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8 10 月

全球都在「搶」,這個金屬的價格…能瘋多久?

隨著國際金價突破每盎司4100美元,黃金今年以來價格漲幅已超過50%。值得注意的是,黃金領銜的有色金屬板塊,近期表現同樣強勢。

其中,銅作為「工業晴雨表」格外引人關注。近期,隨著上游供應端擾動明顯,全球進入了「搶銅模式」——10月以來銅價持續高位運行,一度創下15個月以來的新高。

賺錢效應更明顯的資本市場,有色金屬板塊今年以來格外亮眼,其漲幅甚至領先於半導體、硬體設備,銅板塊更不乏紫金礦業、江西銅業、洛陽鉬業等翻倍牛股。

銅的潛力似乎不止於此,高盛更是將銅稱為AI時代的「新石油」。熱錢涌動之中,銅還能被瘋搶多久?

全球都在「搶」,這個金屬的價格...能瘋多久?

圖/圖蟲創意

「新高」背後

持續高位的價格,成為全球「搶銅」的一個重要縮影——10月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一度創下15個月以來持續高位;國內方面,滬銅主連合約9月30日收盤報83265元/噸,創下2024年6月以來新高。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近期銅價快速上行並創出多月新高來自三個結構性原因:供需缺口擴大,AI算力與全球電力投資拉動銅需求;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美元貶值;避險情緒升溫,金銀比價帶動銅價。

而近期銅價的急漲,直接原因是供應端的「黑天鵝」事件。

國慶前夕,印尼Grasberg銅礦因事故停產致供應中斷。該礦區是全球主要的銅礦和金礦產區之一,每年銅產量相當於全球總產量的約3.5%。而有業內人士解釋,因為銅的供需本處於緊平衡的狀態,即便是1%左右的供給變化,也可能會導致供不應求。

基於此,高盛等機構將此事定性為「黑天鵝」,並預計未來12個月至15個月內將造成50萬噸的銅供應損失,佔全球2%,產能最快2027年恢復。

不僅是礦端「短缺敘事」被強化,從需求端看,全球顯性庫存處於歷史偏低水平。國內「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疊加產業政策扶持,使得電網投資、新能源及家電等領域對銅的剛性需求形成支撐。

進一步看,近日銅價上漲也並非簡單的短期波動,而是中長期的趨勢使然。

「銅是未來的新石油。」高盛在今年9月25日發布的研報里如是形容。高盛指出,電網升級、AI與新能源三大需求形成「三重共振」,正在重塑銅的需求格局。

銅不僅是簡單的工業金屬,更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尤其在新能源和算力領域的關鍵作用愈發凸顯——新能源汽車用銅量是燃油車的數倍;AI的運轉根基是算力,而算力的實現從晶元到電網都高度依賴銅。

但銅的供應,卻難以「跟上」需求的爆髮式增長。高盛在研報中指出,新銅礦勘探開發周期長達5到10年,過去十年投資不足導致2025至2030年全球銅礦供應年均增速僅1.5%,疊加智利、秘魯等主產國的地緣政治風險,供需缺口持續擴大。

更深層看,銅的金融屬性也在本輪行情中有了生動顯現。

銅和黃金同屬有色金屬,價格走勢和宏觀基本面密切相關。期貨行業資深人士、西安交通大學客座教授景川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對於銅來說,金融屬性與美元流動性重新主導其定價邏輯——銅與黃金、比特幣構成的「再通脹組合」交易頻次增加,美聯儲政策路徑、美國實際利率及美元指數對銅價的瞬時衝擊效應明顯放大。

「國際金價刷新4100美元/盎司紀錄,白銀突破50美元/盎司,大宗商品整體獲得對沖『硬資產』資金流入,銅作為『經濟晴雨表』被同步增配。美元回落、風險情緒升溫的宏觀預期,直接推升銅的金融屬性溢價。」景川解釋。

股價狂飆

資本市場對銅的反應,甚至更為強烈。受產品漲價、下游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近期多家有色金屬板塊上市公司股價出現明顯異動。

以10月9日為例,A股市場有色板塊集體爆發,掀起漲停潮,其中,江西銅業、北方銅業、紫金礦業、洛陽鉬業、山東黃金、贛鋒鋰業等16隻個股漲停。

而拉長時間維度,2025年以來至10月14日,有色金屬板塊漲勢強勁,板塊漲幅為69.34%,甚至領先於火熱的半導體(漲幅56.76%)板塊。

對此,王紅英直言,有色金屬板塊上市公司過去一段時間保持較為穩健的上漲行情,直接得益於黃金、銅等相關金屬價格上漲帶來的公司營收增長與利潤提升,進而推動相關板塊股價進一步走高。

具體看,銅板塊概念股涉及銅礦開採、冶煉、加工及應用等多個環節。其中有代表性的上市企業包括全球第四大銅礦企業紫金礦業,國內陰極銅生產龍頭、銅資源儲備居首的江西銅業,擁有剛果(金)TFM、KFM等頂級銅鈷資源的洛陽鉬業等。

這些有色板塊的龍頭企業,在今年實現了業績與股價的雙重爆髮式增長。

以紫金礦業為例,截至10月14日收盤,其A股年內股價漲幅達99.47%。公司同樣在今年9月實現港股上市,上市首日股價即暴漲超60%。對應業績來看,2025年上半年紫金礦業營業收入1677.11億元,同比上漲11.50%,歸母凈利潤232.92億元,同比上漲54.41%。

再看江西銅業,今年以來公司A股股價漲幅達92.41%,港股股價漲幅更是高達179.89%。從業績來看,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569.6億元,同比下降4.9%;歸母凈利潤為41.7億元,同比上升15.4%,實現「減量增利」。經營而言,公司陰極銅、銅加工產品、白銀等主要產品產量均同比增長,經營現金流凈額為28.71億元,同比增長159.2%。

不可忽視的是,銅業股市場情緒的升溫,也來自政策層面。

2025年1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正式聯合印發《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充分體現了銅產業對製造業重點產業鏈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於2025年8月28日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
年有色金屬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左右。

更進一步看,這些政策旨在通過淘汰落後產能、推動現有產能降本增效、提高行業准入門檻等方式,優化銅冶煉行業的產能結構,促進銅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因此被視為行業「反內卷」的重要信號,這同樣在一定程度上為有色板塊的估值提供想像空間。

波動加劇,注意投資風險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銅價的漲勢還能持續多久,或者說,銅價有可能對標黃金、走出持續猛漲的行情嗎?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即便是長期的供求邏輯缺口明顯,短期來看銅也不盡然「穩了」。高盛研報提示,雖然長期看好銅價,但認為市場短期內仍將保持供過於求,短期價格上行空間受限。

另一方面,市場始終存在不確定性波動。就在10月11日,銅價迎來「暴跌」,10月1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威脅「若中國不撤銷金屬出口管制,11月1日起對華全部商品加征100%關稅」,當天LME銅盤中一度暴跌逾5%。

王紅英分析,銅價在上漲後出現大幅下跌,直接原因是短期內政策等外力影響:特朗普近日針對中國金屬出口管制措施表態將進一步提高關稅,導致市場預期反轉;市場一方面存在供給缺口,另一方面庫存銷售因關稅影響出現滯緩,從而導致銅價暴漲後暴跌。

與銅價「同此涼熱」,有色板塊相關上市公司亦受到較大影響,銅業股高位回踩,甚至一度出現較大跌幅。王紅英提示,短期銅價的震蕩,也導致該板塊上市公司出現較大的短期震蕩行情,因此投資者在對相關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時在市場風險之外,也應注意短期的價格風險。

比如江西銅業在2025年半年報提示風險稱,由於銅、黃金、白銀等金屬的資源稀缺性,受全球經濟、供需關係、市場預期、投機炒作等眾多因素影響,價格具有高波動性特徵;洛陽鉬業亦提示,公司主要運營項目分布於中國、剛果(金)和巴西等國家和地區,要面臨一定的地緣政治及政策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

不過,回歸到銅的基本面,其上漲趨勢仍在。王紅英判斷,從結構性因素看,中長期銅市場仍大概率維持較穩健的多頭態勢。

方正證券判斷,預計2025年四季度銅礦供給增速可能轉負,2026年行業供給緊張格局基本確定,短期供給擾動成為核心催化劑,中長期邏輯順暢,看好銅價上漲趨勢。

「長期看,新能源用銅佔比將由11%升至25%,銅礦公司自由現金流持續改善,板塊『周期公用事業化』估值重塑尚未結束,回調後仍有一定的戰略配置價值,但投資者仍需注意其中的市場波動風險。」景川補充。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