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抗戰期間,湖南戰事極為激烈,1943年開羅會議舉行前後的常德會戰,更是國軍與日軍拚搏的焦點,國軍在常德會戰的勝利,有助於中國的國際地位,目前常德市有常德博物館等展館展出相關文物,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也仍矗立在市內。
1943年11月初至12月底(另一說是到1944年1月初),歷時50餘天的常德會戰爆發。日軍當時為牽制國軍反攻緬甸、打通中印公路的兵力,集中約5個師團、4個支隊共8萬餘人的兵力,在日軍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的指揮下,對常德地區發動進攻。守衛的國軍參戰部隊有15個軍,約20餘萬人,涵蓋第九戰區與第六戰區兩大戰區,堅守常德城的是代號「虎賁」的國軍第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
此次會戰,國軍損失慘重,且一度失守,但在反攻後仍奪回常德城,第五十七師8500餘人打到僅剩下80餘人,會戰總計國軍傷亡3萬9,000餘人,日軍傷亡2萬3,000餘人。平民死傷也相當慘重,常德城早在會戰前就被日軍用鼠疫進行細菌戰攻擊,百姓早已死傷7,000餘人,加上後來的會戰廝殺,整座城市幾乎全毀,雖然有國軍提前轉移百姓,仍造成重大衝擊。常德博物館館方統計,會戰期間被殺害的平民共有5.9萬餘人,被搶走5.4萬餘人的壯丁,燒毀5萬多棟房屋。
抗戰時的常德,轄9個縣,人口340萬,是重要兵源地,同時年產水稻2,600萬石,佔全省三成,年產棉7,000噸,佔全省五成。常德是第九戰區戰略後援地,也是第六戰區的戰略要地,由於常德保衛戰的戰略意義重大,被稱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會戰進行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以此電示蔣中正的面諭,要求余程萬務必守住。
常德會戰進行期間,中美英三國元首11月22日至26日在埃及開羅舉行開羅會議,會後發表的開羅宣言,昭告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