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港澳台

海外港人雜誌《如水》於香港無法瀏覽前 港警曾指有違國安法 要求網站託管商下架
港澳台

海外港人雜誌《如水》於香港無法瀏覽前 港警曾指有違國安法 要求網站託管商下架

  香港警方在9月3日發電郵至向《如水》提供網站託管服務的美國公司Automattic Inc.,指控《如水》可能觸犯多條國安法例。(《如水》向美國之音提供照片) 美國之音星期六報道,有香港居民無法瀏覽海外香港人網上雜誌《如水》,《如水》方面回應指,香港警方在9月3日發電郵至向《如水》提供網站託管服務的美國公司Automattic Inc.,指控《如水》可能觸犯多條國安法例,要求將網站下架,但Automattic未有跟從,其後《如水》成員得知網站在香港被封鎖。 根據《如水》向美國之音提供的警方信件,警方指控,《如水》網站有可能違反《香港國安法》下的分裂國家及煽動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勾結外國勢力罪、以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下的煽動罪。 警方要求Automattic在電郵發出的48小時內,停止向《如水》提供服務,否則有可能面對罰款港幣10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如水》編輯委員會成員、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高級分析員鄺頌晴對美國之音指,《如水》只是一本流亡港人雜誌,在任何一個法治國家都不應被視為有問題。 她說:「另外,我們知道這件事後,我們的結論是我們不會停手,我們會繼續做我們身為一本雜誌應該要做的事。我們譴責香港政府的行為,不論是發信給我們的網站託管公司,還是嘗試去封鎖我們的網站。《如水》同人不會害怕,我們會繼續做好我們的報道,令香港的敘事不會只得官方一面倒的主導,以及我們希望繼續連結海外的香港人。」 鄺頌晴說,不認為事件與《立場新聞》兩名前總編輯在8月底被控煽動罪成的案件有很直接的因果關係。 她說:「但明顯的是,政府想進一步奪走香港人可以看到的新聞,和打擊香港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但有一點我想可以提的,就是因為《立場》案將煽動的定義...
特朗普稱如果中國「進入」台灣 將對中國徵收150%至200%的關稅
港澳台

特朗普稱如果中國「進入」台灣 將對中國徵收150%至200%的關稅

  特朗普最新說法稱如果中國「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徵收高達150%至200%的額外關稅;不過特朗普在此議題上立場反覆。(美聯社:2024年10月18日)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徵收高達150%至200%的額外關稅。 特朗普在《華爾街日報》星期五(10月18日)傍晚刊登的一篇專訪中表示:「我會說,如果你(中國)進入台灣,我很抱歉這樣做,我要向你徵稅,150%到200%。」 當被問及是否會使用軍事力量對抗中國對台灣的封鎖時,特朗普表示不會這麼做,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尊重他。 「我和他的關係非常牢固,」特朗普說。「我不需要(使用軍事力量),因為他尊重我,他知道我極其瘋狂(不按常理出牌),」他在採訪中說。 特朗普將在11月5日的美國大選中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對決。特朗普提出將對幾乎所有進口產品徵收10%至20%的全面性關稅、以及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60%或更高關稅的計劃,並稱這些措施將促進美國製造業的發展。 這位美國前總統星期二在芝加哥經濟俱樂部接受彭博新聞社主編採訪時也被問到類似問題。 當被問及如果中國侵略台灣、美國是否會保衛台灣時,特朗普沒有直接回答,但他稱:「(中國)現在這麼做的原因,是他們以後不會這麼做。」他並暗示如果當選,中國根本就不會入侵台灣。 哈里斯星期二在密歇根州底特律機場被媒體問及類似問題時,她重申了美國的一中政策以及台灣有權自我防衛的立場。哈里斯10月7日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節目「60分鐘」專訪時指出,美國必須確保維持其一中政策,包括支持台灣有能力自我防衛。 特朗普在過去接受媒體採訪與講話中,顯示出其對將如何應對台灣和中國之間...
聞所未聞:香港法官以議題過於複雜為由駁回黎智英的一項陪審團審理請求
港澳台

聞所未聞:香港法官以議題過於複雜為由駁回黎智英的一項陪審團審理請求

  資料照 - 香港著名媒體人士、前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 香港一位法官以案件牽涉大量文件和複雜議題陪審團無法應對之由,星期四(10月10日)駁回了身陷囹圄的前傳媒大亨黎智英(Jimmy Lai)提出的由陪審團審理他針對親北京的大公報的誹謗案的請求,並下令黎智英支付被告30萬訟費。這是他作為民主活動人士遭受多次司法打壓的最新事例。 作為遭政府逼停的蘋果日報的創始人,黎智英是香港主要的民主活動人士之一,遭當局依用打壓異議人士的國家安全法起訴。多年來,黎智英一直是親北京傳媒機構的攻擊目標。 也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的黎智英控告中共在港喉舌大公報誹謗,指控該報2020年6月25日發表《亂港頭目謀「著草」路線曝光 收費100萬》為題的文章,惡意指稱黎智英準備非法棄保潛逃,意圖抺黑及詆毀其聲譽。大公報的粵語用詞「著草」意為潛逃,含貶義。 黎智英早前向法庭申請由陪審團審理該案,法官歐陽桂如周四頒下書面決定,表示考慮案件牽涉大量文件,雙方披露的文件共有1213頁,而且議題複雜,涉及公眾利益、傳媒工作、用詞是否公道等,猶如「考試卷」,認為不適宜由陪審團審理,因此拒絕黎智英的申請。 據香港東網報道,黎智英指稱大公報對他有極強敵意,過往經常以侮辱性及貶低其身份的綽號稱呼他,如「漢奸黎」及「肥佬黎」等。黎智英指控大公報在沒有作出查證及提出證據下對他作出不實的指控,他曾於2020年7月3日向大公報發出律師信,要求收回報道及作出道歉,對方卻回信否認指控且拒絕作出道歉,因此黎智英遂入稟高等法院控告對方誹謗。 2019年下半年,香港經歷了長達半年多的大規模「反送中」民主抗議。北京2020年6月底在香港強推國家安全法,摧毀香港的「一國兩制」,全面扼殺港人的自由。 香港立法會在今年3月加碼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簡稱基本法第23條立法),該條例被視為是對2020年國安法的補充。法案引入3...
一邊圍台軍演,一邊大唱兩岸融合 專家:習近平的軟硬兼施不合台灣民意
港澳台

一邊圍台軍演,一邊大唱兩岸融合 專家:習近平的軟硬兼施不合台灣民意

  資料:2023年4月8日中國解放軍殲-10戰機從南京起飛,參加對台軍演。 台北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10月17日)視察解放軍火箭軍,敦促部隊增強「威懾和作戰能力」。10月15日,在中國進行圍台軍演後的隔天,習近平赴福建考察,大談兩岸融合發展。專家認為,中共對台一直是實施軟硬兼施的兩手政策,但若無法尊重台灣的民意,兩岸終究沒有共識。 對台始終是胡羅卜加大棒的策略 台灣總統賴清德10月10日發表任內首次國慶演說後,中國軍隊10月14日進行圍台軍演,習近平10月15至16日赴福建漳州、廈門考察,要求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建設好兩岸融合示範區,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台灣民眾的民族、文化與國家認同。 習近平考察首站選擇的東山島,在兩岸關係中極具軍事與政治意涵。1953年東山島之戰,當時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試圖向東山島發動進攻,但隨後被解放軍擊退。 東山島西南方的大埕灣是解放軍大型兩棲登陸訓練場。台灣國防部今年9月4日曾主動公布,從9月3日起陸續偵獲中共各型主、輔戰機及直升機、無人機,配合兩棲艦船、滾裝貨輪裝載地面部隊,在福建東山大埕灣附近海域進行聯合登陸演練。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中共對台戰略一直維持一手軟、一手硬的兩手策略。 他說:「為了阻止民進黨政府跨越法理台獨紅線,所以必須展現中國的硬實力。在遏制台獨的軍演之後,中共就會立即再展現他們對台灣人民懷柔的一面,以軍演對台的活動空間更緊縮一步,從有台海中線到沒有台海中線。」 王昆義指出,習近平馬上到福建考察,要求民族、文化與國家認同,就是要再次展現大陸軟實力的一面,也是拉攏台灣民心的一種融合策略。 前台灣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研究員,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展暉也認為,中共對台始終實施兩手策略。他向美國之音指出,除了14日的圍台...
澳門特首選舉周日舉行 市民冷眼旁觀京人治澳
港澳台

澳門特首選舉周日舉行 市民冷眼旁觀京人治澳

  澳門特首選舉將於周日舉行,全澳門人流最多的旅遊熱點議事亭前卻找不到半點跟選舉有關的文宣物品。(美國之音) 澳門 — 澳門將於10月13日舉行第6屆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由於這次選舉跟之前4次選舉一樣,只有1名候選人獲得參選資格,而且只有400名選舉委員會成員獲投票權,所以選舉還沒舉行,結果卻已成定局,令澳門人表示甚至連選舉在何時舉行也不太清楚。 就算幾乎肯定當選的候選人岑浩輝,將成為首名非本土出生長大的特首,澳門市民基於各種原因,對這種即將來臨的變化也沒太大感覺。 在現任特首賀一誠宣布因為健康理由,決定不角逐連任後,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就在今年8月28日宣布參選下任特首。由於岑浩輝在400個選舉委員會成員之中,獲得386個提名,因此在「小圈子選舉」制度下,成為唯一的候選人。 岑浩輝在廣東中山市出生長大,1980年代就讀北京大學法律系,1986年移居澳門,及後到葡萄牙的大學修讀語言及法律課程,返回澳門後參與司法和檢察工作,並於1999年12月澳門特區成立後成為終審法院院長,直至今年8月才因宣布參選特首而卸任。 由於擁有濃厚中華人民共和國背景,所以岑浩輝早於澳門主權移交前,已被澳門社會視為北京意圖栽培成治澳班子的「十三太保」之一。而且在2021年澳門警方以防疫為由禁止「六四」燭光集會時,岑浩輝以終審法院院長身份,判決集會主辦單位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敗訴。因此澳門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錦新認為,岑浩輝當選將是「京人治澳」。 很多市民不知岑浩輝是誰 不過就算如此,很多澳門市民表示對岑浩輝甚至特首選舉,可說是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和認知。擔任公共機構護理員的中產人士史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她坦言對岑浩輝這個人完全沒有認識。她告訴美國之音:「在他說要出來參選之前,我從沒聽過這名字。就算是現在對他的認識,也只透過媒體報道去了解,不過也看不見太多報道,所以認識有限...
曾與胡錦濤握手寒暄的林信義將再次代表台灣出席APEC峰會
港澳台

曾與胡錦濤握手寒暄的林信義將再次代表台灣出席APEC峰會

  資料照片:2018年3月29日,一輛貨運卡車在上海洋山港堆放的集裝箱間行駛。 台灣總統府星期一(10月21日)表示,已任命總統賴清德的高級顧問為今年秘魯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的代表,這是台灣和中國共同參與的少數國際論壇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林信義曾於2005年參加APEC峰會時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握手寒暄,並稱其「非常親切和善」。 台灣總統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政府所支持的台杉投資管理顧問公司(Taiwania Capital)董事長、前經濟部長林信義,將代表台灣出席2024年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AELM)。林信義同時也是現任台灣總統府資政兼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 總統府的聲明中表示,現年77歲的林信義曾於2000年赴汶萊、2001年赴上海代表台灣參加APEC部長級年會(AMM),2005年也曾擔任領袖代表,率團參加韓國釜山舉行的AELM。 台灣總統府表示,林信義三度參與APEC會議「熟悉APEC運作及議題」,期望能藉由他的專業經驗與豐富閱歷「有效提升台灣能見度及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林信義曾在2005年的APEC峰會上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握手寒暄互致問候,留下所謂的「歷史性畫面」。當時林信義以「親切和善」來形容胡錦濤。 林信義當時說:「胡主席他很親切。我覺得他非常親切,非常和善。」不過台灣與中國均未正式承認對方,雙方也沒有政治性對話。 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APEC論壇,但鑒於政治敏感性及中國的反對,台灣總統並未參與峰會。 今年的APEC領導人峰會將於11月15日至16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時間點大約是中共對台灣進行圍台演習的一個月後。中共解放軍10月14日對台灣發動的「聯合利劍-2024B」軍演,稱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強力震懾。 台灣的民選政府拒絕北京的主權主張,稱只...
黎智英兒子促英外相訪問中國時提起案件 指父親在獄中無法領聖體是「精神折磨」
港澳台

黎智英兒子促英外相訪問中國時提起案件 指父親在獄中無法領聖體是「精神折磨」

  資料照: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出席參議院外委會聲援黎智英活動並發表講話。(美國之音記者李逸華拍攝,2024年9月18日) 倫敦 —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囚多時,他的兒子黎崇恩訪英國與官員會面,希望即將到中國訪問的英國外相提起案件。黎崇恩又說,他的父親在獄中無法領聖體,是一個精神折磨的「小器」做法。 黎崇恩資料照 黎崇恩星期五在英國倫敦出席新聞自由組織「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活動,他見記者時指,未有機會見到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 又譯拉米),他理解對英國外交部而言,黎智英的案件是一個重要事項,希望林德偉在中國時會提到這個議題。 黎智英是英國公民。黎崇恩在星期二跟英國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Catherine West)會面,這是工黨政府7月上台後,首次有官員跟他見面。根據路透社星期三的報道,林德偉將於下周出訪中國,務求重啟兩國關係。 黎崇恩指,認為工黨政府的立場與上屆保守黨政府沒有改變,都是要求香港立即無條件釋放黎智英。 他說:「我希望(英國政府)所有部門都加入,不只是外交部,而是主管貿易的官員去香港都是會談及(黎智英)。」 案件下月續審 黎智英出庭作供 黎智英在2020年底開始被囚禁,他被控《香港國安法》下的「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最高刑期是終身監禁。案件定在11月20日繼續審理,黎智英將會出庭作供。 帶領黎智英國際律師團隊的英國御用大律師加拉赫(Caoilfhionn Gallagher)說,英國政府需要以釋放黎智英為條件,藉此跟中國政府商討重啟兩國關係。 她說:「現時,英國政府的訴求很清晰,立即無條件釋放黎智英。對我們來說,關鍵問題是,如何將訴求變成行動,不致於太遲?我們都同意應該釋放他,但相應的策略是什麼?」 林德偉在...
彭博:台灣在AI需求激增之下對核能表達「開放」態度
港澳台

彭博:台灣在AI需求激增之下對核能表達「開放」態度

  資料照片:2013年3月9日,反核活動人士在台北總統府前舉行抗議活動,參加街頭表演。台灣各地數萬名反核活動人士走上街頭,敦促政府終止核電. 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星期天(10月20日)刊出的《彭博》專訪中表示,對於採用新核能技術因應人工智慧(AI)熱潮下晶元製造商激增的電力需求,台灣政府態度「非常開放」。《彭博》指出,這是迄今最強烈的跡象之一,表明台灣政府正在重新思考其過往的反核立場。 卓榮泰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說:「只要台灣內部對於核能安全達到共識,在處理核廢料方面有明確方向和保證,大家有高度的共識,我們可以公開討論。」 卓榮泰並稱:「我們希望台灣也能跟上全球趨勢和新核能技術的步伐。」卓榮泰同時重申,在2030年之前,台灣的工業用電供應不成問題。 卓榮泰在《彭博》專訪中也提到,將要求台灣電力公司確保讓已除役核電廠員工留任。他說,必須保留這些專業人力,「因為我們需要為未來的核能技術發展做好準備,也要因應核廢料等後端處理,以及因應任何可能的修法。」 台灣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周一(10月21日)表示,沒有所謂立場轉變的情況,針對新的核能技術,政院不只一次對外說明,在「安全、核廢料問題得到解決、社會有共識」的三個前提下,政府都採取開放態度。 李慧芝強調,目前政府的工作重點是如期、如質完成興建中的電廠,也要持續開發多元綠能,除了運轉中的風力、光電、水力,未來也將擴大研發氫能、地熱等新能源。 台灣經濟部周一表示,行政團隊對核能立場一致,亦即「核安要確保、核廢能處理,社會有共識」,並且對新能源科技發展持開放態度。不論是核能或是地熱,只要是對台灣發展好的科技,都會繼續密切關注研究。 反思核能的背景:AI浪潮用電需求與國防考量 《彭博》報道指出,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後,台灣民眾對核能的支持度大幅下降。然而隨著人工智慧蓬勃發展,晶元制...
美加軍艦通過台灣海峽後中國宣布在台海實彈軍演
港澳台

美加軍艦通過台灣海峽後中國宣布在台海實彈軍演

  資料照: 民眾在北京一家餐館觀看電視屏幕上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實施的「聯合利劍」演習。(2023年4月10日) 華盛頓 — 中國政府10月21日宣布,將於當地時間10月22日(星期二)上午9點至下午1點,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牛山島沿海展開實彈射擊演習,並禁止所有船舶進入相關海域。這一公告發布之際,正值美加軍艦聯合穿越台灣海峽,引發了中國政府的強烈反應。 就在中國宣布演習的前一天,美國和加拿大的軍艦聯合穿越了台灣海峽。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批評稱,這一行動「滋擾攪局」,並指責美加兩國「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美國第七艦隊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次穿行「展示美國和加拿大維護所有國家航行自由原則的決心。」 聲明說,國際社會在台灣海峽的航行權利與自由「不應受到限制。美國拒絕任何與航行、飛越自由及其他合法使用海、空相抵觸的主權或管轄權宣示。」 在距台灣最近處實彈射擊 福建平潭海事局在宣布星期二的實彈射擊活動時公布了四個連線點的經緯度,並禁止一切船舶駛入此一連線區域。 牛山島是中國大陸與台灣本島最接近之處,台灣媒體《上報》說,牛山島與新竹市南寮漁港相距只有119公里。《聯合報》的報道說,牛山島與台北市直線距離約165公里,島上設有牛山島燈塔,「是進出台灣海峽船舶重要的助航標誌之一。」 上星期,中國解放軍在台灣周邊實施的「聯合利劍2024B」圍台演習,使用了創紀錄的153架次戰機以及多艘軍艦及海警船編隊,東部戰區公布的演習範圍比之前的「聯合利劍2024A」演習更接近台灣,引發對中國可能從演習轉為實戰的擔憂。 莫健:解放軍尚未準備好武力攻台 不過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上星期在解放軍演習後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並不認為中國覺得它已經做好對台灣使用武力的準備。 「我不認為中國認為它已經準備好了,」莫健說,...
台灣稱中國實彈演習可能是旨在擴大「威懾」效應
港澳台

台灣稱中國實彈演習可能是旨在擴大「威懾」效應

  資料照片:中共官媒新華社發布的照片顯示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大規模繞台軍演中進行遠程導彈實彈演習。(2022年8月4日) 台灣國防部星期二(10月22日)表示,中國在與台灣隔海相對的福建省舉行實彈演習是中國解放軍例行年度演習的一部分,不排除是中國在台灣海峽水域擴大「威懾效應」的做法之一。 福建平潭海事局星期一(10月21日)晚間發布航行警告稱,平潭牛山島沿海的部分區域將於星期二上午9時(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時)至13時將封閉四小時,以進行實彈演習。平潭海事局並未透露哪支中國部隊將實施實彈射擊,也未透露其目的。 平潭是中國大陸距離台灣本島最近的地方,牛山島則位於台灣控制的馬祖列島南方。 台灣國防部星期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次實彈射擊是共軍年度例行性演訓之一,台灣國防部正嚴密監控其「軍事活動及意圖」;該舉措「不排除是結合台海動態,擴大威懾效應作法之一」。台灣國防部並未進一步詳細說明。 這次實彈演習的四點連線區域面積約為150平方公里,離台灣約105公里。 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台北對媒體表示,中國此類演習構成了「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威脅」。 他說:「不論演習規模有多大,都不該頻繁且靠近台灣,做這種毫無意義的宣示,這隻會引起不必要的緊張。」 就在中國宣布演習的前一天,一艘美國和一艘加拿大軍艦上周日(10月20日)聯合穿越了180公里長的台灣海峽。這是華盛頓及其盟友的定期通過這一關鍵水道的行動之一,旨在鞏固台灣海峽作為國際水道的地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對此批評稱,美加軍艦的行動「滋擾攪局」,並指責美加兩國「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10月14日,中國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聯合利劍-2024B」大規模軍事演習, 在台灣周圍派出創紀錄數量的軍機、軍艦和海警船,並稱此舉是對「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強力震懾」。 台灣部署了軍隊並命令外島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