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批量離職背後,快手正在將資源從技術投入向商業化聚攏。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何伊凡見習編輯|李原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成立14年的快手,正在悄然經歷一場人事與戰略調整。
2025年9月以來,快手已有兩名核心幹將卸任。9月初,先是快手可靈AI負責人張迪離職,《中國企業家》確認其已加入B站,擔任技術條線負責人。9月底,快手高級副總裁笑古卸任本地生活業務負責人,轉任公司業務顧問。
短短一個月內,AI技術負責人到本地生活業務線主帥相繼離任,這家短視頻巨頭正經歷著一場管理層更迭和戰略重塑。
兩則人事變動讓外界感到蹊蹺的是,張迪作為可靈AI從0到1的技術核心人物,其離職正值快手大力投入AI、可靈發展迅猛之際,理應獲得更好的成長空間和發展信心。
2025年4月30日,可靈AI事業部正式成立,與快手主站、商業化、電商、國際化、本地生活並列為一級業務部門,成為快手的技術新門面。
「可靈AI的願景,就是建設全球領先的AI視覺與表達平台,讓每一個人都能夠用AI講出一個好故事,這是我們的初衷。」今年5月,張迪在《中國企業家》的活動上,還曾作為可靈AI的代表人物出席。
在港股市場,快手2025年年內上漲最高達130%,可靈AI也是驅動市值狂飆的重要引擎。
快手在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中披露:包含電商和可靈AI在內的新業務收入增速亮眼,同比增長25.9%。其中,AI業務商業化規模快速增長,該季度可靈AI收入超過2.5億元。截至2025年7月底,可靈AI用戶數超4500萬,相比三個月前的2200萬實現了翻倍。
張迪 來源:中企圖庫
「張迪的離開還是有些臨時和異常,快手CEO程一笑並沒有通過全員信宣布張迪的離開和誇讚張迪的過往戰績,其中的微妙大家都懂。」一位接近快手的消息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
「接任者快手高級副總裁蓋坤雖然此前就是張迪上級,但已經身兼數職。蓋坤除了全面管理可靈AI事業部的產品、運營和技術三大部門,還分管社區科學線,如何分配好精力和資源是個挑戰。」上述人士說。
事實證明,在張迪離職之後,可靈的版本迭代速度也慢了下來。
「張迪離職之前,可靈團隊保持著非常高頻的更新節奏,比如可靈2.0、靈動畫布等,現在可靈的重大更新並不多。」上述消息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
笑古的卸任,同樣讓外界感到突然。笑古是快手電筒商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人物,2019年加入快手後,他出任電商負責人,主導推動了快手電筒商從「依賴頭部主播」的粗放模式向商家自投、達人帶貨協同的「內循環」廣告模式轉型。
2022年9月,笑古轉戰本地生活領域後,曾帶領該業務升級為一級部門。但他同樣是在本地生活業務增長之際,突然卸任。
不僅如此,《中國企業家》發現這兩位高管的變動,只是快手高管離職潮的冰山一角——近兩年來,快手的管理層迭代十分頻繁。
快手CEO程一笑 攝影:鄧攀
據《中國企業家》統計,自2023年10月宿華卸任快手董事長,由程一笑接任以來,快手已有超過十位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離職或卸任。其中包括:原數據平台負責人董西成、磁力引擎副總裁袁帥、安全合規線負責人余海波、國際電商演算法負責人王犇、多模態負責人王仲遠等高管,其中多人在快手任職超5年。就在6個月前,快手高級副總裁、研發線負責人於冰也已轉任公司技術顧問。
組織架構調整
笑古突然卸任背後,快手正在進行一輪密集的組織架構調整。
2025年9月30日,快手發布公告稱,公司為進一步提升商家經營效率,基於電商、生活服務、商業化三大核心商業場景,對商業生態體系相關組織進行了升級。
本次調整中,笑古原本負責的「本地生活事業部」更名為「生活服務事業部」,原本地生活業務與線索廣告業務整合,原商業化事業部下線索廣告相關的行業團隊、產品團隊及相關中台團隊調整至生活服務事業部下。在此背景下,熟悉線索廣告業務的劉逍擔任生活服務事業部負責人,向快手高級副總裁王劍偉彙報。
關於笑古的卸任,程一笑在全員郵件中表示:「笑古自2019年加入公司以來,始終保持著創業者般的激情與堅韌,為快手商業體系的構建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2年9月,笑古轉戰本地生活領域。其掌舵期間,該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2024年,快手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長達200%,其中新線城市GMV增幅超過220%。
來源:AI生成
就在5個月前的「快手本地生活2025聚力大會」上,笑古還提出了「新線城市+AI」的戰略布局,強調下沉市場將成為持續增長的核心引擎。今年8月,快手本地生活又對服務商體系進行了全面升級,重新搭建代理服務商體系,重點發力三線及以下城市市場。
但從行業大背景看,電商、本地生活、廣告體系逐漸聚攏,正在成為大勢所趨。快手的變動邏輯,與抖音近半年前的組織調整也不謀而合。
今年4月,位元組電商廣告平台巨量千川的產品、產品運營人員從商業化部門轉入抖音電商;生活服務營銷平台巨量本地推的產品、產運人員從商業化部門轉入生活服務團隊。商業化部門保留演算法人員。
據《晚點》報道,抖音電商藉此擁有了更獨立的組織、更大的職權範圍。它可以根據成交額(GMV)與電商廣告收入目標,綜合決定分配給它的流量當中,電商交易和電商廣告的佔比。此前,巨量千川在商業化部門,更追求廣告收入,抖音電商則追求GMV,兩個指標分開。GMV和電商廣告收入作為一個整體被統一考量,理論上可以提高使用抖音流量的效率,也能提升商家體驗。
從技術投入到重視商業化
隨著笑古淡出一線,高級副總裁王劍偉扛起了將快手本地生活、電商、廣告全面打通的重任。王劍偉來自騰訊,2019年入職快手,2022年11月接任商業化負責人後,他曾帶領快手完成了商業化的快速增長。
從快手今年的數次調整方向來看,其正將戰略重心從技術投入、業務拓展轉向商業化變現。
比如,將本地生活業務與線索廣告業務整合,交由劉逍統一管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快手對本地生活業務戰略優先順序的下降——雖然這本該是今年下半年最火熱的互聯網戰場,阿里、京東、美團、抖音均有布局。
快手官方給出的理由是,此次調整旨在讓商家的營銷和經營更緊密地結合,為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體驗。更重要的是,快手或許認為,本地生活已經不足以作為一級部門,撐起獨立的增長曲線。
磁力引擎副總裁袁帥、國際電商演算法負責人王犇、多模態負責人王仲遠等多名技術型高管的先後離職,同樣印證了快手的調整意圖。
從財報數據上看,快手的研發投入從2021年150億元,逐年下降到2024年的122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也從2021年的18.5%逐年下降到2024年的9.6%。另據多家媒體報道,快手員工總數也從2021年的2.81萬縮減至2024年的2.46萬。
另一方面,快手在商業化方面持續加大投入。根據財報,2025年第二季度,快手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高達30%,遠高於研發費用的9.7%。
特別是當資本市場對互聯網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提出更高要求時,更促使快手掌舵者程一笑選擇將商業化效率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
雖然過往幾個季度,快手已連續實現了多個季度盈利。2025年上半年,快手營收676.54億元,同比增長12.04%;凈利潤89億元,同比增長9.9%。2024年同期快手營收603.8億元,同比增長14%;凈利潤80.98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1238.8%。
從營收結構來看,線上營銷服務、直播及其他服務仍然是快手的三大營收來源,2025年第二季度三者對收入的貢獻佔比分別為56.4%、28.7%和14.9%。其中,直播對快手的營收貢獻逐年下滑,而可靈AI等新興業務比例在逐年上升。
來源:視覺中國
過去5年里,快手最關鍵的電商業務GMV增速也呈現出放緩趨勢。2024年,快手電筒商GMV為1.39萬億元,同比增長17.3%。2025年上半年,快手電筒商GMV為6912億元,同比增長16.5%。
在收入構成和想像空間上,快手越來越倚重可靈,寄希望其成為快手的新增長極。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電話會上,快手表示:管理層已將可靈2025年的全年收入預期較年初目標翻倍,並相應追加了在推理算力方面的投入。
可靈的商業化進展,除了產品技術領先外,也建立在場景拓展之上。程一笑透露:目前,可靈AI的用戶既包括對AIGC感興趣的大眾創作者,也包括泛消費用戶、設計師、藝術家、電商、廣告行業從業者、影視製作工作室等專業創作者。程一笑特彆強調,可靈AI的主要付費用戶是專業創作者。
程一笑同樣非常關注可靈的商業化轉化效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他稱,「自可靈AI上線推出以來,推理算力層面的毛利率已轉正。」
挑戰與突圍
雖然快手的組織調整,意味著集團將目光瞄準商業化。但高管頻繁離職背後,仍意味著快手的業務結構面臨諸多潛在挑戰。
在電商領域,快手頭部主播的流失仍是難解問題。2025年8月,辛巴因健康問題宣布退網。高峰時期,辛選集團的GMV在快手電筒商GMV中佔比一度高達25%左右。儘管快手平台對辛巴又愛又恨,但辛巴的離開還是讓快手電筒商損失慘重。雖然快手積極扶持其他主播,但短期內,沒有誰能填補辛巴離開後的巨大銷售缺口。
在本地生活領域,儘管快手業務增速較快,但基數仍然較小。另一面,美團、阿里、京東、抖音等互聯網巨頭的廝殺越來越激烈,與對手相比,快手缺少更具差異化的競爭路徑,這或許也是此次戰略調整中,笑古卸任的重要原因。
在AI業務上,可靈雖然在多項權威評測中成績優異,但也曾因視頻生成速度較慢、高峰期等待時間長被用戶吐槽。同時,可靈還面臨著OpenAI的Sora2、谷歌的Veo3、位元組跳動的即夢AI等海內外視頻模型的競爭。
來源:視覺中國
除了內部人事動蕩和業務瓶頸,監管層面近期也給快手提出了更高的合規要求。
2025年9月1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對快手旗下全資子公司成都快購科技有限公司立案調查。成都快購是電商交易平台「快手小店」的運營主體,直指其涉嫌違反《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
幾乎同時,網信辦約談了快手,因「熱搜榜單主榜扎堆呈現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類詞條等不良信息內容」。
此前一個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分別就快手侵害《德雲斗笑社》《長相思》著作權案作出終審判決,合計判賠8910萬元。
面對這些困境,快手努力尋找破局之道。在電商業務方面,快手在2025年加大了產業帶布局,計劃在珠三角、長三角建設多個供應鏈基地,直接對接工廠與主播,從源頭遏制假貨;並推出「商家合規碼」制度,將營業執照公示、發票開具率等指標與流量扶持掛鉤。
在內容生態方面,快手已著手調整推薦機制,將「內容質量評分」權重提升,使其高於「停留時長」。針對低俗內容,快手引入了「人工+AI」雙重審核。
今年第二季度,快手還推出了「OneRec端到端生成式推薦大模型」,將其應用於短視頻內容的分發與推薦。程一笑稱該模型可從全量視頻中預測用戶的偏好,以提升用戶時長和留存率。
不過,在努力提升商業化效率的同時,快手能否長期保持AI等新興技術領域的長期競爭力,仍是巨大挑戰。隨著組織調整的落地,新管理團隊能否帶領快手走出困局,仍需市場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