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 11 月

習近平含蓄警告各國:不要站隊美國限制對華貿易

作為亞太經濟峰會事實上的地緣政治重量級人物,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周五積極爭取各國對華貿易和投資,同時也含蓄地發出警告,不要加入美國削弱全球對中國供應鏈依賴的努力。

由於特朗普在一天前離開韓國,習近平成為在慶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領導人。在會議開幕時,習近平微笑著與前來問候他的各國領導人以及經濟和財政部長們握手。

利用自己處於聚光燈下的時刻,習近平向在場各國推介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業大國,在場的包括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東道主韓國的領導人。(但並非在場的所有人都容易被說服。)

他與最近遭到特朗普冷遇的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會晤並向其發出訪華邀請。他甚至與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進行了看似坦誠的會談。後者是一位公開批評中國的政治人物,她的立場似乎顯示了習近平外交努力的局限。

稍早在峰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呼籲加強產業供應鏈合作,這對西方試圖推動工廠擺脫對中國依賴的做法做出了隱晦的批評。他表示,中國將「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延鏈』而不是『斷鏈』」。

在另一場由中國代表代為宣讀的面向商界領袖的講話中,習近平也不點名地批評了美國,表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應當「反對保護主義,抵制單邊霸凌,防止世界重回叢林法則」。

然而,中國近期的舉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一呼籲團結的姿態。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提出了全面收緊稀土礦物出口管制的新規,這將使北京對其他國家擁有異乎尋常的影響力。中國掌握著全球約90%的稀土供應,而稀土對於幾乎所有現代技術的生產都至關重要,包括半導體、電池和飛機等。

雖然中國實施稀土管制是為了回應美國的貿易措施,但此舉已引發多國警覺。

習近平是在可謂外交高點上抵達此次區域峰會的。就在前一天,他與特朗普進行會談並達成了貿易休戰協議,更重要的是,中國同意暫緩實施新的稀土出口管制。特朗普在會後幾乎不吝讚美之辭,這在無形中強化了習近平希望塑造的追求穩定、穩健掌舵的領導人形象。

不過,習近平周五或許遇到了更為公開批評中國的談話對象——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向媒體表示,她在會談中提出了日本對稀土出口管制的關切、東海領土爭端,以及以間諜罪羈押日本公民問題。

她表示,她已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軍事化行為,以及在香港和新疆地區的人權侵犯表達了「嚴重關切」。

「確實存在尚未解決的問題和意見分歧,」高市早苗說,「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直接、坦率地溝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副教授駱明輝表示,中國的稀土管控是「在中美經濟衝突背景下進行的一種地緣政治籌碼運用,此舉必將引發各方關注」。

復旦大學中美經濟關係專家宋國友則為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辯護,稱其是對美國對華關稅以及對美國技術限制的必要回應。

「這些舉措已經擾亂了區域貿易和生產的流動,」宋國友說,「這正是中國呼籲各方共同努力以維護這些供應鏈穩定順暢運行的原因。」

宋國友還表示,習近平關於供應鏈的講話是在提醒各國政府不要效仿美國濫用關稅工具、實施出口限制及過度渲染國家經濟安全風險的行為。

「在此之前,稀土供應鏈的穩定是大多數區域成員關注的問題嗎?」宋國友說,「顯然不是。那麼,它什麼時候成為問題的?是在美國持續對中國實施貿易打壓和出口管控之後。」

習近平在慶州以南約80公里的釜山與特朗普舉行會晤,促成美國下調部分對華商品關稅、暫停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並推遲了將阻礙更多中國企業獲取美國技術的出口管制措施。

作為交換,中國同意恢復採購美國大豆,並暫緩實施稀土出口新規。美國表示,中國還同意採取更多措施遏制芬太尼前體化學品流入。

新加坡的專家駱明輝指出,習近平利用這一論壇推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務實合作」。

習近平特別提及「一帶一路」這一中國全球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兩個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些合作框架將有助於中國應對美國將中國企業排除在國際貿易體系之外的努力。

許多地區國家深陷華盛頓和北京的角力之中。分析人士表示,這些國家最好的選擇往往是同時深化與雙方的關係,以期獲得更多利益。

就在上周,特朗普與泰國、柬埔寨、越南和馬來西亞簽署了貿易協議,而中國則升級了與東南亞11國集團的貿易協定。

「這是東南亞國家一貫的做法:採取一切必要的調整,確保與美國和中國保持穩健的關係。」」美國前貿易談判代表、現任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斯蒂芬·奧爾森表示。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