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 11 月

財經

財經

無印良品調體質 大陸掀關店潮

MUJI無印良品在大陸市場掀起「關店潮」,上海、蘇州、煙台、長沙等地多家店相繼關閉。MUJI無印良品官方表示,個別的關店只是MUJI基於經營效率進行的正常調整,面對部分商圈人流下降的挑戰,MUJI會對經營效益不佳的店做出取捨。MUJI大陸目前堅持每年開40家左右店,3月1日至今MUJI新開了15家店鋪。 新浪財經報導,無印良品位於北京世茂工三店也受到此次「關店潮」的波及,該店將於8月31日終止營業。實地探訪發現,店內已啟動關店清倉活動,當季商品普遍以六到八折促銷,並設有多處特價專區。 談及關店原因,一位店員表示,「一開始挺盈利的,但後來不那麼盈利了,加上三里屯那邊新開了一家店,兩家離得太近互相影響,公司就決定關閉我們這家了。」 大陸是MUJI無印良品最大的海外市場,也是除了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二大營收支柱。截至2024年8月,MUJI無印良品在大陸的店總數超過400家。 嘉世諮詢合伙人李應濤認為,MUJI無印良品此次大規模關店的原因主要分為三點。首先是租金與客流的嚴重錯配。無印良品部分店面早期進駐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在租約到期後面臨租金大幅上漲的狀況,而實際客流卻難以支撐成本。 同時,城市商業格局的變化使得傳統商圈客流被新興商圈分流,最終導致單店盈利模型的惡化,也就是客流無法支撐租金的情況。 其次是門店據點過度飽和。該品牌在大陸擴張高峰期曾擁有400多家店,部分區域布局過於密集。這種同區域店間的「內耗」,直接導致單店客流分散、同店銷售額持續下滑,最終使得單店盈利模型難以維繫。 最後是線上、線下替代品牌的圍剿。線下有名創優品、小米之家為代表的本土品牌,憑藉更低的價格、更快的產品反覆運算速度,直接蠶食無印良品的線下市佔。 線上則有網易嚴選等電商品牌的崛起,進一步分流核心客群。...
財經

賴總統發文紀念「終戰」…陸國台辦批「完全喪失民族立場」

今天是二戰日本投降八十周年紀念日,賴總統在臉書發文指出「終戰紀念日」以及民主與威權等內容,就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15日晚間批評稱,賴清德「完全喪失民族立場,刻意無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實,以偷換概念、混淆是非來歪曲二戰歷史」,也指其鼓吹「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本質還是「以武謀獨」、「倚外謀獨」。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80年前,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戮力同心、浴血奮戰,付出巨大犧牲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譜寫了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光輝篇章。她強調「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結果,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鳳蓮點名批評,指出賴清德「完全喪失民族立場,刻意無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實」,說他以偷換概念、混淆是非來歪曲二戰歷史,鼓吹「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兜售「台獨」分裂謬論,其本質還是「以武謀獨」、「倚外謀獨」。 她稱,「正告賴清德,任何歪曲二戰歷史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任何挑戰戰後國際秩序的行徑都是自取其辱,任何分裂祖國的圖謀都是痴心妄想。正義必勝,統一必勝」。最後表示希望兩岸同胞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堅守民族大義,維護勝利成果,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共同追求祖國統一。 除了朱鳳蓮的說法外,對於賴總統的貼文,環球時報也發表署名「北平鋒」文章批評指出,賴清德卻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公然背棄歷史事實,公然發文引用戰敗國日本史觀,把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月15日稱為「終戰紀念日」,「其心可誅,其行可鄙」。文章批評賴清德指,「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踐踏中華大地,他避而不談;中華民族奮起反抗取得勝利,他還美化戰敗國淡化侵略本質」。「在他眼中,似乎日本的侵略歷史可以被美化,中華人民的抗戰精神可以被遺忘,世界人民反抗侵略反法西斯的精神可以被遺忘」。 文章強調「賴清德急於...
財經

北京第2次綵排閱兵 約4萬人參加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中共將於9月3日在天安門前舉行閱兵。北京昨天舉行第2次綜合演練,約4萬人參加。 新華社今天報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表示,16日下午5時30分至17日3時30分,北京天安門地區舉行第2次綜合演練,約4萬人參加。 報導提到,第2次綜合演練在首次演練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環節,紀念大會儀式、集結疏散等各流程組織有序、環環相扣,達到預期目標,也進一步檢驗指揮體系運行及組織保障工作。 據先前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公告顯示,此次交管範圍及時長相較第一次演練擴大。地鐵封閉區域擴大,受影響的公車路線數量也增加。 另外,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發布的出行提示也顯示,16日及17日,北京有部分城區公園提前閉園或臨時閉園,包括故宮、首都博物館、中山公園、北海公園、景山公園、陶然亭公園等。...
財經

連續3個月減持後 中國6月首度增持美債

美國財政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美債前3大海外債主日本、英國、中國6月均增持美債。中國在今年3至5月連續3個月減持美債,6月首度增持美債。 據澎湃新聞16日報導,美國財政部於當地時間15日公布今年6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報告顯示,日本6月增持美債126億美元(約新台幣3780億元),持倉規模達1兆1476億美元,日本是美國第一大債主。 英國6月增持美債487億美元,持倉規模達8581億美元,持倉規模維持在第2位。中國6月增持美債1億美元,持倉規模達7564億美元,這是中國今年連續3個月減持美債後首度增持,中國的美債持倉規模保持在第3位。 報導提到,從2022年4月起,中國的美債持倉規模一直低於1兆美元,整體呈現減持趨勢。中國在今年1至2月連續2個月增持美債;3至5月連續3個月減持美債,3月減持189億美元、4月減持82億美元、5月減持9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報告顯示,6月所有海外對長期、短期美國證券和銀行現金流(banking flows)的凈流入總額為778億美元;其中,海外私人資金凈流入73億美元,海外官方資金凈流入705億美元。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財經

連3月減持後大陸增持1億美元 6月美前三大債主均增持美債

美國財政部2025年6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2025年6月,美債前三大海外債主日本、英國、大陸均增持美國國債。這是大陸連續3個月減持美國國債後的首次增持。 華爾街見聞分析,外資持有的美國公債在 6 月攀升到歷史新高,顯示即使美元貶值令各界擔心美國資產不再受青睞,但實際上各國對美債的需求仍強。 最新的TIC數據反映美國總統川普發起大規模加征關稅以來,外國投資者對美債的需求情況。美債的海外需求一直是債市的關注焦點,今年以來尤其如此。目前,外國資金和政府持有超過30%的美國國債在外流通量。 今年4月2日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後,一度引發引發金融市場動蕩,29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遭遇了自2001年以來最嚴重的拋售。 6月美國以外的國家持有的美債總額為9.13兆美元,較5月增加802億美元;今年上半年,他們的持有量增加了5081億美元。而同期,美元指數下跌了近11%,跌幅為1973年以來最大。 澎湃新聞報導,日本6月增持126億美元美國國債,持倉規模為1兆1476億美元,依然是美國第一大債主。 去年日本的美債持倉變動,一度被視為干預匯市壓力下的調整。為了穩定日元匯率採取的干預需要日本掌握充足「彈藥」,因此不得不減持包括美債在內的美元資產籌資。 去年7月日本投入366億美元干預匯市。今年以來,日元相對站穩,日本政府暫時沒有支持日元的需求,失去了拋美債的一大動力。 英國6月增持487億美元美國國債至8581億美元,持倉規模維持第二。 大陸6月增持1億美元美國國債,至7564億美元,為今年連續3個月減持後的首次增持。增持後,大陸對美國國債的持倉規模保持第三。 從2022年4月起,大陸的美債持倉一直低於1兆美元,且總體呈減持趨勢。2025年1月,大陸增持18億美元美國國債,2月增持235億美元,3月減持189億美元,4月減持82億美元,5月減持9億美元。 2...
財經

中國大陸7月鋼鐵和煤炭產量下滑 天氣加政策令供應面禍不單行

【彭博】-- 中國大陸鋼鐵和煤炭產量在7月份雙雙下滑,原因包括惡劣天氣影響生產,以及政府加大遏制過剩產能的力度。 鋼鐵和煤炭這兩個行業是中國大陸控制供應、打擊惡性競爭的重點目標。中國大陸經濟面臨的通縮壓力持續加大,更加凸顯官方採取政策行動的緊迫性。鋼鐵產量同比下降4%至不足8,000萬噸,為今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也是連續第三個月下滑。不過降幅較5月和6月有所收窄,因供應減少帶動利潤率回升。
財經

江蘇文旅博覽會 台灣館體驗擲筊與品茶

在江蘇蘇州舉辦的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今天開幕,現場設置台灣旅遊館,宣傳台灣觀光旅遊景點。台旅會攜手多家台灣企業參展,除了傳統旅行業者,還帶來媽祖文化、茶文化等台灣特色,民眾可以當場體驗「擲筊」與「品茶」來了解台灣。 由江蘇省舉辦的第7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15日至17日在蘇州園區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開幕當天,台灣館吸引不少人潮,除了台灣航空公司華航、長榮,以及雄獅旅遊等傳統旅行業者之外,還有充滿台灣特色文化的企業參展,帶來有趣展品與活動。 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台旅會)上海辦事處主任林洋廣介紹,「目前我們媽祖文化的部分,跟茶的這一塊,其實滿受歡迎的。」他也透露,雖然目前中國大陸赴台旅遊還沒開放,但民眾對台灣旅遊很感興趣,「這邊的民眾目前聽到都一直詢問說哪時候能夠開放。」 「默空間」主理人楊妍蓁介紹,默空間是上海的媽祖文創場域,他們將許多媽祖精神與文化相關的文創商品帶來展場,例如讓民眾現場體驗「擲筊」,透過遊戲的方式體驗文化,再向他們介紹正反面的意義,「來參觀的人都覺得非常的有趣,他們非常願意體驗新的和不熟悉的文化」。 「游山茶訪」更直接邀請民眾坐下品茶,工作人員介紹,台灣茶葉的特色是非常耐泡,可以沖泡十幾回,葉片依然漂亮完整。且台灣高山烏龍茶本身在中國大陸也非常出名,香氣與滋味也很獨特,因此今天詢問度也很高,許多民眾品茶後都稱讚「這茶好香」,且香氣能與茶湯交融,受到民眾喜愛。 除此之外,現場還有製作原木傢具的「青木工坊」,展示台灣木工師傅手作的原木傢具,以及利用邊角料製成的原木文創品;食品方面則有「清遠順景食品」帶來鮮肉製作的台灣香腸,與中國大陸較常吃的澱粉腸不同,古早的台灣味頗受當地人歡迎。 儘管中國大陸赴台旅遊尚未恢復,雄獅旅行社依然向民眾介紹台灣的火車之旅,例如山嵐號、海風號,以及阿里山的福森號、栩悅號等,讓民眾了解疫情後的新型台灣旅遊趨勢。 長榮航空中國大陸首...
財經

中國宏觀槓桿率首破300% 學者稱內需低迷才是隱憂

中國官方智庫發表報告,中國今年第2季宏觀槓桿率(國家總債務與GDP的比率)首破300%,當中政府部門槓桿率按季上升2個百分點。學者分析,目前中國最大問題是即使政府增加債務,市民仍不願意消費,物價愈來愈低,造成惡性循環。 宏觀槓桿率及居民槓桿率,分別是國家債務總額及個人債務總額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 屬官方智庫的中國國家金融與及發展實驗室於7月發表「NIFD季報」,指今年第2季中國的宏觀槓桿率上升1.9個百分點,從第1季的298.5%上升至300.4%。居民和企業部門債務增速仍處於歷史低位,反而政府部門債務繼續大幅擴張。 報告提到,第2季居民部門槓桿率按季減0.4個百分點,這是由於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基礎不牢和服務消費潛力尚未充分釋放。 報告表示,第2季政府部門槓桿率按季上升2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政府槓桿率按季上升1.1個百分點,地方政府槓桿率按季上升1個百分點,這是因今年上半年政府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節奏快、力度大,政府部門加槓桿幅度連續4季保持在2個百分點以上。 報告又指,物價持續低位運行拖累名義GDP增速創2023 年以來新低,宏觀槓桿率被動快速上行,首次突破300%。 報告又指,私人部門信用擴張趨於放緩。一方面,儘管耐用品以舊換新支撐消費貸款增長,但房地產銷售轉跌和提前還貸增加,導致房貸規模收縮,拖累居民部門再度轉向去槓桿。另一方面,整治了部分新興產業內卷式競爭等,推動民營企業緩慢去槓桿。 報告表示,未來一段時期,宏觀調控重心是促進物價合理回升和提振名義經濟增長,避免宏觀槓桿率被動上升加劇金融風險積累。 報告表示,措施包括政府部門繼續加槓桿「投資於人」,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以及助力企業突破技術發展周期,走出內卷式競爭和被動去槓桿等。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庄太量告訴中央社記者,宏觀槓桿率的國際警戒線是約250%,目前美國大約260%,日本約400%。目前全球...
財經

中國將實施強制社保 官媒宣稱是消費催化器

中國9月1日起將落實強制社會保險制度,引發不少企業與勞工恐慌。中共官媒人民日報今天發文稱,社保對個人而言是「生存底線」,對企業是「未來入場券」,對中國是「社會穩定器」更是「消費催化劑」。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8月1日發布解釋,指僱主和員工之間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約定無效,勞動者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約時,有權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該解釋9月1日起實施。 這項解釋公布後,在中國引發廣大的小微企業與低薪勞工恐慌,擔心無法負擔高額的社保費用;專家指未來可能大量出現「靈活就業」與兼職工作規避交社保。 人民日報今天發出評論稱,近期所謂「全民強制社保」的話題引發熱議,其中對政策的誤讀、對公眾的誤導,有必要澄清辨明。 文章稱,最高法的司法解釋並沒有創設「新規」,而是統一司法裁量標準,消除了全國不同地區司法實踐中的分歧;並非現在才「強制」,按照中國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等規定,繳納社保本就具有強制性;亦非覆蓋「全民」,而是指向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 文章抨擊,少數自媒體為博眼球,冠之以「全民」、「強制」、「新規」等字眼,只會誤導公眾、製造混亂。 人民日報這篇評論提出三點護航強制社保。 文章稱,於個人而言,社保是「生存底線」,不是「可選附加項」。反指一些勞工對參加社保心存疑慮,是因為「只算眼前的和投入產出的經濟帳,不算長遠的和一失萬無的風險帳」;擔心制度紅利被企業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來消解。 文章又稱,於企業而言,社保是「未來入場券」,不是「合規負擔」。指擴大社保覆蓋範圍,增強社保繳納剛性約束,確實會給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但這不是「規避社保」的理由。 這篇評論稱,且不說不上社保是違法,如果一家企業藉此贏得「卷價格」的競爭優勢,在推進高品質發展、致力「投資於人」的今天,又怎能走得長遠?大勢在前,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合規風險,跳出靠不繳社保降成本的灰色地帶,在其他方面鍛長板、練絕活,才能...
財經

中共九三閱兵在即 黨史展覽館展出「閱兵車」受矚

中共即將在抗戰勝利80年之際舉行九三閱兵,本周末就會迎來第二次大規模預演,而在北京朝陽區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也在15日向公眾開放全新的展覽,訴說中共是全國抗戰「中流砥柱」的敘事。值得一提的是,館內還展出了先前中共閱兵所使用的同型車輛,由於顯得氣派豪華,吸引不少民眾駐足與關注。 隸屬於中共中央宣傳部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15日向民眾開放新展「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檔案展」等四個抗戰80年專題展覽。展覽由該館與中共中央辦公廳旗下「中央檔案館」合作,份量不輕,著重突出共產黨在抗戰時期的作用,強調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英勇作戰,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直到取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後勝利」。 本報記者現場看到,展覽共設置8個單元,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談起,展出眾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出的通稿與通電,尤其是一份該政權1932年4月15日「對日抗戰宣言」,解說看板強調「比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早了9年」。現場展出的文件還有「反對國民黨出賣淞滬協定通電」、「為反對日本吞併華北和蔣介石賣國宣言」、「抗日救國宣言」等,呈現一二八事件後,當時正在「長征」的中共立場,例如標榜「北上抗日」等。 除了多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文件外,展覽也批評國民政府與日本關東軍簽訂「塘沽協定」,使整個華北門戶洞開,「為日軍進一步擴大侵略提供了條件」。 在全面抗戰階段,展覽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奪取抗戰勝利正確方向的引領者」。而對於向來備受關注的「正面戰場」、「敵後戰場」史觀,展覽則指出,「隨著敵後抗日游擊戰的發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逐漸形成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大敵後戰場的兩個戰場」。「兩個戰場在戰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應」,而中共領導的「人民武裝」,「為奪取最後勝利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