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國際

國際

美國對日本加征25%關稅 將衝擊航空、建築機械產業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8月1日起將向日本進口產品徵收25%對等關稅,日本政府雖然將會繼續談判,但若關稅真的生效,對美出口比重較高的航空機零組件,以及建築機械等產業,將會受到重大衝擊。 川普宣布向日本進口產品徵收25%對等關稅,也就是在現行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的10%基本關稅外,再加征15%,這項關稅不包含各產業的專項關稅。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根據財務省統計,2024年日本出口總額為107兆879億日圓(約新台幣21.4兆),其中對美出口為21兆2947億日圓,約佔整體2成。 航空機零組件在2024年的出口總額為3079億日圓,其中對美出口佔比高達76.5%。日本IHI原動機(IHIPower Systems)負責製造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Electric)和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生產的民用航空機發動機零組件。 雖然關稅由進口方的美國企業承擔,但日本企業也有可能被要求負擔部分費用。各方將重新檢視供應鏈,或是研究把關稅成本轉嫁到發動機售價當中。 在建築與礦山機械方面,對美出口佔比超過50%。日本建築機械巨頭小松製作所在北美的銷售額佔總營收的3成。為了應對關稅,公司計劃以附加費(surcharge)的方式,把成本轉嫁給買方,同時也在重新規劃供應鏈。 工具機與金屬加工機械的對美出口佔比為23.4%。根據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統計,日本的工具機訂單有2成來自美國。DMG森精機(DMG Mori)和牧野製作所已經表明,會以附加費的方式,把關稅成本轉嫁給顧客。 如果對等關稅生效,所有對美出口業務的日本企業都會受到影響。美國作為日本最大的出口對象國,對等關稅將波及眾多行業。經濟同友會代表幹事新浪剛史表示,對等關稅「絕對不是(企業)可以自行吸收的水準」,表達了強烈的危機感。 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經團連)會長筒井義信昨天在記者會表示,「(美國)一旦加征對等關稅,將會產生...
國際

美國財長貝森特:年底前關稅收入 將達3,000億美元

美國財長貝森特8日(美東)表示,今年截止目前美國的關稅收入已有1,000億美元,預估到年底前可增加到3,000億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則表示,因關稅而來的資金將從8月1日開始流入。 稍早川普在Truth Social發文寫道,根據昨天(7日)已發出,以及今天、明天和接下來短期內將寄出的信函,關稅將於8月1日開始徵收,「這個日期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不會給予任何延期。 川普此時正在召開內閣會議。 延伸閱讀 川普稱未來幾天還會寄關稅信 新關稅8月1日開徵不會延期 川普對等關稅整理包:現況如何?市場怎麼解讀?川普會繼續 TACO 嗎?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美關稅加劇經濟生態系波動 專家:市場加強避險需求

隨著美國關稅措施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新加坡經濟專家今天指出,整體經濟生態系受到影響,高度不確定的時代將使利率與匯率波動加劇,同時也會加強市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 新加坡銀行(Bank of Singapore)今天在濱海灣金沙會議展覽中心,舉辦2025年首席投資總監高峰會(CIO Summit 2025),眾多金融業人士參與,聚焦美國關稅措施、全球利率變化、通膨現象等議題。包含野村資產管理投資長村尾祐一在內等多名專家與會發表談話、出席座談。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祭出新關稅稅率,再度引發全球各行各業關注,新加坡銀行環球投資長謝佩華(Jean Chia)指出,全球秩序正面臨由川普政府帶來的轉變,當今世界經濟秩序日益碎片化,多邊主義與全球化受到挑戰。 她說,自川普推出關稅措施,貿易、商業與整體經濟生態系受到深遠影響,這個高度不確定時代,將使利率與匯率波動加劇,同時也會加強市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 「美國對外經濟政策的變化是結構性的,且將持續存在,難以消除制度轉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Adam Posen)指出,例如英國脫歐,其談判結果受關注,不確定性的持續存在仍對投資造成長遠影響;川普政府作法帶來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加劇全球對美國經濟聯繫的避險行為或降低依賴。 波森表示,變化的本質更多是金融性的,而非僅限於貿易或地緣政治。過去被視為「無風險」的美元資產,可能被視為不再如此;官方外匯儲備管理機構、主權財富基金、退休基金、壽險公司,甚至其他資本配置者都必須重新調整資產布局,以提升風險防範能力。 此外,提及人工智慧(AI)發展,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史洛克(Torsten Slok)說,AI迅速發展並帶來龐大資本需求,以支撐其成長與擴展,具有結構性、廣泛性與滲透性,涵蓋從科技巨頭對...
國際

歐中峰會在即 歐盟關注稀土管制與產能過剩問題

歐盟執委會主席今天表示,歐盟將在本月歐中峰會上尋求重新平衡與中國的經濟關係,要求中國鬆綁歐洲企業的市場准入,並放寬對稀土的出口管制。 法新社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der Leyen)指出,將在峰會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討論產能過剩的問題,以及中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的支持。 范德賴恩在史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發表演說時表示,北京正在創造「人類史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向歐盟出口大量產品,使歐洲企業在中國的商業活動變得更加困難。 范德賴恩對議員們指出:「如果我們的夥伴關係要向前發展,需要真正的再平衡,減少市場扭曲、降低中國出口過剩的產能,並為歐洲企業提供公平、互惠的市場准入。」 北京一直尋求改善與歐盟的關係,藉此抗衡同為超級大國的競爭對手美國。但歐中雙方在經濟關係方面仍然存在著深層的摩擦。 2024年,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3570億美元。 布魯塞爾擔心,中國大規模國家補貼造成製造業產能過剩情況,可能會加劇逆差,並導致大量廉價中國商品湧入歐洲,削弱歐洲企業。 范德賴恩說:「中國不能依靠出口來解決國內經濟挑戰。產能過剩必須從源頭解決,不能簡單地轉嫁給全球市場。」 范德賴恩將與歐盟理事會主席柯斯塔(AntonioCosta)一同訪問北京。她表示,將尋求鬆綁稀土出口的限制,同時布魯塞爾也在考慮「開發替代供應來源」。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數據顯示,中國稀土的開採產量佔全球近2/3,精鍊產量佔全球92%。中國對稀土的限制措施引起全球企業擔憂。 中俄關係密切也引起歐中之間的分歧。 范德賴恩表示:「中國實際上在助長俄羅斯的戰爭經濟,我們不能接受這一點。中國如何繼續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戰爭進行互動,將成為未來歐盟與中國關係的決定性因素。」 這次歐中峰會定於7月24日至25日舉行,將紀念歐中建交50周年。 $(docum...
國際

日外相岩屋毅將在馬國與王毅會晤 盼談恢復日本牛肉、水產輸陸

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8日宣布,將出席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外長會議,於9日至12日訪問馬來西亞。多名外交相關人士稱,岩屋毅擬在會議期間與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會談,並已就此展開協調。 日本共同社報導,岩屋毅8日強調,「會談內容是與大陸之間存在安全保障及日本人被拘議題。重要的是主張應當主張的事項,逐步減少懸而未決的課題。」 如果能實現與王毅會談,岩屋毅希望就大陸6月宣布的、恢復進口日本水產品一事交換意見。2001年日本爆發狂牛症(牛腦海綿狀病變,BSE)後,大陸立即禁止進口日本產牛肉,岩屋毅可能將就恢復進口與中方進行磋商。 此外,岩屋毅將在馬來西亞舉行美日韓3國外長級別會談,考慮確認合作應對北韓核武與飛彈開發問題。 預計本月10日召開的日本與東南亞國協外長會議上,可能聚焦海洋安全保障、網路領域合作等議題;11日舉行,且有美俄共同參與的東亞峰會(EAS)外長會議,及進一步增加與會國的東南亞國協區域論壇(ARF)部長會議,預計還會商討烏克蘭及中東局勢。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將出席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外長會議,於9日至12日訪問馬來西亞。路透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開羅電信大樓火災4人死 電信網路證券服務大亂

7日晚間,位於埃及首都開羅的埃及電信大樓起火,火勢猛烈,消防隊無法迅速撲滅,電信網路服務受到嚴重干擾。8日證實已造成4人死亡和39人受傷。另埃及證交所也宣布當日暫停交易服務。 「埃及每日新聞報」(Daily News Egypt)報導,位於開羅市中心拉姆西斯區(Ramses)的「埃及電信大樓」(Telecom Egypt),於7日晚間發生嚴重火災。 報導說,雖然埃及電信公司配備安全措施和自動滅火系統,但火勢強度仍嚴重到消防隊無法迅速撲滅。火災後連續數小時內,大開羅地區數百萬人無法撥打電話,且固網和寬頻網路連線速度緩慢,甚至完全中斷。 根據全球網路觀察機構NetBlocks統計,7日火災發生後,埃及全國網路連線率,降至正常水準的約62%。 開羅省長辦公室8日表示,這場火災始於開羅拉姆西斯地區埃及電信大樓7樓。此座建物樓高共10層。救護車和消防車迅速趕到,並開始搭雲梯洒水搶救現場,另有安全人員封鎖周邊區域。 埃及國家電信管理局(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Regulatory Authority ,NTRA)8日證實,起火點在7樓的一個設備室內,因此導致開羅各地包括電話和網路在內的電信服務暫時中斷。 埃及通訊部長塔拉特(Amr Talaat)8日表示,大樓火勢已受到控制,所有電信服務正逐步恢復,惟火災已造成4人死亡,39人受傷,且傷者已都送至附近醫院治療。 據塔拉特指出,所有電信服務已都轉移到其他數個備用交換機,且電信服務可望在未來的24小時內完全恢復。 塔拉特還保證,多數省份的緊急警察、消防部門、救護車服務、麵包分發系統、機場、港口和其他基本設施等多數重要服務的通訊,目前都可正常運作,只有少數省份出現短暫中斷。 一名居住開羅市中心的民眾阿里(Ali)8日當地晚間告訴中央社,7日晚間可以從窗外看到開羅市中心濃煙滾滾。他的行動電話號碼隸屬於「Orang...
國際

川普放話要對進口藥品課200%關稅!但給業界1年緩衝期 將生產線遷美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在內閣會議上表示,將「很快」對進口至美國的藥品徵收最高200%的關稅。但他暗示,這項關稅不會立即生效,而是會給業界「大約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調整供應鏈,顯然是指要求製藥公司將生產遷回美國。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會後對外透露,藥品關稅的細節將在月底公布。他說,針對藥品和半導體的232條款調查將在本月底完成,最終政策將由川普定奪。 由於川普過去曾多次威脅加征關稅後又改變立場,因此市場對他最終是否會實施200%的藥品關稅保持觀望。川普發表言論後,製藥類股整體波動不大。 Leerink Partners分析師David Risinger指出,消息短期內對製藥業影響有限,因為關稅不會立即生效,且政府是否會貫徹執行仍是未知數。 這是川普自4月啟動藥品232調查以來最明確的關稅表態。計劃中的關稅將對製藥公司造成重創,許多業者已表達反對並警告,關稅可能推高成本、阻礙投資。並擾亂藥品供應鏈,使患者面臨風險。 但川普認為關稅能迫使藥廠將生產遷回美國。在過去幾十年美國本土藥品生產大幅萎縮後,禮來、嬌生、艾伯維等已增加在美投資。 美國製藥業最大遊說團體PhRMA重申反對藥品關稅的立場指出:「每一分花在關稅上的錢,都意味少一分能投入美國製造或未來治療方法研發的資金。產業界與總統重振美國製造的目標一致,近期也已宣布在美投資數千億美元,但對藥品課徵關稅將適得其反。」...
國際

美征25%對等關稅 專家:日本明年經濟衰退機率過半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8月1日起將向日本進口產品徵收25%對等關稅,野村總合研究所(NRI)經濟學家木內登英分析,這恐怕會讓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在1年內下跌0.85%;明年經濟陷入溫和衰退的可能性,顯然將會超過50%。 智庫也推估,2025財政年度的日本破產企業數將進一步攀升。 川普(Donald Trump)新宣布向日本進口產品徵收25%對等關稅。對等關稅由10%的基本關稅,加上根據國家/地區差異化的附加稅構成。基本關稅於4月5日生效,附加稅則是在4月9日生效後,暫停到7月9日。川普7月7日簽署新的行政命令,又把對等關稅生效日期延後至8月1日。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木內登英指出,根據試算,目前包括10%基本關稅等一系列關稅措施,預料會讓日本GDP在1年內下滑0.47%。其中,汽車及零組件25%關稅的影響為0.19%,鋼鋁材50%關稅的損失為0.03%,10%基本關稅損失0.25%。若是對等關稅提高至25%,損失會變為0.63%,使得整體GDP下跌幅度擴大至0.85%。 他表示,「如果關稅上調至25%,GDP降幅將擴大至近2倍,將對日本經濟帶來重大負面影響。如果確定生效,日本經濟在明年陷入溫和衰退的可能性,顯然將會超過50%」。 木內表示,就算財力雄厚的大企業能夠堅持下去,下游的中小型企業恐怕會首先感受到壓力。這可能會導致小企業減少僱用,使得就業情況惡化,也可能造成薪資增長停滯。即使是大企業,也可能在明年的春斗(春季勞資談判)大幅下調加薪幅度,逐漸影響到全民的生活。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國加征關稅將對日本經濟整體帶來嚴重影響。智庫「帝國數據銀行」主席研究員窪田剛士表示,美國4月公布的對等關稅方案中,日本的對等關稅為24%,當時推估2025財政年度破產企業數會增加至1萬574件,而現在公布稅率是25%,「企業破產機率進一步增加」。 與此同時,美國對日本汽車加征25%...
國際

川普會與日、韓敲定貿易協議嗎?克魯曼:這回賭 TACO 可能錯了

美國總統川普自詡「交易藝術家」,但這位談交易高手自4月宣布、後又暫停「解放日關稅」以來,僅勉強與英國、中國大陸和越南談妥三項貿易「協議」。其餘國家今後能依循此模式,順利在未來三周半與美國簽署協議,讓關稅戰落幕嗎?經濟學者克魯曼不表樂觀。 川普嚴苛的對等關稅原本暫緩至7月9日為止,但7日又延到8月1日午夜後生效,給貿易夥伴國進一步談交易的緩衝時間。總計自4月2日宣布「解放日關稅」迄今,川普2.0政府只敲定三樁貿易「協議」,與原本宣稱90天內搞定90份協議的目標差遠了。 與英、中、越敲定的是貿易「協議」嗎? 況且,嘉信理財分析師桑德絲指出,已敲定的三項協議稱不上是正式貿易「協議」,頂多只能說是「貿易框架」,因為傳統上雙邊貿易協議需費時18個月簽訂、付諸實施要再花40到45個月。所以,美國與英、中、越雙邊貿易安排其實仍懸而未決。 按英美貿易框架,美國降低對英國汽車製造商徵收的關稅,並且讓英國飛機產品豁免於新關稅,換取英國承諾向美方擴大採購牛肉、乙醇和工業產品。 英國為何率先與川普敲定協議?英媒評論指出,英國這麼「一個相對小型的開放經濟體,軍事和安全上又依賴美國,自然願意把握機會爭取簽一份法律上不具約束力的協議,並以無傷大雅的牛肉和生質乙醇配額,換得保護國內汽車和鋼鐵出口商。他們雖屬小眾,政治勢力顯著」。 美越簽的文件更接近一份「妥善」的協議:對越南出口直接課20%關稅,對轉運貨物重課40%(顯然沖著中國大陸而來)。問題是,越南去年只進口價值130億美元的美國製品,經濟規模較小也較窮,能掌握的談判籌碼遠不如經濟富強、且與美國建有重要軍事聯盟的日本和南韓。 至於川普宣稱與中國大陸簽定的「協議」,其實只是讓雙方關稅戰降溫罷了,況且川普政府至今尚未公布協議細節,而北京方面,據美媒披露,對美企的稀土出口仍不予放行。 因此,這三項貿易「協議」,不是簽字的並非大型貿易夥伴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