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最低的脫口秀黑馬:別瞧不起我們中專生
6月初,一個脫口秀綜藝的錄製現場,當所有選手都在安靜候場時,在鏡頭沒有掃到的角落裡,只有一個人在選手席位上坐定不過五分鐘就開始騷動,一會兒起身坐在地上,一會兒搖頭晃腦地練習即將上台講的段子。
他是小奇,26歲,東北人,中專畢業。媽媽把一個「奇」字放進他的名字里,希望他「出奇冒泡」,意思是成功且獨特,「勁兒勁兒的」。據他說,他的奶奶曾經掐指一算,給他改過兩次名字,一個叫梁桐彬,一個是梁芷銘——「一聽就是個碩士」。他不喜歡。
從前的中專生小奇,如今站在脫口秀舞台上講中專生的段子。這一天,正是這些中專生的梗,讓他在第一場就接近滿票過關。
「全國有40%的人是中專生,都忽略掉了,可能因為生活中不叫中專生,叫『師傅』。」
「網上都說中專生愚昧……我回老家問我同學……他說,中專生魚妹,是哪個平台的主播呀?」
「學歷越高越容易焦慮……我朋友都已經是碩士了,還天天說,哎呀我是水碩,我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你知道我們雖然是中專,天天想的是什麼嗎?做帝王,我斗蒼天,奪得了皇位已成仙……」
當然,小奇不只會調侃,他也會嚴肅。他總結自己以中專生的身份講段子的目的,是把這個不被人看見的群體放進所有人的視野里。「上中專明明是個大概率事件,但大家對中專生的印象是模糊的,甚至是沒有刻板印象的,忽略掉你,不帶你玩」,他說,「而我從小最怕別人不帶我玩。」
在這場綜藝首秀之前,小奇已經講了5年的線下脫口秀,有了自己的專場「奇觀」,拿到過單立人喜劇大賽的全國冠軍。他說寫段子就是要把苦難「捋清楚」,比如破碎的家庭和成長環境,還有從東北小城來到大城市後見識的階層差異。
他對喜劇的理解在一次一次咀嚼成長苦難的過程中更新。現在,坐在我的對面,他說:「喜劇是獻祭我的痛苦,然後我得到了笑、肯定和錢。」
以下是他的講述:
前兩天我才聽了個七七八八,父母兩邊「口供」對一下,才知道小時候爸媽的關係。我媽懷我的時候,我爸已經是夜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