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 11 月

財經

財經

中共建軍節 中俄海軍集結將在日本海聯合演習

今天是中共建軍98周年,中俄兩國海軍在海參崴集結舉行開幕式,啟動為期5天的「海上聯合-2025」軍演,宣稱要聯合應對西太平洋安全威脅。據發布,中俄3日至5日將在日本海進行海上聯合巡航,期間將有實彈射擊,雙方這次還出動潛艇。 據中國海軍發布,中俄海上聯合演習將於8月1日至8月5日展開,以「聯合維護戰略通道安全」和「聯合應對西太安全威脅」為主題,前兩天主要在港岸展開,3日起轉入海上聯合演習實施階段。 據發布,中俄海上艦艇編隊將赴海參崴附近海空域組織援潛救生、聯合反潛、防空反導、對海作戰等多個科目演練,並展開「實際使用武器訓練」。演習結束後,中俄雙方還將在西太平洋相關海域組織海上聯合巡航。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中聯合演習的海上部分將於8月3日至5日在日本海海域進行。消息指出:「俄羅斯海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軍人將在海軍航空兵的支援下,演練並完善海上聯合搜救、反潛任務和防空任務,並在太平洋艦隊某海上戰備靶場進行聯合炮兵射擊。」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宣稱,俄中即將在日本海舉行的海軍演習是防禦性演習,不針對第三方國家。 據報導,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昨天抵達海參崴,包括紹興艦、烏魯木齊艦兩艘驅逐艦和一艘柴電潛艇,以及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艦和潛艇救援船西湖船。俄羅斯海軍參演艦艇包括特裡布茨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艦、響亮號輕型護衛艦、伊戈爾.別洛烏索夫號救援船和沃爾霍夫號潛艇。...
財經

中國質疑H20晶片安全風險 人民日報:我怎麼相信你

中國國家網信辦日前約談輝達(NVIDIA),要求就H20晶片漏洞後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英偉達(輝達)讓我怎麼相信你」,指輝達要拿出安全證明,才能消除中國用戶的後顧之憂。 人民日報1日在微博「人民日報評論」發布署名孟繁哲的評論文章及影片,稱「英偉達讓我怎麼相信你」。 文章提到,輝達的晶片H20被曝出存在「嚴重安全問題」,公司最近被國家網信辦約談。晶片漏洞後門安全風險一旦觸發,隨時可能是一場「噩夢」。 文章表示,輝達回應指「網路安全對我們至關重要。輝達的晶片不存在『後門』,並不會讓任何人有遠程訪問或控制這些晶片的途徑。」不過,對於H20晶片存在的「追蹤定位」和「遠程關閉」風險質疑,企業唯有按照約談要求,拿出令人信服的安全證明,才能消除中國用戶的後顧之憂,重新贏得市場信任。 文章表示,網路安全不只關係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也關係到企業的命脈,更直接連著國家安全。發展數位經濟、建設數位中國,必須維護好網路空間安全,絕不能讓「帶病」的晶片上崗。 文章表示,外國企業深耕中國市場,尊重中國法律、嚴守安全紅線是基本前提。輝達執行長黃仁勛曾說,「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始終確保遵守法律,並盡最大努力服務各個市場的客戶。」既然說了,就要做到。 文章最後表示,中國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因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不管是外國企業,還是其他經營主體,都要遵守規則、以誠相待,才能實現共贏發展。 在美中科技競爭下,輝達H20晶片進軍中國市場遇到不少障礙。2022年時任美國總統拜登對中國實施晶片禁令,中國業者無法取得業界研發AI時愛用的輝達A100及H100晶片。其後輝達為規避美國政府管制,為中國研發降規版H20晶片,但今年4月川普政府禁止輝達出口H20晶片到中國。 在今年7月美國放行H20晶片後,中國政府又質疑H20晶片有安全風險而約談輝達,外界關注H20晶片是否能...
財經

娃哈哈遺產爭奪官司首戰 宗馥莉輸了

娃哈哈創辦人宗慶後去世後引爆遺產爭奪案,第一個官司案是香港高法院1日宣判,下令娃哈哈董事長宗馥莉暫不得動用香港滙豐銀行帳戶內的18億美元資產。 香港中通社報導,宗馥莉被三名自稱其同父異母的弟妹起訴,香港高等法院1日宣布決定,根據原告請求發出披露令,確保有關資產得到保全,以便杭州訴訟有效進行。 3名原告為宗繼昌、宗婕莉和宗繼盛,被告為宗慶後女兒宗馥莉,及英屬維京群島註冊的建浩創投有限公司。據悉,建浩創投有限公司持有香港滙豐銀行帳號下的資產。 根據香港高等法院披露的文件,爭議核心在於宗慶後是否在生前通過建浩創投有限公司設立信託基金。原告方聲稱,2020年宗慶後曾指示下屬在香港滙豐銀行設立信託帳戶,承諾為三位子女各分配7億美元(三人共約21億美元),而截至2024年5月,該帳戶餘額約18億美元,其中有108萬美元被轉出用于越南工廠開支。 原告2024年12月已在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控告,法院當時簽發的臨時禁令顯示,原告要求凍結建浩創投在滙豐銀行的18億美元資產,並追索2024年5月轉出的108.5萬美元去向。 此次香港高等法院的短暫聆訊,主要針對2024年12月的臨時禁令是否延續。法律程序顯示,原告此前成功凍結建浩創帳戶滙豐帳戶,但需在8月底前提交完備證據,否則禁令可能解除。 香港高等法院1日宣布決定,宗馥莉不得從建浩創投滙豐銀行帳戶提款或轉帳任何資產,有關禁令持續有效至杭州中級人民法院及浙江高級人民法院有最終裁決為止;並發出披露令,被告需披露該滙豐帳戶的最新餘額、資產去向及收支完整帳目。 決定文件指出,披露令的目的是確保標的資產得到保全,以便中國法院有效地進行杭州訴訟。披露令絕不是在考慮當事人各自案件的實質內容後作出。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馥莉。(本報系資料照)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財經

害全球產能過剩 陸太陽能五雄驚傳去年狂裁8.7萬人

企業申報文件顯示,中國大陸大型太陽能業者去年裁掉近三分之一人力,顯示儘管太陽能被北京當局選為驅動經濟成長的產業,該產業仍不敵價格不斷下跌與高額虧損。 根據路透對公開申報文件就業數據的分析,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與通威去年總計裁員約8.7萬人,裁員人數平均占員工總數31%。分析師認為,這些先前不為人知的裁員可能是人力精簡與遇缺不補的結果,業者為抑制虧損削減薪資與工時,是員工辭職原因。 裁員在中國大陸是政治敏感議題,北京當局視就業為社會穩定關鍵。除了隆基去年承認裁員5%,其他業者都未宣布裁員,這些公司也都未回復路透提問。 這些裁員凸顯中國大陸太陽能與電動車等產業激烈價格戰帶來的衝擊,目前全球每年生產的太陽能面板是需求兩倍,大多數面板在中國大陸製造。根據太陽能光電產業協會7月報告,2024年以來下市、破產或被收購的太陽能公司超過40家。 晨星分析師王成(音譯)說:「2023年底以來這個產業景氣持續惡化,2024年情況其實變得更糟,2025年看來還會繼續惡化。」 隨著中國大陸把資源從不斷沉淪的房地產業,重新導向太陽能面板、電動車與電池這些曾被稱為「新三樣」的成長產業,2020至2023年該國太陽能製造商大舉興建新工廠。這股營建熱潮導致太陽能面板價格跌跌不休,美國對從東南亞許多中資工廠出口的商品課徵關稅,使得激烈價格戰進一步惡化,中國大陸太陽能產業去年虧損600億美元。路透報導,中國大陸五家太陽能巨擘去年悄悄裁員近三分之一。美聯社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財經

20%關稅揭曉 環時社評:民進黨「親美愛台」實已陷入「以台養美」

美國對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終於出爐,20%的稅率高於日韓,府院雖稱是暫時性稅率,仍導致相關產業人心惶惶。一直都對美台關稅磋商保持緘默的中國大陸,今由黨媒環球時報發發出一篇社評,標題為:「對等關稅」給了「倚美謀獨」一記響亮耳光。評論指稱,賴清德當局主動出賣台灣核心優勢產業,換來的卻是美國對台課徵高關稅,這是對民進黨「倚美謀獨」路線的最大諷刺。 文章表示,美方新一波「對等關稅」公布,中國台灣地區未能獲得豁免,被列入了20%一檔,並歸類為貿易關係未達互惠標準的對象之一。 20%的關稅不僅讓賴清德當局宣揚的「比照日韓」化為泡影,更與其先前的對美「滑跪」姿態形成強烈諷刺。 評論稱,在第一波「對等關稅」的衝擊下,不僅中國大陸以堅定的態度、有力的措施,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肯定和支持,大多數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如歐盟、日本等,都為維護自身利益不同程度地與之抗爭。相較之下,一直宣揚「美台是朋友」的賴清德當局,「滑跪」之迅速、徹底令人瞠目。 它稱,賴當局不僅沒有對台灣利益的任何維護,反而宣稱「台灣多年來一直希望加強與美國的經貿合作」,美方的「對等關稅」則是實現這一願望的「機會」,還拋出「吃苦當作吃補」的謬論。然而主動出賣台灣核心優勢產業,換來的卻是美國對台課徵高關稅,這是對民進黨「倚美謀獨」路線的最大諷刺。 它說,今年4月《華爾街日報》曾報道,根據諮詢公司Evercore的計算,台灣對大多數進口商品僅徵收2%的關稅。事實再次證明,美國根本沒有、也不會把台灣當作「平等夥伴」,而只會把台灣當作可隨時交易、盤剝的棋子。賴清德當局越是奴顏婢膝,華盛頓就越是予取予求。民進黨當局自詡「親美愛台」,實則早已陷入徹頭徹尾的「以台養美」怪圈。 文章提到,每當美國開出新條件,無論是進口美國含瘦肉精豬肉、巨額軍購,還是高科技產業的「遷徙投名狀」,民進黨當局都爭先恐後地雙手奉上台灣民眾多年來苦心積累的財富與心血...
財經

兩岸人物/長安汽車董座 老兵逆襲

中國長安汽車集團今年7月底成立,成為大陸國資委主管的第三家汽車類中央級企業,負責掌舵的是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他上任第一天就訂下目標,2030年汽車銷量目標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佔比超過60%,擠進全球汽車品牌前十名。 朱華榮以技術研發出身在汽車產業工作近40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系,並分發到長安公司(當時的江陵機器廠)工作,他歷任技術員、發動機研究所所長、技術部副部長、汽車製造廠總工程師、副總經理,長安集團副總裁兼長安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 朱華榮不僅是技術派元老,也是網紅董事長,常常在網路摃上造車新勢力的汽車技術問題,他從2020年6月起開始掌管長安汽車,在長安汽車7月底從中國兵器集團分割獨立出來成新央企後,就被任命為長安汽車集團新任董事長。 朱華榮從技術員到央企掌舵人,用40年的時間將長安汽車鍛造成年營收人民幣1,600億的行業標竿,以「技術立企、穩健經營」的智慧,在智慧化與全球化浪潮中,要打造長安汽車成為世界一流的品牌。 朱華榮在2014年出任長安汽車總裁,主導長安汽車從傳統燃油車轉向新能源和智慧化汽車,在2018年中國車市供過於求階段,他實施清庫存、優化產能等措施,使長安汽車在2019年經銷商庫存大幅降低,2020年銷量迅速恢復並逆勢增長。 他從2023年起推出「海納百川」計劃,開拓海外市場,2024年出口53.6萬輛,年增近50%。 新成立的長安汽車集團涵蓋117家分子公司,總部位於重慶,註冊資本人民幣200億元,資產總額人民幣3,087億元,員工人數11萬人,主要經營業務包括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汽車銷售、金融及物流服務、摩托車等。 朱華榮透露,未來五年,集團將面向全球推出50餘款新能源產品,包括七款以上30萬輛等級的「全球化大單品」;在全球打造阿維塔、深藍、長安三大品牌,包括新能源和燃油車;同時強化前瞻技術及新興產業布局。 針對前瞻技...
財經

進口受限、廢紙供應收緊推升成本 大陸紙企發動新一波漲價

大陸紙企玖龍紙業、江西理文造紙、湖北榮成紙業等近日再宣布漲價,從8月1日起上調瓦楞紙、再生牛卡紙等的價格。今年以來,紙企已經在3月至4月、5月、7月密集發布三輪漲價函,調漲幅度每噸人民幣30至50元(約新台幣125至205元)不等。分析認為漲價與進口受限、大陸原料廢紙供應收緊有關。 上海證券報報導,玖龍紙業天津、河北、湖北、重慶等多個生產基地發布漲價函,上調幅度為每噸人民幣30元。 一位紙企上市公司高管表示,物流包裝類用紙價格有小幅上漲,但大宗紙材料價格近期還在下跌。由於整體供過於求的趨勢仍將延續,包裝類用紙或無法維持漲價趨勢。總體上看,造紙行業依然有3%至5%的利潤,而落後產能會在行業發展中逐步消化掉。 對於漲價成因,卓創資訊瓦楞紙行業分析師李莉分析,7月瓦楞及箱板紙價格上漲,主要是由於原料廢紙供應呈現收緊態勢,導致成本端壓力顯著提升,企業透過上調產品價格來緩解自身營運壓力。新的環保政策對廢紙進口有限制,大陸廢紙回收率不高,抬升包裝材料類紙張的原料成本。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則表示,在需求未明顯回暖情況下,本輪紙企密集提價,更像是「成本推動型」的試探性拉漲,不排除是藉漲價刺激下游提前下單,進而鎖定利潤的考量。他指出,目前紙板、紙箱庫存偏高、訂單不足,對漲價接受度有限,部分區域已出現「紙廠喊漲,紙板廠觀望」的僵持狀況。若終端消費(食品、飲料、電商)旺季不超預期,包裝廠利潤將被進一步擠壓,或將不利於紙價向下游傳導。 事實上,大陸紙業正處於供過於求狀態,數據顯示,2023年至2024年大陸國內造紙行業新增產能超1,000萬噸,主要集中在包裝紙、文化紙領域。與此同時,需求卻較為疲軟,2024年紙製品消費量增速僅為1.5%。供需不平衡下,行業開工率大幅下降,跌至70%以下。 此外,大陸紙企內卷競爭嚴重,廣東省造紙行業協會上月28日也發布大陸造紙行業首個「反內...
財經

雷軍:小米汽車7月交車3萬輛創新高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1日在社交平台發文宣布,2025年7月,小米汽車交付量超過3萬輛。這是小米汽車首次月交付量突破3萬輛。此前資料顯示,小米汽車6月交付量超過2.5萬輛,5月交付量超過2.8萬輛。上市15個月,小米汽車累計交付已超過30萬輛。 小米第二款車小米YU7在7月開啟全國交付,該車上市後18小時鎖單超24萬輛,市場反應超過小米第一款車SU7。 證券時報報導,小米汽車交付量的攀升得益於產能的提升。國信證券研報表示,小米汽車北京工廠二期即將投產,新產能正在規劃中。預計小米汽車2025年銷量40萬輛到50萬輛(具體看產能爬坡情況),2026年銷量有望突破80萬輛。 此前在6月29日,雷軍轉發《小米汽車答網友問》時表示,一定會全力以赴抓緊生產,爭取早日將車交付到用戶手上,並感謝所有朋友們的支持。在7月2日的直播中,雷軍也表示,小米在努力提升產能。 6月19日,據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網站披露,亦庄新城YZ00-0606街區0110地塊工業項目以人民幣6.35億元成交,競得方為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2年1月,由小米智慧技術有限公司100%持股。 天風證券研報表示,6月19日小米競得北京亦庄新城一塊佔地48.51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緊鄰小米汽車二期工程項目,結合土地位置和規劃,或為小米後續工廠建設。此外小米二期工廠此前已完成驗收。 除了產能擴張之外,小米汽車仍在擴大銷售通路。7月,小米汽車新開了18家店,新開店包括了徐州、中山、商丘、菏澤、平頂山等地。整體來看,小米汽車總共在全國97個城市擁有352家店。8月份小米汽車計劃新增18家店,包括包頭、龍岩等8座城市。 彭博經濟研究認為,小米集團電動汽車銷量有望於2026年在中國市場超越行業領先者特斯拉,其業務規模的顯著擴大可能推動該公司信用評級上調。據彭博分析預測,小米...
財經

北京暴雨受災行政村 供電通訊全部恢復

7月下旬,北京遭遇連日暴雨,密雲、懷柔等山區受災嚴重。據新華社報導,北京受災行政村供電、通訊全部恢復,供水問題已解決。 7月23日至29日,北京遭遇連續極端強降雨,密雲、懷柔、延慶、平谷等山區受災嚴重。新華社及北京日報今早報導,據北京市應急管理局,截至目前,北京受災行政村供電、通訊全部恢復,供水問題已全部解決;失聯自然村也已全部復聯,持續展開失聯人員排查搜救工作。 供水方面,全市涉及4個區、30個鄉鎮、216個行政村、475個自然村的供水問題已解決;供電方面,全市涉及4個區、21個鄉鎮、180個停電行政村,已透過市電或應急電源接入,恢複電力供應;通訊方面,全市共有191個行政村通訊因災受到影響,目前已全數搶通。 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等9區的轉移安置人員,經安全評估後返家;北京市丰台、通州、順義、懷柔、密雲、平谷、延慶7個區,仍有1萬876人安置在155個安置點。 據北京日報報導,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尹力昨天到延慶區檢查相關工作進展。尹力強調,要針對山區自然條件和群眾生活需要,加強通村道路規劃建設;提高鄉村民居建築安全標準,強化防禦災害能力;每個村都要合理規劃設置避險場所,提升村民自救互救和應急避險能力。 尹力稱,要加強未來雨情水情汛情研判預警,全面強化風險防範措施,嚴防發生次生災害。緊盯水庫大壩、山洪溝道、堤防等重點設施,密切監測評估山區塌方、土石流等地質災害風險,及時發布預警訊息。 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市委副書記游鈞一同調度檢查。...
財經

兩岸快遞/陸2025年上半年出遊人次增 累積花費達13兆元

大陸文化和旅遊部發布2025年上半年國內居民出遊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居民出遊32.8億人次,年增20.6%。其中,城鎮居民出遊24.5億人次,年增17.5%;農村居民出遊8.3億人次,年增30.6%;出遊花費方面,上半年國內居民出遊花費人民幣3.1兆元(約新台幣13兆元),年增15.2%。其中,城鎮居民出遊花費2.6兆元,年增12.5%;農村居民出遊花費0.5兆元,年增長30.1%。 北京/發改委深入實施人工智慧+ 要推動規模化商業化 大陸國家發改委指出,中國將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大力推進AI規模化商業化應用,隨著AI技術加速迭代演進,AI已具備解決一些現實場景中複雜問題的能力,對產業降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等作用越來越凸顯。 北京/軟體業上半年獲利3.5兆元 保持雙位數增長 大陸工信部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軟體業營收人民幣7兆585億元(約新台幣29兆元),年增11.9%,利潤總額人民幣8,581億元(約新台幣3.5兆元),年增12%,軟體業務收入穩健增長,利潤總額保持兩位數增長。 上海/颱風後客流量創五年來紀錄 單日出入境12.6萬人次 竹節草颱風過境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口岸迎來大批量航班集中抵離高峰,上海機場邊檢站8月1日披露,7月31日,該站查驗出入境人員總數達12.6萬人次,客貨機770餘架次,創2020年以來單日客流最高紀錄。 上海/長三角旅遊列車報捷 上半年服務6萬人次旅客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長三角鐵路開行旅遊列車53趟,年增103.9%,服務旅客6.05萬人次,「樂游長三角」旅遊列車包括「水韻江蘇」、「水墨天目湖」等,讓遊客搭乘旅遊列車遊覽超過30座城市。 杭州/阿里巴巴發布新App 推動現有業務全面AI化 阿里巴巴推動現有業務全面「AI化」,阿里巴巴批發電商平台1688推出AI原生新應用「1688AI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