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1 7 月

國際

國際

輝達攜手思科及Indosat 印尼設人工智慧中心

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今天宣布,與印尼電信業者Indosat Ooredoo Hutchison(簡稱IOH)與網通大廠思科(Cisco)合作,支持設立印尼的人工智慧(AI)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CoE)。 輝達透過新聞稿指出,相關中心由印尼通訊與數位事務部(Komdigi)主導,目標推動安全技術發展、培育本地人才,並透過與新創公司合作持續推動創新。 IOH總裁兼執行長辛哈(Vikram Sinha)、思科董事長兼執行長羅賓斯(Chuck Robbins),以及輝達電信業務資深副總裁瓦希斯塔(Ronnie Vasishta),在Indonesia AI Day的一場爐邊對談中,詳細說明卓越中心的目標與發展潛力。 輝達指出,做為卓越中心的一部分,NVIDIA AI技術中心將提供研究支援,為符合資格的新創企業提供NVIDIA Inception計劃的各項資源,以及透過輝達深度學習機構提供培訓與認證,提升當地人才技能。 輝達表示,印尼的AI卓越中心將包含一座AI工廠,配置NVIDIA AI全堆疊基礎設施,其中包括NVIDIABlackwell GPU、NVIDIA雲端合作夥伴參考架構,以及NVIDIA AI Enterprise 軟體,並搭配由思科驅動的智慧安全系統。 思科將提供Sovereign 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 CloudPlatform,為AI工廠提供結合AI驅動的威脅偵測、本地化資料控制與受管安全服務。 輝達表示,目前已有28家獨立軟體廠商與新創公司,正利用IOH的NVIDIA驅動AI基礎設施,開發尖端技術,應用在高等教育與研究、糧食安全、官僚改革、智慧城市與智慧交通、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以加快並簡化工作流程。 根據新聞稿資料,印尼政府正在與Hippocratic AI共同開發出一...
美國務院大裁員逾1300人!挨轟削弱美在全球地位
國際

美國務院大裁員逾1300人!挨轟削弱美在全球地位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展開大裁員行動,美國國務院於當地時間周五發出郵件通知,解僱逾1300名人員。這項消息引發外界質疑,將削弱美國在全球地位及其軟實力。(美聯社) 蔡百靈/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外媒報導,因應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削減「冗員」計劃,美國國務院於當地時間周五發出郵件通知,解僱逾1300名人員。這項消息引發外界質疑,近期正值國際衝突不斷,美國卻選擇削減一線外交人員的開支,現任及前任外交官強烈批評,此舉將削弱美國在全球地位及其軟實力。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展開大裁員行動,根據美媒「華盛頓郵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一份國務院內部通知顯示,美國國務院周五針對超過1100名文職人員及240名外交人員發出裁員通知。其中外交人員在收到通知後的120天將被解僱,期間將被安排行政休假,而多數文職人員的離職期限為60天。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合媒體報導,早在今年5月,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就曾提出,國務院將計劃裁減逾15%的美國員工。截至去年國務院在全球擁有約1.8萬名員工,這波解僱也將是數十年以來規模最大的裁員行動,將導致數百個辦公室和局處被取消或調整。長期觀察國務院的人士對此表示擔憂,此舉將會影響國務院的運作能力。美國外交服務協會也發布聲明表達強烈反彈,聲明內容指出,目前正值全球極度不穩定的時刻,烏克蘭戰火紛飛,以色列和伊朗衝突不斷,獨裁政權不斷試探國際秩序的底線,美國卻選擇削減其一線外交人員的開支。該協會也質疑,川普政府在過去6個月透過關閉辦公室和強迫員工辭職,至少裁減了20%的外交人員。如果這是要解決人員過剩問題,那應該有明確的制度及機制。但這些裁員與績效或使命無關,這些被針對的外交官不是因為他們的服務經歷或技能,而...
國際

UCLA研究:全球暖化促使熱浪更頻繁更持久

南加州熱浪來襲,近日高溫近攝氏40度。大學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暖化趨勢下,未來幾十年熱浪持續時間、出現次數將大幅增加,對社會與環境威脅日益嚴重。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這項研究本周刊登於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研究團隊發現,未來熱浪不僅發生更頻繁,持續天數也越來越長,成長速度甚至超越全球平均溫度升高的速度。 根據UCLA新聞稿,大氣與海洋科學教授尼林(David Neelin)指出,地球溫度每上升一些,對熱浪持續時間的影響就更大。 熱浪近日侵襲南加州之際,7月初歐洲才經歷熱浪,各地都有高溫警報,導致法國近2000所學校停課,義大利規定戶外工作時間,西班牙高溫破紀錄,土耳其野火迫使5萬人撤離。 UCLA的研究報告指出,未來數十年間,熱浪會變得更熱、出現頻率更高、持續天數更長。 尼林表示:「這種加速意味著,如果升溫趨勢持續,人類的調適行動就必須更快跟上,尤其是針對那些持續時間最長的極端熱浪。」 研究團隊透過一套氣候公式,分析各地氣溫變化如何影響後續熱浪表現。研究發現,熱浪將是未來增加幅度最大的天氣型態,例如未來20年,非洲赤道地區出現超過35天熱浪的機率將比先前高出60倍。 熱浪持續時間拉長將使野火風險升高,農作物更易枯死,都市基礎設施面對更嚴峻的挑戰。尼林呼籲提高氣候預測的精準度,協助各地進行城市規劃、電力調度與農業防災布局。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比特幣漲破11.8萬美元

比特幣行情11日盤中連續第二天創新高,漲破11.8萬美元,距離選擇權交易員押注的12萬美元已經不遠。 彭博資訊報價顯示,比特幣11日盤中大漲4.3%,報11萬8,423美元。根據Coinglass的數據,這波漲勢引發大規模軋空,過去24小時遭平倉的比特幣空單價值超過10億美元。投資人也搶進比特幣指數型基金(ETF),光是周四凈流入資金規模就達12億美元。 在比特幣11日稍早首度衝破11.6萬美元後,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所Deribit的數據顯示,未平倉合約集中在執行價為11.5萬美元到12萬美元的買權(看漲選擇權)。在9月底和12月到期的長期選擇權中,執行價為14萬美元和15萬美元未平倉合約規模也明顯上升。 市值第二大的加密貨幣乙太幣盤中也大漲6.4%至2,999美元,主要由大量資金流入美國的乙太幣現貨ETF帶動。投資人向九檔基金合計投入3.83億美元,創下第二大單日流入紀錄。 比特幣價格勁揚,部分受機構需求帶動,鼓舞加密貨幣多頭投資人的信心。比特幣在去年11月美國大選後迎來新一波上漲,市場押注川普當選總統後將開啟更寬鬆的監管時代。美國國會一個委員會已將下周定為「加密貨幣周」。比特幣今年以來已上漲約25%。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震不停!日本鹿兒島海域發生規模4.8地震 累計已達1883起

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トカラ)列島近海當地時間12日上午11時左右,發生芮氏規模4.8地震,鹿兒島縣內觀測到最大震度4。 根據日本氣象協會發布的概要,此次地震的震央位於北緯29.3度、東經129.5度,震源深度約為20公里,地震規模(芮氏規模)估計為4.8,鹿兒島十島村觀測到震度4,另有日媒報導奄美市觀測到震度2。 此次地震並無引發海嘯的疑慮。 連結:https://x.com/UN_NERV/status/1943854202280919128 讀賣新聞報導,該地區自6月21日以來持續出現震度1以上的地震,截至本月12日上午10時累計已達1883次。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トカラ)列島近海當地時間12日上午11時左右,發生芮氏規模4.8地震,鹿兒島縣內觀測到最大震度4。照片擷取自 X / 緊急地震速報・震度情報bot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蘇丹內戰未歇 ICC:達佛地區持續發生違反人道罪

國際刑事法院(ICC)副檢察官沙米姆汗今天表示,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在飽受戰亂蹂躪的蘇丹西部達佛(Darfur)地區正發生違反人道罪和戰爭罪等情事。 法新社報導,沙米姆汗(Nazhat Shameem Khan)概述其辦公室對蘇丹內戰的調查內容,她告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達佛地區遭受的苦難之深難以言喻。 蘇丹政府軍於2023年與准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爆發內戰後,國際刑事法院對達佛地區的戰爭罪行展開了新調查。 她說道:「根據我們的獨立調查,我們辦公室立場是明確的。我們有合理的理由相信,達佛地區已經發生且正持續有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 沙米姆汗指出,檢察官辦公室調查重點是西達佛州(West Darfur)發生的罪行,也訪問逃到鄰國查德的受害者。 她還示警,當地「無法容忍」的人道困境包含醫院及人道援助車隊明顯遭受攻擊,急需幫助的人們無法獲得援助,饑荒問題正在惡化。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川普喊運送武器給烏克蘭 克宮:俄國坐等他下周一「重大聲明」
國際

川普喊運送武器給烏克蘭 克宮:俄國坐等他下周一「重大聲明」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路透)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外傳美國總統川普將動用「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 PDA)運送武器給烏克蘭,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11日表示,俄國靜候川普14日的「重大聲明」。川普10日告訴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NBC News),他將在14日就俄羅斯發表「重大聲明」,但並未詳述聲明內容。據信川普的聲明可能與動用PDA運送武器給烏克蘭,或支持美國國會立法對俄羅斯祭出新一輪制裁有關;倘若前者成真,將是川普回鍋白宮後首度動用「總統撥款權」軍援烏國。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耐俄烏戰爭遲遲無法結束,川普近來已對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心生怨懟,對烏克蘭的態度則從質疑轉為力挺;8日,去年競選時曾批評軍援烏克蘭的川普說,他會對烏克蘭運送更多武器以助其抗俄。川普10日還對NBC新聞描述運送武器的程序,即美國先以把武器交給支付全額的北約組織(NATO),再由北約將之運送給烏克蘭。目前並不清楚川普所言,是否就是部分NATO成員國正在考慮的援烏構想-NATO出錢代烏克蘭採購美製武器。在被問到北約組織(NATO)將對烏克蘭運送新武器時,培斯科夫稱之為「不過就公事公辦」,因為烏國此前就收過北約提供的武器。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印航空難初步調查報告出爐 引擎燃油在墜機前被切斷

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AAIB)發布6月印度航空171號班機空難的初步調查報告,顯示飛機剛離開阿默達巴德機場跑道不久,引擎的燃油供應即被切斷,隨後傾斜墜毀。 調查人員成功從俗稱黑盒子的飛航記錄器中提取數據,包括49小時的飛行資料和2小時的駕駛艙對話錄音,內容涵蓋墜機過程。根據CNN取得的報告,這架波音787夢幻客機駕駛艙內的燃油控制開關曾被切換,導致引擎無法獲得燃油。 報告指出,當飛機達到180節的空速時,2具引擎的燃油切斷開關「以1秒時間差,一前一後從RUN(運行)切換至CUTOFF(關閉)位置。」 報告寫道:「在駕駛艙通話記錄器中,一名機師被聽到詢問另一位機師,他為什麼關掉。另一位機師回應他沒有這麼做。」不久之後,開關被切回正確位置,引擎正嘗試重新啟動時,飛機即發生墜毀。 CNN指出,波音787客機的燃油切斷開關位於2名機師的座椅之間,緊鄰節流閥操縱桿後方,兩側有金屬桿保護,並設有鎖定機制,以防誤觸。 連結:https://x.com/Turbinetraveler/status/1943789736105029714 報告顯示,機場監視器畫面捕捉到飛機起飛後初步爬升階段即啟動緊急發電機,也就是所謂的衝壓空氣渦輪機(Ram Air Turbine,RAT),並在越過機場圍牆前便開始失去高度。 報告寫道:「當飛行中將燃油控制開關CUTOFF切換至RUN時,每具引擎的全權數位發動機控制系統(FADEC)會自動啟動重新點火與推力恢復程序,管理點火與燃油注入。」 引擎嘗試重新啟動數秒後,其中一名機師高喊:「求救(MAYDAY)」。塔台控制員呼叫該班機呼號,但未獲回應,眼睜睜看著飛機在遠方墜毀。 CNN安全分析師索西(David Soucie)指出,燃油開關是「設計為必須刻意操作」,所有開關意外被關閉的情況「極罕見」。他表示:「多年來,這些開關經過改良,確保無法...
國際

伊朗為核設施被炸報復攻擊卡達美軍基地 衛星照揭戰果

美國總統川普6月21日宣布,美軍對伊朗三處關鍵核子設施發動空襲,伊朗隨後於23日對美國位於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發動報復性攻擊。美聯社11日分析的衛星照片顯示,伊朗的飛彈擊中基地內一座用於安全通訊設備所在的雷達罩。 烏代德空軍基地是美國中央司令部(CENTCOM)前進指揮部所在地,但可能是因為美軍事先已進行疏散作業,伊朗的報復性攻擊造成損害相對有限。川普事後宣稱,伊朗的攻擊非常軟弱,共發射14枚飛彈,其中13枚遭到攔截,另有一枚不具威脅。 根據Planet Labs PBC拍攝的衛星影像,就在6月23日早晨,距離攻擊發生前僅數小時,烏代德空軍基地內的雷達罩仍清晰可見。但6月25日及之後每天的影像顯示,該圓頂已不見蹤影,鄰近一座建築物出現部分損毀,其餘區域則大致保持完好。 位於英國倫敦的「伊朗國際新聞」(Iran International)最早披露此事,引用的是另一家衛星影像供應商照片。而在美聯社報導發布數小時後,五角大廈發言人帕內爾(Sean Parnell)證實,一枚伊朗彈道飛彈擊中雷達罩。 帕內爾在聲明中表示,這次飛彈攻擊「對基地設備和設施造成的損害極為有限」。並強調:「烏代德空軍基地仍維持全面運作,具備執行任務的能力。」白宮在帕內爾證實後未予置評。卡達方面則未對這次損害做出回應。 美聯社指出,駐紮在烏代德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第379遠征航空聯隊(379th Air Expeditionary Wing)2016年時宣布,基地安裝一套價值1500萬美元的設備,名為「現代化企業終端」(modernized enterprise terminal)系統。照片顯示,該設備設置於一座雷達罩穹頂內,內含一座衛星天線。 根據報導,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的顧問、強硬派教士阿拉莫洛達(Ahmad Alamolhoda)之前曾聲稱,...
國際

亞洲受川普關稅衝擊 BBC點名兩大輸家

美國本周對23個國家發出關稅通知信,其中14國位於亞洲,涵蓋多個出口導向的製造重鎮,關稅期限也再延至8月1日。BBC指出,最大贏家是尋求更多談判時間的國家,而美日關係恐是最大輸家。 美國日前宣布對日本商品加征25%關稅,日相石破茂以「深感遺憾」形容川普最新一輪關稅威脅。川普11日又宣布對加拿大加征35%關稅,並計劃將對多數貿易夥伴的全面性關稅,調高至最多20%。 各國如今得在8月1日前與美方達成協議。但美國長期盟友日本的前車之鑒,勢必讓其他國家對談判勝算,深感疑慮。 報導指出,多數國家將受益於川普再次重設關稅期限,因為多了三周談判時間。泰國和馬來西亞等成長中的經濟體,將特別渴求解方,因這些國家夾在美中之間,華府現也鎖定經第三國轉運的中國出口品。 BBC指出其中一個輸家就是亞洲的製造業者,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師卡普里(Alex Capri)指出,來自美國、歐洲與中國、在全球運營的企業仍持續面臨風險。這不僅對出口商造成打擊,也傷害了美國的進口商與消費者。 卡普里說,美中國際貿易高度交織,因此不宜對哪些國家將得利或受害做出零和式判斷,但某些國家的損失可能更大。其中,越南和柬埔寨對華府幾乎沒有籌碼。前者如今仍面臨最高達40%的關稅;後者一邊與美談判,一邊遭加征35%關稅的威脅。 而另一個數家就是美日同盟。經濟學家科爾(Jesper Koll)說:「儘管美日之間在經濟與軍事上關係密切,日本如今卻被美國視為與其他亞洲貿易夥伴相同。」 美日關係可能就此轉變,尤其因為東京當局看來已準備長期抗戰。 觀察人士指出,由於這些協議極為複雜,川普再度延後期限,可能是過度出招。而即便最終達成協議,也恐需付出重塑過去數十年貿易模式與雙邊關係的代價。 NUS經濟學教授傑克斯說,這場混亂對中國而言堪稱「一份大禮」,因北京正試圖將自身塑造成一個相對「穩定」的選項。 但美國市場不容易取代,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