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的三季報有幾個關鍵數據:凈銷售額為75億歐元,同比基本持平,系統設備收入(也就是光刻機)為56億歐元,凈利潤達21億歐元。
這一個季度設備核心收入還是靠DUV,貢獻34億歐元銷售額,EUV為21億歐元,但是隨著主要晶圓廠都在追2nm及更先進位程,所以新接的54億歐元訂單當中,EUV系統佔36億歐元,未來這個趨勢可能會更加明顯。
用ASML自己的來說,增長動力有兩個,其一行業對先進位程的需求,其二,行業對AI產品的需求。
ASML首席執行官傅恪禮表示,過去數月半導體行業的「積極消息流」正在削弱不確定性。
其他一些核心的數據:第三季度毛利率為51.6%,基本在51-53%的區間上下波動,非常穩定,意味著此前關稅對成本影響的擔憂沒有成為現實;研發投入11億歐元,較上年同期略增。
ASML對今年四季度的展望樂觀了很多,預計凈銷售額將在92億至98億歐元之間,環比增長顯著;毛利率維持在51%至53%區間。
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悲觀態度明顯,當時在電話會議上,管理層的態度是晶元市場需求疲弱「持續到2025年以後」,且放緩影響了每一個客戶。
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是,受出口管制的影響,中國大陸客戶囤貨基本告一段落,超常增長周期已接近尾聲。
ASML管理層預計,2026年在華銷售額將顯著下降,從2024-2025年的歷史高點回歸「更合理水平」。這一調整被視為周期性正常化,而非結構性下滑。
另外,由於大陸市場以高毛利的DUV為主,訂單下滑有可能會侵蝕ASML的毛利率。
「從產品結構來看,銷往中國大陸的浸沒式設備毛利率較高,因此業務下降會帶來一定稀釋效應。」ASML管理層表示。
與此同時,AI浪潮正在重塑全球晶元投資結構。
ASML強調,越來越多客戶正進入AI相關邏輯與存儲晶元市場,客戶集中度下降,有助於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公司認為,AI應用的高商業價值足以支撐晶元製造商加速遷移至更先進節點,從而持續拉動對EUV及High-NA光刻機的需求。
此外,ASML宣布已向生成式人工智慧公司Mistral
AI投資13億歐元,持股約11%。雙方將合作在光刻機控制與製造優化中深度嵌入AI演算法,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開發成本,並增強客戶晶元良率。
在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傅恪禮與首席財務官羅傑·達森進一步解讀了公司對2026年前景、中國大陸市場調整、AI驅動的先進位程需求以及EUV與High-NA產能規劃的最新判斷。
以下為電話會議問答(精華版):
問:你們提到「行業積極動態有助於降低不確定性」,能否進一步說明?ASML第三季度獲得54億歐元訂單確有幫助,但單季度訂單並不足以完全覆蓋2026年的產能安排。目前公司對2026年的整體產能需求是否有更明確判斷?客戶是否就未來幾年需求提供了更具體的說明或備忘錄?
答:首先,我們所謂的「積極動態」,主要指AI基礎設施領域接連出現的利好消息。業內普遍知道,這類消息通常不會立即轉化為ASML的訂單,中間存在一定的滯後周期。但綜合來看,這些公告為AI相關市場的未來增長積累了非常積極的潛在機會。
其次,越來越多的客戶將從AI機遇中受益,這是一個重要變化。要響應AI基礎設施帶來的龐大需求,市場必須具備足夠的產能,而更多客戶進入邏輯晶元和DRAM等領域,對行業的長期發展是重大利好。至於這些趨勢對2026年的具體影響,目前仍難以精確評估,預計只有部分效應將在明年顯現,其餘部分仍為時過早。
問:過去幾年中國(大陸)市場是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但你們提到2026年在華業務將顯著下滑。是否因為當前DUV出貨仍在延續3至6個月的高峰,之後前景不明?這種判斷是否偏保守?是否已對2026年全年形成完整預判?
答:我們目前對市場的可見性與去年同期大致相當。過去兩三年,中國大陸業務規模處於異常高位,這並非長期可持續狀態,而是周期性強勁的表現。基於當前預判,我們認為2026年市場將回歸更合理的水平。
問:鑒於ASML設備交貨周期較長,如何看待2026年的營收與訂單穩定性?對2027年是否已有初步判斷?
答:關於2026年,我們已給出評論;而就2027年而言,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過去兩個季度訂單表現強勁,但這種連續穩定的訂單流屬於反常現象。ASML一貫認為訂單存在周期性波動。總體而言,過去幾個月行業消息整體偏向積極,尤其在中期維度,但要將這些利好轉化為對2027年的具體預期,還為時尚早。
問:從長期看,有觀點認為當技術從6F²架構升級到4F²架構時,EUV光刻層數量會減少,從而對EUV業務構成負面影響。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答:這是我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簡而言之,這種擔憂沒有根據。從6F²轉向4F²架構後,EUV層數並不會減少;事實上,在4F²架構完全過渡後,EUV層數預計還將繼續增加——這一判斷基於我們與客戶的多次深入溝通。
此外,4F²架構結構更複雜,需要更先進的光刻掩模,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利好先進DUV業務。因此,4F²架構對ASML而言並非壞消息,我們非常期待其落地。
問:展望2026年,業績增長更多將受DRAM領域推動,還是邏輯晶元領域?或是來自AI基礎設施的需求?
答:實際上是兩方面共同推動。上季度提到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源於關稅政策不明朗,目前這方面已有更多清晰度;另一方面,過去的不確定性曾導致客戶難以制定產能擴張計劃,如今這種顧慮正在消退,為我們能對2026年做出更明確預期提供了基礎。總體而言,「領先節點領域的積極信號推動2026年EUV業務增長」的判斷,同時與DRAM和先進邏輯晶元領域相關。
問:目前AI基礎設施領域勢頭強勁,行業提到DRAM技術路線圖規劃至90萬片產能,並估算未來EUV需求可能超過1000台(約為當前產能兩倍)。據稱目前DRAM生產中約有30台EUV設備在運行,若據此推算,DRAM領域未來或需約65台EUV設備,再加上邏輯與High-NA需求,ASML是否有足夠EUV產能滿足2030年前的潛在需求?
答:我們通常不會陷入具體數字計算。對於重大行業公告,我們會保持謹慎,並評估其對實際產能需求的真實轉化。值得強調的是,客戶群體正在擴大,這一點極為重要。無論如何,市場都需避免產能受限。過去兩季度我們一直在為增長做準備,2026年的EUV業務將更強勁,公司也在有針對性地擴充產能與長期規劃。目前我們對滿足未來需求沒有擔憂。
問:目前幾乎每天都有AI產業鏈相關公告。你們曾表示這些公告構成「理論訂單儲備」,但並非實際訂單。作為關鍵供應商,ASML是否可能成為市場瓶頸?供應鏈(包括客戶)是否已充分準備,以避免2027年或2028年出現產能受限?
答:行業內沒有任何公司能將公告直接轉化為未來具體需求。我們從2022年的經驗中學到,要保持充足準備與高度靈活性,因為市場可能迅速波動。過去幾年我們做了大量前置準備,包括提前儲備長周期零部件。
總體而言,公司在長交期物料上投入充分,對短交期物料則需與客戶保持密切溝通,以便及時啟動供應鏈和招聘人員。目前我們的靈活性顯著高於過去,但客戶給予充足準備時間同樣
關鍵,以確保我們能在既有框架下提升產出、完善供應鏈並擴充團隊。
問:你們提到2026年中國大陸市場將明顯下滑,這主要是因為客戶對需求不確定而暫緩下單,還是客戶明確表示終端市場已飽和、將減少採購?
答: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在消化大陸市場的訂單積壓。過去幾年銷售額之所以居高,是因為補償此前的供應缺口。一年前我們就指出,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額將逐漸與積壓訂單佔比(當時約20%)更匹配。
事實證明,2025年銷售表現超出預期,但核心判斷未變:中國大陸市場主要聚焦主流邏輯晶元,目前銷售水平相較於正常主流市場顯著偏高,因此預計2026年將出現明顯回落。這一判斷基於我們對市場的理解及與客戶的持續溝通。
問:雖然尚未提供2026年毛利率指引,但考慮到中國大陸業務減少、EUV業務提升以及High-NA設備佔比上升,是否可以預期毛利率整體提升?
答:具體數據將在2026年1月公布。從產品結構來看,銷往大陸的浸沒式設備毛利率較高,因此業務下降會帶來一定稀釋效應;但EUV業務增長將對整體毛利率形成正面推動。另一方面,High-NA設備在收入確認上將對毛利率造成一定稀釋。
此外,已安裝基礎中的升級業務對毛利率貢獻顯著。這些因素的綜合變化將決定2026年的毛利率走勢,其中產品組合與已安裝基礎的構成將是主要驅動。
問:目前AI晶元製造商正在更積極布局未來先進節點,這與此前「他們通常避開最前沿節點」的做法不同。隨著AI晶元迭代加快,這對ASML有何影響?
答:去年11月我們就提到,更多AI應用將推動對先進邏輯晶元與先進DRAM的需求,但這一趨勢全面顯現仍需時間。目前AI應用的商業價值足以支撐客戶向更先進節點遷移,儘管晶圓成本更高,但AI帶來的收益足以覆蓋。這改變了過去行業依賴移動設備的邏輯。
以前業內對「是否有必要推進下一個先進節點」存疑,導致部分節點進展緩慢。而現在,邏輯晶元領域200毫米節點的加速量產,首次驗證了AI驅動帶來的結構性轉變。我們預計該趨勢將持續,雖然尚未出現顯著加速跡象,但客戶群體正在擴大,競爭也將愈發激烈,可能進一步加快行業節奏,這是未來一年值得密切關注的方向。
問:AI的確帶來增量投資,但邏輯晶元領域的客戶高度集中,一家客戶主導所有領先節點投資,是否會加劇訂單、積壓及季度營收波動?「AI帶來增量但限制預判清晰度」這一理解是否準確?
答:你的表述是正確的。我們此前也討論過這一問題。公司對可見性與定價權沒有擔憂,真正的風險在於:若僅有單一客戶主導市場,可能造成整體產能受限,因為該客戶的產出能力將決定市場規模。這種擔憂已超出ASML本身範疇。
值得慶幸的是,過去幾個月的重大變化是「更多客戶進入AI相關邏輯與DRAM領域」,這對整個行業及ASML而言都是重要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