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名老師在黑板上書寫英文單詞
8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有關維護教師懲戒權的意見。該意見除了要求弘揚尊師重道,也要學校和有關部門對侮辱、誹謗教師等行為追究責任,包括刑事犯罪。
- 中國將提高教師准入門檻 \”師德師風\”是首要標準
- 湖南多地發生政府侵害教師權利事件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除了加大榮譽表彰力度、講好教育家的故事,以弘揚尊師重道的精神和社會風氣外,學校和有關部門也須保障教師履行職責的合法權益。針對教師的侮辱、誹謗、惡意炒作等言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意見原文,這是為了鞏固提高教師地位,加快補齊教師隊伍建設突出短板,讓教師成為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之一,以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目前,微博等網路平台對該意見多表支持,認為嚴師出高徒,能放鬆管教學生的重擔,但也有人認為如果沒有出台細則,依舊是空話。
據中國媒體報道,其實在2020年12月,教育部就頒布過《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有關教育懲戒權的討論一直被掛在微博熱搜,支持、反對和質疑的人各自站隊。近年來,因教育懲戒引發的社會事件頻頻引起各界爭議。一方面,有的學生因為被過度懲戒而產生心理陰影;另一方面,也有教師由於懲戒學生,受到過度處分。
比如2021年1月,武漢江漢區教育局對武漢一小學學生排隊被教師竹板打手事件進行了通報,責令涉事教師停課反省,並向學生和家長致歉。這一新聞進一步引發全網熱議,質疑和反對教育懲戒權的聲音甚囂塵上:不是說教師可以進行教育懲戒嗎?為何教師懲戒學生又受到懲罰?
近十多年,北京當局為積極增加教師職業的吸引力,特別在中西部等艱苦農村地區推行「特崗計劃」,包括建設教師周轉宿舍、補助教師生活等。
根據《勞動觀察》 2023年報道,教師資格證報考人數10年增加了66倍,師範類院校錄取分數也逐年上漲。儘管如此,隨著課程多樣化和現代化,一些科學、道德與法治、藝術等綜合性較強、信息化要求程度較高的課程教師還較為缺乏。
而隨著中國生育率下滑,學齡人口減少也導致部份幼兒園、小學關停的現象。2023年麥可思研究院的《中國-世界高等教育趨勢報告》引述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喬錦忠團隊的研究預測,到了2035年,中國將出現大約150萬名小學教師、37萬位初中教師過剩。他因此建議未來應逐步減少師專和高職高專的師範生招生,保持一定的師資規模和質量。
記者:喬琴恩 責編:梒青 網編:洪偉
本文來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