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 9 月

國際

國際

歐盟多國將加入「川澤會」

在美國總統川普15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見面後、似乎展現出對俄國讓步的態度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17日突然宣布,將與歐洲多國領袖一同加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預定18日與川普會面的行程,以捍衛烏克蘭的利益。 川普15日在阿拉斯加熱情接待普丁後,接著邀請澤倫斯基18日造訪華盛頓。然而,川普在與普丁會面時,改變會前原本計劃要求俄國先停火的立場,並表示他敦促澤倫斯基迅速達成停火協議,且似乎接受俄國要烏克蘭放棄整個頓巴斯地區換取停火的要求,「因為俄國是強權,烏克蘭不是」。 范德賴恩17日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她當天下午將接待訪問布魯塞爾的澤倫斯基,加入德、法、英等國「自願聯盟」的視訊會議,接著和德國總理梅爾茨、法國總統馬克宏、英國首相施凱默、芬蘭總理史塔布、北約秘書長呂特等領袖,一同前往華府會見川普。據傳義大利總理梅洛妮也將與會。 德國政府表示,這場會談將討論安全保證、領土議題以及支持支持烏克蘭防衛俄軍入侵等。...
國際

俄羅斯外長通話土耳其、匈牙利 談川蒲峰會結果

俄羅斯外交部指出,俄國外長拉夫羅夫昨天已經跟土耳其和匈牙利外長通話。通話時間就在15日阿拉斯加州的美俄領袖峰會結束後數小時,峰會沒能就結束烏克蘭戰爭達成協議。 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峰會未促成停火協議,且會後川普說,現在他希望達成全面和平協議,並稱烏克蘭應接受,因為「俄羅斯是非常強大的國家,而他們不是」。 俄國外交部官網發布簡短聲明稱,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與土耳其外長費丹(Hakan Fidan)的通話是應土方提議而進行。聲明提到:「雙方外長就8月15日在阿拉斯加州舉行的俄美高層會議結果交換意見。」 俄羅斯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土耳其一直努力與雙方保持暢通外交管道,並將自身定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俄烏兩國的合作夥伴,以及潛在調解方。 拉夫羅夫也跟匈牙利外長西亞爾托(Peter Szijjarto)通話,討論美國阿拉斯加州舉行的峰會結果。 西亞爾托在臉書發文寫道,匈牙利希望這場已延燒3年半的俄烏戰爭能和平落幕,「長久化解衝突符合我國利益,也有利於中歐地區重獲和平及安全」。 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Orban)則在「川蒲會」後表示,「今天的世界比昨天更安全了」。 其他歐洲國家領袖則透過聯合聲明強調,「關於領土問題,決定權仍在烏克蘭手上」。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以色列群眾封路示威 吁終結戰爭釋放人質

以色列軍方準備對加薩走廊(Gaza Strip)展開新一波攻勢之際,示威群眾今天再度走上以色列各地街頭,呼籲當局終結加薩走廊的戰爭,並達成釋放人質協議。 法新社報導,以色列安全內閣8日批准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所提全面控制加薩市(GazaCity)的計劃。這場持續22個月的戰爭已使這片巴勒斯坦領土的人道主義狀況慘不忍睹。 目前仍有49名以國人質被扣押在加薩。據以色列軍方說法,其中至少27人已身亡。 被稱為「人質廣場」(Hostages Square)的特拉維夫廣場上豎立起1幅巨大的以色列國旗,上面有剩餘人質的肖像。在加薩戰爭期間,此地一直是抗議民眾聚集熱點。 以國當地媒體的影像畫面顯示,抗議群眾封鎖特拉維夫市的數條街道,包含連接特拉維夫與耶路撒冷的高速公路。他們還在街上焚燒輪胎,造成交通堵塞。 示威活動主辦單位和代表以國人質家屬的主要團體還呼籲今天發動全國大罷工。 然而,反對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談條件的部分政府官員大力抨擊這些抗議活動。極右派財政部長史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痛批,「這是一場有違常理、有害的活動,而且正中哈瑪斯下懷」。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王毅訪印度將會莫迪 談中印邊界問題

(中央社記者李晉緯、實習記者陳徹新德里18日專電)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今天起將到印度訪問,期間將會參加會議,討論兩國邊界問題,除照原訂計劃與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會面外,現在也確定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會晤。 根據印度外交部提供的資訊,王毅這次應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的邀請,到印度進行訪問,他將於今天下午抵達印度後,預計傍晚就會和蘇傑生見面,19日王毅將參加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24次會晤,接著當天傍晚拜會莫迪。 印度人報(The Hindu)提到,王毅到印度後,將分別與多瓦爾、蘇傑生會談,商討邊界、貿易、恢復直航等問題。 由於莫迪將於29日赴日本訪問,31日轉到中國的天津,參加上海合作組織(SCO)高峰會,因此王毅此行先與莫迪會談,被印度媒體解讀具特殊意義。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將印度商品的關稅大幅提高到50%,導致印度與美國的關係緊張,也讓印度與中國、俄羅斯間的關係回溫,王毅此行因此格外受到矚目。 印度與中國在2020年6月時,於拉達克(Ladakh)東部的加萬谷(Galwan Valley)地區爆發衝突,兩國關係陷入嚴重緊張,莫迪2024年10月在俄羅斯的喀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雙方才決定恢復各種通話機制。 印度與中國近期有一連串重建關係的舉措,包括開放朝聖、發放觀光簽證,也正在討論恢復兩國間直航的可能。印度與中國間的直航於2020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暫停,之後一直因兩國邊界爭端而未能恢復。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美國特使:俄羅斯同意烏克蘭獲類似北約集體防禦保障

美國總統川普明天將會見烏克蘭和歐洲領袖,敲定對基輔可能的安全保障細節。他的特使魏科夫今天說,川普可能對烏克蘭提供類似北約那樣的保護,且俄羅斯對這項構想態度開放。 路透社報導,魏科夫(Steve Witkoff)告訴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美國國情」(State of theUnion):「我們贏得以下讓步,美國可以提供類似第五條款(Article 5)的保護…這是我們第一次聽到俄羅斯人同意此事。」 魏科夫指的是「北大西洋公約」(North AtlanticTreaty)第五條,締約國承諾「針對任何一個成員國發動的武裝攻擊應被視為是對全體成員國發動的武裝攻擊」。他表示,如此規模安全保障可以取代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向來不接受的烏克蘭成為北約成員國的作法。 俄羅斯於2022年2月對烏克蘭發動全面性侵略,最近數月則在這場歐洲80年來罹難人數最多的戰爭中逐步取得斬獲。 川普和蒲亭15日在美國阿拉加州會談時,魏科夫和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都在會議室中。在明天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和歐洲盟國領導人會談之前,兩人今天接受一系列電視訪談。 盧比歐告訴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節目「周日早晨談未來」(Sunday MorningFutures):「我們認為,我們已經取得一點進展,目前必須跟進這個進度。」 「最終,這應該會導向一場3位領導人會談,澤倫斯基、蒲亭和川普總統間的會談,我們可能會在那裡完成此事。但在進入到那個階段之前我們得讓此事更符合這個走向。」 俄羅斯官員反對烏克蘭境內有西方部隊,但沒有排除對基輔提供安全保障。川蒲會後兩人一起現身時,蒲亭表示:「我同意川普總統的看法,他今天說無論如何須確保烏克蘭安全。當然,我們準備好致力於此。」 魏科夫告訴「福斯周日新聞」(Fox Ne...
瓜國獄警遭黑幫劫持 9名獄警先被釋出
國際

瓜國獄警遭黑幫劫持 9名獄警先被釋出

瓜地馬拉監獄發生騷亂,數名獄警遭到劫持,示意圖。(路透) 黃其豪/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瓜地馬拉監獄於12日發生騷亂,有黑幫成員在監獄劫持數名獄警,要求釋放另一所監獄內的10名幹部。16日有9名獄警先被釋出。綜合外媒報導,瓜地馬拉最大黑幫Barrio 18以及Mara Salvatrucha於12日分別在2座監獄發動騷亂,不僅劫持了數名獄警,後面更有消息指出已有1名獄警遭到槍殺,而他們製造這些騷動就是為了要當局釋放在另一座監獄內的10名黑幫幹部。請繼續往下閱讀... 16日事件有了最新進展,其中1所監獄已將9名獄警釋放,據瓜地馬拉安全部副部長波蒂略(José Portillo)表示,釋放獄警的是Mara Salvatrucha組織,但此外並無透漏其他細節。在最初騷亂爆發時,內政部長希門尼斯(Francisco Jiménez)就聲明,政府絕對不會屈服黑幫份子的威脅,因為瓜地馬拉人民的安全遠高於這些罪犯的任何恐嚇舉動。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川普沒給好選項!澤倫斯基周一華府行陷兩難 恐危及國內地位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陷入兩難困境:或者冒險觸怒美國總統川普,或者接受一份迅速終戰的協議,但代價是割讓領土以換取模糊的安全保證,而且無法排除莫斯科幾年後可能以更強勢的姿態捲土重來。 這是澤倫斯基周一赴華府與川普會談時面臨的難題。此前,川普剛在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峰會,澤倫斯基的周旋空間所剩無幾。 更棘手的是,澤倫斯基今年2月的白宮之行曾與川普爆發激烈爭執,甚至一度導致美方中斷軍援。這回雖有多位歐洲領導人同行,但他們的影響力有限,立場也未必一致。 此次訪問的重點是,在籌劃美俄烏三方會談之際,探明美國究竟願意提供何種安全保障。根據消息人士,澤倫斯基將避免再與川普起爭執、維持川普的調停興趣,同時摸清普丁的最新要求、敲定三方會談的時間表,並敦促美國對俄實施更嚴厲的制裁。這些目標能否達成,取決於普丁對川普的影響力深淺。 上周五峰會後,川普似乎再次向普丁傾斜,不再堅持將立即停火作為和談前提,轉而敦促澤倫斯基儘快接受和平方案。澤倫斯基周日在布魯塞爾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召開記者會表示:「普丁提出許多要求,需要時間逐一研判,不可能在炮火壓力下完成這項工作。」他強調,停火是迅速達成最終協議的必要條件。 更令基輔憂心的是,川普似乎對普丁提出的領土訴求持開放態度。俄軍自2014年以來攻佔的烏東大片土地可能永久被割讓。 即便對烏克蘭而言條件嚴苛,有跡象表明美國準備為協議背書。川普與普丁會面後告訴歐洲領袖,美方願意參與提供安全保證,普丁也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但具體的保障機制仍撲朔迷離,外界不清楚克里姆林宮的底線何在。 川普特使威科夫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說:「我們達成共識,美國與其他國家可以向烏克蘭提供類似北約第五條的承諾。」他指的是北約的集體防禦條款。 川普自己也面臨壓力。他曾承諾,一上任將迅速結束這場已持續四年的俄烏戰爭,但現實卻是克里姆林宮無意停火,反而...
國際

北市與新加坡合作借殖 馬來虎Serikin悠遊新家

(中央社記者吳升鴻、實習記者吳秉勵新加坡18日專電)北市動物園與新加坡合作馬來虎雙向借殖計劃,「Serikin」年初抵達新加坡。新加坡保育園方今天告訴中央社,「Serikin」在設施里活動適應良好,看得出來已慢慢習慣新的環境。 馬來虎「Serikin」今年2月經過長時間的準備、飛行和等待,從台北飛抵新加坡,進行檢疫觀察。時隔半年,中央社記者今天上午實地走訪亞洲雨林探險園(Rainforest Wild Asia),親眼目睹「Serikin」悠遊身影。 動物飼養員鄭淑文告訴中央社,目前為止「Serikin」在設施里活動適應良好,看得出來已慢慢習慣新的環境,待適應程序完成後,就會公開亮相;Serikin也展現出溫柔文靜的一面。不過牠的叫聲非常低沉,甚至可以和雄性老虎相比。 鄭淑文分享,牠主要食用各種肉類,例如雞肉、有骨牛肉,有時也有羊肉,會有多樣肉類交替飲食,而老虎是獨居動物,因此不會將多隻老虎安置在一起,但牠們之間沒有出現負面互動。 「Serikin」2019年出生,在適應北市動物園的照養環境近1年後,透過與新加坡動物園的雙向借殖合作,送往新加坡萬態野生動物保育集團(MandaiWildlife Reserve)配對。 北市動物園日前表示,加入國際馬來虎域外保育計劃,是透過世界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WAZA)東北虎和蘇門答臘虎GSMP族群管理顧問崔勒霍札爾(Kathy Traylor-Holzer)協助,爭取從法國Le Parc desFélins貓科園借殖2隻3歲雌性馬來虎,加入老虎的全球保育計劃。 北市動物園表示,老虎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中列「瀕危」(EN)等級,而包括馬來虎在內的多種區域亞種,更是因嚴峻的生存考驗,被列至「極危」(CR)等級。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影/烏克蘭幽靈狙擊手畫面曝!單發子彈雙殺俄兵 4000公尺創世界紀錄

烏克蘭一名菁英部隊「幽靈」狙擊手,14日在頓內次克州(Donetsk)僅憑一發子彈擊殺2名在4000公尺外的2名俄羅斯士兵。若消息屬實,將打破全球最遠狙擊紀錄。 每日電訊報17日引述烏克蘭當地媒體報導,這名狙擊手隸屬烏克蘭菁英部隊「幽靈」小組(Pryvyd)。畫面顯示,在米爾諾格勒市(Myrnohrad)與波克羅夫斯克市(Pokrovsk)兩城之間、一棟被俄軍佔據的建築內,有2名士兵同時倒地。 本次使用的是口徑14.5毫米的短吻鱷狙擊步槍(Snipex Alligator)長約2公尺,原為反器材步槍,主要用途是摧毀軍事裝備,官方射程僅2000公尺,為此次狙殺距離的一半。 若紀錄屬實,將超越烏克蘭狙擊手科瓦爾斯基(Vyacheslav Kovalsky)於2023年11月創下的3800公尺狙殺紀錄。 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烏克蘭戰場成為軍事創新的試驗場。狙擊小組結合無人機與AI操作,在彈藥短缺下將科技潛能推至極限。《國防快報》(Defence Express)評論指出:「實戰經驗顯示,烏克蘭武器的實際性能已遠超過原設計者的預期。」 烏克蘭記者布圖索夫(Yurii Butusov)在社群上傳影片,稱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精準度,締造世界新紀錄」。 布圖索夫指出,這次狙擊是在8月14日於無人機與人工智慧(AI)系統支援下完成,凸顯烏軍在科技輔助下提升狙擊效能。 分析認為,這一擊發生在俄軍強化對波克羅夫斯克攻勢之際,當地戰況被形容為戰爭以來最激烈之一。 在此之前,世界紀錄分別由2017年加拿大狙擊手在伊拉克以3540公尺射殺IS武裝分子,以及2009年英國狙擊手哈里森(Craig Harrison)於阿富汗,在2478公尺之外狙殺神學士士兵。 影片https://x.com/UaCoins/status/1956322870881128457/vid...
國際

從乾旱到洪澇 極端氣候再迫使阿富汗人流離失所

阿富汗40多年不斷的戰亂迫使人民流離失所,但目前的和平並未帶來緩解,在氣候變遷衝擊下,民眾不得不再度背井離鄉,生計難以為繼。 根據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IOM),從2021年美國軍隊撤出阿富汗、伊斯蘭基本教義組織塔利班(Taliban)重返執政以來,洪水、乾旱及其他氣候變遷造成的環境災害,已成為阿富汗人民流離失所的主要原因。 國際移民組織7月曾引述其「氣候脆弱性評估」(Climat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報告指出,在2025年初,阿富汗全國有將近500萬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近40萬人流離失所。 法新社報導,拉蘇利(Abdul Jalil Rasooli)居住村莊位於遭受旱災的阿富汗北部地區,他眼睜睜看著他們的生計隨著農作物枯萎而逐漸消亡。 早在10年前,乾旱就已經迫使這座村莊的許多人離開家園,前往巴基斯坦和伊朗。 如今,他們已經返回家園,但是為了打零工,而非耕種土地。 64歲的拉蘇利表示:「一切都歸結於水。水資源短缺毀了一切,不僅摧毀農耕,樹木也枯萎,再也無法耕種了。」 氣候變遷之下,阿富汗降雨不是太少,就是太多。 阿富汗中部邁丹華達克省(Maidan Wardak)幾座村莊的社區領袖卡西姆(Mohammad Qasim)說道:「氣候變了」。當地於今年6月遭暴洪侵襲。 18歲的當地民眾瓦希杜拉(Wahidullah)一家人因房屋毀損而無家可歸,他們養的牲畜也被淹死。 他還指出:「我們擔心,如果再次發生洪患,我們會一無所有且無處可去。」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