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富市:一位「讓日本冷靜下來」的政治家走了
身材高瘦、性格隨和、帶有祖父般的氣質,灰白眉毛濃密而凌亂——這是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留給外界的第一印象。 這是2007年3月19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村山富市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路透
1995年8月15日,這位溫厚的左翼政治家用不到五分鐘的「村山談話」,反省日本的殖民統治與侵略行為,向戰爭受害國由衷道歉,在日本戰後史上刻下濃重一筆。
2025年10月17日上午,村山在大分市一家醫院去世,走完其跨越世紀的一生。
村山印記
1924年3月,村山出生於大分市一個普通的漁民家庭,家中共有11個兄弟姐妹。
1946年,22歲的村山從明治大學畢業,返鄉加入「漁村青年同盟」,投身地方工會組織,後加入左翼政黨社會黨。
他從大分市議員、縣議員做起,直到1972年首次當選國會議員,正式步入國家政治舞台中心。此時,他已48歲。 村山議員時期的資料照片
在國會眾議院,村山默默耕耘20餘年,在社會保障領域積累深厚經驗,但全國知名度不高,從未擔任內閣職務。
然而,命運很快為他開闢了新的舞台。
1993年9月,他出任社會黨總裁,首次成為全國矚目的政治人物。
1994年6月,自民黨一黨長期政權崩潰,70歲的村山通過三黨聯合政權成為首相。
他也是1947年日本憲政體制確立以來,首位社會黨出身的首相。上任當天,眾議院禮堂掌聲如雷。
村山曾說,「我從未想過自己能當上首相,很多人在背後推著我……所以我覺得只是個巧合」。
但在很多政界人士眼裡,村山當選並非偶然——他不以個人魅力取勝,也不煽動人心,卻是政治危局中的穩妥方案。
他倡導「親民政治」,推動設立慰安婦支援基金、制定《原子彈受害者救濟法》,在日本政壇留下溫情印記。
1995年,二戰結束50周年,村山迎來政治生涯的高光時刻,也是日本戰後政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5月,他訪問中國,成為首位在任時參觀盧溝橋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日本首相,並題下「正視歷史,祈求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