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女性勝利」敘事,恰恰掩蓋了日本最大困境
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在首相指名選舉中獲勝,確認出任日本第104任首相,並由此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創造了歷史,本文認為其勝選背後,藉助了深厚的黨內資歷、鮮明的女性身份以及競選策略三方面優勢。
然而,當選首相併不意味著高市早苗從此即能呼風喚雨,在日本當下的社會狀態下,她還面臨著兩大難題,涉及如何協調人事與如何獨立施政。
在外交政策領域,高市早苗所持的極右主張恐將為其執政埋下隱患,如公職參拜靖國神社、妄言中國台灣地區是獨立國家等錯誤言行,甚至可能成為她下野的潛在危機。
深度復盤高市早苗的勝選之路,也再次反映出日本政治中「背後的實力派」的操控性。政治上的「滾雪球」使資源與權力在少數精英圈層中不斷鞏固疊加,普通民眾與新興力量難以進入核心決策圈,權力的遊戲只在高空中翻滾。
本文轉自「鳳凰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君參考。
▍三大優勢使其勝選
高市早苗此次當選,藉助了三個優勢。
一是藉助了資歷優勢。在自民黨內,她曾擔任廣報本部長、政務調查會長、日本經濟再生本部長、網路安全對策本部長等職;在內閣,她有總務大臣、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等任職經歷。
而從年齡上看,64歲的高市比競爭對手小林鷹之和小泉進次郎分別大14歲和20歲,與林芳正同齡,又比茂木敏充小四歲,最接近五位候選人平均年齡(58歲),還比前總裁石破茂、岸田文雄、菅義偉等人都年輕,從直覺上容易給人造成「最適合選項」的印象。
二是藉助了女性優勢。近幾年來,政壇上女性政客的活躍度越來越高,默克爾、特蕾莎·梅、梅洛尼、辛鮑姆等政府首腦及國際組織、地區組織的領導人大多在各自崗位上留下了令人深刻的印象。
而在日本國內,如田中角榮之女田中真紀子、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日本共產黨首位女性黨首(中央委員會委員長)田村智子、日本國會最長期女性黨首福島瑞穗等人也成為了政壇不可忽視的力量。高市的當選,得益於大環境對女性從政人員的友好。
而高市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