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港澳台

美財政部:將與台灣展開全面稅務談判避免雙重課稅
港澳台

美財政部:將與台灣展開全面稅務談判避免雙重課稅

  資料照片:位於華盛頓的美國財政部總部大樓。(2024年9月21日) 華盛頓 — 美國財政部星期二(10月29日)宣布,將與台灣展開全面協議談判以處理雙重課稅的問題,第一輪談判預定未來幾星期內開始。台灣財政部、美國企業界都對此表示歡迎。 美國財政部在一個聲明中說,談判將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主持下啟動。 「這一行動建立在國會所展現的積極舉措之上,國會仍然是解決該問題的重要合作夥伴,」聲明說,拜登-哈里斯政府認可參眾兩院委員會為處理避免雙重課稅,包括通過《美台加快免除雙重課稅法》與《美台稅務協議授權法》草案所付出的努力。 簽署稅務協定去除雙重課稅障礙 「行政當局致力於在談判過程中與相關委員會接觸,並在透過國內稅收法典(Internal Revenue Code)批准最後協議與實施協議的立法上與國會共同合作,」聲明說。 此外,聲明也強調,一個全面的稅務協議將對美國和台灣帶來重要益處,尤其是此一行動將支持《晶元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的目標,加強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創造就業,以及獎勵在全美投資半導體和生產設施。 「它將減少台灣到美國進一步投資的雙重課稅障礙,反之亦然,尤其是對一個完整的半導體生態至為重要的小型和重型企業來說,」聲明說。 最後,聲明提到協議的文字預期將以《美國所得稅條約範本》(U.S. Model Income Tax Convention)為基礎,例如: 減少對股利、利息與版權稿費等項目的跨邊境預扣稅; 建立對暫時性跨邊境工作者的常態性稅務待遇條款; 避免未課稅所得的現代化反濫用條款; 爭端解決機制;以及 協助兩個司法管轄地稅收當局執行稅收責任的信息交流條款 美商界歡迎令人興奮正面發展 美台商業協會(USTBC)星期三也發布聲明,對美國財政部將在近期內與台灣展開避免雙...
支聯會國安案鄒幸彤申吾爾開希等海外證人視像作供被拒 質疑當局修例針對
港澳台

支聯會國安案鄒幸彤申吾爾開希等海外證人視像作供被拒 質疑當局修例針對

  有香港市民身穿印上「釋放鄒幸彤」的T恤到法庭旁聽,進入法庭時以外套遮蓋。 (美國之音照片) 已解散逾三年的香港支聯會及其前正副主席李卓人、何俊仁和鄒幸彤因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鄒幸彤向法庭申請讓身在海外的美國學者及前八九民運領袖吾爾開希、周鋒鎖、方政,以及《國殤之柱》的創作者、丹麥藝術家高志活以視頻方式作證。此申請於星期一在高等法院審理。鄒幸彤質疑,今年初23條立法修例中禁止國安案的境外證人以視像作供,認為這一修例針對她的申請,違反憲法並剝奪了法庭的酌情權。法官在聽取陳詞後駁回了她的申請。 1989年成立、至2019年連續30年在維園舉辦六四燭光晚會的香港支聯會,在《港區國安法》實施超過一年後,2021年9月底自行宣布解散,但仍被當局控告《港區國安法》下「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鄒幸彤申海外證人支聯會國安案視像作供 案中四名被告包括已解散的支聯會由破產管理處安排代表,以及67歲的前主席李卓人、72歲的前副主席何俊仁和39歲的前副主席鄒幸彤,他們因為本案被還押超過三年及兩年。 經過多次提訊及初級偵訊後,2022年完成交付高等法院審訊程序,由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李運騰、陳仲衡以及黎婉姬以中文審理,與國安法首案唐英傑、民主派初選47人案以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國安案一樣,不設陪審團,案件定於2025年5月6日正式開審。 本身是大律師的鄒幸彤在案中親自抗辯,她今年初向法庭申請多名身處海外的證人,以直播視像方式作供,三名指定法官星期一(10月28日)開庭處理,多名外國領事館職員到法庭旁聽,因為本案還押超過三年的李卓人也到法庭旁聽,他被安排在犯人欄內就座。 被還押超過三年的鄒幸彤,在獄中多次被單獨囚禁,她星期一身穿卡其色風衣、淺藍色T 裇出庭,身形比還押前消瘦很多,束成馬尾的長髮及至腰部,她早前表示,直至本案審訊結束才會剪髮。 指當局修例禁國...
強台來襲 台灣救起17名中國船員 中國海警卻連續三天擾台
港澳台

強台來襲 台灣救起17名中國船員 中國海警卻連續三天擾台

2024年10月29日上午,台灣的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發現中國大陸海警船3艘自廈門航出,另一艘自泉州圍頭往西南航行,4艘海警船在金門南方水域集結,越過台方限制水域外界線。 強烈颱風康妮逼近台灣,一艘中國籍貨輪在台灣北部外海棄船,船上17名船員全數由台灣的海巡署救起,但中國海警船卻連續3天侵擾金門限制水域。 中國巡航執法越過台海中線 如何應對北京灰色地帶行動? 中國公務船編隊駛入金門水域 擾台行動升級 台灣的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下稱海巡署)主任委員管碧玲29日夜晚在個人臉書發文稱,周二中午開始,一顆心就懸著,中國籍貨輪又在海上出狀況,船上重油、重機械、外加17名陸籍船員,這麼靠近台灣的野柳(台灣北海岸),船員生命安全、船舶可能對海洋的傷害,都是挑戰!她寫道:「又來了、又是海巡的日常。」 海巡署新聞稿指出,29日中午海巡署第二巡防區指揮部發現中國大陸籍「鈺洲啟航」貨輪於野柳岬北北西2.4浬附近滯留,該貨輪負載3座橋式起重機,且受康妮(台灣稱康芮)颱風外圍環流的強勁風力及海流影響(海象7至8陣風10級,浪高5米),因入夜後風雨逐漸增強,船長評估後決定棄船,海巡人員緊急出港救援船上17名人員。 強烈颱風康妮逼近台灣,一艘中國籍貨輪在台灣北部外海棄船,船上17名船員全數由台灣的海巡署救起。(台灣的海巡署)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
報告揭港府駐外機構滲透美國政商界
港澳台

報告揭港府駐外機構滲透美國政商界

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繼去年揭發港府利用駐外機構,直接在美國做滲透工作後,今年再發表新報告揭露港府駐外機構利用隱閉的關係網路,滲透美國地方政商界,說好中共和香港故事,試圖影響美國民間對中國和香港的印象。 在美國的港人倡議團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發表新一份的調查報告,揭露港府多管齊下,利用駐外機構和在美民間團體的隱閉關係網路,為中共和港府的形象洗白,試圖影響美國地方政商界和民間對中國和香港現狀的認知。 報告舉出多個例子,包括港府駐外機構利用資助最少10多個在美的港人協會和商會等團體,做說好中國和香港故事的工作;也透過聘用美國著名公關公司和前軍官擔任顧問等手段,借用他們在美國的關係網,趁當地團體舉辦活動的機會,做反民主宣傳。例如借用港府資助的香港龍舟節活動,宣傳2019年反送中運動破壞了香港,以及有幫派人士參與和支持反政府示威等。報告也指出,香港貿發局自2021年開始,透過資助和遊說接觸美國22個州,影響他們對香港議題的取態。 美智庫收港經貿辦資助 唱好國安法和大灣區合作 負責撰寫報告的香港民主委員會研究專員王樂知表示,新一份報告與去年的報告有不同的發現,這次看到港府不是直接出手,而是利用比較隱閉的關係網路,進行滲透和統戰美國地方的政商界,目的不僅是要說好香港故事和發放有利香港形象的訊息,最重要是為中共在美國做外宣和統戰。 王樂知說:「他們是在幫助中國做大外宣,例如我們調查的包括南加州香港商會等團體,是在幫中共的『一帶一路』做大外宣。還有,香港貿發局與一個對加州經濟和貿易政策很有影響力的智庫合作後,這個智庫的報告寫《香港國安法》沒有影響香港營商環境和受港人支持外,也支持加州與大灣區發展更密切的貿易關係,由此看到他們的工作主要是維護中國的利益,為中國做事。」 中共利用美國地方政商界不熟識中港事務加強滲透 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郭鳳儀錶示,這次調查報告顯示,中...
美國高級外交官抵台訪問 台灣官員試圖淡化特朗普的批評
港澳台

美國高級外交官抵台訪問 台灣官員試圖淡化特朗普的批評

  美國在台協會執行理事藍鶯在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在華盛頓舉辦的「慶祝中華民國113年國慶」酒會中發表講話。(2024年10月2日,美國之音鍾辰芳拍攝) 一名負責美台關係的美國高級外交官星期二(10月28日)抵達台北。與此同時,台灣官員試圖淡化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對台灣晶元產業和國防需求的最新批評,即使不同意他的說法。 美國與台灣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支持者和武器供應方。中國一直聲稱民主治理的台灣是其領土,儘管中國共產黨從未統治過台灣。 美國在台協會(AIT)、相當於美國政府在台北實際上的大使館星期二表示,其華盛頓總部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於10月28日至11月1日訪問台灣。 AIT在一份簡短聲明中說,這次訪問旨在「展現美國對台灣的堅定承諾,推進持續成長的美台夥伴關係」。 「在台灣期間,藍鶯將討論美台就雙方利益相關議題的持續合作,包括區域安全、互利互惠的貿易與投資,以及人民之間的教育與文化連結。」 美國將於下周舉行總統大選。特朗普近日再次指責說,台灣應該為國防支持支付費用,並表示台灣「竊取」了美國的晶元產業。這些言論令台灣感到不安。 「你知道,台灣偷了我們的晶元業務。他們想要我們提供保護,他們需要保護,但他們沒有為這項保護付錢,」特朗普上周在熱門播客節目「喬·羅根體驗」(The Joe Rogan Experience)中說。 台灣晶元製造商台積電(TSMC)是全球最大晶元代工廠,也是英偉達(NVIDIA)等美國公司的主要供應商。 受到特朗普言論影響,台積電的美國存托憑證(ADR)星期一(10月28日)收盤下跌4.3%,該公司在台北上市的股票星期二下跌逾2%。 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星期二在台灣立法院被問及對特朗普言論的看法,他一開始以外交語言回應表示,台美關係基...
香港特首施政報告提出「簡樸房」政策,機構質疑能否真正解決劏房問題
港澳台

香港特首施政報告提出「簡樸房」政策,機構質疑能否真正解決劏房問題

  單親媽媽笑笑與7歲的兒子目前住在一間環境較理想的劏房,她擔心「簡樸房」政策實施後,環境理想的「簡樸房」租金將會較貴。 (美國之音照片) 香港特首李家超於10月中旬公布新施政報告,提出加強劏房(分隔式出租房間)管制措施,計劃為合資格的劏房立法規管並更名為「簡樸房」。對此,關注劏房問題的非牟利機構表示,「簡樸房」的最小面積約為86平方英尺,但並未規定人均面積,也未設定起始租金。該機構擔心,此次改名並不能有效改善劏房問題,反而可能導致房東大幅加租。 「劏房」又稱為「分間樓宇單位」,是香港出租房間的一種。顧名思義就是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單位,再分間成幾個較細的獨立房間,大部份劏房位於舊式的唐樓,部份劣質劏房只有幾十平方呎,沒有獨立廁所廚房,所有租戶要共用廁所及浴室,衛生環境惡劣。 上任超過兩年的香港特首李家超,10月中公布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較受關注的政策之一,是提出較明確的取締劣質劏房措施,將會立法規管合資格的劏房並改名為「簡樸房」。 有機構指改名不等於解決劏房問題 在新標準之下,「簡樸房」的面積不能少於86平方呎(即8平方米),樓底高度不少於2.3米,每房設獨立火警偵察器,至少一扇可以打開的窗戶,並設有獨立廁所以及水、電錶等。 當局預計今年年底就「簡樸房」立法諮詢公眾,明年通過法例,最快2026年第四季決定何時執法,違規出租劏房的業主可能會被判監禁。 關注劏房問題的非牟利機構侖居社會地產董事會主席賴建國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當局日後將合規格的劏房改名為「簡樸房」,但是改名不等於劏房問題不存在,而且當局未有訂明具體的執法時間表。 賴建國說:「你(當局)不叫劏房,不等於劏房不存在,即是改個名(字)是不是解決方法,我們就覺得未必是的,而是香港人應該要住在一些什麼地方呢﹖怎樣才是一個decent(合適)一點的地方呢﹖這個反而是我們最關心,當然它(施政報告)...
香港社運人士馬俊文提司法複核 質疑《基本法》23條下國安囚犯減刑限制
港澳台

香港社運人士馬俊文提司法複核 質疑《基本法》23條下國安囚犯減刑限制

  外號「第二代美國隊長」的香港社運人士馬俊文,成為23條首例國安囚犯未能提早獲釋,他提出司法複核質疑懲教署做法違返程序公義,是23條生效後首宗司法複核, 案件10月底在高等法院完成審訊,法官預計11月底才會頒書面判詞。(美國之音照片) 綽號「第二代美國隊長」的香港社運人士馬俊文,因多次喊出「港獨」口號,於2021年被判「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成,獲刑五年。他原定於2023年3月因表現良好獲減刑提早出獄,但在出獄前兩日被告知因《基本法》23條生效,減刑不獲批准,成為23條下首例無法提早獲釋的國安囚犯。對此,馬俊文提出司法複核,質疑懲教署做法違反程序公義。此案成為23條生效後的首宗司法複核。案件已於10月23日完成審訊,法官預計11月底宣判。 23條首例國安囚犯被拒提早獲釋 引發司法複核 現年33歲的馬俊文被指2020年多次在公開示威中喊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港獨」口號。2021年11月,區域法院裁定他「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成,判刑五年九個月,成為《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第二名因該法被判刑的示威者。 馬俊文曾就刑期提出上訴,2022年8月上訴庭將刑期減少九個月至五年。他在獄中表現良好,原定今年3月25日獲減刑提前出獄。然而,因《基本法》23條草案3月23日刊憲生效,收緊國安囚犯提早出獄的條件,馬俊文在獲釋前兩日被告知不獲減刑,最早須服刑至2025年11月方可出獄,比原計劃多服刑一年半。 馬俊文不滿未能提早獲釋申請司法複核,質疑懲教署做法違反程序公義,是23條生效後首宗司法複核,案件星期二(10月22日)在高等法院開審,由國安法指定法官李運騰審理,至星期三(10月23日)完成審訊。 代表馬俊文的大律師關文渭在法庭上表示,懲教署職員3月23日通知馬俊文不能提早獲釋的時候,只是口頭通知他「3月25日唔走得(不能出獄),一年後再評估,有冇(有沒有)申訴?」,但未有...
港四所大學助解放軍研發軍用衛星 分析:利用香港規避西方制裁
港澳台

港四所大學助解放軍研發軍用衛星 分析:利用香港規避西方制裁

據美國國防情報局稱,中國目前有499顆衛星在軌運行,這個數字是2019年的兩倍多。 香港疑成中國軍事新拓展基地。本台調查發現,香港至少4所大學與中國航天軍工企業和學院緊密合作,甚至出現軍事化趨勢。香港政府亦投入數以百億元計的預算,但是官方對相關投資金額隻字不提。這包含了香港中文大學與「國星宇航」研發並成功發射的全球首顆人工智慧(AI)大模型科學衛星。有分析指出,近年來香港多次被揭發作為中國高科技與軍事貿易的中轉站,種種跡象反映香港已成為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新據點,協助中國突破西方制裁。 今年9月24日,香港中文大學首次設計和研發的低軌人造衛星「香港青年科創號」,由「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搭載,在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成功發射進入太空軌道。這是首個由香港政府全力資助和參與建造的衛星,它宣稱是全球首個人工智慧大數據模型監測衛星。該衛星將用於探測香港及大灣區的環境和地理信息,並支持防災和低空經濟發展等國家政策。 不過,美國國防政策團體詹姆斯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副研究員張昆陽(Sunny Cheung)認為,該衛星背後的作用遠不止於此。他說:「只要改造它就馬上變成軍用,因為它可以很精確地監視人、車,而(相機)級數是亞米級的精確度,達1米之內。這衛星可即時做不同分析、物件和圖像辨認、可自行決定應追蹤的對象。它有著更快的速度,對世界而言...
香港支聯會「煽顛」案明年5月開審 法官拒讓周鋒鎖等海外證人視像作供
港澳台

香港支聯會「煽顛」案明年5月開審 法官拒讓周鋒鎖等海外證人視像作供

這是首次有香港的國安法被告申請傳召海外證人視像作供,也是香港法官在修例後首次拒絕相關申請;圖為香港高等法院。 已解散3年的香港支聯會,曾連續30年在香港舉辦六四燭光晚會,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件定於明年5月6日開審。被告之一、支聯會前副主席鄒幸彤申請5名海外證人視像作供,包括前八九學運領袖周鋒鎖和吾爾開希等人,是首次有國安法被告作此申請,卻被國安法指定法官拒絕。 港終審法院再有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 為年內第5人 黎崇恩訪問澳大利亞呼籲國際營救黎智英 本身是大律師的鄒幸彤周一(28日)在法庭親自陳詞。她希望申請傳召5名海外證人以視像形式作供,包括美國著名政治學者戴蒙德(Larry Diamond)、前八九學運領袖周鋒鎖、吾爾開希,學運參與者方政,以及創作「國殤之柱」的丹麥藝術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 鄒幸彤質疑政府修例針對她   稱海外證人才可安心作證 鄒幸彤在庭上表示,自己早於今年一月提出申請海外證人作證的計劃,然而23條(《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在三月立法後,同時修訂了《刑事訴訟程序條例》第791條,規定國安案件不能讓海外證人以視像形式作供。她質疑,從立法時序來看,修例是針對她本人,批評修例造成國安案及非國安案被告的「差別待遇」。 對於港府指修例是為了排除證人被騷擾和證據被干預,鄒幸彤反指她尋找證人時,最大幹擾...
中國民眾關注台灣\”雙十\”慶典 歷史認知引發熱議
港澳台

中國民眾關注台灣\”雙十\”慶典 歷史認知引發熱議

台灣的總統賴清德夫婦及立法院長韓國瑜出席2024年的雙十慶典 10月10日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雙十節\"國慶,但中國大陸媒體和主要網站對此幾乎隻字未提。有網民通過社交媒體回顧中華民國歷史,引發輿論熱議。 中華民國113年國慶 賴清德詮釋中華民國 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 台灣在總統府前舉行盛大的慶典,台灣的總統賴清德發表了其上任後的首次「雙十」致辭。賴清德多次強調「國家主權」、「自由民主」以及人民的利益,進一步彰顯了台灣主權獨立的地位。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媒體和主要網站對「雙十節」幾乎隻字未提。然而,部分網民通過社交媒體回顧中華民國早期歷史,引發熱烈討論。 中國學者張琪當天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在網路上發布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的圖片:「過去十多年,這樣的人數迅速增加。此外,越來越多人開始深入研究中華民國歷史,甚至對五色旗(曾為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的國旗)有了更深的認識。十年前,表達對中華民國認同的人還比較隱晦,但近年來,在朋友圈和一些微信群中,這種表達變得愈加公開和大膽。」 有網民指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中的「滿地紅」成為討論的焦點。另一位網民提到,他的88歲母親心中的祖國始終是中華民國。這一觀點在網路上引起了共鳴。 中國網民在朋友圈表達雙十感慨並談論相關議題(網路截圖/乾朗提供) 部分中國民眾對政府的認同感正在改變 文史學者張琪認為,這一現象反映出中國普通民眾對政府認同的情緒正在發生變化:「由於黨化教育對抗日戰爭的敘述,以及對歷史的掩蓋與扭曲非常嚴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獲取渠道變得更加便利,人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歷史資料。中國改革的失敗讓人們開始回顧過去,特別是台灣的社會治理和政治開明,正契合了百年前創建共和最初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