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開始重建關係 分析:可能只是冷和平改善有限
印度被美國課稱高額關稅後,近期與中國重建關係。對此,英文南華早報今天報導引述多名中印專家分析,鑒於兩國互不信任,挑戰依然存在,兩國關係的任何改善都可能有限,恐怕只是冷和平。
報導指出,從新的邊境協議到恢復直航和深化經濟合作,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年來首次訪問新德里之後,中印外交關係似乎正在開啟新的篇章。
8月底,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將前往天津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這是他7年來首次訪中,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屆時兩國關係或將進一步緩和。
王毅本周對新德里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期間,雙方同意啟動東部和中部邊境地區的談判。此外,自2020年中印軍隊在加勒萬河谷發生致命衝突以來,雙方一直在就喜馬拉雅山西部邊境進行談判。
印度媒體也報導稱,北京已批准對印度出口稀土,鑒於稀土在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戰中發揮的關鍵作用,這項戰略舉措值得關注。
對此,倫敦國王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潘特(HarshPant)表示,新德里和北京之所以接觸,是受到諸多因素的推動;「雙方有意提升或恢復正常關係,因為兩國關係在邊境危機後變得難以為繼」。
不過,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專研南亞的高級研究員巴伊帕伊(Chietigj Bajpaee)認為,這可能是「冷和平」。
「這意味著不太可能發生大規模衝突,但持久的和解也不太可能」,巴伊帕伊說,中印要想更緊密地接觸,就需要進一步推動解決雙邊關係中的根本分歧。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賀先青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指出,中印尚未解決的邊界爭端以及在印太地區和全球南方的競爭,兩國面臨很多利益重疊,未來關係不可避免地將面臨挑戰。
報導提到,近年來,在貿易關係惡化之前,印度也加強與美國的關係。此外,印度也加強與菲律賓的接觸,而菲律賓與北京在南海的領土爭端問題上日益頻繁地發生衝突。新德里也對中國在南亞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感到擔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