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的任性妄為,正在毀掉娃哈哈
正因為是剪不清、理還亂的「歷史遺留問題」,就要多講現實,少談歷史。解決娃哈哈問題的關鍵,不是爭論「歷史」的是非曲折,而是尋求現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宗馥莉接手娃哈哈後,家事、「司事」風波不斷,備受關注。
在一年不到的任期內,她對娃哈哈商標權、供應鏈的「體外循環」轉移,更是備受爭議。反對「國有資產流失」的呼聲很大,同情者則認為國有股份是不合理的「歷史遺留問題」,試圖從所謂「經濟學角度」為其辯護。其中的是非曲直,應該辨明。
01
宗慶後時代娃哈哈集團的供應鏈分為集團直營和外包代工。外包代工的主力是宏勝集團,也就是所謂的「宏勝系」,占娃哈哈總產能的三分之一。此外還有「三捷系」等「山頭」。這些體外循環的「山頭」背後,都和娃哈哈集團的股東、高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也就是說本質上都是「關聯交易」。
供應鏈外包的關聯交易在大型企業經營中很常見,也不違法,大可不必因國資存在過於敏感。關聯交易難免會產生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利益輸送,只要不影響企業本體的正常經營,也不必有道德潔癖地揮舞「國有資產流失」的大棒。
但是,宗馥莉的「吃相」未免太難看了點。
接班後,她把娃哈哈的供應鏈轉移到了自己百分百控股的「宏勝系」,也拿走了娃哈哈集團的絕大部分利潤。2024年宏勝凈利潤達47.67億元,而娃哈哈集團凈利潤暴跌98%,僅有1871萬元。此消彼長,令人髮指。
這樣堂而皇之、赤裸裸的關聯交易不當攫利,要是擱在歐美國家,早就被其他股東告上法庭了。這種關聯交易固然不必強調「國有資產流失」,但也不能以所謂的「歷史遺留問題」辯護。
那麼,宗馥莉試圖把歸屬娃哈哈集團的 387
件核心商標歸屬集團轉移至自己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又是怎樣的性質?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的特殊情況,就能「同情和理解」呢?
也不行。
02
註冊商標屬於知識產權,其歸屬的確要從產權角度分析理解。這在法理上不存在爭議,娃哈哈的品牌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