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病急亂下藥的中國股市
資料照:股票圖表與中國國旗示意圖
編者按:這是美國經濟學教授張欣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註明來自美國之音或者VOA。
這兩年來中國經濟衰退,青年失業率上升到18.8%,店鋪大批倒閉,包括上海南京西路地標梅龍鎮廣場歇業,住房銷售額下跌24%,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經濟治理方針是固本培元。我這個經濟學家沒聽說過固本培元治理法,直覺是江湖郎中的玄術,李強在達沃斯論壇上說是對經濟慢慢調理不下猛葯。
可這個藥方沒用。第三季度報表出來GDP增長率進一步下滑至4.6%,眼看年增長率5%的目標要落空,9月下旬政治局召開會議。從會議公報和接下來一系列央行部委大動作可以看出,最高層放棄了原來的固本培元方針轉而求助於給經濟下猛葯,用大強度的貨幣財政刺激經濟,提振股市和房市。
9月24日央行宣布針對股市採取兩項大動作。一項叫「專項再貸款」,撥款3000億元給上市公司回購和增持股票。還有一項叫「互換便利」,撥款5000億元,讓證券公司用股票抵押換取國債,取得流動性。行長潘公勝說看情況以後還可3000億5000億地重複加碼。這些名稱和手段外行聽起來比較玄,但說白了就是央行貨幣灌水給上市公司和股東。
「專項再貸款「是央行通過商業銀行貸款給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應作的回報是回購和增持股票。這錢轉了個圈,央行的3000億元貸款換成了上市公司的股票,而且還是這些公司自己持有,等於央行送錢給他們。「互換便利」的做法有點繞彎,但實質一樣。央行把手中的國債去換證券公司手中的缺乏流動性的股票(即市場不歡迎的那些上市公司股票和證券),然後證券公司用國債債券在金融市場上抵押換取資金,從而獲得流動性再來投資股市。最後央行的國債換成了高風險的公司股票,這本是銀行業的大忌。央行和一些國內經濟學家辯護說這個措施不增加基礎貨幣因此不增加貨幣供應量。這個說法經濟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