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0 8 月

中國

中國

網友調侃:上次少林寺方丈出事還是北宋年間

  少林寺管理處27日晚間正式通報,少林寺住持釋永信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隨後就有中國網友發文感嘆:「上次少林寺方丈出事還是北宋年間」。難道在釋永信之前,少林寺就曾有住持破戒?  其實這並非歷史事實,而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里的一段情節。  在《天龍八部》中,少林寺第三十七代弟子虛竹,真實身分是少林寺方丈玄慈與「四大惡人」之一、江湖號稱「無惡不作」葉二娘的私生子。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虛竹一開始是少林寺一名地位低微的小和尚,木訥老實,戒律嚴謹,被人看不起。後因誤闖機緣,被逍遙派掌門無崖子選為繼承人,繼承其深不可測的內力與武功。後又無意間與天山童姥、李秋水等發生恩怨,才逐步揭開其身世之謎。  葉二娘當年與玄慈方丈有過一段情,但在生下虛竹後卻被奪子遺棄。她因喪子之痛而精神失常,從此行走江湖間專門搶別人嬰兒讓其父母痛苦。  玄慈方丈在得知虛竹是他親生兒子後痛哭流涕,懊悔不已,最終在少林寺群豪會時當眾懺悔此事,並自斷經脈自盡以謝天下與佛門。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里,北宋年間的少林寺方丈慈雲只有虛竹一個私生子。如今真實世界中,釋永信究竟有多少個私生子,只能看中國官方調查後願不願意公布真相。少林寺管理處27日晚間正式通報,少林寺住持釋永信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中新社)少林寺住持釋永信出事後,有中國網友感嘆:「上次少林寺方丈出事還是北宋年間」,但這其實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里的情節。(取材自微博)...
中國

深圳央企被曝大量員工資金被套 投8萬 回9千

   房企跟投事件再次引發了輿論關注。日前,華僑城集團前員工向南都·灣財社記者反映,在企業推行的「強制」跟投制度下,大量員工資金被捲入地產項目,如今因項目停工、資金未回正等原因難以返還,尤其部分被裁員工數額不菲的跟投本金被套牢。  「即便已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仍要按原規則等待漫長的返還流程。」在他看來,這種「人走錢留」的狀況讓本就因失業而陷入生活困境的自己更添焦慮。  而針對前員工反映的跟投本金無法追回等問題,華僑城方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跟投實質屬於投資行為,有盈利也有虧損的情況,無論跟投人員在職或離職,項目盈利時均會按照相關跟投協議及跟投制度予以分紅,項目虧損時也需共擔風險。  另外對於員工關切,公司一直高度重視,與相關員工保持緊密、充分、友善的溝通,後續也將持續積極穩妥推進相關工作。    「強制」跟投?  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到,華僑城的跟投制度始於2019年。當年,企業發布《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跟投管理辦法》的公告,對跟投相關事項作出明確規定。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其中第一條明確提到,原則上所有投資項目必須實施跟投,確因項目類型、性質不適合開展跟投的,應經公司黨委會審批同意。  而在跟投人員上,必須跟投人包括項目公司負責人、項目公司部門負責人及由項目公司負責人提名的本項目公司關鍵骨幹員工,項目公司隸屬的二級單位負責人,二級單位核心業務部門負責人及項目直接相關投資拓展人員。其他項目公司員工及項目公司所屬二級單位員工可自願跟投。  一份網上流傳的《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項目跟投管理辦法》中甚至有更明確的罰則:自願跟投人員未按期足夠繳納認購金額的,取消其半年內的跟投資格並通報批評;強制跟投人員一直未足額繳...
投資萬億的雅江工程開工 網民十問習近平
中國

投資萬億的雅江工程開工 網民十問習近平

中共已啟動了投資5倍於三峽工程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聲稱是發電量遠超三峽工程的「全球歷史上最龐大的單體超級工程」,引發巨大輿情。近日,有網友針對雅江工程也「十問習近平」,引發關注。 據陸媒報道,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7月19日在西藏林芝市舉行開工儀式,中共總理李強到場宣布開工。該工程總投資約1.2萬億元,相當於三峽工程的5倍,規模大得超乎想像。該水電站主要採用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要建5座梯級電站。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的消息傳出後,外界和大陸民間質疑聲、批評聲不斷。7月24日,X推主「Gancheng Wang」也發文「雅江水電:十問習近平」。全文如下: 1,選址在地理板塊衝擊區,地震頻發,1950年發生過八級地震,施工難度和維護難度都極高,經過足夠的考察論證嗎? 2,如此重大的投資項目,而且嚴重危害地理生態,經過人大討論和投票表決嗎? 3,項目距印度僅有30-50公里,一旦發生事故,將會給印度造成極大的人道和經濟災難,考慮到這個問題嗎? 4,項目周圍數百公里都是複雜的地理環境,施工難度極大,且擴大生態破壞面積,考慮過可行性和保護方案嗎? 5,水電綜合效益已經被證明得不償失,歐美髮達國家早就不再發展,反而逐步拆除水電大壩,在如此高危區域建如此之大的水電項目,不是與發達國家經驗背道而馳嗎? 6,中國核電和火點產業技術都非常成熟,且幅員廣大易於實施,為何再建如此危險的水電項目呢? 7,鑒於此議長期受到印度反對,如今強行實施,是準備與印度打仗嗎? 8,如今世界正在發生AI科技革命,工業生產效能有望大幅提高,用電量會大幅消減,斥資1.2萬億建這個項目,會不會建成之日就是廢棄之時? 9,當今中國社會矛盾重重,無時無地不在發生反社會衝擊事件,如此龐大而複雜的項目容不得絲毫懈怠,怎樣保證不發生人為事故?...
中國

不懼中國施壓!台灣勇奪東京合唱大賽金牌

台灣合唱團赴日本參加東京國際合唱大賽,臨時遭到中國抗議要求撤下國旗。儘管賽前心情受到影響,但來自高雄的尼布恩合唱團今天如常發揮,晚間傳出捷報,尼布恩合唱團以95.9的高分奪得金牌。第7屆東京國際合唱大賽25日至27日舉辦,今天的民謠組比賽共有8支隊伍參加,其中3支來自台灣,包括高雄市興中國小布鼓拉芙兒童藝術團、南投縣信義鄉希娜巴嵐國小,以及尼布恩合唱團。同組也有2支來自中國的隊伍。主辦單位昨天接獲抗議後,臨時通知台灣參賽隊伍,必須撤下會場第一生命音樂廳內懸掛的國旗,上台名稱也必須從Taiwan(台灣)改成ChineseTaipei(中華台北)。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駐日代表處獲知後,昨晚緊急與合唱團及一同來日本的立法委員邱議瑩積極向主辦單位交涉,今天上午協商至賽前最後一刻;「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也在第一時間為台灣仗義執言,但是主辦單位最終仍決定將參賽名稱片面改為「中華台北」,及不懸掛所有參賽國國旗。儘管經歷撤國旗事件,尼布恩合唱團上午比賽依舊拿出高水準表演,壓軸登場的表演感動全場。晚間傳出捷報,身為各大國際比賽常勝軍的尼布恩合唱團以95.9高分奪得金牌,第2名是印尼隊伍94.8分,第3名是菲律賓隊的93.8分。尼布恩合唱團指揮陳俊志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這次比賽為期3天,前兩天在會場觀賽的時候,所有台灣隊伍都是被唱名「台灣」,會場旁邊也掛著各國國旗,但是比賽第2天中午突然接到主辦單位來信,告知第3天的比賽,「所有的台灣隊伍都要被稱為Chinese Taipei,然後我們的國旗要被拿掉」。 「雖然對方是說需要請求我們的同意,但我們覺得這樣不太合理」,隨即向駐日代表處請求協助。陳俊志表示,如果主辦單位想要遵循奧運制度,改成「中華台...
中國

香港《穩定幣條例》:「紅色金融」重構

當世界各國陸續收到川普政府的正式關稅信函之際,鄰近的香港將於今年八月一日正式啟動《穩定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成為亞洲首個穩定幣發行區。 值此重大事件,港府宣稱此舉旨在吸引數字資產相關資本,重塑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亞洲穩定幣樞紐」的地位,是一個全球數字資產中心的標誌性政績工程。 條例不僅展現金融科技發展的企圖,也呼應中共在2022年20大的政治方針—「由治及興」的新香港藍圖。 表面上,這是一項政策性質的金融創新,實際上卻牽動著更深層的地緣政治與權力布局。人民幣掛鉤的選擇:穩定幣作為國際化的戰略捷徑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定貨幣掛鉤的區塊鏈代幣,兼具加密貨幣的匿名性與傳統貨幣的穩定性。 目前由美國的USDT與USDC主導全球八十五%以上的份額市場。 在香港《穩定幣條例》中,雖允許穩定幣與多種法幣(如歐元、英鎊、日圓)掛鉤,實際上的政策設計卻明顯傾向以離岸人民幣為主要錨定貨幣。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進一步探究條例背後的利益結構與政治意圖,其重點並不在於區塊鏈創新、自由開放等金融市場制度。 恰恰是在全球地緣政治對抗加劇下,一場由中國共產黨主導的香港金融戰略新布局。 它結合了北京在數字主權、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外匯掠奪的雄心企圖。 特別是在美國加大制裁、美中戰略脫鉤之大背景下,中共需要一個與美元結構對抗的新機制,穩定幣正提供了這樣的可能性。何以錨定離岸人民幣? 中共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多年,近年來亦致力於串聯全球南方和金磚國家共同「去美元化」,試圖建立以人民幣為軸心之穩定、廣泛接受的替代體系。 但其收效甚微,國際市場並不買單。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公布二○二五年五月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人民幣占國際支付比重僅為二. 八九%,遠落...
中國

全球第一:中國最快高鐵,要來了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日前,中國國新辦主題發布會透露,正在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開通之後將實現以時速400公里運營,成為中國最快高鐵。就在日前,CR450動車組樣車正式下線,試驗時速達到450公里,運營時速可達400公里,系全球最快高鐵列車。這意味著,「市市通200高鐵」將成為過去式,「市市通350高鐵」、「市市通400高鐵」,將成為新的目標。高鐵加速,時空距離再次壓縮,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應?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01中國最快高鐵,為何是成渝?2021年發布的《「十四五」鐵路科技創新規劃》提及,「將依託滬渝蓉沿江高速鐵路等工程項目開展CR450科技創新工程基礎設施工程化技術驗證」。滬渝蓉沿江高鐵,即有著「東西大動脈」之稱的沿江高鐵。這條大動脈,全長2100公里、總投資超5000億元,從成都經重慶、武漢、合肥、南京直抵上海,橫貫整個長江流域。成渝中線高鐵,正是沿江高鐵的一部分,設計時速350公里,部分路段預留400公里條件,為率先落地最快高鐵奠定基礎。目前,從成都到重慶高鐵最快要1小時以上,一旦CR450上線運行,成渝之間的通行時間將縮短到50分鐘。成渝距離鄰近,目前已開通高鐵已實現時速350公里運營,最快高鐵帶來的通達效應不算明顯。但如果沿江高鐵全線,都能按照400公里時速運行,時空壓縮效應將會立竿見影。目前,從上海到成都的高鐵通行時間,最快是10個小時。一旦沿江高鐵全線貫通,時間將縮短到7個小時;如果全線採用最快高鐵,有望進一步縮短到6小時以內。通行時間縮短4個小時,經濟意義不容低估。沿江高鐵,沿的是長江,串起的是長江經濟帶,這是中國人口最多、經濟總量最大、大中城市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不過,沿江高鐵雖然全線設計時速350公里,但不是每...
中國

中共官媒不敢報:戰機淪空中炸彈 10年摔毀8架

7月21日,孟加拉首都達卡發生重大空難事件,一架中國制F-7BGI戰機在訓練飛行之時於人口稠密的私立小學附近墜毀,而造成31人死亡及165人受傷。此起事故引發該國對於老舊的中國軍機安全性的高度關注。據統計指出,近10年來已經有8架中國制F-7系列戰機於全球多地發生了墜毀事故。根據韓媒《朝鮮日報》報道指出,該起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7月21日下午1時18分,此次墜毀的是孟加拉空軍主力戰機之一的F-7BGI。此架戰機在起飛10分鐘之後就失去動力,隨即俯衝墜入了達卡北部「里程碑學院」(Milestone School and College)的一棟小學教學大樓,並引發爆炸和大火,以致造成大量教職人員及學生傷亡。孟加拉空軍表示,事故機由一名初任軍官所駕駛的,事發之前就已通報「機械裝置無法正常反應」,而試圖將機體拉向農田來避開住宅區,可是卻因高度過低因素,最終撞擊於地面。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儘管當局初步認定事故的原因是機械故障,不過當地媒體普遍質疑戰機的本身就存在長期安全隱患。報道中指出,孟加拉於近20年來,總計發生11起軍機墜毀事故,其中有7起來自於中國制軍機。F-7是中國仿製蘇聯MiG-21開發的J-7型號的出口版本,從1960年代起由成飛集團量產,其到2013年停產為止,此期間曾出口至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和辛巴威等國。其中F-7BGI為J-7系列最新升級版,而孟加拉總共購入16架,具備有數位化座艙、現代化雷達和空對空飛彈。其實,孟加拉自1980年代起就已經開始使用F-7,目前仍還保有約40架,其中BGI型號是主力之一。然而,此款老舊機型近年來卻事故頻傳。F-7在孟加拉共發生4次墜機事故,分別於2008、2015、2018和今年;近期還...
中國

北京的雙重困境

由於中國內需疲軟、通縮壓力揮之不去,促使中國企業近年來紛紛走向海外,一方面是為了開拓市場,另一方面則是想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卻引發各國批評中企低價傾銷。對此,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鄧希煒直言,中企出海無法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並指儘管中國官員和學者都呼籲,必須透過增加內需來解決產能過剩,卻始終無法達到目標。鄧希煒近日接受《德國之聲》訪問表示,現在中國國內有一句話很有名,那就是「不出海就出局」。原因應該有2個:一個是內部經濟競爭太激烈了,就是中文字「卷」,很多企業家,民營企業家在國內賺錢越來越難;第二個就是外部因素,當然就是跟關稅戰有關,很多民營企業家一直以來都是靠出口賺錢,出口到美國的業務現在受到關稅壓力,明顯少了很多訂單, 有一些是被美國買家逼著「出海」去東南亞和墨西哥等。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鄧希煒指出,中國的經濟一直都有產能過剩的情況,以前的產能過剩可能是中國企業製造很多家用產品,家電或者是一些大家都很喜歡很廉價的產品。現在產能過剩可能是涉及到很多西方國家,已開發國家的一些核心科技領域,核心競爭優勢的一些產業,所以對他們來說是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整個經濟生態環境,還有他們的競爭優勢。所以現在中國的產能過剩若希望通過出口解決,將會遇到很大的抵抗。例如美國現在打關稅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產能過剩,包括太陽能,新能源車,直接影響到他們當地企業的利潤,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核心競爭優勢。此外,針對《德國之聲》提問,儘管中國領導層和學者都呼籲,中國需透過增加內需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卻始終無法達到目標,鄧希煒坦言,中國中央政府講需要以消費帶動經濟發展,已經講了20年 了,不過在它的產業政策、經濟政策也好,很多時候都是著重供應側方面,很少提到怎麼刺激消費...
中國

政治局會議在即 中共釋放明確信號 但是…

在此次會議即將召開之際,官方釋放的信號表明,中國政府終於開始認真著手遏制工業產能過剩問題,以重振經濟。這引發了外界對一項全面供給側改革方案出台的預期,但以往的先例讓人對實際政策行動是否會與官方表態相符心存疑慮。預計中共高層將在7月末召開會議,為今年餘下時間的經濟政策路線定調。在此次年中會議即將召開之際,官方釋放的信號表明,中國政府終於開始認真著手遏制工業產能過剩問題,以重振經濟。這引發了外界對一項全面供給側改革方案出台的預期,但以往的先例讓人對實際政策行動是否會與官方表態相符心存疑慮。以下是值得關注的幾個重點:供給側:中國領導層已多次暗示將解決某些行業日益嚴重的供給過剩問題。投資者們由此猜測,旨在實現經濟再平衡的供給側改革已迫在眉睫。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自從中國政府7月1日敦促停止「無序」價格競爭以來,各部委和有政府背景的行業組織已迅速行動起來響應號召。花旗(Citi)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可能會重申這一倡議,並提供進一步的指導意見。」滙豐(HSBC)經濟學家表示,鑒於政府對長期經濟增長的關注,屆時可能會有聲音呼籲出台結構性舉措。這些措施可能包括:糾正所謂的內卷式競爭——即導致價格下降的非理性行為;通過新的城鎮化規劃來緩衝住房需求;通過提振消費或加強社會保障體系來緩解勞動力市場壓力。節奏把控:分析人士稱,以往的經驗表明,改革的希望很可能會落空。這並非中國首次試圖解決產能過剩問題,而這一次決策者處境更加艱難。滙豐經濟學家表示:「與2015年時大部分工業過剩產能集中在上遊行業不同,這一次的壓力更為廣泛。」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經濟學家表示,供給側的真正變革將需要調整地方激勵機制、進行財政再分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