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港澳台

台灣再次拒絕南非將代表處遷出比勒陀利亞的要求
港澳台

台灣再次拒絕南非將代表處遷出比勒陀利亞的要求

  資料照:台灣外交部的門廳 (2021年12月10日) 南非要求台灣將其代表處遷出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Pretoria),台灣星期二(10月22日)再次拒絕了這個要求。南非上周證實已要求台灣將駐南非首都的聯絡處遷至其商業中心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星期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南非此舉完全違反1997年雙邊協議的精神以及相關規定,該協議規定雙方在斷絕外交關係後可在彼此首都互設代表處。 「面對此無理要求,我方斷不接受,」劉永健說。他並提及,10月7日接獲南非限期遷館文件後,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即指派亞非司長賀忠義召見南非駐台代表,表達政府抗議、不滿及不能接受的立場。 南非在台北設有聯絡處。1997年,南非與台灣斷絕了正式的外交關係,但與許多國家一樣,南非與台灣保持著非正式的外交關係與密切的商業關係。 劉永健說明,南非外交部去年12月曾以口頭方式要求台灣駐南非代表處遷出首都,今年4月正式致節略要求駐處半年內遷至約翰內斯堡,10月7日以電郵再次寄送節略給駐處,要求駐處於10月30日完成搬遷,否則關閉運作。 劉永健重申了林佳龍星期一(10月21日)在立法院答詢時的說法,即台灣已就此研議各項可能發展的因應方案、對於未來的可能發展都有準備。林和劉皆表示,台灣駐南非首都的代表處館舍是台灣的財產,台北有權決定其位置和地位。 南非外交部上周五(10月18日)表示,已給予台灣六個月的「合理」期限,將其聯絡處遷至約翰內斯堡;將台灣駐處遷出比勒陀利亞「將真正體現南非共和國與台灣之間非政治和非外交關係的本質」,並要求其更名為「貿易辦事處」。 南非的要求被視為是對中國的純粹讓步。南非外交部表示,上個月南非外交部長羅納德·拉莫拉(Ronald Lamola)在北京出席中非合作論壇時向中國傳達了這一決定。 中國是南非全球最大的貿易夥伴...
一名香港女子對企圖從美國向加拿大跨湖走私東部箱龜的指控認罪
港澳台

一名香港女子對企圖從美國向加拿大跨湖走私東部箱龜的指控認罪

  資料照片:在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的懷爾德伍德湖保護區,一隻雄性東部箱龜穿過一條道路。(2009年5月2日) 一名來自中國香港的女子星期五(10月11日)承認有罪,她被控試圖用皮划艇穿過美國佛蒙特州的一個湖泊將29隻受保護物種東部箱龜走私至加拿大。 根據邊境巡邏隊特工向聯邦法院提交的宣誓書,6月28日上午,41歲的吳婉儀(音譯,Wan Yee Ng)在迦南的一家愛彼迎(Airbnb)出租民宿內被捕,當時她正準備帶著一個圓筒包登上華萊士湖上的一艘充氣皮划艇。 在這之前,加拿大皇家騎警已通知邊境巡邏隊特工說,另外兩人--其中一名男子據信是她的丈夫--已開始從華萊士湖加拿大一側劃著一艘充氣船駛向美國。 這份宣誓書說,特工搜查了她沉重的圓筒包,發現29隻活的東部箱龜,每隻都用襪子包裹著。這份宣誓書還說,東部箱龜在中國黑市上的已知售價為每隻1000美元。 根據認罪協議的描述,她的手機被沒收,執法部門經搜查發現,她試圖將這些烏龜走私至加拿大,以便最終在香港出售以賺取利潤。吳婉儀來自香港,被捕時居住在加拿大。 走私東部箱鬼違反法律。星期五,她針對一項試圖非法出口29隻東部箱龜並將其運出美國的指控承認有罪。在線新聞報刊《佛蒙特挖掘人》(VTDigger)首先報道了這項認罪協議。 她定於在12月接受量刑,並面臨最長可達10年的監禁和最多可達25萬美元的罰款。 (本文依據了美聯社發自佛蒙特州伯靈頓的報道。)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
因應解放軍封鎖,台灣強化戰時糧食等戰略物資儲備
港澳台

因應解放軍封鎖,台灣強化戰時糧食等戰略物資儲備

  解放軍東部戰區2024年10月14日舉行圍台軍演。 華盛頓 — 台灣政府星期二(10月22日)十分罕見地公布戰時因應中共解放軍圍台封鎖的糧食自主量能計劃,不僅在台灣各地建立稻米安全存量,而且每月定期盤點儲備狀況,採取分散屯儲方式;同時提高台灣自產糧食供應率,確保在遭遇封鎖時能持續滿足民眾的生存所需。 據中央社消息,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及政府相關部會首長應台灣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之邀,星期三將前往立法院「針對解放軍未來可能透過『灰色地帶戰術』和『蟒蛇戰略』對台灣封鎖之國安危機及如何確保關鍵物資自主、關鍵產業、基礎設施、能源自主、民生物資、糧食安全及醫療物資供應無虞之應處作為」作報告,並備質詢。 台灣國防部星期二提前將顧立雄的書面報告送抵相關立委的辦公室。 「中共近年運用心理、輿論及認知作戰等複合式手段,進行灰色地帶襲擾。今年更借『聯合利劍-2024A、B』等針對性圍台軍演,破壞台海區域和平穩定,」台灣國防部在顧立雄書面報告中說。 「面對中共持續性灰色地帶壓迫,乃至於可能的高強度封鎖等威脅,國軍除繼續強化作戰整備,以達『備戰方能避戰』的目標外,並持續協力各部會厚植全社會防衛韌性,」中央社引述顧立雄的話說。 國防部報告在談及跨部會整備情況時表示,要建立各部會定期以及聯合作業機制,檢討戰略物資屯儲、糧食多元自主、通訊備援韌性以及醫療量能整備等議題。各部會這方面的相關預算陸續將由台灣行政院核定,並納入年度預算編列及執行。 台海兩岸同文同種,但是自1949年起就分離分治、互不隸屬。北京卻始終堅持擁有對台灣的主權,而且威脅即使訴諸武力也要實現兩岸的統一。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和軍力的上升,北京逐漸升高對台灣的軍事壓力,過去五年來解放軍軍機軍艦幾乎天天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軍事演習和戰備警巡。 由於對台灣總統賴清德雙十國慶演說中有關兩岸關係的表述不滿,解放軍東部戰區上星...
香港貧富差距擴大 政府紓困淪為死局
港澳台

香港貧富差距擴大 政府紓困淪為死局

  香港貧富懸殊進一步加劇,接近140萬人陷入貧窮狀態,貧富差距擴大至81.9倍。(美國之音) 香港 — 「唯有省吃儉用,很艱難才能湊合兩餐飯菜,只能吃菜,吃魚也只能吃小鹹魚干,這已是一餐了,」居於香港公共房屋,目前已經八十多歲的王女士告訴美國之音。 王女士是一位獨居長者。她在退休前是清潔工人,最多只能賺取數千港元月薪。雖然她有子女,但都已經成家立室,難以給予她高額生活費。所以目前她只能依靠積蓄和綜援為生,每天只能節衣縮食勉強渡日,難以擺脫貧困。 然而像王女士這樣的貧困者在香港早已是司空見慣。儘管全球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逐漸復甦,但是所謂的「東方之珠」香港經濟卻仍然持續低迷。香港樂施會日前發布研究報告,指出香港貧窮問題近年來急速加劇,迄今已經有近140萬人陷入貧窮狀態,貧富差距更擴大至81.9倍。有學者認為,政府施政失誤令香港錯失改善經濟結構良機,甚至連政府本身也因為財困,令香港陷入經濟死局。 樂施會在10月2日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4》,以「逆境下的出路:以轉變迎接改變」為題,以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研究今年首季度香港整體貧窮狀況。報告指出,住戶月入中位數按十等分計算,最低的第一等人士與最高第十等人士的貧富差距,從2019年疫情前及社會運動發生前的34.3倍,擴大至今年首季的81.9倍。第一等人士月入中位數更從2019年的3,500港元,減至今年首季的1,600港元,跌幅達54.3%。 香港貧窮長者人數超過58萬,較2019年急增42.9%。(美國之音) 另一方面,香港65歲或以上貧窮長者人數超過58萬,較2019年急增42.9%。至於獨老和雙老貧窮住戶在今年首季錄得合共超過26萬,比2019年的17.5萬增加8.5萬。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分析指,香港長者大部分沒有收入,而強積金在2000年才開始實施,一般...
美台商業協會宣布聯邦參議員馬克·凱利為其榮譽共同主席
港澳台

美台商業協會宣布聯邦參議員馬克·凱利為其榮譽共同主席

  資料照:美國亞利桑那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馬克·凱利。(2024年6月4日) 華盛頓 — 非盈利組織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星期二(10月22日)宣布,亞利桑那州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馬克·凱利(Mark Kelly)已加入該組織並成為其榮譽共同主席。另一位共同主席是阿拉斯加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麗莎·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 總部在華盛頓近郊弗吉尼亞州阿靈頓市的美台商業協會在一個聲明中說,自1997年來,該協會榮譽共同主席曾在國會聽證會提出證詞,表達美國跨黨派支持美台經濟關係的重要性,該協會歡迎並期待與參議員凱利共同加強並擴大此一重要商業關係。 凱利曾是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被推選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時考慮的三位熱門競選搭檔之一,他和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沃爾茲(Tim Walz)及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喬什·夏皮羅(Josh Shapiro)曾到哈里斯位於華盛頓的住所與其會面,後來沃爾茲雀屏中選,成為哈里斯的副總統候選人。 美台商業協會的聲明還說,民主黨籍的凱利曾是美國海軍戰鬥飛行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員,自2020年以來成為代表亞利桑那州的聯邦參議員,也一直都是美台更緊密經濟關係的強力支持者。 「參議員凱利專註於擴大亞利桑那州與台灣在半導體領域上的經濟關係,也和在亞利桑那州有大規模投資的台積電(TSMC)合作,」聲明說。 「我非常榮幸能成為美台商業協會的榮譽共同主席。美國與台灣的夥伴關係是基於共同的民主價值,以及對經濟增長和創新的堅定不移承諾,」參議員凱利說。 「在亞利桑那,我們見到了此一關係的第一手影響,尤其是在半導體產業上。我期待在未來的歲月中與該協會共同合作進一步加強美台關係、推動更多就業、強化供應鏈並加強我們的國家安全,」他...
澳門前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以得票率98.99%當選澳門特首
港澳台

澳門前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以得票率98.99%當選澳門特首

  澳門前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當選澳門行政長官,他同時也是首位在中國出生的澳門特首。(美聯社:2024年10月13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於星期天(10月13日)宣布,澳門前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當選澳門行政長官,將成為這個毗鄰香港、以賭場為主的地區領導人,他同時也是首位在中國出生的澳門特首。 據澳門新聞局發布的公告,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於星期天舉行,整個選舉程序於上午10時開始,歷時約1小時35分。 在40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中有398名委員投票,岑浩輝得到有效票394票,得票率高達98.99%,確定當選特首。根據澳門的《行政長官選舉法》,選舉需有三分之二選委到場投票,得票超過半數即200票即當選。 此次選舉因現任特首賀一誠以健康為由決定不角逐連任後,僅剩岑浩輝一名候選人。 岑浩輝發表當選感言時表示,他將忠誠履行自己的參選理念和政綱,「以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為基本遵循,以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最高原則」。 「一國兩制」原則允許香港和澳門這兩個前英國和前葡萄牙殖民地實行不同的法律和政府結構。不過表面上這兩個特區雖享有高度自治,實際上卻被中國政府嚴格控管。 岑浩輝於1962年5月出生於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山市,1980年代就讀北京大學法律系,1986年移居澳門,及後到葡萄牙的大學修讀語言及法律課程,返回澳門後參與司法和檢察工作,並於1999年12月澳門特區成立後成為終審法院院長,直至今年8月才因宣布參選特首才卸任。 岑浩輝被選為澳門特首後,需得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5年。 由於岑浩輝並具有中國背景,且是由北京派遣到澳門的精英。早在澳門主權移交前,岑浩輝就已被澳門社會視為北京意圖栽培成治澳班子的「十三太保」之一。 2021年澳門警方以防疫為由禁止「六四」燭光集會時,岑浩輝以終審法院院長身份,判決集會...
前台灣總統蔡英文在訪問捷剋期間呼籲釋放黎智英
港澳台

前台灣總統蔡英文在訪問捷剋期間呼籲釋放黎智英

  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在布拉格舉行的「論壇2000」會議上講話。(2024年10月14日) 布拉格 — 台灣前總統蔡英文與其他世界領導人一道,呼籲釋放因支持民主運動而遭受香港當局指控違反國安法的媒體出版商黎智英。這些指控普遍被認為是出於政治動機。 蔡英文在接受美國之音(VOA)採訪時提到黎智英:「他們應該釋放他。」她是在星期一(10月14日)於捷克首都布拉格參加「論壇2000」民主會議並發表講話後作出這番表態的。這是蔡英文自5月卸任以來首次進行國際訪問。 蔡英文在對黎智英的審判即將於11月20日恢復開庭之前呼籲將其釋放,屆時他預計將首次出庭作證。 黎智英是現已關閉的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自2020年底以來一直被單獨關押。這位76歲的英國公民因涉嫌與外國勢力勾結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而受審。他否認這些指控。這些廣泛被認為是出於政治動機。 據媒體報道,英國政府近期要求推遲蔡英文的英國訪問,原因是擔心此舉會激怒北京。預計英國外交大臣大衛·拉米(David Lammy)將在下星期首次以外相身份訪問中國。 一位英國外交部發言人告訴《衛報》:「部長級訪問將按慣例確認。我們不對揣測發表評論。」 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對美國之音表示,他希望拉米在即將到來的訪問中向中國政府提出他父親的案件。 資料照片:《蘋果日報》創始人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參加無國界記者在倫敦組織的活動,要求中國和香港當局釋放黎智英。(2024年10月11日) 黎崇恩表示:「我希望他能提出此案,歸根結底,這事關拯救我父親的生命,而外交大臣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來做這件事。」 儘管英國已呼籲釋放黎智英,但英國政府遭到人權組織和活動人士的批評,認為倫敦在為英國公民黎智英呼籲方面做得不夠。 黎崇恩提到英國新上任的工黨政府時說:「他們才執政四個月,而我父親已經坐牢四年了。這不是借口。」 ...
香港特首周三推出施政報告 政府民望低迷 市民漠然以待
港澳台

香港特首周三推出施政報告 政府民望低迷 市民漠然以待

  香港特首「施政報告」10月16日發表,香港市民漠然以待。(美國之音) 香港 —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在10月16日星期三早上,發表任內第3份「施政報告」。由於香港政府已完成去年「施政報告」提及的第23條立法,令香港反對聲音近乎絕跡,所以一般預計施政報告將以改善經濟狀況為主軸。不過對於香港各界人士而言,香港政府管治能力和威望都不足,因此幾乎沒市民對施政報告有任何期望,甚至明言政府「最好什麼都不做」才是最佳方案。 去年香港特首「施政報告」首先提及「貫徹一國兩制,維護國家安全」,當中明確列出要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國家安全教育、設立兩所博物館介紹國家和抗戰歷史等,上述計劃在過去一年完全落實,令香港進一步籠罩於國家安全大於一切的社會氣氛下。 不過另一方面,去年「施政報告」提及的其他政策,例如強化「八大中心」、吸引公司遷冊來港、振興旅遊業及一系列以「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為題的經濟扶貧措施,成效卻不甚理想。香港樂施會在10月初公布的最新貧窮狀況報告指出,在今年第1季度,香港的貧富差距擴大至創紀錄新高的81.9倍,逾139.5萬人處於貧窮線一下,65歲或以上貧窮長者超過58萬人, 20多萬人處於在職貧窮狀況。 港人恐怕連金融界也要講國家安全 香港特首李家超提出「拼經濟謀發展」和「惠民生添幸福」兩大議題,在很多香港人看來,改善經濟是這次「施政報告」的最核心主題,相反政治相關議題未必會著墨很多。香港左翼民主派政黨社會民主聯機(社民連)外務副主席周嘉發認為,近年政府已經在打壓自由方面做了很多,確實沒必要再對此處下藥。他告訴美國之音:「完善區議會選舉和23條立法是他們去年的目標,他們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且接下來一年將有很多大案件判決,這些都已經足夠以儆效尤,不用再下重葯吧,畢竟第23條通過之後,已經立即有人被收監。」 不過前立法會議員,數年前流亡美國的梁頌...
賴清德周五再赴金門紀念古寧頭大捷75周年,是否再發重要宣示引人關注
港澳台

賴清德周五再赴金門紀念古寧頭大捷75周年,是否再發重要宣示引人關注

  台灣總統賴清德在前線島嶼金門島舉行的紀念抗戰儀式上向退伍軍人講話。(2024年8月23日) 華盛頓 — 台灣總統賴清德計劃星期五(10月25日)再次前往與中國大陸一箭之遙的前線島嶼金門,主持台灣國軍古寧頭大捷75周年慶祝活動。大約兩周前,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舉行大規模圍台軍演,導致台海局勢格外緊張。 這也是賴清德5月20日宣誓就任總統以來第二次前往金門。 8月23日,賴清德首次以總統身份前往金門,主持金門與中國大陸附近沿海地區八二三炮戰66周年追思祭悼典禮。不過,他在紀念八二三炮戰活動中發表的「決心」、「團結」及「和平發展」三點主張的演說被北京國台辦解讀為「渲染中國威脅」,引發一場不小的風波。因此,賴清德周五會在金門發表怎樣的演說,外界高度關注。 10月25日(星期五)既是國軍金門古寧頭戰役勝利75周年紀念日,也是台灣的光復節。根據台灣中國時報的報道,金門軍政各界星期三已經開始在古寧頭萬聖祠展開秋祭古寧頭戰役陣亡將士的活動。賴清德星期五飛抵金門後,將在金門太武山忠烈殿主持秋祭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在北京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此同時,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在福建沿海發動廈門戰役,並且兵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的國軍。但是解放軍10月24日晚發動登陸大金門的戰役後,一萬多解放軍官兵金門登陸後失去後援,激戰三晝夜,最終被守島國軍全部殲滅。 此次戰役是國共內戰後期,國軍在與解放軍的交戰中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此戰不僅確保金門馬祖等一系列島嶼牢牢掌握在國軍手中,而且在那風雨飄搖的年代,穩定了台灣的軍心、民心和社會穩定。 兩岸都將此次戰役稱為金門戰役,台灣後來又將其稱為金門大捷、金門保衛戰、古寧頭戰役以及古寧頭大捷。 台海兩岸同文同種,但是自1949年起就分離分治、互不隸屬。北京卻始終堅持...
揮舞國安大棒嚴厲整肅民主派後,香港特首欲推動改革重振經濟 
港澳台

揮舞國安大棒嚴厲整肅民主派後,香港特首欲推動改革重振經濟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院發表任內第3份施政報告。(2024年10月16日) 在遵從北京旨意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訂立《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進一步重創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之後,香港特首李家超星期三(10月16日)在他的第三次年度施政報告中,承諾改革並重振經濟及金融市場,包括大幅調低烈酒稅、謀求改善貧困人口的居住條件。 路透社報道說,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稱,需要深化改革,探索新的增長領域。這符合中國的國家優先安排和北京最近呼籲各界團結起來促進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呼籲。 報道表示,香港體量不大但開放的經濟已經感受到了中國經濟放緩和政治緊張局勢的連鎖反應,包括長達數年的在國家安全上的鎮壓。 香港經濟第二季度同比增長3.3%,預計全年增長2.5%到3.5%。 儘管旅遊業自新冠病毒疫情以來有所反彈,預計今年將有4600萬遊客訪港,但消費和零售支出仍然低迷,而股票上市已經枯竭,資本外逃仍然是一個挑戰。 李家超對立法會說,酒精含量超過30%的烈酒的關稅將從100%降至10%,以刺激烈酒貿易。較低的關稅僅適用於價格超過200港幣(約26美元)的烈酒,以及高於該金額的部分。 李家超稱,此舉將促進烈酒貿易並促進高附加值行業的發展,包括物流和倉儲、旅遊以及高端食品和飲料消費。 他希望此舉能使香港受益,就像香港在2008年取消葡萄酒稅後成為亞洲葡萄酒貿易中心一樣。 中國最近對法國白蘭地徵收臨時性高額關稅的決定,以針鋒相對地報復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也可能會讓香港受益。 李家超還表示,將簡化公司在香港股市上市的程序,以吸引更多國際公司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 根據金融市場平台公司Dealogic的數據,香港2024年IPO(首次公開募股)的價值是21年來的最低水平。這個數據不包括華潤飲料(China Resources Beverage)和地平線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