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 11 月

中國

中國

兩個日本人連得諾獎 五毛和小粉紅特別難受

2025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日本人北川進、英國籍澳大利亞人理查德·羅布森和約旦籍美國人奧馬爾·M·亞吉三位教授,獲獎理由是用於開發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我用一句話就把獲獎具體人名和國家以及獲獎理由說的明明白白,就這簡單的表述,對比國內媒體的報道水平,足夠可以稱得上是漢語言文學大師。我們有家特別權威的媒體在報道這件事情的時候,總共就用了二十多個字,對於關鍵信息只有八個字:三人獲獎,平分獎金。沒有獲獎人的名字,也沒有說明來自國家,只有滿滿的銅臭味,這就是國內媒體的視角。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這都是什麼玩意。這次諾貝爾化學獎中有日本人,這讓很多五毛和粉紅不舒服,它們只有立場沒有是非,日本已經成為世界最文明的國家,日本是世界最受歡迎的民族,這麼簡單的常識它們也會無腦反駁。在世紀初日本就出台科技發展計劃,要在五十年內拿下三十個諾貝爾獎,當時我們國內極盡嘲諷之能,暴露出低劣心態,時至今日,日本僅僅只有24年的時間就實現了目標。也是在十年前,我們有個教授恬不知恥的在公開場合宣稱,在十年後我們獲諾貝爾獎是家常便飯。如今十年過去了,諾貝爾獎還只是夢而已,倒是有個叫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被罵成狗,還有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我連名字都不能提起。當諾貝爾化學獎名單公布後,獲獎者卻無法取得聯繫,他已經關閉手機正在偏僻的山村徒步旅行,我們的教授們在羨慕嫉妒恨的同時,正在酒桌上對領導展示阿諛奉承的醜態,它們深深的明白一個社會道理,它們的地位和身份與知識無關,只能來源於權力者的欣賞。看到別人獲獎,心裡特別難受。它們難受的是獲獎名單中有日本和美國,我所難受的是果然又沒有我們。我們必須擁抱世界文明。如果我們的敵人都是發達國家,那麼我們的朋友會是什麼國家呢。五毛黨和小粉紅...
中國

黃仁勛:美國晶元領先半步 中國這方面遙遙領先

英偉達(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勛(Jensen Huang)周三在接受CNBC《Squawk Box》採訪時表示,美國在人工智慧競賽中「並沒有遠遠領先於中國」,並強調美國需要採取「更細緻且靈活的戰略」,以保持領先地位。作為同時受到兩國關注的科技巨頭掌門人,黃仁勛一直在中美之間小心拿捏平衡。他多次稱讚中國的AI模型,包括DeepSeek、阿里巴巴和百度的技術成果。黃仁勛指出,雖然美國的AI模型總體上仍更先進,但中國的開源模型「已經遙遙領先」。在美國加強對華晶元出口限制後,黃仁勛於7月多次訪問中國,並警告外界不要低估華為等中國企業在AI晶元領域的競爭力。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於9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並宣布兩人將於10月底在韓國釜山舉行的APEC峰會上會面。以下是黃仁勛在採訪中關於中美AI競爭的五個關鍵觀點:1. 「中國在能源上遙遙領先;美國在晶元上領先;雙方在基礎設施和模型上幾乎持平。」英偉達被普遍視為全球領先的AI晶元製造商。該公司9月宣布,將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用於與OpenAI合作建設AI數據中心。然而,黃仁勛指出,這些龐大的計算投資都依賴於巨大的能源供應,而中國在能源產出方面遠超美國。根據英國能源研究機構Energy Institute的數據,2024年中國發電總量達到1萬太瓦時(即1萬億千瓦時),超過美國的兩倍。2. 「別忘了,中國並不是沒有晶元的國家——他們有華為,也有極具創新精神的初創企業。」黃仁勛提醒外界,不應忽視中國在AI晶元領域的快速崛起。雖然美國在高端晶元設計(如NVIDIA的Blackwell架構)上仍領先,但華為正加速推進自研計算系統...
中國

突發:涉及稀土,中方最新決定

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等法律法規相關規定,經國務院批准,決定對稀土相關技術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有關規定如下:一、以下物項未經許可不得出口:(一)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相關技術及其載體;(管制編碼:1E902.a)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二)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相關生產線裝配、調試、維護、維修、升級等技術。(管制編碼:1E902.b)出口非管制的貨物、技術或者服務,出口經營者明知其用於或者實質性有助於境外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活動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第十二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應當在出口前向商務部申請兩用物項出口許可。未經許可,不得提供。本公告所稱「稀土」「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稀土二次資源」的含義和範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稀土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執行。本公告所稱「磁材製造」技術,是指釤鈷、釹鐵硼、鈰磁體製造技術。本公告所稱技術及其載體,包括技術相關資料等數據,例如設計圖紙、工藝規範、工藝參數、加工程序、模擬數據等。中國內蒙古的稀土與鐵礦複合型礦山白雲鄂博礦,攝於2011年7月。 Reuters二、本公告所稱出口經營者,包括中國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及在中國境內的所有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本公告所稱出口,指將本公告所列管制物項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向境外轉移,或者在境內或者境外提供給外國組織或者個人,包括貿易性出口以及通過知識產權許可、投資、交流、贈送、展覽、展示、檢測、測試、援助、傳...
中國

余茂春:與中國共產黨和平共處,根本不可能

眾所周知,余茂春曾是美國制定中國政策的重要參與者,也是美中關係研究領域的重量級人物。余茂春的國務院同行稱他為「國寶級智囊」。9月29日,余茂春教授在《華盛頓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叫做《中共國與戰後國際秩序:共存的徒勞》。文章一針見血的指出,我們與中國共產黨之間永遠沒有和平可言。這句話之深刻,讓人想起了共產黨頭子列寧曾經說過的一段話,他說,「只要存在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它們就不能和平相處,最後不是這個勝利,就是那個勝利;不是為蘇維埃共和國唱輓歌,就是為世界資本主義唱輓歌。」也就是說,在一百年前的共產黨就帶有這種基因,在其意識形態深處,其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消滅資本主義」。顯然,在這樣的馬列邪教教義影響下,中共一定要與全世界為敵,也正因為這樣,余茂春教授發表的這篇文章,無疑是對許多西方人士敲響的警鐘。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正如他在文章開篇所說,「認為可以通過與北京艱難的談判,期待中(共)國遵循市場福音、尊重法治,從而引導這個共產國家走向民主資本主義的信念,一直都是一種幻覺。」余茂春敲響警鐘余茂春教授為什麼說以上是一種幻覺呢?他說,「三十年的接觸政策已經證明這是錯誤的。中(共)國並沒有融入以美國為主導的戰後國際秩序,而是與之發生了碰撞。這場碰撞是結構性的、意識形態性的,並且不可調和的。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與中國共產黨和平共處,不是不太可能,而是根本不可能」。這讓我們想起了中共近年來公開發表的許多文章,其中的一篇文章談到了鄧小平、談到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文章說,「1985年,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麼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並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很多人不知道,列寧從一開始就說,新經濟...
中國

維穩下的自由:連經過北京都成了奢望

近日,一則簡訊引發網路熱議:有車主駕駛新能源汽車經過北京市房山區五環路一帶,被交通監控拍下駕駛機動車違反禁行標誌指示的行為,要求30日內處理,否則將受罰。 這位車主無奈抱怨:「走高速經過北京也不行嗎? 石家莊到承德,全程高速路途經北京,竟然也被罰。」這並非孤例,而是北京長期以來設下各種「外地車禁令」的真實縮影。表面上,北京官方以「交通壅塞管理」與「減少污染」為由,設置外地車限行與禁行措施; 實際上,這種政策已經變質為對異地公民的排斥。 中國號稱大一統國家,卻在首都周邊築起一層層隱形邊界。 外地人不但要有進京證,還要遵守苛刻的時段、路段禁令,一不小心就會落入罰單陷阱。 這樣的制度安排,把北京當作獨立於全國之外的「特權區」,等同在內地製造「國中國」。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這也揭露了中共治下的虛偽自由。 中國人不僅出國要辦簽證,現在連進北京都形同要通關。 一條高速公路的過境行程,本該是理所當然的公民權利,卻因政治權力的恐懼與維穩的邏輯,被硬生生切割。 所謂「人民當家作主」,到頭來只是口號; 而北京這種禁行措施,實際上正是中共權力高度不安的縮影。當首都必須依靠禁令和監控才能維持表面的穩定,就證明政權與人民之間早已沒有互信。 這樣的限制不會解決問題,只會進一步加深社會的割裂感與不滿。 當權者或許以為可以用標誌、攝影機和APP管理一切,但卻忘了,自由一旦被壓縮,就會轉化為怨氣,最終將反噬政權本身。北京當局用標誌、攝影機和APP管理一切,卻忘了自由一旦被壓縮,就會轉化為怨氣。 (美聯社文件照)真正的自由,不應該是經過北京還要提心弔膽,更不該讓國民在自己國家內部也要像跨國一樣接受限制與審查。 中共號稱維護人民權利,但實際上是把人...
中國

三峽水庫蓄水最後衝刺 航標及時調整保通航

從9月10日三峽水庫開始2025年蓄水以來,截至昨天(11日)上午,三峽水庫壩前水位達169.72米,標誌著三峽水庫蓄水進入最後衝刺階段。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在長江重慶涪陵段,隨著水位上升,岸邊不少消落帶被江水淹沒,航道變寬變深,通航環境也發生了變化。長江航道部門的工作人員根據水位,及時調整航標,維護航道安全。據了解,三峽水庫在每年汛末蓄水,目標水位為175米,在枯水期至次年汛期前逐漸釋放並騰出庫容,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通航、發電、補水、抗旱等方面的綜合效益。今年預計10月底完成蓄水。長江涪陵航道處工作人員 許瑞君:下一步我們將密切關注三峽庫區水位動態,依據水位變化及時優化調整航標,全力確保蓄水期航道的安全暢通。...
中國

韓占武被查

國家煙草專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韓占武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中國

收好這份教程,傳中共警察發文教如何安全翻牆

自中共的紅二代近日呼籲「幹掉防火牆,他們幾天就完蛋!」之後,網傳一名中共警察的投稿,告訴中國民眾如何安全翻牆,如何應對因翻牆被警方「請喝茶」,引發關注。10月7日,據X推主「牆國蛙蛤蛤」發布的截圖消息,該中共公安人員為證實自己為警方人員,還提供了「公安廳六個超級系統」和疑似監聽「活躍人員」(中國民眾)的截圖內容。該公安投稿指:對於中國網民來說,翻牆可分為普通用戶和深度用戶。普通用戶,就是單純學習查一些資料信息或娛樂遊戲,不涉及或很少涉及敏感言論以及政治問題,這類網民隨便用一台設備(手機、電腦等)掛個梯子或VPN等工具就能實現。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即使「被請喝茶」,實話實說就行,「最多是批評教育刪除」,因為法理上有個東西很重,叫做主觀意識,只要不說自己知道「翻牆是違法的」,然後「不做違法犯罪」的事,即可放心。預防「請喝茶」分為簡單預防和深度預防,普通用戶只需簡單預防即可,即準備兩部設備、牆內應用和牆外應用物理分開,「國產手機APP一般會給相關部門留有後門,尤其是安卓手機」。手機里裝了什麼軟體,「相關部門一目了然」,之所以沒被請喝茶,一是還未排查關聯你,二可能沒到那個地步。還有就是國內APP,「一般都自帶檢測,甚至可以24小時檢測用戶」。翻牆設備最好用國外設備,蘋果手機最好盡量不要在設置里登陸ID,下載APP時在應用商店登一下即可。如果一定用國產手機翻牆,建議物理拆除麥克風,改用外置,用膠帶粘住攝像頭,輸入法用谷歌的。#大自爆運動 公安內鬼教大家如何安全翻牆! pic.twitter.com/ledoEophDe— 牆國蛙蛤蛤🐸(OK革命👌大自爆運動💣) (@GFWfrog)...
中國

博士們正逃離中國高校

  培養一個博士,大約要投入近10年的時間,他們出於對靈活工作時間安排的嚮往或對繼續從事科研的興趣,會選擇進入高校擔任教職。但在實際工作中,他們發現,進入相對高層次的高校工作,學校實施嚴格的「非升即走」制度,沒有達到考核指標,就會面臨被降職或解聘的風險,大家只能不斷「卷」論文和課題。  而即便是一些沒有實行「非升即走」制度的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的壓力仍然存在。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前院長、期刊中心主任王兆璟告訴《三聯》記者,2015年國家開啟了建設「雙一流」大學和學科的重大戰略部署後,一些地方高校追逐升級,申請碩士點、博士點,處於轉型發展期,大量吸收引進博士學位人才,但在實際情況中,待遇發放不到位,盲目擴張導致師資混亂。而且,部分地方高校將行政工作強制性分給青年教師,這些因素疊加都加重了他們的工作壓力。王兆璟提到,2015年到2020年,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流失情況較為明顯。  作者採訪了幾位從高校離職的博士,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一、劉惠麗|33歲,商科博士入職北京985高校3年後辭職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我是在今年6月份正式離開學校,當天正好是學校的畢業典禮,廣場上到處是穿著學士服合影的學生。我心想,這也是我從這所學校里畢業的日子。  我的本科是中外聯合培養項目,然後在北美這邊申請商學院直博。我對科研也比較感興趣,擅長寫論文、敲代碼。申請博士時,我已經決定畢業後進入高校任教職,主要是看重學校時間上很自由,環境相對寬鬆。而最終選擇回國,則是考慮到孩子的成長,北美這邊只有紐約大學等很少數的大學在大城市,其他學校都在很「村」的地方,小到待上5年基本能認識這裡的所有人,他們的教職流動性不太大,很大概率我就要在這些小地方度過一生,但對我只...
中國

上任2年半 這位市長投案自首

       2025年10月11日,雲南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雲南省麗江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雲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公開簡歷顯示,李剛,男,漢族,1970年9月生,雲南楚雄人,199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7月參加工作,昆明工學院環境工程及化學工程系精細化工專業畢業,大學學歷。  李剛大學畢業後在昆明工學院科技開發公司工作近5年,後調入昆明理工大學,曾任該校團委副書記。2002年,李剛正式開始企業任職經歷,先後在貴研鉑業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貴金屬研究所工作,2007年擔任雲南錫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等職務。此後11年,他一直在雲南錫業集團工作,於2018年升至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省委管理)。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2019年6月,李剛跨行業調入雲南機場集團擔任總裁,後擔任雲南航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2021年1月正式成為雲南航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雲南機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擔任這一職務2年後,2023年2月,52歲的李剛開始從政,成為麗江市委副書記、市長候選人,1個月後順利轉正當選市長。  在作任職表態發言時,李剛曾說,「將同全市幹部群眾一道,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把各項工作做好,決不辜負省委、省政府的厚望和全市各族人民的期盼。」他稱,要讓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在麗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努力讓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  當地媒體曾報道,2023年3月20日,被任命為麗江市代市長當晚,李剛就暗訪督導了當地賓館酒店、居民小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