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6 10 月

港澳台

港澳台

文化世博「魔幻台灣—台灣文學展」大阪登場

「We TAIWAN 台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今天推出「魔幻台灣—台灣文學展」。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展場宛如魔幻空間,把神靈、妖魔與神獸帶入古典場域;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陳瑩芳盼透過文學展促進台日共感,展現台灣多元包容的文學風貌。 展出地點在大阪市中央公會堂,此古迹為1918年以西洋風格建成建築,展間天花板繪製日本神話,台灣文學展以3座戲台造型的雙面裝置呈現「原住民文化」、「日本文化的影響」、「台灣民俗再發掘」等6主題。 王時思表示,大阪市中央公會堂是一個充滿魔幻感的空間。這個非常古典的場地,恰好與特定時期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座落於1916年建造的國定古迹「台南州廳」)建築形成呼應。「今天,我們把妖魔鬼怪、神靈與神獸帶進這個場域,也讓這裡成為一個充滿祝福的地方」。 她說,在台灣,神明與人的關係很特別。「我們是一個把神明當朋友的國家」,許多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人們的想望、慾望、記憶中無法完成的遺憾,以及那些放不下的執著與在意,都化作了故事中的角色,被永遠保留下來。 她表示,因此,當看到所謂的神靈、妖魔鬼怪時,可以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在文學作品裡,它們並不是真正可怕的存在,而是那些未能在今生今世實現的慾念與願望,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作品中被延續下來,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圓滿了人與神、鬼怪妖獸之間的世界。 展覽由國立台灣文學館負責策畫。陳瑩芳表示,這次特別與台灣府城隍廟合作。台灣府城隍廟是台灣第一座城隍廟,在介紹神靈、妖魔鬼怪時,也希望將台灣神明的獨特性帶給日本觀眾。台灣的神明不僅是威嚴的守護者,同時也象徵著庇佑與祝福。這種特有的文化觀念,與台灣文學的內涵一樣,充滿多元與包容,能容納不同的觀點與聲音。 她表示,期待在這次的文學展中,找到台日之間的共感,同時讓大家意識到彼此的差異並促進理解,這也是希望透過這次展覽帶給觀眾的核心意義。 陳瑩芳指出,這次的文學展從原住民族文學談起...
港澳台

搞錯職稱、讚美過頭,都可能踩雷?搞定大人物,第一步竟然是「說對話」

你以為只是「主持稿的順序問題」,但在大人物眼中,這就是不尊重他。演說與口語表達訓練師劉仕祥在著作《深度溝通力:最紛擾的時代,練就最會說話的自己》一書中,分享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案例:朋友在擔任公司經銷商大會主持人時,介紹來賓時先提了行銷一部的馬總,才提到行銷二部的李總。雖然兩人的職級相同,但順序一錯,李總臉色馬上變了,事後還當面質問:「你懂不懂主持?職位和職級都介紹錯了!」 表面上看來只是次序問題,但在職場里,「身分感」常常被無限放大,尤其當對象是掌握權力與資源的大人物時,這種「被重視的程度」會直接影響你未來的機會。劉仕祥指出,搞定大人物的第一原則,不是技巧,也不是背景,而是,懂得尊重對方的身分感。 為何你越想溝通,對方越保持距離? 在職場中,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想約見一位高階主管,對方卻總是以「之後再說」搪塞;打了好幾通電話,對方不是在開會,就是說沒空,再不然就是改天再聯絡。你明明知道他也是從基層一路走上來的,卻始終找不到靠近的機會。 劉仕祥指出,問題往往不是出在你的誠意不夠,而是你還沒有進入對方認可的「溝通身分層級」。對大人物而言,誰能和他對話,誰的話值得聽,其實都有一道無形的門檻。而這道門檻的名字,叫做「身分感」。 搞定大人物,先學會這四步「身分感溝通模型」 第一步:了解大人物的身分感需求 溝通前的「功課」不可省略,了解對方的背景、喜好、關注點,是建立第一印象的基礎。職位越高的人,越在意是否被看懂與被重視。 第二步:製造身分感 第一次接觸最好從書面開始,例如發一封簡明的 email 表達敬意與拜訪動機,讓對方感受到你是有備而來。劉仕祥曾在拜訪某公司副總時開場說:「張總,您是我們行銷領域的泰斗級人物,能與您合作,是我的榮幸!」對方聽了立即敞開心房,會談順利到無話不談,還主動邀請他日後有事再聯繫。 第三步:找到交集點 劉仕祥回憶,有次拜訪一位性格暴躁的總經...
港澳台

果糖真的對健康無害?醫揭果糖攝取過量的隱憂,恐增肝臟負擔及代謝症風險

文/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 在探討代謝症候群時,常見的癥狀包括高血糖、高血壓及異常的脂肪值。究竟,這些現象是否真的連結著一個更深層的健康問題?在《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中,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揭示了血糖對人體細胞的重要性,以及當血糖低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導致的健康危機。血糖不僅是能量的來源,更是維持生理平衡的關鍵。健康狀態下,多種荷爾蒙協同作用,確保即使空腹時,血糖水平也能保持在正常範圍。這種恆穩狀態(homeostasis)不僅是生存的基礎,也可能是維持健康遠離代謝症候群的關鍵。 碳水化合物大餐,血糖飆高又變胖 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來源,健康狀態下,食物會引起血糖升高並刺激胰島素分泌,此激素助葡萄糖轉入細胞提供能量。然而,當攝入的葡萄糖超過需求時,多餘糖分將轉化為肝糖儲存,若肝糖滿額,則葡萄糖將轉成脂肪酸及甘油,並在胰島素作用下儲存於脂肪細胞,導致細胞變大形成油滴,進而增加體重。因此,過量攝取甜食易導致肥胖。 果糖雖可控血糖升幅,但代謝依賴肝臟需慎防過量 食物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是用來衡量食物對血糖影響程度的一種指標,範圍從0至100。例如,葡萄糖的GI為100,水則為0。不同食物的GI數值有顯著差異,如白飯為38,蘋果也是38,而西瓜則高達72。這些數據顯示,用果糖(GI為25)替代蔗糖(GI為65)能有效控制血糖。果糖主要來源於天然食物,如水果和蜂蜜,且在市場上的應用廣泛,例如高果糖糖漿就含55%的果糖。但需注意的是,與葡萄糖相比,過量攝取果糖可能增加肝臟負擔,因果糖主要由肝臟代謝。 果糖易致血尿酸升高,長期攝取增代謝症風險 果糖對肝臟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果糖會導致血中尿酸水平升高。一項2018年在紐西蘭進行的研究顯示,食用含果糖的蘋果或蘋果汁後30分鐘內,參與者的血尿酸濃度上升,這對痛風患者不利。這一過...
港澳台

配合軍人節9月1日起至9月5日 勞軍包裹郵資8折優待

為表達對戍守金門、馬祖、東引、烏坵、南沙群島及東沙群島等地區國軍將士的崇高敬意,中華郵政公司自114年9月1日起至9月5日止,舉辦九三軍人節勞軍包裹優惠活動,郵資按8折優待,歡迎多加利用。 中華郵政公司表示,凡在前述期間寄往上列地區的國軍將士衣服、日用品及不易腐壞食品等包裹,除報值費等特種資費外,其餘郵資按8折優待,但以便利箱/袋、i郵箱取件、自郵領件、存局候領及單點多件等方式交寄者,則不再享本優惠折扣。 為維護包裹安全,中華郵政公司籲請顧客交寄時,盡量利用郵政紙箱或自備紙箱妥為封裝。包裹封面請用不褪色簽字筆寫明收件人服務地區之特種信箱號碼 (勿書寫部隊名稱或番號)、郵遞區號及收件人姓名,如屬食品包裹,並請在封面註明「食品」字樣,以便郵局特別留意處理。...
港澳台

星座理財/天秤座 財務穩定

星座理財(8/10-8/16) 牡羊3.21~4.20 這周羊座工作節奏重新調整,總算能擺脫水逆期的卡關不前,不過細節仍需你盯緊,以免忙中有錯。太陽落在第五宮,任何創意發揮有關的工作都會讓你在團隊會議中亮眼,但別過度搶話,可能引會讓合作方覺得壓力過大。 帶有招財能量的色彩:玫瑰金 金牛4.21~5.20 牛座這周注意力被一分為二,一半憂慮工作,一半又擔心家務,不僅顯得格外忙碌,水逆結束後依然要當心中間的失誤與考驗。貴人可能來自主管或資深同事,一句建議就能救你於報告危機。財務面偏穩,但不宜跟進短線投資。 帶有招財能量的色彩:莫蘭迪紫 雙子5.21~6.20 水星周間恢復順行,也讓雙子慢慢找回自己口才上的靈巧優勢,這周工作表現可圈可點,能在簡報、提案或溝通上簡單地達成目標,在人群中也是打破僵局的好時機。學習或資訊搜集對你很重要,掌握細節會讓主管刮目相看。 帶有招財能量的色彩:釉磚紅 巨蟹6.21~7.21 這周蟹座得到本命宮中金星加持,魅力值大大加分,溫暖貼心的說話風格能讓你特別受歡迎,太陽在財務宮位駐留,你需要改掉過去大而化之的習慣,學習開始關注每筆收入與資源分配,以免各種消費慾望讓你收入數字消風。 帶有招財能量的色彩:水泥灰 獅子7.22~8.22 獅子的表現力仍是全場焦點,水星恢復順行讓之前的誤解開始釐清,手上執行的專案進度重新回穩,但切記別因自信過頭忽略細節。火星帶來學習與社交活動,語氣宜溫和以免顯得霸道。財務部分要注意娛樂或人情開銷。 帶有招財能量的色彩:艷陽紅 處女8.23~9.22 這周處女座對於專業表現有很多屬於自己的堅持,比起最終結果,更重視幕後的籌備與整理,適合修正錯誤與調整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這周火星落入財務宮,開銷增加,尤其與外表或人際相關的支出,建議先做預算。 帶有招財能量的色彩:檸檬黃 天秤9.23~10.22 ...
港澳台

教人減重自己卻更胖?挺過90公斤的人生低谷,41歲名醫親授「終極減肥秘訣」

文/周彥妤 41歲減重醫師陳君琳,住院醫師時期體重曾飆至90公斤,還得硬著頭皮站上台教人瘦身,內心儘是尷尬。當時因高壓輪班和混亂作息,體重不斷攀升,甚至不敢再量體重。10多年前,她靠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成功瘦下30多公斤,且多年未復胖。昔日模樣隨舊照「出土」,判若兩人。她認為,「減重不是對抗身體,而是讓它放心。」她,是怎麼辦到的? 90公斤的人生低谷,宣導減重但自己更胖 越功能醫學診所院長陳君琳從小就胖,大學時期因運動受傷、活動量驟減,體重迅速上升。進入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後,高壓輪班、作息混亂,加上三餐不規律,讓她靠鹽酥雞、滷味和含糖飲料填飽肚子,體重再從70公斤一路飆至90公斤,甚至不敢再踏上體重計。 「我站在台上衛教民眾怎麼減重,心裡卻充滿自卑,因為我比他們還胖。」陳君琳坦言,明知肥胖的健康風險,也試過報名健身房課程,當時始終提不起勁,無法持之以恆,「知道卻做不到」,成了她最大挫敗。 「那段時間,我真的很鬱悶。」她回憶,當時身邊的老師專攻肥胖相關研究,致力推廣正確減重觀念,而她自己卻陷入體重失控的困境。每當輪到自己要上講台談減重,她都感受到來自台下的質疑,只能苦笑說:「大家一起努力吧!」 陳君琳(右)在住院醫師時期,體重暴增至90公斤,最後連體重計也不敢再踏上。陳君琳提供 回顧那段人生低谷,陳君琳體悟到,「肥胖不是懶,也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一種能量使用的障礙。」她形容,吃進來的熱量像背著金山、銀山,卻動不了,只能囤積在體內。許多人以為胖是因為懶惰,實際上身體處於長期疲憊狀態,根本動不起來。 減重不是對抗,是讓身體放心 離開醫院,擺脫日夜顛倒的住院醫師生活,回歸正常作息後,陳君琳才真正理解自己的身體。她開始學習營養知識、嘗試低糖飲食,深入理解身體對壓力與食物的反應。她發現,肥胖常來自長期壓力導致的錯誤訊號,身體誤以為正處饑荒,因而不斷儲存能量、渴望高熱量食物,...
港澳台

這些健康習慣,其實正悄悄養出癌症?醫師打臉你我都信的飲食防癌法

文/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 你每天早起喝一杯熱茶暖胃、下班小酌一杯放鬆,這些看似無害的習慣,會不會其實正在加速癌症的發生?研究顯示,當「喝滾燙熱茶」與「每日飲酒超過15公克」結合時,罹患食道癌的風險竟是他人的5倍。真正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我們還在重複看似健康卻高風險的行為,卻渾然不知。被國內媒體譽為「醫界福爾摩斯」,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在《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一書中指出:「與其全面防癌,不如鎖定高風險因子,針對性預防才是有效之道。」他將癌症預防分為兩大類:「針對性的預防」與「老生常談式的預防」。 針對性的預防:找出真正的致癌元兇 癌症大多由多重突變引起,特定環境因子往往是引爆點。例如皮膚癌,便是「紫外線傷害」與「細胞隨機突變」共同作用的結果,單是減少日晒,就能有效阻止這類突變。再看食道癌,一項涵蓋逾45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 ■同時喝滾燙熱茶與每日飲酒超過15公克者,罹癌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 ■單純喝熱茶,若無抽煙與酗酒行為,則無明顯風險。 研究團隊推測,燙熱飲品會破壞食道上皮,進而加劇酒精與尼古丁的致癌效應。這對有家族遺傳風險者而言,無疑是一項警訊。 飲食也能助攻防癌?看懂「發炎指數」 2018年另一項研究更指出,某些日常食物竟可能增加大腸直腸癌風險。根據 EDIP(經驗性飲食發炎指數)劃分,「上火」食物如加工肉、高糖飲料與番茄,易誘發體內發炎;「降火」食物則如綠色蔬菜、果汁、紅酒等,有助抗發炎。研究發現,男性若長期食用「上火飲食」,罹癌率每年達151/10萬人;改吃「降火飲食」,可降至115人。飲食微調,就能改變命運曲線。 從微生物下手,阻斷癌細胞的溫床 曾嶔元也提及,科學家早已發現: ■胃癌與幽門桿菌有關。 ■肝癌與B型肝炎有關。 ■子宮頸癌與HPV病毒有關。 這些案例已清楚說明:當我們能控制微生物感染,就能在病灶出現前,先斷一條癌路。甚至...
港澳台

失眠竟讓癌症風險暴增50%,醫師揭露睡前必做的五件事

文/洛桑加參醫師 在追求早睡早起成為健康顯學的此刻,有一群人卻總在夜深人靜時清醒。他們不是失眠,也不是懶惰,而是與生俱來的「夜行者」。根據學者觀點,這些人擁有一種特殊的基因:守望者基因。在原始部落時代,夜晚需要有人守夜,保護族人不受野獸或敵人侵襲,而這類具備夜間清醒能力的人,正是確保部落存活的關鍵。這項特質延續至今,也讓部分人天生與黑夜為伍。 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出版《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時報出版)書中提到,許多靈性修行者、創作者與高敏感族群,常在夜晚與宇宙對話,凌晨三點自動醒來的人也不少見。他們並非失調,而是發揮著另一種形式的貢獻。如果你正是這樣的人,不必強迫自己迎合社會節奏,順應自己的生命韻律,就是最適合的養生方式。不過,也必須留意,不是所有晚睡或淺眠都是「夜行者基因」的展現。真正的睡眠障礙若被忽略,反而可能掩蓋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 失眠不只是煩,還可能成為健康危機 失眠帶來的不僅是疲憊,更是醫學上真正害怕的連鎖反應。長期睡不好,人體的NK細胞數量可能銳減五成,這意味著抗癌能力下降、慢性病與失智風險增加。女性可能面臨老化、白髮、皮膚鬆弛;男性則擔憂開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現如同酒駕般的危險。學生則可能熬夜苦讀,卻在考試時一片空白。這些都指向同一個事實:睡不好,生活品質全面下滑。面對睡眠困擾,洛桑加參提供一系列調整方式,從「吃、喝、用、想、做」五個面向,幫助讀者重建夜間的平靜與休息。 從飲食入手,讓腸道與大腦同步安穩 助眠不必靠藥物,飲食就是最簡單的起點。洛桑加參建議可嘗試「自製無糖優格+天然蜂蜜+香蕉」的組合,不僅有助入眠,還能調整腸道菌相,進一步影響情緒與幸福感。芝麻亦有寧心安神之效,適合肝腎虛引起的難眠者。反之,高脂重口味食物如炸雞、披薩,以及容易脹氣的豆類、辛香料,都應避免在睡前食用。若服藥後出現睡眠問題,應儘快告知醫師調...
港澳台

讓人自在又能表達自己!社交智商高的人擁有的16種特質

作者: 布莉安娜.魏斯特 雖然你可能不知道什麼樣的人可以稱之為高社交智商,但你很有可能遇過對別人說的話充耳不聞的人。遇到這種人,情況還可以的話,你只會覺得心情沮喪;如果情況嚴重,你很可能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 在與他人交流時,雖然我們會希望雙方都能感到自在,但我們不應該僅以禮貌的點頭或親切的微笑,來取代真誠的表達。 社交智商高的人的想法和舉止,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超越文化的藩籬。他們與他人溝通,並讓他人感到自在,同時又展現自己的特質和想說的話。當然,這就是人際關係的基礎,也是我們的大腦渴求的東西,更是我們個人茁壯成長的基礎。 以下是社交智商高的人的核心特質: 01|他們不會試圖勾起與談對象的強烈情緒反應。 他們不會在溝通時誇大自己的成就,贏得他人的敬畏;也不會誇大自己的艱辛,激起他人的同情。有時討論的話題並不需要做出強烈的反應時,有人的情緒就會特別誇張,這樣反而讓其他人感到不自在又有壓力,會覺得是否應該配合對方,演出虛假的情緒反應。 02|對於人、政治觀點或想法,他們不會把話說死。 要讓自己顯得很愚蠢,最快的方法是說:「這麼想是錯的。」(對你來說,這個想法可能是錯的。但對別人它是對的。)聰明的人會說:「我個人不了解這個想法,所以沒辦法表示認同。」把話說死,就是對於存在其中的多重觀點視而不見,這隻能說明你的狹隘和短視。 03|他們不會立刻否認他人的批評,也不會因此而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讓自己顯得難以接近或不願改變。 有些超難相處的人,就算別人以最委婉的方式暗示他們的行為會讓人不舒服,他們還是大為光火,讓問題變得更惡化。高社交智商的人在回應批評之前,會先把他人的批評聽清楚—未經深思熟慮的立即性情緒反應,只不過是一種自我防禦罷了。 04|他們不會把自己對他人的看法當作事實。 社交智商高的人,不會說出「他是個混蛋」這種彷彿是事實的話。相反地,他們會說:「我跟他之間有過一段不...
港澳台

履歷丟再多也沒人理?3個LinkedIn曝光技巧,讓好工作反過來找你

撰文者:王貞懿 編譯 摘要:2025年求職市場競爭激烈,「海投履歷」策略失效。資深職涯顧問分享三大實戰技巧,教你如何在AI工具充斥、職缺申請暴增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你還在海投履歷嗎?如果是,你可能正在做一件最沒效率的事。 波士頓資深職涯顧問沃登(Emily Worden)直言:「十年前的就業市場簡單直接,現在則完全是場災難。」AI搶工作、企業精簡人力、大裁員潮,讓更多人搶更少職缺,連過去搶手的人才都找不到工作。 更糟的是,AI讓求職變得「太容易」,根據英國CV-Library調查,44%企業表示收到AI生成的求職申請暴增。人才機構TMP策略夥伴辛普森(Kelly Simpson)透露:「我們看到一個職位在短短2天內湧入300份申請。」 求職者「廣撒網」,讓30%企業抱怨申請品質低落,27%表示審查履歷更加耗時,甚至有四分之一招募人員開始主動忽略AI生成的申請。因此,學會聰明求職,比盲目投履歷更重要。 以下是她認為,在這個時代最適合的求職技能。 實戰技巧一:履歷投遞是最後一步,先做「關鍵字工程」 沃登顛覆傳統觀念:「投遞履歷應該是求職的最後一步。」她發現最容易碰壁的是「什麼都會一點」的人,缺乏明確定位。 具體操作法: 1.搜集目標職位描述:找3-5個心儀職缺的工作內容,提取關鍵字和用詞。 2.植入關鍵字:將這些關鍵字直接放入LinkedIn標題、技能清單和履歷要點。 3.具體化描述:如企業重視「跨部門協作」,就寫「主導跨部門協作專案,整合行銷、業務、產品三部門資源,提升專案效率30%」。 實戰技巧二:人脈比履歷更重要,「精準社交」勝過海投 「寧可發送100封人脈拓展訊息,也不要投遞100份工作申請,」沃登強調。原因很現實:招募人員人手不足,能過關的通常是有推薦、有關係,或職缺發布幾小時內就投遞的人。 擴大人脈圈的三步驟: 1.找共同點:同學校、同地區、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