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4 8 月

港澳台

身處台海緊張局勢中心的台灣緊盯美國大選進展
港澳台

身處台海緊張局勢中心的台灣緊盯美國大選進展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左)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哈里斯 2024 年 10 月 31 日都在內華達州舉行競選集會。 華盛頓 — 下周二(11月5日)就是美國大選投票日,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投票的結果,看看誰將是美國下屆總統。目前選情緊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間的選戰進入最後階段,雙方爭鬥激烈,選情難分高下,兩人在內政外交上立場南轅北轍更讓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很多國家忐忑不安。 台灣與許多美國盟友一樣,也以忐忑不安的心情關注和等待美國大選的結果。 台灣並不是美國此次選戰中的一個重要話題,但是與台灣一水之隔而且時刻不忘吞併和統一台灣的中國大陸卻是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在選戰中面對的一個重要政策議題。 「我們非常關心美國大選,因為美國是我們最重要的盟友,」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在接受美國《國會山報》(The Hill)採訪時表示。 「我們當然對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非常、非常(感興趣),但是如此表述之後,我還要說,支持台灣現在(在美國)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吳志中說。 美國兩黨和歷屆政府都相當挺台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也曾大力支持台灣,不僅在當選後破天荒地與當時的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讓北京氣得跳腳,而且任內不顧北京的反對和抗議,一再批准向台灣出售先進的武器裝備。 但是特朗普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台灣的台積電「竊取」了美國的半導體晶元產業。更嚴重的是,他數次公開表示,台灣尋求美國的保護,就必須繳納「保護費」。特朗普甚至在援助烏克蘭抗擊俄羅斯侵略問題上都「心不甘、情不願」。 這一切讓台灣人擔心,如果特朗普在星期二的大選中獲勝,再次入主白宮,而中國大陸又在他任期之內的2027年攻打和奪取台灣...
台灣軍方人員在美軍基地接受「海馬斯」訓練 照片及名單遭中國網民轉貼引風波
港澳台

台灣軍方人員在美軍基地接受「海馬斯」訓練 照片及名單遭中國網民轉貼引風波

  資料照片:美國士兵在澳大利亞昆士蘭一個基地裝載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2023年7月26日) 華盛頓 — 台灣陸軍人員在美軍基地接受「海馬斯」高機動性火箭彈藥系統(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 HIMARS)訓練,美軍臉書專頁貼出內容和照片後被中國網民微博轉發,不僅公布照片還有台灣受訓人員名單及官階,事件在台灣引發風波,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星期五(11月1日)說,台灣採購海馬斯為公開信息,但還是會向美方反映希望美方多加註意,如今該臉書專頁已不見相關貼文和照片。 台灣採購29套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預訂2027年接裝完畢,今年夏天派遣陸軍人員到美國奧克拉荷馬州錫爾堡(Fort Sill)進行三周操作訓練。錫爾堡是海馬斯火箭炮系統訓練中心,該中心在其臉書專頁「Critz Hall, Fort Sill, OK」上貼出了美軍在這三周期間與台灣、羅馬尼亞及愛沙尼亞軍方人員共同訓練,以及他們各自代表的國家和地區的旗幟照片,數百張照片中包含了每一位受訓人員完成訓練後獲頒結訓證書的照片,他們的姓名以及官階。 台灣軍隊在美國受訓一事一向非常敏感,中國微博帳號「Ifx160219」在星期三的一個帖子中轉貼這些照片、名單和官階後引起台灣媒體注意,尤其美軍貼出的照片還有青天白日旗,背後是否有特殊意涵引起許多猜測,而且美方公開這些照片是否涉及泄漏台灣官兵的個人信息,在台海兩岸軍事緊張的局勢中引發不少質疑。 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星期五在進入立法院前被媒體問到此事時表示,台灣購買海馬斯「本來就是一個公開資訊,相關揭露的姓名因為是屬於一般性訓練,沒有揭露其他進一步個資(個人資訊)。不過我們還是會向美方反映,要注意這些。」 台灣中央社報道,國防部近日在向立法院提出的「美對台軍售案執行情形」書面報告中提到,陸軍向美方採購的29套海馬斯系統中預計在...
颱風「康妮」重創台灣後,給福建沿海帶來狂風暴雨,然後向日本方向移動
港澳台

颱風「康妮」重創台灣後,給福建沿海帶來狂風暴雨,然後向日本方向移動

  台北一男子在拍攝強颱風「康妮」施虐造成的房頂倒塌。(2024年11月1日) 華盛頓 — 強颱風「康妮」肆虐台灣並導致兩人死亡、海陸空交通中斷、多個縣市停工停課等嚴重災情之後,星期五(11月1日)已經離開台灣,進入台灣海峽並向中國大陸沿海方向移動。 台灣證交所星期五恢復交易,而災後清理和重建工作也正在逐步展開。 「康妮」星期四下午從台灣東部海岸登陸,颱風圈半徑長達320公里,颱風中心附近風力最高達每小時191公里。這是近30年來登陸台灣規模最大、烈度最強的颱風。 路透社援引台灣消防部門的消息報道說,颱風造成兩人死亡,其中一人在中台灣因為一顆大樹倒下砸中他駕駛的卡車而不幸身亡,另一人則是在台北被一根倒下的電線杆砸中而不幸喪生。美聯社說,颱風還造成580人受傷。 颱風登陸台灣後,台東山區記錄到的降雨量高達1.2米,它星期四夜間和星期五凌晨還以超過每小時130公里的風速橫掃台北都市區,颳倒2000多顆大樹以及成百上千個路牌。 一位網約車司機向美聯社談起他星期四夜間死裡逃生的經歷。 這位名叫宋子傑(Song Zi-jie,音譯)的網約車司機星期四夜間在台北剛剛將乘客送到目的地下車後,正在一個十字路口等紅燈,突然一顆被連根拔起的大樹砸到他的車上,嚴嚴實實地壓在車子的乘客位子上。他感覺到車頂壓在了頭上,因此忙將座椅的後背放倒,但是他無法開門脫身,只能躺在那裡,直到警察趕來將他救出。 「我嚇得要死,根本不知道怎麼辦,」宋子傑對美聯社說。他的車子損壞嚴重,但是人倒沒有受傷。「我過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 星期五一早,台北市的工人已經開始移除道路上倒下的大樹、樹枝和雜物,一些前往立法院備詢的政府部長們也因為交通不暢而遲到。 台灣東部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中有兩名捷克登山者被颱風困在山中,救援人員出動直升機將兩人運往安全地帶。 路透社指出,台...
香港反修例運動五周年:未決案件成焦點,政府拒絕『劃線』免追究
港澳台

香港反修例運動五周年:未決案件成焦點,政府拒絕『劃線』免追究

  多名香港政府官員拒絕承諾,不追究2019年反修例運動被拘捕仍未被檢控的超過7千名被捕人士。 (美國之音照片) 五年前,香港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反修例社會運動。根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超過1萬人被捕,其中約7000人仍未被正式起訴。針對未起訴案件是否「劃線」免予追究,港府官員近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明確拒絕,認為儘早終止案件不符合法治原則。一些曾被捕的社運人士表示,他們對未來出入境可能遭遇再拘捕深感不安,並認為這將影響未來的職業規劃和生活。 港府拒絕對反修例未起訴案件「劃線」處理 香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曾在去年2月表示,警方正審查相關案件,並計劃公布處理方案。然而,特首李家超隨後表態稱,設定「基於證據之外」的時間表並不現實,也不符合法治精神。時隔一年半,港府至今未有進一步進展公布。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近日建議政府「劃線」,儘快明確對證據不足的個案不再處理,但這一提議也遭到多位港府高層的反對。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接受《明報》專訪時強調,未被起訴的個人應享有基本自由,但基於法治原則,嚴重刑事案件無時限追溯,所謂「劃線」不符法治精神。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也表示,任何不基於法律規定的時間界限都有違法治原則。 2019年因反修例運動被捕、至今未被起訴的社運人士周嘉發表示,他和許多被捕者一樣,對於出入境時可能被重新拘捕感到不安,甚至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帶來負面影響。他希望政府能儘快對未決案件有明確處理,顯示「向前看」的態度,而非繼續追究「陳年往事」。 社運人士指無限期被追究或影響工作 2019年曾經因為反修例運動被捕,至今未被起訴的社民連外務副主席周嘉發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五年來並不是好像林定國所講,可以如常生活,與很多被捕人一樣會擔心出入境的時候會否再被拘捕,也好像永遠都不知道律政司基於什麼考量,決定控告與否,他形容長期留著一條「尾巴」不是好事。 周嘉發說:「我...
美大選後中國將測試新總統對台海議題底線?專家:須尋求三方關係新平衡以避危機
港澳台

美大選後中國將測試新總統對台海議題底線?專家:須尋求三方關係新平衡以避危機

  美國在台協會華盛頓總部執行理事藍鶯(左四)訪台,接受台灣外交部次長陳立國(左五)設宴款待。(2024年10月30日,台灣外交部提供) 華盛頓 —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日漸臨近,新一任總統對中國及台灣的立場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就在大選前一周,美國在台協會高官訪台,這一時機引發外界廣泛關注。有學者指出,無論誰當選,中國很可能會測試新總統在台海議題上的底線,因此新總統就職後的前六個月,美中台三方必須努力在三邊關係中找到新的平衡,以避免台海危機的升級。 距離大選日僅剩數天,兩黨候選人—民主黨的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和共和黨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民調勢均力敵,結果難以預料。特別是在台海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誰將入主白宮備受矚目。新總統如何應對這一關鍵地緣政治熱點,將產生深遠影響。 藍鶯訪台時間點引注意 就在此時,美國在台協會(AIT)華盛頓總部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這個星期赴台訪問,是否有意傳達某種信號引起外界注意。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告訴美國之音,他不知道藍鶯為何在此一時間點訪台,「它或許和下星期二有關,但我沒有證據證實的確如此。」下星期二(11月5日)即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投票日。 卜睿哲說,「最簡單的答案或許也是真正的答案」,那就是據他所知,自從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勞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在5月與美國代表團訪台參加賴清德總統的就職儀式後,美國在台協會華盛頓總部就沒有人到過台北,「5個多月來已積累了許多的議題,所以我預期藍鶯有許多事要做。」 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印太戰略訪問研究員許毓仁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不認為藍鶯訪台有特殊目的,因為選舉是美國國內事務,美國新總統尚未選出,此時任何發言都「不適合」。 許毓仁星期二(10月29日)才在華...
強台「康妮」來襲 全台停擺並預警撤離8,600人
港澳台

強台「康妮」來襲 全台停擺並預警撤離8,600人

  2024年10月31日,強烈颱風康尼登陸在即,台灣東部花蓮縣一戶民宅屋頂不堪強風塌陷。(花蓮縣政府消防局提供/美聯社發布) 隨著強烈颱風「康妮」(Kong-rey,台灣譯「康芮」)逼近,台灣已提前宣布星期四(10月31日)全台停工停課,金融市場休市,數百架航班取消、鐵路停駛。此次颱風預計是30年來侵襲台灣規模最大的風暴。 暴雨和狂風席捲台北,街道上空無一人。 台灣中央氣象署預測,「康妮」將於周四下午二時左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6時)在多山且人口稀少的東海岸登陸,暴風圈將覆蓋全台灣。 根據台灣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至周四上午七時為止,颱風已造成27人受傷,路樹倒塌、招牌掉落等一般災情118件,還有4,416戶停電等待修復。 台灣政府並已自九個縣市的高風險地區撤離了8,600人,另有兩名捷克遊客至太魯閣國家公園旅遊,仍未取得聯繫。 熱帶風暴危機網站(Tropical Storm Risk,TSR)顯示,「康妮」一度是超強颱風,儘管在夜間有所減弱,仍然具有相當於四級颶風的威力,陣風風速超過每小時250公里(155英里/小時),破壞力不容小覷。 台灣氣象機構將「康妮」列為最高等級的「強烈颱風」,其暴風半徑達320公里,是自1996年以來最大的登陸颱風, 台灣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表示,颱風登陸後將直衝中央山脈,向台灣海峽方向移動,強度預計明顯減弱。他呼籲全台民眾為了安全留在家中,因為「颱風影響範圍非常廣,風力十分強勁。」 52歲的林姓上班族周四在家休息,他告訴法新社:「這個颱風感覺很強,不過我習慣了台灣的颱風,所以並不害怕。」 台灣東部的台東縣發布了每小時160公里(100英里/小時)以上的強風警告,離島蘭嶼記錄到的陣風一度超過每小時260公里(162英里/小時)。 據氣象機構預計,台灣東部總降雨量最多可能達1,200毫...
美財政部:將與台灣展開全面稅務談判避免雙重課稅
港澳台

美財政部:將與台灣展開全面稅務談判避免雙重課稅

  資料照片:位於華盛頓的美國財政部總部大樓。(2024年9月21日) 華盛頓 — 美國財政部星期二(10月29日)宣布,將與台灣展開全面協議談判以處理雙重課稅的問題,第一輪談判預定未來幾星期內開始。台灣財政部、美國企業界都對此表示歡迎。 美國財政部在一個聲明中說,談判將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主持下啟動。 「這一行動建立在國會所展現的積極舉措之上,國會仍然是解決該問題的重要合作夥伴,」聲明說,拜登-哈里斯政府認可參眾兩院委員會為處理避免雙重課稅,包括通過《美台加快免除雙重課稅法》與《美台稅務協議授權法》草案所付出的努力。 簽署稅務協定去除雙重課稅障礙 「行政當局致力於在談判過程中與相關委員會接觸,並在透過國內稅收法典(Internal Revenue Code)批准最後協議與實施協議的立法上與國會共同合作,」聲明說。 此外,聲明也強調,一個全面的稅務協議將對美國和台灣帶來重要益處,尤其是此一行動將支持《晶元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的目標,加強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創造就業,以及獎勵在全美投資半導體和生產設施。 「它將減少台灣到美國進一步投資的雙重課稅障礙,反之亦然,尤其是對一個完整的半導體生態至為重要的小型和重型企業來說,」聲明說。 最後,聲明提到協議的文字預期將以《美國所得稅條約範本》(U.S. Model Income Tax Convention)為基礎,例如: 減少對股利、利息與版權稿費等項目的跨邊境預扣稅; 建立對暫時性跨邊境工作者的常態性稅務待遇條款; 避免未課稅所得的現代化反濫用條款; 爭端解決機制;以及 協助兩個司法管轄地稅收當局執行稅收責任的信息交流條款 美商界歡迎令人興奮正面發展 美台商業協會(USTBC)星期三也發布聲明,對美國財政部將在近期內與台灣展開避免雙...
支聯會國安案鄒幸彤申吾爾開希等海外證人視像作供被拒 質疑當局修例針對
港澳台

支聯會國安案鄒幸彤申吾爾開希等海外證人視像作供被拒 質疑當局修例針對

  有香港市民身穿印上「釋放鄒幸彤」的T恤到法庭旁聽,進入法庭時以外套遮蓋。 (美國之音照片) 已解散逾三年的香港支聯會及其前正副主席李卓人、何俊仁和鄒幸彤因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鄒幸彤向法庭申請讓身在海外的美國學者及前八九民運領袖吾爾開希、周鋒鎖、方政,以及《國殤之柱》的創作者、丹麥藝術家高志活以視頻方式作證。此申請於星期一在高等法院審理。鄒幸彤質疑,今年初23條立法修例中禁止國安案的境外證人以視像作供,認為這一修例針對她的申請,違反憲法並剝奪了法庭的酌情權。法官在聽取陳詞後駁回了她的申請。 1989年成立、至2019年連續30年在維園舉辦六四燭光晚會的香港支聯會,在《港區國安法》實施超過一年後,2021年9月底自行宣布解散,但仍被當局控告《港區國安法》下「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鄒幸彤申海外證人支聯會國安案視像作供 案中四名被告包括已解散的支聯會由破產管理處安排代表,以及67歲的前主席李卓人、72歲的前副主席何俊仁和39歲的前副主席鄒幸彤,他們因為本案被還押超過三年及兩年。 經過多次提訊及初級偵訊後,2022年完成交付高等法院審訊程序,由三名國安法指定法官李運騰、陳仲衡以及黎婉姬以中文審理,與國安法首案唐英傑、民主派初選47人案以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國安案一樣,不設陪審團,案件定於2025年5月6日正式開審。 本身是大律師的鄒幸彤在案中親自抗辯,她今年初向法庭申請多名身處海外的證人,以直播視像方式作供,三名指定法官星期一(10月28日)開庭處理,多名外國領事館職員到法庭旁聽,因為本案還押超過三年的李卓人也到法庭旁聽,他被安排在犯人欄內就座。 被還押超過三年的鄒幸彤,在獄中多次被單獨囚禁,她星期一身穿卡其色風衣、淺藍色T 裇出庭,身形比還押前消瘦很多,束成馬尾的長髮及至腰部,她早前表示,直至本案審訊結束才會剪髮。 指當局修例禁國...
強台來襲 台灣救起17名中國船員 中國海警卻連續三天擾台
港澳台

強台來襲 台灣救起17名中國船員 中國海警卻連續三天擾台

2024年10月29日上午,台灣的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發現中國大陸海警船3艘自廈門航出,另一艘自泉州圍頭往西南航行,4艘海警船在金門南方水域集結,越過台方限制水域外界線。 強烈颱風康妮逼近台灣,一艘中國籍貨輪在台灣北部外海棄船,船上17名船員全數由台灣的海巡署救起,但中國海警船卻連續3天侵擾金門限制水域。 中國巡航執法越過台海中線 如何應對北京灰色地帶行動? 中國公務船編隊駛入金門水域 擾台行動升級 台灣的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下稱海巡署)主任委員管碧玲29日夜晚在個人臉書發文稱,周二中午開始,一顆心就懸著,中國籍貨輪又在海上出狀況,船上重油、重機械、外加17名陸籍船員,這麼靠近台灣的野柳(台灣北海岸),船員生命安全、船舶可能對海洋的傷害,都是挑戰!她寫道:「又來了、又是海巡的日常。」 海巡署新聞稿指出,29日中午海巡署第二巡防區指揮部發現中國大陸籍「鈺洲啟航」貨輪於野柳岬北北西2.4浬附近滯留,該貨輪負載3座橋式起重機,且受康妮(台灣稱康芮)颱風外圍環流的強勁風力及海流影響(海象7至8陣風10級,浪高5米),因入夜後風雨逐漸增強,船長評估後決定棄船,海巡人員緊急出港救援船上17名人員。 強烈颱風康妮逼近台灣,一艘中國籍貨輪在台灣北部外海棄船,船上17名船員全數由台灣的海巡署救起。(台灣的海巡署)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
報告揭港府駐外機構滲透美國政商界
港澳台

報告揭港府駐外機構滲透美國政商界

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繼去年揭發港府利用駐外機構,直接在美國做滲透工作後,今年再發表新報告揭露港府駐外機構利用隱閉的關係網路,滲透美國地方政商界,說好中共和香港故事,試圖影響美國民間對中國和香港的印象。 在美國的港人倡議團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發表新一份的調查報告,揭露港府多管齊下,利用駐外機構和在美民間團體的隱閉關係網路,為中共和港府的形象洗白,試圖影響美國地方政商界和民間對中國和香港現狀的認知。 報告舉出多個例子,包括港府駐外機構利用資助最少10多個在美的港人協會和商會等團體,做說好中國和香港故事的工作;也透過聘用美國著名公關公司和前軍官擔任顧問等手段,借用他們在美國的關係網,趁當地團體舉辦活動的機會,做反民主宣傳。例如借用港府資助的香港龍舟節活動,宣傳2019年反送中運動破壞了香港,以及有幫派人士參與和支持反政府示威等。報告也指出,香港貿發局自2021年開始,透過資助和遊說接觸美國22個州,影響他們對香港議題的取態。 美智庫收港經貿辦資助 唱好國安法和大灣區合作 負責撰寫報告的香港民主委員會研究專員王樂知表示,新一份報告與去年的報告有不同的發現,這次看到港府不是直接出手,而是利用比較隱閉的關係網路,進行滲透和統戰美國地方的政商界,目的不僅是要說好香港故事和發放有利香港形象的訊息,最重要是為中共在美國做外宣和統戰。 王樂知說:「他們是在幫助中國做大外宣,例如我們調查的包括南加州香港商會等團體,是在幫中共的『一帶一路』做大外宣。還有,香港貿發局與一個對加州經濟和貿易政策很有影響力的智庫合作後,這個智庫的報告寫《香港國安法》沒有影響香港營商環境和受港人支持外,也支持加州與大灣區發展更密切的貿易關係,由此看到他們的工作主要是維護中國的利益,為中國做事。」 中共利用美國地方政商界不熟識中港事務加強滲透 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郭鳳儀錶示,這次調查報告顯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