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已在廣東現身!香港專家示警:須高度警惕
世衛組織警告,屈公病(陸稱基孔肯亞熱)疫情可能大規模爆發,大陸廣東已現疫情,香港政府跨部門已召開會議,討論預防屈公病的措施;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說,中港人流頻密,香港輸入無可避免;香港衛生專家袁國勇說,香港市民對屈公病沒有免疫力,一旦爆發可以是很大規模。
世衛組織警告,屈公病疫情可能大規模爆發,呼籲各國採取緊急措施預防。消息說中國大陸和澳門已出現相關疫情,香港政府是跨部門的防治蟲鼠督導委員,在23日召開會議,檢視蚊患最新情況及各部門的防治蚊患工作,並討論預防屈公病的措施。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說,近日大陸及澳門出現的屈公病死亡率雖然非常低,香港市民不應輕視。
他認為,香港市民對屈公病沒有免疫力,一旦爆發可以很大規模,若長期病患者及長者受感染,可能會引致視網膜發炎、心臟病或中風,一般感染者的關節炎可能維持多於3個月,令關節提早退化,呼籲市民做好防蚊準備,如到受影響地區返回香港後14天內出現發燒等癥狀,應立即求醫。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認為,廣東部分地區現時出現屈公病的大規模爆發,中港跨境人流頻繁,如果屈公病毒在中國大陸大規模爆發,香港無可避免會出現輸入個案,可能會有局部性爆發。
曾祈殷說,屈公病與登革熱同樣可透過白線斑蚊(陸稱白紋伊蚊)傳播,兩者會有高度重疊的情況,患者同樣會發燒和出現皮疹,不同之處是,屈公病患者通常會出現較嚴重的關節痛,並可能在退燒後持續;至於登革熱患者,就通常有骨痛症,並在皮層出現血點。屈公病引致死亡和重症的機會較低,但長者等高危群組感染後亦可能出現併發症,不能掉以輕心。
港府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稱,香港防範屈公病主要有3方面,食環署會透過白線斑蚊誘蚊器指數等工具,對蚊媒進行監察,了解人口密集地方的白線斑蚊情況,適時加強滅蚊工作。除了在社區內,全港的口岸亦會進行相關調查。如在一些人流較頻繁的口岸,發現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