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6 10 月

港澳台

港澳台

為什麼最有殺傷力的反擊,是一句話都不說?知名律師專用這招對付說謊的人

作者: 傑佛森・費雪 為什麼最有殺傷力的反擊,是一句話都不說? 如何停頓、何時該停頓 如果你想掌控自己的說話方式,就得學會適應沉默,別無他法。那麼你將用沉默表達什麼呢? 停頓帶來的沉默確實能傳達一些訊息。再次強調,沉默或許沒有聲音,但不代表沒有溝通。你可以試著想想停頓所傳達的不同訊息和訊號: ● 在他第一次說「我愛你」之後停頓。 ● 在她問「你喜歡我的新洋裝嗎?」之後停頓。 ● 在所有人大喊「驚喜!」之後停頓。 ● 在她問「你昨晚去哪了?」之後停頓。 停頓對某人而言代表什麼意義,大部分取決於停頓時間的長短。舉例來說,如果我沒有在五分鐘內回復你的訊息,通常沒什麼關係。但是五天沒有回呢?那麼我就會傳達出某種意思了。 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我將簡單說明其中的區別,以及如何根據沉默持續的時間,善加利用停頓的獨特優勢,將每個安靜的時刻轉化為有利的溝通工具。 短暫停頓就像戴上老花眼鏡 短暫停頓介於一到四秒之間,能夠強調並聚焦在特定的字詞上,就像戴上一副老花眼鏡來閱讀細小的文字。你會看得更清楚。 短暫停頓傳達出你即將說的話經過深思熟慮,已經花時間衡量並斟酌用詞。 舉例來說,假如辦公室里有人問你:「今天下午能把報告做好嗎?」短暫停頓能夠改變你對狀況的掌控: ● 你沒有停頓,立刻反駁對方:「我已經說過我沒辦法。」 ● 停頓四秒後,你緩慢回應對方:「我已經說過我沒辦法。」 你在腦海中第二次念出同一句話時,是否語氣有所不同?只需要幾秒鐘,你的語氣就聽起來更堅定,對自己更有把握了。 讓我們再試一個更簡單的例子。這一次,想像有個朋友問你:「你過得好嗎?」請注意下列兩句語氣上的差別。 ● 你沒有停頓,而是脫口而出:「我很好。」 ● 停頓三秒後,你回答:「我很好。」 聽出來了嗎?立即回答對方顯示出你幾乎沒有思考就說出口,更像是不屑回應或隨便回答。甚至聽起來不太真誠。然而,加上一個停頓,就表示你思考過自己的...
港澳台

新來的總監不靠權威不走人情,會議上三句話,讓合作部門從對立變配合

很多人在職場上卡關,是因為不會說話;但更多人失敗,卻是因為根本「沒聽懂」。朋友阿宗剛升任世界五百大企業的營運部總監時,幾乎處於全公司邊緣。他安排行政進度、統籌各部門時,對方表面客氣,實際卻各行其是、拖延配合,導致他不斷被老闆盯。這樣的處境,直到一場會議之後完全改觀。 那是公司的年中檢討大會,各部門主管要上台簡報,由高層擔任評委給予建議。其他評委大多一邊聽簡報、一邊滑手機,只有阿宗認真抬頭聆聽、並做了滿滿筆記。輪到他發言時,他對銷售經理給出了三個明確建議: 01.「你說團隊穩定度不夠,離職率高,我建議多舉辦一些團隊活動,讓大家更有凝聚力。」 02.「對其他部門的支援不夠,可以先想想自己是否哪裡沒做到,試著多走動,建立熟悉感。」 03.「上半年成績雖好,但主要靠東部地區,建議下半年強化西北市場,才可能達成年度目標。」 這三句建議不長,卻句句命中核心。其他部門主管也在他逐一點評下被具體指出問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與對話。老闆當場稱讚,與會主管也開始願意配合他的工作。 那場會議後,阿宗再也不是被忽視的人。 劉仕祥,在演說與口語表達訓練領域耕耘多年,在《深度溝通力:最紛擾的時代,練就最會說話的自己》中就指出:「真正有效的傾聽,不只是耳朵聽見,更是大腦有組織地記住、分析並回饋。」這種傾聽的力量,不靠情商或話術,而是靠訓練出來的三個能力: 一、先記得住對方說了什麼 在對話過程中,對方可能幾分鐘內丟出大量訊息。你若沒有記下來,不只會漏訊息,也很難再精準回應。劉仕祥建議,溝通前可準備紙筆或開啟筆記習慣,邊聽邊寫,並告訴對方:「我希望把你的重點記下來,避免遺漏。」這不只是方便自己,也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許多關鍵細節,都是透過這種「爛筆頭」撐起來的。 二、不要急著回應,先搞懂對方真實意思 當你聽到一句話,例如老闆說:「不准他請假!」直覺會認為老闆在發脾氣、反對請假,但其實這句話背後...
港澳台

20歲過後,不該浪費時間做的20件事

作者: 布莉安娜.魏斯特 01|讓任何人說服你:你太年輕,你做不到。 柏拉圖在二十歲之前,就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曾說自己在成年之前經常被嘲笑。本世紀一些最偉大的文化巨頭,在做出他們第一個巨大貢獻的時候,都只有二十幾歲:賈伯斯、祖克柏等。想像一下,如果他們聽到有人說:「你懂什麼?」就放棄了,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 02|跟那些其實不打算理解你,只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人爭論。 如果有個人,他對話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那麼你沒必要跟他談下去,你又沒欠他。但你該做到一件事是:跟那些聽不進別人的話,只想著要發表自己的高論;說話不是為了讓別人聽見,只想自我捍衛的人交流時,你會感到挫折跟自我質疑,記得一定要走出那種情緒。 03|浪費你的精力,去安撫那些習慣性消極,不讓自己好好振作起來的人。 面對一個正在經歷困難時期的人,你最沮喪的,往往就是他們不願意聽道理或邏輯,甚至是你的意見。到最後,你不得不開始敷衍。無論他們說什麼,你都點頭附和,因為你不希望每次互動都變成吵架。然後怨恨會不斷累積,關係破裂。 04|向那些不關心你、不了解你的人,證明你的選擇是正確的。 有些人會用尖銳、刺耳的聲音下指導棋,例如你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你走錯人生道路等等之類的,但他們根本沒立場說三道四。他們最在意的,是你會如何影響他們在別人心中的觀感,以及他們要如何跟自己的朋友、表親、姊妹、家人、同事……解釋你的情況。在決定誰的意見比較重要、在討論各種主題、在各種情況中,都要記得留意這一點。 05|和不喜歡的人保持聯繫,因為你覺得自己「應該」要這麼做;如果不這麼做你會有內疚感;因為你太害怕如果誠實以對,別人怎麼想。 如果別人沒有─他們也不會──竭盡全力來讓你開心,那麼你也沒必要浪費自己的生命去取悅別人。 06|緊緊抓住過往的戀情不肯放手,因為你擔心最美好的愛情已經結束了,或者你再也找不到讓你...
港澳台

BMI指標有待商榷,內臟脂肪才是健康關鍵!醫師:應深入探究肥胖成因,才能促進健康

文/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 肥胖真的是病嗎?在《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中,元鼎診所院長曾嶔元指出,世界各國的統計數據顯示,肥胖的比例逐年上升,而且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密切關聯。然而,這些數據僅能說明相關性,並不能證明因果關係。 矮胖健康,高瘦多病,BMI標準該更新? 那麼,肥胖是否真的會導致疾病呢?曾醫師提到了厄瓜多的萊倫氏症候群患者,他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案例。這些患者中有20%是肥胖的,但幾乎沒有人罹患癌症或糖尿病。相比之下,一般厄瓜多人中只有12%是肥胖的,卻有22%罹患癌症,5%罹患糖尿病。 這個案例顯示,肥胖本身可能並非問題所在。曾醫師指出,目前對肥胖的定義和分類是基於身體質量指數(BMI)。然而,BMI並不能區分內臟脂肪和周邊脂肪,也無法區別「過重」和「肌肉發達」。研究發現,約30%的肥胖者在代謝上是健康的,而12-14%的正常體重者卻有代謝症候群。這表明,BMI並非反映健康的良好指標。 內臟脂肪真相大揭露,肥胖不只是外表問題 曾醫師認為,真正影響健康的可能是內臟脂肪。腹部脂肪可以反映內臟脂肪總量,因此可用「腰臀比」或「腰圍」來粗略估計。腹內脂肪分解代謝後,會對肝臟造成傷害,並引起全身性慢性發炎,增加代謝性疾病的風險。這解釋了為什麼80%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是內臟型肥胖。 曾醫師還提出另一種看法,即肥胖和疾病之間可能有相關性,但沒有因果關係。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原因,也同時導致了肥胖的發生。從這個角度看,肥胖只是文明病的一種表徵,消滅表徵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脂肪會分泌荷爾蒙,掌握健康需深究肥胖成因 曾醫師指出,脂肪細胞不僅有儲存脂肪的功能,還具有內分泌功能,會分泌各種脂肪激素,包括促高血糖和抗高血糖的脂肪激素。因此,我們應該更精確地分類肥胖,才能找出疾病的真正原因。 總的來說,曾嶔元醫師認為,肥胖與疾病之間...
港澳台

聯合報「從氣候轉型看見文化落地生根」摘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2025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今揭曉得獎名單,聯合報記者陳雅玲、蔡維斌以深入報導雲林成龍濕地的調適與轉型報導「從氣候轉型看見文化落地生根」,摘下今年平面及網路新聞類報導獎。頒獎典禮訂於8月16日在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舉行。 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由中華新聞記者協會主辦,國泰金融控股公司、中華民國新聞通訊事業協會協辦,今年邁入第14屆。 聯合報記者蔡維斌、陳雅玲觀察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的變化,從30年前一場世紀海水倒灌,幾乎滅村,廣大良田被淹沒變成濕地;環境部日前把這個海平面下的聚落演變拍成影片,在雲林首映。其實從在地深入了解可以發現,成龍濕地不僅是國家重要濕地,也是調適氣候變遷、進而地方創生的示範場域,值得借鏡。 根據科學報告,全球暖化2℃,台灣海平面將上升約34.5公分,成龍濕地示範了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調適與提升韌性,其經驗也將由環境部納入國家調適計劃。 採訪團隊發現,觀樹基金會進駐成龍村之後,帶來「與水共生」理念,借用學校教室引進國際藝術家駐村,打造「成龍濕地國際藝術節」品牌,更創辦「成龍濕地偵探社」等社團,帶領孩子認識及維護濕地生態,改變了全村命運,不但走出險遭滅村的悲情,也成為台灣環境教育的典範場域。 中華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袁天明指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與多元文化融合的優勢,未來透過產官學通力合作,可朝多個方向努力,包括加強文化內容的數位轉型與國際行銷、深化地方創生與文化場域再造、推動跨域整合與創新商模;文創產業未來應善用中華文化的豐厚底蘊與創意能量,透過科技融合、在地連結與國際拓展,打造更具韌性與永續性的產業生態,進一步提升全球影響力與經濟價值。「2025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今揭曉得獎名單,聯合報記者陳雅玲、蔡維斌以深入報導雲林成龍濕地的調適與轉型報導「從氣候轉型看見文化落地生根」,摘下今年平面及網路新聞類報導獎。圖/取自聯合知識庫...
港澳台

為何離職不是因為錢?真正逼走員工的,是「不被尊重」

朋友B的公司最近遇到棘手難題:基層員工離職率飆破五成,遠高於一般企業的二成以下。我問他原因,他說,除了薪資與職涯發展的因素外,有八成員工離開,是因為覺得在公司得不到尊重。 深入了解後發現,問題出在主管的溝通方式。下指令、講話直接、動輒責罵,讓員工感到挫敗與冷漠。劉仕祥指出,在這個重視主體感的時代,「尊重感」正逐漸取代「薪酬福利」,成為員工選擇職場的關鍵。 某權威機構的最佳僱主調查也指出,「尊重員工」首度超越「薪資福利」,成為員工最期待的職場價值。今天的工作者,不再只是為了一份收入,而是期待能發揮自我價值、獲得公平待遇與彼此尊重。 四步驟尊重感模型,有效化解溝通僵局 演說與口語表達訓練師劉仕祥在著作《深度溝通力:最紛擾的時代,練就最會說話的自己》一書中,提出了「尊重感溝通模型」,幫助主管有效與員工對話,建立理解與信任: 01.了解現狀:與其急著評斷,不如先從了解對方的行為與現況開始,做好功課。 02.分析事實:協助對方釐清事件來龍去脈,建立對話的共同基礎。 03.肯定個人:即使對方有錯,也不吝肯定其特質或努力,這是啟動尊重的關鍵。 04.喚醒夢想:引導對方重拾初心或目標,從價值驅動產生內在動力。 這四個步驟不是讓你操控對方,而是讓對話能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展開。 讓難搞員工不再對立,而是自己想清楚去留 劉仕祥分享一段親身經歷:某次,一名半年內無任何訂單、經常頂撞主管的外貿員工,遲遲不願離職,主管無計可施,只能請他出面談談。他依照尊重感模型,展開對話—— ★了解現狀:先與對方寒暄,談近況與對工作的看法,確認其內心想法。 ★分析事實:出示當初簽署的績效合約書,指出半年內未成交訂單的事實。 ★肯定個人:表達對他能力的肯定與印象,「我覺得你是個很不錯的人,有自己的想法」。 ★喚醒夢想:提醒他入職時曾說要在三個月內簽單,半年成為Top Sales。「也許你不適合這裡的文化,換個...
港澳台

TAIWAN PLUS大阪登場 2天吸引3萬人次體驗台灣文化

TAIWAN PLUS周末在大阪中之島公園熱鬧登場,今天湧入比昨天更多人潮,兩天預估約3萬人次。在開店1個多小時前,a-We周邊商品攤位前就出現排隊人龍,體驗夜市經典遊戲套圈圈的人龍也絡繹不絕,比想像中難控制的套圈,讓民眾驚呼聲連連。 今天雖然上午就下起陣雨,民眾依舊風雨無阻,搶購We TAIWAN吉祥物a-We周邊商品的隊伍綿延超過100公尺,就連大阪世博歐洲場館的工作人員也聞訊到場購買。 搶到頭香、家住大阪的日本民眾受訪表示,她從社群平台X看到a-We就非常喜歡,昨天也來排隊,可惜沒有搶到,非常不甘心,今天拉著朋友早早就來排隊,排了超過1個半小時,順利搶到絨毛娃娃和珍珠奶茶徽章等商品,非常開心。 除了a-We周邊商品攤位之外,春池玻璃的「透明扭蛋店」也非常有人氣。 春池計劃發起人T.A. Wu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春池的展區是運用玻璃輕工藝,去呈現各種生命力的可能性。這次大阪世博的核心主題是「生命力」,所以用小巧可愛的玻璃物件來參與TAIWAN PLUS活動,主要推出的是由方旭中設計的IP「a-We」玻璃扭蛋,以及自家工藝師創作的新作品,例如海蛞壽司、菇菇忍者等造型。 他表示,這兩天,每天開展前2、3個小時就有民眾陸續排隊等待購買,熱門款式很快就被搶購一空,特別是a-We幾乎人人都喜歡。它的造型非常有台灣特色,相信大阪的觀眾看到這麼可愛的IP都會想要收藏。 他也指出,這次參加TAIWAN PLUS是春池第一次到大阪參展,算是首次亮相。原本對日本市場並不熟悉,但這次能跟著文總,以及許多很棒的台灣品牌一起參展,力量非常大。春池製作玻璃工藝已經有50多年了,但是以前幾乎沒有接觸過日本市場,而這次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除了文創商品外,台灣美食也相當受到歡迎。來自基隆的百年餅舖「連珍」販售芋泥蛋糕卷賣到斷貨。 連珍第三代程家旭表示,昨天一開賣,攤位馬上被客人擠滿,2小時就賣出了...
港澳台

「用好的油炒番茄」哈佛醫學院推薦的10大超級食物

文/洛桑加參醫師 當你吃下一口當季蔬果、挑選冷壓橄欖油入菜、或是將白飯換成紅藜飯時,也許你沒意識到,這些選擇不只是為了健康,更是對這個世界的一種責任。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在著作《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中提到,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植物性飲食為主」不僅能有效預防慢性病,還能延緩地球資源危機。如果你願意採用這樣的健康飲食模式,全世界的醫師和糧食專家都想對你說一句:「謝謝你。」因為你不只改善了自己的體質,也讓醫療資源負擔得以舒緩。從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到部分癌症,飲食習慣的優化,是最直接有效的預防手段。 認識食物圈裡的「超級英雄」:哈佛推薦的10大超級食物 你可能已習慣多菜少肉、採取地中海飲食,但洛桑加參提醒:「還能更好。」他特別整理出哈佛醫學院推薦的十類超級食物,幫助你打造健康與永續並行的日常。 莓果類 藍莓、覆盆莓、蔓越莓、黑醋栗、桑葚、草莓——這些看似可愛的「Berry」,其實是對抗退化性疾病的一線戰力。它們富含抗氧化劑,不只養顏美容,更能保護神經系統。搭配優格吃,是洛桑加參的最愛。想戒掉洋芋片?就從藍莓開始。 深綠色蔬菜 菠菜、茼蒿、花椰菜、甘藍、地瓜葉,富含葉酸、鐵、鈣與維生素A、C,是每日不可缺的基礎防護。洛桑加參特別讚賞台灣蔬菜種類豐富又平價,是養生者的天堂。 富含Omega-3 的魚類與種子 雖然主張以植物性飲食為主,但洛桑加參也不完全排斥魚類。沙丁魚、鯖魚、鮭魚等富含Omega-3的魚,是提升心腦健康的關鍵。素食者可改選亞麻子、南瓜子、芝麻等植物性來源,一樣能補足營養。 乾果類 核桃、杏仁、榛果、腰果……這些高營養的乾果類雖熱量高,但只要少量、輪替食用,就能發揮抗發炎與強化腦力的效益。洛桑加參也提到家鄉傳統,用野生核桃配蜂蜜,有助緩解高原反應。 好的油 現代人常因外食導致Omega-6攝取過量,導致發炎體質。他建議...
港澳台

你以為挨餓會讓人生病?其實吃得少,才是細胞變強、身體逆轉老化的開始

文/洛桑加參醫師 「餓死了餓死了,我要去大吃一頓!」你是否也常聽人喊出這句話?但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出版《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時報出版)書中提到,其實餓一點,人才活得更好、更久。 他說,自己經常「讓肚子凈空一段時間」,三天、五天、七天的斷食都嘗試過,因為了解到細胞自噬如何激活新陳代謝與排毒凈化,甚至提升心靈力量。過午不食、十六小時輕斷食,對他來說都不是挑戰。更有朋友創作時習慣空腹:「肚子飽了,人就傻了,搞不出什麼好東西。」 許多研究衰老機制的生物學家與遺傳學家都指出:人類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強大,即使在困境中,也有能力修復自己、活出更好的狀態。學者們發現人體內的「去乙醯化酶(Sirtuin)」,這種蛋白質能保護細胞、增強抵抗力,更是人體自我修復與抗老化的關鍵角色。斷食啟動的細胞自噬機制,便可活化去乙醯化酶,使身體開始「吃自己」以達到修復與更新。 當你少吃一點,身體不僅不會「餓死」,還會開啟清理模式,進行如同資源回收的過程。沒有新營養進來時,細胞會主動降解老舊物質,轉化為能重新利用的小分子,再打造出嶄新的細胞。這種與生俱來的循環再利用系統,正是我們的原始祖先能夠在飢餓年代自我療愈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細胞自噬的發現者,日本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教授,也因此研究榮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國際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也曾刊登相關研究,證明間歇性斷食對健康的好處,不只是減重,更包括改善葡萄糖調節、提升抗壓力、抑制發炎反應等,在增強精神力與免疫力上都有正面影響。 有趣的是,為了研究「少吃一點是否能延年益壽」,科學家曾從老鼠剛出生開始進行飲食控制,一天喂、一天不喂。對照組的老鼠則天天吃到飽。結果發現有節制飲食的老鼠,壽命最多延長了80%。雖然不同研究間的數據略有差異,但結論一致:減少食物攝取,有助於延長壽命。 那麼,一般人可以怎麼開始...
港澳台

2小時下破130毫米…南投暴雨淹路成「黃河」 居民無奈

南投竹山今傍晚突然暴雨,由於兩小時內下破130多毫米,當地東鄉路、集山路二段等傳出淹水災情,東鄉路部分區段更是瞬間淹成了「黃河」,不少車輛不敢貿然通過,就怕車拋錨,雨勢轉小後,目前積水已消退,但令地方民眾相當無奈。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今下午5時發布,竹山鎮淹水一級警戒,其中車籠埔測站1小時雨量達78.5毫米,並警示低洼地區及道路應注意防範淹積水。另氣象署整點小時雨量資料也顯示,車籠埔測站從下午1時至晚上6時累積達175.5毫米。 然因竹山下午突然間傾盆暴雨,且在下午4至6時雨量最大,短短兩小時內就下了136毫米,由於瞬間雨量過大,集山路二段、東鄉路都傳出淹水災情,其中通往鹿谷的東鄉路部分區段甚至淹成「黃河」,行經車輛不敢貿然通過,就怕拋錨。 而在晚上近6時雨勢稍緩後,淹水道路才逐漸消退,東鄉路約在晚上6時20分恢復正常通行,但地方抱怨,該路段不用颱風來,光是下豪大雨就淹水,讓當地居民或路過民眾都相當無奈,希望別再淹水或有其他替代道路,盼公部門能改善。南投竹山午後暴雨,2小時下了136毫米,東鄉路傳出淹水災情,道路淹成「黃河」,不少車輛不敢通過。圖/取自臉書「竹山人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