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迪拜黃金交易所」暴雷前48小時:18億穩定幣被轉移

10年前 e租寶暴雷,90萬投資者血本無歸,涉資超過500億!

部分投資者到今年6月才收到了e租寶第二筆資金清退,這事件熱度還沒退,又一個披著馬甲,實質是「龐氏騙局」的金融平台翻車了?

「迪拜黃金交易所」暴雷前48小時:18億穩定幣被轉移

更離譜的是,「DGCX鑫慷嘉」在國內的「人設」是「迪拜黃金交易所分站」,平台名字還帶了DGCX。

「DGCX」英文全稱:Dubai Gold and Commodities
Exchange,中文:迪拜黃金與商品交易所。

當「DGCX鑫慷嘉」暴雷的時候,DGCX的母公司「DMCC」卻不承認「DGCX鑫慷嘉」是他們的平台。

崩盤前48小時內捲走了18億泰達幣

會員數量高達200萬

右:黃鑫

2021年3月1日,黃鑫、邵馨慷和王彥嘉註冊了「貴州鑫慷嘉」,法人為邵馨慷,其持股30%,認繳900萬元,另外兩個分別持股35%,認繳1050萬元。

2024年4月,貴州鑫慷嘉法人變更為劉海亮,他全資持有貴州鑫慷嘉,認繳3000萬元,但離譜的是,實繳為0元?

現在的「貴州鑫慷嘉」已經是註銷清算的狀態了!

時間追溯到2023年5月,「DGCX
鑫慷嘉數據」起盤,原來平台名叫「某油」,
但也許是心虛!不到4個月就把數據都挪到了「DGCX
鑫慷嘉數據」交易平台上,IP地址在美國。

鑫慷嘉也只是在2019年賣了20萬元的油品過濾設備給某家企業,然後就被大肆渲染,以此合作項目做背書去欺騙投資者。

投資國際原油、期貨等為由,線下讓會員拉親戚、拉朋友等入場,甚至拉到一定人數,還會送豪車,豪車卻是租來的道具,其實後台被操控了,連數據都是假的,離譜的是居然有人入坑!

珙縣投資風險提示

部分地區也早已發出投資風險提示!

宜賓投資風險提示

但架不住投資者做一夜暴富的白日夢,還是有人願意當「接盤俠」,以為自己不是最後一個。

大余投資風險提示

毫不誇張,在平台崩盤前的一星期里,每天還有1.2億元「進賬」!簡直太離譜。

投資者更怕崩盤,更怕資金鏈斷了,那樣就意味著錢真的打水漂了,但「護盤」無用,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鑫慷嘉還不止在貴州騙人,團隊成員分布全國各地,貴州、廣東、山東、四川、江西等省份,尤其三四線較為嚴重,多是一些個體戶、寶媽、中老年人等。

投資者們甚至還有層級之分,這就很像披著馬甲的「傳銷」手段了。

一些所謂的「團長」也早已捲款跑路了,留下自願的或被騙的成員損失慘重。

也不知道這些投資者的錢是不是大風刮來的?投資之前不會去查詢一下貴州鑫慷嘉?

最重要的一點,鑫慷嘉也被有關部門查到,平台崩盤前48小時內,他們就把價值約18億元的USDT(泰達幣)轉到了開曼群島的一個空殼公司,最後無影無蹤!

1USDT(泰達幣)約等於1美元,18億USDT摺合人民幣約129億元,如此計算,48小時就捲走了129億!

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前面瓜分、揮霍以及捲走的金額還沒合計。

據投資者曝光的黃鑫發的群消息,截至目前鑫慷嘉約有200萬名會員了。

作為頭部人員,抽佣就高達50%,剩下的50%為盈利,提現還要手續費,還從5%漲到10%,就這麼一波操作下來,最後投資者還能拿到多少回報?

而且,這些騙來的錢,通過混幣器(Tornado
Cash)一「洗」,神不知鬼不覺便蒸發了!

高層劉海亮、黃鑫等早已捲款跑路到國外了。

金融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其實早就發生了很多真實案例,無數受害者被騙的血淚史,但還是阻止不了新的詐騙案例發生,甘願當「韭菜」,交「智商稅」,最後還被做局者嘲笑。

你盯著他們的錢,他們盯著你的錢!能不能贖兌就看他們的良心了,也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金融平台、龐氏騙局披著馬甲

「收割」貪婪的投資者

張譽發

2024年8月20日,臭名昭著的張譽發落網,被泰國引渡到中國。

他布局的超1000億的騙局,足足讓3萬多名會員上當受騙!傳銷都是老套路了,都是換湯不換藥。

張譽發是馬來西亞華人,早年賺到的第一桶金,是靠倒賣摩托羅拉」大哥大」發家致富。

嘗到了有錢的滋味就一發不可收,2008年轉身開起了投資型的咖啡館,還是連鎖模式,名字叫做「紅島咖啡」。

投資者投資6000林吉特(摺合人民幣約9780.6元),咖啡館每個月就會給100林吉特(咖啡消費券),連續給5年,也就是18600林吉特。

三倍暴漲,試問誰不要這收益?只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咖啡館越開越多,張譽發直接捲走163萬元跑路了,後面東窗事發,也就是罰款了26萬元。

2009年,賊心不改的張譽發,在馬來西亞註冊了MBI集團(馬來西亞恩必愛集團),公司各種花里胡哨的業務。

2012年,MBI打起了國內投資者的主意,創建了兩個投資平台,分別是MFC遊戲理財創富平台和MTI網路傳銷平台。

依舊是「紅島咖啡」那一套,投資成為會員,只是咖啡券變為積分和虛擬貨幣。

2019年MBI暴雷,在這之前,國內有關部門就多次提醒投資者了!但伺服器在境外,只能勸一個是一個,投資者就是不信。

他們在平台上註冊會員,會費700元到 24.5萬元。

直到張譽髮捲款跑路,投資者欲哭無淚,只能眼睜睜看著錢打水漂。

有些高不可攀的金融企業

內里早已爛透了

林強

2024年10月10日,「和合系」的掌門人林強在巴厘島機場落網。

林強是誰?

曾經是海望資本合伙人之一,頭上頂著上海80後金融精英的頭銜,大學本科以及碩士EMBA畢業於上海交大本科兼碩士EMBA也就算了,還有北大DBA博士學位。

打工履歷也是驚人,前」東家」們是國泰君安期貨、中航期貨、中原期貨。

隨便一條甩出來,也足以讓富豪們把錢交給他打理。然而,當錢多了林強就動了不該有的心思,誰能想到這一盤棋,林強布局了8年。

林強的「和合系」,分別是和合首創、和合資管以及和合期貨,總共持有3張金融牌照。

2024年4月9日,和合首創暴雷,投資者不能兌付了,前面還東一塊西一塊的兌付給投資者5.1億元,沒想到只是先安慰,真正放大招在後面,還有47.46億不能兌付。

林強則借出國團建,捲款跑路了,留在了國外再也沒回來,把爛攤子交給公司高層。

林強在國外也不安分,用騙局「收割」了5萬多人,涉資高達14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989億元)。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再精明的林強也算不到自己也會有栽的一天。

2024年7月29日,貴州金融巨頭「中天金融」也不得不申請破產重整,同年8月30日,債權人也同意了,同意錢不一定拿的回,不同意錢肯定拿不回。

想當年「中天金融」的創始人,人稱「羅半城」,靠房地產發家致富,沒想到走了金融這條賽道,盡頭是窮巷!曾經的「貴州首富」變成「貴州首負」,實在是唏噓。

截至2024年月底,中天金融負債高達1516億元!掏空家底也就是只有1208億,已經是資不抵債了。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天金融手上持有兩張金融牌照。

擁有一張金融牌照已是同行夢寐渴求,兩張則是天花板級別了。

債權人同意大概率也是因為這兩張「金牌」。

並不是所有的金融巨頭都能跟「中天金融」一樣幸運,若扛得住依舊還能有機會重新回A股。

小眾平台也有風險

用戶需謹慎

不僅是金融平台頻繁踩雷,還有一些小眾人群使用的平台也是頻繁崩塌。

今年5月,廣州某網約車平台暴雷,數百名網約車司機不能提現,只能組隊通過建群維護自己的權益,拿回自己的血汗錢。

其實早在2024年就已經有跡象,為了碎銀幾兩,依舊有很多網約車司機存在僥倖心理,還在這個平台接單,直到真的被忽悠了。

該平台聲稱沒有跑路,只是換了負責人,但司機提現的事是一口都不提也不解決,留下網約車司機們有苦說不出,這背後有多少家庭正等著這筆錢活著啊!

家政平台「某家庭管家」
沒想到這個10年家政平台也涼了,要知道用戶還是比較認可「某家庭管家」,服務好,回頭客多。

但即便如此,這個面向高凈值家庭的家政平台,也架不住資金鏈斷了導致經營困難,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更別提用戶在裡面充的錢,少的幾千元,多的十幾萬。

再者便是健身館、美容洗髮店、蛋糕店、汽車4S店跑路,留下一眾會員風中凌亂,這些店基本都設置了會員儲值卡,跑路之前悄無聲息,還慫恿會員充值,直到門店關了,輕則幾百元,重則幾萬元。

雖然有這麼多平台、店面頻繁翻車,但還是有很多人不長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