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在即:氣氛異常低迷
中歐峰會7月24日即將在北京舉行,但隨著召開日期的日益臨近,雙方卻在貿易摩擦、烏俄戰爭及相互信任等多個議題方面頗顯分歧、緊張關係不斷升級,使得這一在今年中歐建交50周年的高級別會晤充滿不確定性。隨著峰會議程被縮短、各方的表述言辭越來越尖銳,原本被認為川普關稅威脅下有助於促進中歐走近的交流卻正陷入「聾子對話」局面,分析擔心峰會甚至可能淪為徒有形式、而缺乏實質成果的外交儀式。
在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發起關稅戰之後,北京在今年四月曾表示,希望中歐關係能夠為這個動蕩世界帶來一份「寶貴的穩定」,雙方謹慎靠攏的背景下,恰逢中歐建交50周年舉行的峰會,旨在慶祝彼此友誼並希望在峰會上制定一份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議程。但好景不長,隨著724日峰會召開日期的日益臨近,雙方的「蜜月期」卻很快變味。多位觀察人士指出,當前中歐之間幾乎在所有關鍵議題上缺乏共識,不僅在傳統敏感領域如貿易、人權毫無進展,甚至連原本合作基礎良好的氣候議題都難以倖免於緊張氛圍的影響。
一位剛從布魯塞爾返回的中國問題專家稱,中歐關係的氣氛異常低迷。他向法國《回聲報》說,「負責中國事務的歐盟官員士氣低落,我從未見過這種情況」。這位專家指出,「我們正在進行的是聾子的對話,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交集。連氣候議題這樣的傳統合作領域也未能倖免於外。」
對於歐洲與中國的對話,法國雅克-德洛爾研究所貿易地緣政治研究員、中歐關係工作組報告員埃爾維爾-法布里在對本台的採訪中這樣表示:
「歐洲必須同時推進與華盛頓和北京的對話,布魯塞爾與北京之間雙方都有非常強烈的期待,但關注點並不完全相同。中方也存在諸多緊張局勢,尤其是在美國貿易政策發生變化、對歐盟的新措施即將出台的背景下,這些都會對歐中關係產生影響。人們或許會想,這樣的局勢是否應該促使歐盟與中國更加接近,但實際上,這一切正發生在歐中關係極度緊張的時刻。歐盟目前首先希望中國能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