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全韓!紀錄片揭露中韓學生真實現狀
前不久,韓國廣播公司(KBS)推出了一部現象級紀錄片——《洞察:人才戰爭》,聚焦中韓兩國在「培養人才」上的巨大差異。紀錄片一經播出,播放量火速突破百萬。以韓國的人口基數來看,這幾乎稱得上是「全民討論級」的爆款。節目共分兩集: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第一集叫《中國,痴迷於工科》,聚焦中國的DeepSeek、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科技成果,以及那些推動技術革新的理工科青年。在中國,社會與教育體系長期重視理工科培養。小學生立志當工程師是件讓父母驕傲的事,中學有各類科技課程與競賽選拔機制。進入大學後,學工科的學生無論選擇科研、創業還是就業,都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高薪機會。第二集名為《韓國,痴迷於醫學院》,視角轉向韓國社會。與中國學生「為工科瘋狂」不同,韓國最頂尖的學生幾乎清一色擠向醫學專業。經濟危機後,韓國就業市場波動頻繁,醫生成為唯一穩定且高薪的職業。數據顯示,韓國醫生的平均年薪超過3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50萬元),而IT工程師的收入通常不到其四分之一。於是,醫學專業成了「香餑餑」,理工科反倒無人問津。許多理工生甚至選擇退學復讀,只為再搏一次醫學院的入場券。紀錄片播出後,韓國民眾的反應幾乎是一片嘩然。評論區高贊留言寫道:「我從沒看過這麼悲傷的紀錄片。」中國的現實讓他們震驚,而韓國的現狀更讓他們心痛。更諷刺的是,熟悉中國的韓國專家也感到意外:「原來韓國普通民眾竟然對中國了解這麼少。」那些早已是全球共識的事實,在他們看來似乎是第一次「被揭示」。中國學生「工科熱」在杭州的一處學區房裡,鄭彥允一家已經為孩子教育紮根三年。這位小學三年級的小男孩熱愛數學與物理,父母不僅支持,還特地給他報名了計算機編程課程。他多次在比賽中獲獎,還喜歡自己動手發明「小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