數今年來累積下跌13%。印度賈亞尚卡爾教授泰倫迦納邦農業大學(PJTSAU)永續農業發展中心主任莫罕提說:「很簡單:庫存太多了。」「印度去年稻米產量創新高…今年剛播種稻米的收成量將再創紀錄。」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資深分析師賈克拉說,印度解除稻米出口禁令是米價大跌的「主因」,「加上泰國與越南稻米產量強勁,推升今年度的全球稻米產量至新高」。 同時,稻米需求也下滑。稻米採購大國印尼已在去年提前大量進口稻米,今年都還沒採購,菲律賓也禁止進口稻米直到10月,以保護國內米價。莫罕提說,印尼與菲律賓都不採購稻米,現在白米沒有需求。 他說,印度罕見的強勢供應地位,反映該國的農業進步,現在幾乎所有主要種植區都有灌溉系統,提高了對抗乾旱與雨季混亂的韌性,印度的最低支持價格機制與各邦的獎助金,鼓勵農民每年產季採購能提高收成率的新種子,並擴大種植面積。 在此同時,日本重要稻米產區東北與北陸地區在熱浪侵襲下,7月降雨量為近80年來最少,專精農業政策的宮城大學名譽教授大泉一貫指出,今年稻米收成量將因高溫與乾旱而減少。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川普密令美軍打擊拉美販毒集團 墨西哥總統:不歡迎

紐約時報7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秘密簽署一道指令,指示五角大廈開始對政府認定為恐怖組織的某些拉丁美洲販毒集團動武,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則拒絕美國在她的國家使用軍力。 在川普政府不斷升級打擊販毒集團的行動中,決定動用美軍介入是迄今為止最激進的一步,顯示川普持續願意動用軍力,執行外界主要視為執法機關責任的任務,以遏制芬太尼及其他非法毒品流入,該指令也為可能在海上及外國陸地,直接對販毒集團採取軍事行動提供官方依據。 不具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軍方官員已開始擬定軍方如何採取行動的方案。不過,指示美軍打擊非法販毒交易也引發法律問題,包括美軍若在未經國會授權的武裝衝突之外行動,殺害沒有構成立即威脅的平民,即便是犯罪嫌疑人,是否會被認定為「謀殺」。 目前尚不清楚白宮、五角大樓與國務院的律師對該新指令發表什麼意見,也不清楚司法部法律顧問辦公室是否針對這些法律問題出具權威意見。 針對此一消息,薛恩鮑姆表示:「美國不會帶軍隊來墨西哥,我們合作、協調,但不會有入侵,這一點被排除,絕對排除。」 薛恩鮑姆補充指出,她會閱讀川普的行政命令。她說:「這並非任何協議的一部分,完全不是。每當此議題被提出時,我們總是說不。」 美國干預拉丁美洲的歷史可回溯逾一世紀,美軍行動問題長期以來一直令該地區感到不安。無論在公開還是私下場合,墨西哥官員過去數月均拒絕美國在其境內對販毒集團採取軍事行動的提議。 目前尚不清楚墨西哥政府是否事先獲得通知。薛恩鮑姆表示,美方官員曾告知她和她的團隊,該指令「即將下達」,但據3名知情人士透露,墨西哥官員對此措手不及,並表示根據美方的行動,墨方可能會在安全和移民議題上撤回合作。美國總統川普7日在白宮東廳舉行的儀式上,展示宣布國家紫心勳章日的已簽字宣言。歐新社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
國際

阿拉斯加充滿隱喻 誰是那個「投降者」?

川普與普京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的首次會晤地點,為什麼會定在阿拉斯加?9日川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他與普京的會晤將於8月15日在「偉大的阿拉斯加州」舉行。俄總統助理尤里·烏沙科夫隨後確認了普京將前往阿拉斯加會見川普,俄方也期待美俄總統的下一次會晤能在俄羅斯舉行,莫斯科已向美方發出了相應的邀請。回到上文所說的那個問題:普京與川普的首次面對面會談,為什麼會定在美國的阿拉斯加,而不是土耳其、阿聯酋等第三國?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按照烏沙科夫的俄官方說法,美國與俄羅斯是近鄰,俄方代表團只需飛越白令海峽就到阿拉斯加出席會談。此外,俄美兩國在阿拉斯加與北極地區存在經濟利益交匯,因此在阿拉斯加舉行備受期待的俄美總統會晤是「完全合乎邏輯的」。其實要說起來,阿拉斯加確實與俄羅斯存在歷史淵源。阿拉斯加曾經是俄羅斯領土,但在1867年被俄羅斯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不過由於當時阿拉斯加的各種礦產資源並未被探明,美俄這筆交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美國輿論嘲諷為「西沃德的冰箱」——西沃德正是當時同意從俄羅斯購買阿拉斯加的美國國務卿。有美俄這一歷史淵源在前,阿拉斯加也就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徵意義。阿拉斯加雖然是美國領土,但並非美國的政治中心。川普邀請普京赴阿拉斯加見面,則可以藉此機會向美國國內宣傳自己是站在主場地位與普京對話,堵住民主黨對他的質疑。川普與普京對於普京來說,他作為俄羅斯總統卻主動前往已成為美國領土的阿拉斯加見川普,儘管會透露出自己處於談判「弱勢地位」的意味,但俄羅斯與阿拉斯加的歷史淵源,一定程度上能淡化普京的「客場劣勢」,並向美西方展示俄方對話的誠意。從歷史事件的象徵性與隱喻來說,阿拉斯加曾在1867年被俄羅斯賣給美國,而8月15日則是二戰日本投降日,現...
國際

美祭懲罰性關稅 印度前副總統:能源安全不妥協

(中央社記者李晉緯、實習記者陳徹新德里10日專電)印度前副總統納依度(M. Venkaiah Naidu)在美印關稅爭端升溫之際表示,印度不會在國家戰略與能源安全上妥協,面對外部威脅也不會退讓,並批評美國因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加征懲罰性關稅的做法「不公平、不合理」。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報導,美國以印度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為由,將於27日起對印度加征25%懲罰性關稅。知情人士指出,印度正考慮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反制,以回應美國對印度鋼鐵、鋁及相關製品徵收50%關稅。 俄烏戰爭爆發後,印度大幅增加自俄羅斯進口廉價原油,以支撐國內能源需求並抑制物價。納依度指出,美國與歐盟仍持續進口來自俄羅斯的能源與化肥,卻反對印度與俄羅斯的石油交易,「這沒有任何正當理由」。他並質疑,對盟友施加選擇性關稅,既不公平,也損害雙邊互信。 納依度強調,印度不會屈服於任何威脅,將維護能源安全與國家利益。他形容印度是「主權且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必須根據自身需要決定能源來源,而不是受制於他國壓力。 前白宮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則對美方策略提出警告,指出川普對印度加征第2輪關稅原本意圖打擊俄羅斯能源收入,卻可能促使印度在地緣政治上更靠近俄羅斯與中國,進一步影響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布局。 納依度說,印度正從全球第4大經濟體邁向第3位,對全球GDP成長貢獻達18%,遠高於美國的11%,呼籲各國正視印度的民主與經濟成就,並以合作而非對抗的方式推動國際關係。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