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 8 月

國際

中印達成邊界解決方案後,雙方邊防部隊開始從兩處爭議地點後撤
國際

中印達成邊界解決方案後,雙方邊防部隊開始從兩處爭議地點後撤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在俄羅斯喀山出席金磚國家峰會期間舉行會晤。(2024年10月23日) 華盛頓 — 印度一位政府官員星期五(10月25日)透露,印度與中國達成邊界問題解決方案後,雙方邊防部隊開始從兩處爭議地點後撤,從而標誌著已經持續四年之久的兩軍緊張對峙有可能落下帷幕。 中印兩國本周稍早就兩國邊界爭議地區邊防部隊的巡邏時間及辦法達成協議,從而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本周三在俄羅斯喀山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晤鋪平了道路。 這也是習近平與莫迪五年來舉行的首次雙邊會晤。 一位知情的印度官員星期五向路透社表示,印中雙方在達成協議之後,兩國邊防部隊已經開始從兩國爭議邊界拉達克東部的達普桑盆地(Depsang)和巴里加斯(Demchok)向後撤退。這也是中印邊界最後兩處仍存在兩軍對峙的地段。 這位印度官員不願透露姓名,因為他沒有被授權向媒體發表談話。 路透社曾聯絡印度聯邦政府外交部,尋求對此事的評論,但是沒有收到立即的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星期五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在回答提問時證實,中印雙方的邊防部隊已經開始行動,但是他並沒有使用「撤軍」或部隊「後撤」的字眼。 「根據中印近期就邊境有關問題達成的解決方案,雙方的一線部隊正在開展相關的工作,目前進展順利,」林劍說。 印度國家電視台(Ddnews)援引印度國防部官員的話說,印軍已經開始將一線部隊的裝備和人員向後方營地轉移。另據《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報道,中印雙方邊防部隊都將拆除2020年6月以來在爭議地區設立的臨時哨所。中方部隊的後撤工作大約將持續一周時間。 《印度今日》(India Today)報道說,印中邊境地區雙方設立的帳篷和幾個臨時性建築已經拆除。印軍正在...
布林肯宣布美國將向巴勒斯坦平民提供1.35億美元的額外援助
國際

布林肯宣布美國將向巴勒斯坦平民提供1.35億美元的額外援助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卡達首相兼外交部長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赫曼·阿勒薩尼在多哈出席新聞發布會。(2024年10月24日) 美國國務院 — 作為結束加沙和黎巴嫩衝突努力的一部分,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四(10月24日)表示,談判者「未來幾天」將舉行會晤。他同時宣布,美國將向巴勒斯坦平民再提供1.35億美元的額外援助。 「說到恢復談判,那具體指的就是有關釋放人質和加沙停火的談判,這也是他們談判的全部焦點。此外,我們也在非常積極地努力就黎巴嫩問題促成一個外交解決辦法,」布林肯在卡達多哈與卡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赫曼·阿勒薩尼(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 Thani)一道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 美國正在與地區的夥伴國家討論一項讓以色列從加沙撤軍、確保哈馬斯無法重組、同時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治理、重建加沙並確保其安全的計劃。 「今天,我們宣布提供額外1.35億美元的人道援助,為加沙、西岸以及整個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提供水、衛生和孕產婦保健,」布林肯又說。 他強調了應對加沙人道主義危機的緊迫性,特別談及兒童、婦女和男人每天都面臨的艱巨挑戰。 「隨著冬季的臨近,一切都變得更加緊迫,」布林肯說。 張蓉湘 美國之音國務院記者站主任 推特 訂閱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
日本27日將舉行大選 結果會影響中日關係嗎?
國際

日本27日將舉行大選 結果會影響中日關係嗎?

  2024年9月27日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新任總裁石破茂在東京舉行總裁選舉後的新聞發布會。 日本京都 — 由於日本新首相石破茂上任後不久就解散國會,其任期內首次眾議院大選定於10月27日(周日)舉行。這次選舉是對石破能否維持其立場並推進其對日本安全政策和外交關係,特別是對華關係的願景的關鍵考驗。因此,這次大選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然而,最近的多份民調都顯示,在面臨經濟挑戰和政治現金醜聞的情況下,長期執政的日本自民黨,很可能會在這次選舉中無法獲得過半的眾議員席位,也讓未來的日本外交和安保政策陷入無法預期的情況。 勢均力敵的一次大選 根據日本共同社在10月19日與20日所做的民調,石破茂的內閣的支持率為41.4%,不支持率為40.4%。而與上次共同社的調查相比,支持與不支持內閣的差距正在縮小。 這份民調也顯示,雖然在比例代表制方面,執政的自民黨雖仍以22.6%的支持度,領先日本主要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的14.1%,但與一周前相比,自民黨的支持度已下降3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小選區的支持度,這份民調也顯示,支持幾個主要在野黨系候選人的選民達到33.2%,超過支持執政聯盟候選人的24.6%,這也是首次出現在野黨支持度反超的情況。 而根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15日與16日進行的民調,在日本全國總計289個小選舉區中,自民黨「極有可能」僅在約3成的小選區取得議席。而在全國11個區域爭奪的176席比例代表制選舉方面,預計自民黨獲得的議席數量,也將低於2021年上次選舉的72席,因此自民黨有可能無法達到日本眾議院465個議席中的半數,即233個議席。 對此,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黃偉修告訴美國之音,「整體來說,這次選情是非常的難以觀察」。他指出,在日本媒體中,每日新聞、朝日新聞的民調是對自民黨較為不利,時事通信社跟讀賣新聞的民調,則是認為自公聯盟可以...
烏克蘭戰爭幽靈是否影響中俄推動全球改革?
國際

烏克蘭戰爭幽靈是否影響中俄推動全球改革?

  2024年10月24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上。 華盛頓 — 俄羅斯這個星期舉行的2024年金磚國家峰會為莫斯科和北京提供了展示其共同反西方情緒和全球抱負的場合,但分析師指出,烏克蘭戰爭可能正使這兩個國家之間的「無上限」關係出現裂痕。 喀山峰會的地點具有戰略意義,考慮到國際社會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對其進行孤立的努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蕭翔(Shiau-shyang Liou)表示:「對作為東道主的俄羅斯來說,最重要的是強調自己並未被孤立,依然在國際舞台上擁有支持者。」 劉蕭翔表示:「實際上,中國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它正受到美國的制裁,儘管尚未達到軍事衝突的地步。因此,在這些問題上,兩國利益一致,並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峰會的聲明反映了中國和俄羅斯在金磚國家框架內的共同抱負。金磚國家最初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現在正在擴展,新增成員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朗、阿聯酋、埃及和衣索比亞。 在峰會上,北京和莫斯科都提出了構建獨立於西方主導機構之外的經濟體系的計劃,讚揚了金磚國家在多項發展倡議中的成功,並推動了一張更為互聯的未來國家網路的願景。 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在峰會發言中倡導建立各種機制,以繞過使其國家易受西方經濟制裁的傳統西方主導系統。 克里姆林宮發布的發言稿指出:「我們認為,啟動金磚國家間有關世界貿易組織問題的特別磋商機制,將有助於我們在全球經濟領域制定更公平的規則,並重塑國際金融體系。」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回應了普京的言論,稱金磚國家「應在改革中發揮主導作用。」 習近平說:「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變化。」 他還表示,金磚國家成員需共同努力,將金磚國家建設成加強全球南方國家團結合作的主要渠道,以及...
布林肯敦促外交解決以色列和真主黨衝突
國際

布林肯敦促外交解決以色列和真主黨衝突

  2024年10月25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英國倫敦會見約旦外交大臣艾曼·薩法迪。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五(10月25日)說,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激進分子達成外交解決,刻不容緩。 布林肯在倫敦會見約旦外交大臣艾曼·薩法迪(Ayman Safadi)時發表了上述言論。這位美國最高外交官正在英國會見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本星期早些時候,他結束了中東和平之旅。 在閉門會談前,布林肯對記者表示,他和薩法迪在討論加沙和黎巴嫩的局勢。在同一場記者會上,薩法迪指責以色列在加沙北部進行種族清洗,並表示,以色列必須停止這種行為。 布林肯說,他在倫敦還會見了黎巴嫩總理納吉布·米卡提(Najib Mikati)。米卡提迫切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黎巴嫩戰爭,包括全面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 這項2006年的協議就在利塔尼河(Litani River)和以黎邊界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區等內容作出規定。這項協議旨在將以色列軍隊拒之黎巴嫩以外,並呼籲真主黨長期解除武裝。近幾個月來,雙方都違反了該決議。 布林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任何衝突的外交解決都必須允許雙方邊界兩側的平民返回家園。 一個月前,以色列在黎巴嫩發動了大規模攻勢,稱其攻擊的目標是伊朗支持的真主黨武裝組織,以確保數萬名因跨境火箭彈襲擊而從北部撤離的以色列人返回家園。真主黨稱,襲擊是為了支持加沙的巴勒斯坦人。 布林肯星期四在多哈宣布,美國及其地區夥伴將在未來幾天舉行會議,再次尋求達成停火協議,結束加沙地帶的衝突。 同樣在星期五,黎巴嫩衛生部長菲拉斯·阿比亞德(Firass Abiad)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迄今為止,以色列在黎巴嫩的攻勢行動中擊中了55家醫院。阿比亞德說,這些攻擊造成163人死亡,272人受傷。 聯合國駐黎巴嫩問題特別協調員珍...
專家:俄羅斯網路攻擊尋求遏阻喬治亞傾向西方
國際

專家:俄羅斯網路攻擊尋求遏阻喬治亞傾向西方

  資料圖:2013年5月21日柏林: 對準電腦屏幕的放大鏡。 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 — 在喬治亞星期六(10月26日)議會選舉前夕,彭博社的一項調查揭示了一場持續一年的俄羅斯黑客行動,該行動針對喬治亞政府、大型公司和關鍵基礎設施。 分析師認為這次大規模網路攻擊使莫斯科能夠獲取敏感情報並破壞重要系統,是俄羅斯破壞喬治亞親西方願望的努力之一。 第比利斯的網路安全專家喬爾吉·雅什維利(Giorgi Iashvili)告訴美國之音的喬治亞語言組說,:「最令人震驚的發現之一是[喬治亞]外交部被黑了114次,從大使館和高級官員處收集了信息。」 他說:「這顯示了俄羅斯網路行動如何深刻滲透我們的系統。受影響的不僅是公共機構,還有私營部門——電信運營商、關鍵能源基礎設施和服務提供商。」 據彭博社報道,從2017年到2020年,俄羅斯的GRU和FSB情報機構成功滲透了喬治亞的關鍵部門,包括能源部門和電信網路。他們還訪問了喬治亞的中央銀行、選舉委員會和石油終端,暴露了該國的弱點。 前喬治亞內政部官員肖塔·烏季亞什維利(Shota Utiashvili)表示:「俄羅斯人現在試圖在這裡識別可能破壞的弱點,以便在需要時更清楚、更積極地干預喬治亞國內政治,並建立影響力網路。」 喬治亞政府普遍被認為向莫斯科傾斜,對這些擔憂不以為然。 喬治亞執政黨「喬治亞夢想」的議員阿爾基爾·塔拉克瓦澤(Archil Talakvadze)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在網路安全領域,我們現在擁有更強大的系統。內務部的國家安全服務機構已更好地準備應對這一威脅。」 但其他人並不認同。前喬治亞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反對黨聯邦黨主席吉加·博克里亞(Giga Bokeria)認為,俄羅斯的行動不僅限於在喬治亞的黑客和間諜活動。 他告訴美國之音:「我們有一個允許、歡迎甚至...
專家:安卡拉的庫爾德武裝襲擊可能會阻礙土耳其和談前景
國際

專家:安卡拉的庫爾德武裝襲擊可能會阻礙土耳其和談前景

  2024年10月24日哈桑·海珊·坎巴茲 (Hasan Huseyin Canbaz) 的親屬在安卡拉卡爾西亞卡清真寺舉行的葬禮上哀悼,他在星期三於土耳其航空航天和國防公司TUSAS遭到庫爾德工人黨成員的襲擊身亡。 在庫爾德武裝組織工人黨在星期五(10月25日)宣稱對土耳其首都一家主要國防產業公司遇襲事件負責後,專家人稱此事件可能會使土耳其政府與庫爾德少數民族之間和談的前景複雜化。 據土耳其內政部稱,星期三(10月23日)的安卡拉襲擊導致五人死亡,22人受傷,兩名襲擊者在土耳其航空航天公司設置爆炸裝置並開火。 庫爾德工人黨(PKK)星期五發表聲明稱,襲擊防務公司是因為其生產的武器被用於針對庫爾德平民的襲擊。 工人黨被土耳其、美國和歐盟列為恐怖組織,該組織與土耳其政府進行了四十年的武裝衝突,爭取庫爾德人在土耳其的更大權益。 由土耳其航空航天公司設計和組裝的無人機在土耳其打擊庫爾德武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次襲擊發生在土耳其極右翼民族主義政黨領袖、雷傑普·塔伊普·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的親密盟友德夫萊特·巴赫切利(Devlet Bahceli)建議如果庫爾德組織放下武器,可以考慮給予被監禁的PKK領導人阿卜杜拉·厄賈蘭假釋的第二天。 土耳其政府與工人黨在2013年開始的和平進程在2015年破裂。 美國華盛頓大學全球庫爾德和平倡議主任耶雷萬·賽義德(Yerevan Saeed)稱,這次安卡拉襲擊對工人黨而言是一個重大戰略失誤。 他對VOA表示:「這一事件凸顯了在這個關鍵時刻缺乏戰略視野。儘管土耳其政府重啟和平談判的舉措可能是一種戰術上的策略,但庫爾德武裝必須避免為國家提供放棄對話的任何借口,否則這可能會削弱國際對庫爾德事業的同情。」 安卡拉襲擊發生後不久,土耳其軍隊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的...
以色列空襲伊朗以報復10月初的導彈襲擊 中東戰爭升級風險擴大
國際

以色列空襲伊朗以報復10月初的導彈襲擊 中東戰爭升級風險擴大

  以色列軍隊拂曉出擊轟炸德黑蘭,報復伊朗於10月初對以色列的大規模彈道導彈襲擊。(法新社:2024年10月26日) 以色列於星期六(10月26日)清晨針對伊朗「軍事設施」發動了一系列空襲,以報復伊朗10月1日對以色列的大規模彈道導彈襲擊。伊朗首都德黑蘭可聽到明顯爆炸聲,但伊朗政府堅稱這些爆炸只造成了「有限的損害」。 此次襲擊有可能將這兩個宿敵推向全面戰爭。目前中東地區的暴力事件正不斷升級,伊朗支持的激進組織,包括加沙的哈馬斯和黎巴嫩的真主黨已經與以色列開戰。這也是以色列軍方首次公開攻擊伊朗,自1980年代與伊拉克的戰爭以來,伊朗從未面臨過外國敵人的持續炮火攻擊。 以色列長達數小時的襲擊於星期六稍早宣布結束。以色列軍方稱對「伊朗境內深處的戰略資產實施打擊」。 以色列軍方發布一份聲明稱:「以色列國防軍對伊朗多個地區的軍事目標實施了精確打擊。我方飛機已安全返航。此次打擊是為了回應伊朗政權近幾個月來對以色列及其公民的襲擊。報復性打擊已經完成,任務達成。」 聲明中提到,以色列飛機根據情報「襲擊了用於生產伊朗去年向以色列發射導彈的製造設施。這些導彈對以色列公民構成了直接且緊迫的威脅。」 以色列軍方表示,與此同時,以色列飛機還擊中了地對空導彈陣列「和伊朗的其他空中戰力」。 伊朗國家防空總部稱,以色列襲擊了德黑蘭、胡澤斯坦和伊拉姆省的軍事中心。 伊朗防空部門聲明表示:「綜合防空系統成功跟蹤並反擊了這次的侵略性行動,但某些地點受到有限損害,目前事件的具體狀況正在調查中。」 伊朗國家媒體承認在德黑蘭可以聽到爆炸聲,並稱部分聲音來自城市周圍的防空系統。在簡短提及後,伊朗國家電視台數小時內都未提供相關細節,播放的一些所謂現場畫面顯示幾名男子在德黑蘭的一個蔬菜市場裝載卡車,顯然試圖淡化襲擊的嚴重性。 一名德黑蘭居民對美聯社表示,第一波襲擊至少...
馬斯克與普京的定期接觸引發了美國國家安全的擔憂
國際

馬斯克與普京的定期接觸引發了美國國家安全的擔憂

  馬斯克與普京的定期接觸,引發了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擔憂。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政府主要承包商SpaceX的億萬富翁老闆、也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關鍵盟友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過去兩年來一直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保持著定期聯繫。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尼爾森(Bill Nelson)星期五(10月25日)早些時候在新聞網站Semafor主辦的世界經濟峰會上表示,應就該報道進行調查與核實,如果該報道屬實,將會引起美國一系列機構的擔憂,「特別是對NASA、國防部和一些情報機構而言。」 美國網路媒體《政治》(Politico)報道,幾名民主黨資深參眾議員也呼籲進行調查。 「我們應該調查馬斯克的所作所為,以確保不會損害到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史密斯和參議院外委會和軍委會高級成員參議員珍妮·沙欣(Jeanne Shaheen)接呼籲美國國防部就此進行調查。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美聯社證實,馬斯克與普京確實通過電話進行了聯繫。該人士沒有提供通話頻率、時間或內容的更多詳細信息。 《華爾街日報》星期四援引多位現任和前任美國、歐洲和俄羅斯官員的話報道說,馬斯克和普京之間的多次談話涉及商業、地緣政治和個人問題。 據報道,在一次談話中,普京要求馬斯克不要在台灣上空啟動星鏈(Starlink)衛星系統,作為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施惠。習近平與普京的關係日益密切,自2013年以來兩人已會面40多次。 俄羅斯否認曾進行過此類對話。普京的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星期五稱該報道「完全是虛假信息」,普京和馬斯克只通過一次電話,即在202...
英國財政大臣稱需採取「冷靜務實」方式促進對華貿易
國際

英國財政大臣稱需採取「冷靜務實」方式促進對華貿易

  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稱需採取「冷靜務實」方式促進對華貿易。(路透社:2024年10月25日) 英國財政大臣雷切爾·里夫斯(Rachel Reeves)星期五(10月25日)表示,英國需要採取「冷靜務實的經濟現實主義」方式來處理對中國關係,以便更好地促進貿易發展,同時將國家安全風險降至最低。 里夫斯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年會上對路透社表示,美國在對北京的經濟和貿易做法採取強硬立場的同時,還能夠增加對中國的出口。 「他們採取…冷靜務實的經濟現實主義(hard-headed, economic realist)立場,認為美國公司和美國勞動人民也有機會向世界各地出口產品。而我希望英國企業也能如此,」里夫斯在出任財政大臣後首次訪問華盛頓時表示。 英國財政部正致力於恢復與中國的高層會晤、計劃重啟自2019年中斷的英中經濟財金對話。里夫斯考慮於2025年初訪問北京。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中國政府也支持更密切的對話。 與美國和歐盟不同的是,英國沒有計劃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關稅。 英國外交大臣大衛·拉米(David Lammy)上周對中國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訪問。拉米出訪前表示「與中國接觸是務實的,也是支持英國和全球利益所必需的。」他在訪華期間表示,英國政府將在經濟關係中優先考慮國家安全,但95%的生意並不在有重大擔憂的領域。 在前任保守黨政府執政時期,英中關係因人權衝突、北京對香港的鎮壓以及中國在英國領土上從事間諜活動的指控而惡化。 7月上台的英國工黨政府已委託對英中關係進行一項政府全面性的審計,並表示鑒於中國網路黑客和間諜活動的指控,將對涉及中國的問題「保持清醒」。 此前,據《金融時報》報道,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領導的政府希望通過這次審計,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