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2 11 月

社會

社會

「下凡」兼「帶資」闖入短劇賽道,明星們都在下一盤大棋?

明星演員入局短劇賽道的消息時常登上熱搜。 「果郡王」李東學轉戰短劇賽道,以出品人的身份推出短劇《怒刺》;婁藝瀟在《我為將軍披戰袍》《套現人生》《三秒預見你》等短劇中以演員的身份出現,同時成立了一個專門孵化短劇的廠牌——兔兔熊; 此前,李若彤在《午後玫瑰》中既是主演,也是監製;倪虹潔同樣在《夫妻的春節》身兼這兩個職位......明星演員與短劇行業的互動當中,一個清晰趨勢正在顯現,他們不僅僅是尋求新的展示平台,且越來越熱衷成為短劇的「舵手」。 在影視資源向頭部集中的當下,大量演員面臨不同程度的困境。與其說從業者們跨界短劇領域是「降維打擊」,不如說是「順勢而為」。 多位短劇從業者向時光網透露,不僅是演員,過往不少拍電影或長劇的導演、編劇或其他幕後人員都紛紛轉型至短劇賽道。明星演員入局短劇賽道會有一定優勢,不僅會獲得更高的番位和片酬。他們「帶資進組」的話,還能參與項目的利潤分成。利潤分成加上短劇播出帶來的商業增量,實際收益或遠超單一片酬的價碼。 明星入局拍短劇 帶資進組、撬動流量,收益或不止片酬 電影、長劇、短劇這三種不同表現形態的作品中,觀眾往往認為電影審美「更高級」,甚至會用「電影感」來誇讚一部長劇的品質在線。反觀很多短劇在大眾印象當中,則是「土味審美」的代名詞,因此明星演員入局短劇賽道時,外界常常會伴有「降咖」或「下凡」等評價。 「老牌影后」劉曉慶、「小龍女」李若彤、憑藉《愛情公寓》走紅的婁藝瀟、參演過《天龍八部》《魔幻手機》等多部爆款的舒暢等明星演員紛紛闖入短劇賽道。 但資深影視從業者布魯布魯西西婭直言,「下凡」這個詞不該用在他們身上。「比如楊冪、趙麗穎、趙露思等當紅演員拍短劇,可以稱之為『下凡』。 當下在電影或長劇領域不具備市場號召力的腰部演員入局短劇賽道,更多是依靠曾經的角色紅利來盤活自身的商業價值。」 布魯布魯西西婭此前有過長劇的從業經歷,為了適應影視行業環境的...
社會

2008年以來,藝術家眼裡的中國是怎樣的?

在藝術作品《歡迎到西京:西京奧運》中,馬拉松比賽的比拼內容從長跑變成睡覺。南方周末記者 劉悠翔 攝 陳劭雄,北京人;小澤江,東京人;金泓錫,首爾人。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行的十六天里,這三位來自東亞三國的藝術家組成了「西京人」小組,舉辦了他們自己的「西京奧運」:用香煙作為火炬接力,聖火儀式變成了一場BBQ聚餐;以毛筆為劍,在擊劍比賽中撓對方痒痒;拳擊比賽是三人輪流給其中一人按摩;在足球比賽中踢西瓜…… 在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下稱大館)看《歡迎到西京:西京奧運》,令人感慨:影片畫質雖然蒙上了一層歲月的濾鏡,但它依然將人們帶回熱望「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2008年。同樣在那一年,巴拉克·奧巴馬帶著「是的,我們可以」(Yes We Can)的口號當選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創造歷史的喜悅仍未消散,他就要面對金融危機的巨大挑戰,其餘波延宕至今。 無論東西,2008年都是許多人心中一個特殊的年份。對中國人而言,它意味著全球化開始變得清晰可見,社會公眾的生命經驗、夢想期冀、野心與慾望、焦慮與恐懼,與同處地球村的其他人日益接近。 藝術家是如何捕捉2008年至今的時代觀念變化的?大館正在舉行的大型展覽「保持在線:2008年後的藝術與中國」給出了一個答案。該系列展覽由大館藝術主管皮力博士、資深策展人郭瑛策劃,呈現探索21世紀中國及全球社會現實變遷的70位/組藝術家的作品。展覽分為兩期,分別為「保持在線:雲中遊盪」(2005年9月26日-2026年1月4日)和「保持在線:全球供應」(2026年2月27日-5月31日),從數碼技術和勞動這兩條線索出發,回顧當代藝術界過去十多年裡的諸多重要實踐。 目前正在展出的「保持在線:雲中遊盪」反映了互聯網、社交媒體平台和數字科技如何無孔不入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展覽設有八個主題單元,展出約50件作品,探討的話題包括信息繭房、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系統、數碼...
社會

梅根終究沒有抵擋誘惑,「獨立女性」形象破碎成為笑話

10月30日,梅根的生活方式品牌「As Ever」發布了一組聖誕季新品,又惹出了風波。 梅根一直都以獨立自強人設示人。但是這次發布新品卻把她的「獨立女性」形象搞得支離破碎。 事情是這樣的。為了推廣新品,梅根在「As Ever」的官方Instagram上分享了一段她伏案工作的視頻。畫面里,她優雅地坐在辦公桌前,身邊放著新推出的香薰蠟燭,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但眼尖的網友立刻發現,在她手邊,放著一本藍色的筆記本,而筆記本的封面上,赫然印著金色的​​皇家徽章(Royal Cypher)​​! 這個徽章是什麼來頭?它是一個字母「M」頂上戴著一個王冠。這是當年她與哈里王子大婚前,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親自賜予的,象徵著她作為王室成員的身份。自從2020年她與哈里正式退出王室工作、移居美國加州後,理論上,她就不應再在商業活動中使用這個代表王室職權的符號了。 這下,網友們可不客氣了。有人一針見血地吐槽:「這又是梅根把皇家徽章印在幾乎所有東西上的一個例子。」還有人更直接:「我覺得這就是重點。如果沒有王室背景,很難把一支蠟燭賣到那個價格。」最狠的評論是:「到這地步真是可悲了。如果你必須提醒每個人你與王室有聯繫,那你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王室成員。」 咱們不妨把時光機倒回2020年。當時,梅根和哈里發布那份著名的「退出王室」聲明時,是多麼的意氣風發。他們說要追求「經濟獨立」,要「開闢新的工作模式」,要「在被束縛的體制外,繼續為公眾服務」。這番話,在當時被全球無數媒體和粉絲解讀為一場現代版的「女性獨立革命」。梅根,就是那個勇敢打破枷鎖、追求自我價值的先鋒。 她之後的一系列舉動,似乎也在強化這個形象:與流媒體平台簽約製作有教育意義的節目,成立慈善基金會,以及推出旨在「分享生活樂趣」的「As Ever」品牌。這一切,看起來都像是在構建一個遠離王室光環、靠自身才華打拚的新身份。 然而,這次的新品發布...
社會

「出家一年後,我重新回到廣州出租屋創業」

當00後們還在把「出家」當作玩笑話時,有的00後,已經悄悄還俗了。 「2023年本科國際貿易畢業,在上市公司做了一年精益工程師,外資做了半年獵頭,出家一年,現在還俗了,有無上海的公司撈撈,啥都能幹。」 今年5月,25歲,出家一年還俗的嘉翊在小紅書上發帖求職,評論區全是年輕人對找工作的「焦慮」:「為什麼要從上家離職? 是否接受我們給你做背調?」「你跳槽太頻繁了,沒有超過一年的工作經歷。」「你在最不好工作的時候出來找工作。」 有人給他提建議,可以當開光師傅,或幫人「算算八字」,嘉翊回復:「算命是道士的飯碗啊,這個超綱了。」 還有人為他扼腕:「不是,你糊塗啊,你當和尚的時候咋不拍vlog當博主呢?」 嘉翊沒有被上海的HR撈到,卻收到廣州一家做心理療愈的創業公司的offer,於是他從安徽深山的小廟下山,重新回到廣州城中村的出租屋。「適應了兩天才把那股想吐的感覺消化下去。」他還成了一名「出家還俗」博主,吸引了一批渴望改善現實處境、治癒精神世界的年輕人。 出家,是因為有太多人生問題想不明白,他覺得自己應該出家。選擇還俗,則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去工作。聽起來很玄,但似乎就是那麼回事。 以下是嘉翊的講述:   1 還俗的念頭是在一瞬間冒出來的。那天我剛剛做完課,回到房中,忽然就覺得到了該要下山的時候。 倒不是因為我對出家這件事情有什麼不滿。恰恰相反,我一直很喜歡山上的生活。雖然廟很小,日子也清苦,但清清靜靜,每天只要念經和打坐,不用胡思亂想,生活沒有很多煩惱。 可是在內心深處,我就是有了還俗的念頭。 後來我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師父聽,師父先是正襟危坐,淡淡地告訴我:「你要遵從自己的心。你的話可以騙你,但你的心永遠不會騙你。」 然後他又微微一笑:「萬一下山後沒地方去,你就去找個廟,繼續去當和尚吧。至少能混口飯吃。」 聽了師父的話,我決定還俗。還俗的過程很簡單,比從公司里離職還要簡單,不用寫離職申...
社會

鮑威爾「罕見強硬」凸顯美聯儲「內亂」,降息「遠非確定」

美聯儲如期降息,但鮑威爾在會後新聞發布會上發出的鷹派信號,給市場對年底前再次降息的普遍預期潑了一盆冷水。 有「新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 Nick Timiraos在最新文章中表示,鮑威爾罕見地強硬表態,不僅凸顯了FOMC內部日益加劇的分歧,也表明在經濟數據「盲飛」的背景下,未來貨幣政策的路徑充滿了高度不確定性。 當地時間周三,美聯儲宣布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降至3.75%至4%,為三年來最低水平,這是連續第二次會議降息。然而,發布會上的焦點迅速轉向了鮑威爾對未來政策的看法。他明確反駁了市場認為12月降息已是「板上釘釘」的觀點,直言這一前景「遠非確定」。 鮑威爾的言論立竿見影,扭轉了市場的樂觀情緒,12月降息的概率從95%暴跌至65%。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500指數抹去日內漲幅,最終道指收跌0.2%,標普500指數微跌。對利率前景最為敏感的2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0.092個百分點至3.585%,創下自7月初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Timiraos分析稱,鮑威爾的講話清楚地表明,隨著他口中「越來越多的官員」對進一步降息的必要性提出質疑,本輪寬鬆周期中最輕鬆的部分可能已經結束。與此同時,隨著每一次降息的推進,何時停止降息的問題也變得愈發緊迫。 內部分歧顯現,決策投票「三向撕裂」 最新的利率決議以10票贊成、2票反對的結果通過,投票細節暴露了委員會內部觀點的嚴重分化。堪薩斯城聯儲主席Jeffrey Schmid投下反對票,他傾向於維持利率不變;而美聯儲理事Stephen Miran則持不同意見,他主張進行更大幅度的50個基點降息。 這一「三向撕裂」的投票格局印證了鮑威爾所說的,委員會內部存在「強烈不同的觀點」。鮑威爾在發布會上承認,決策者中存在一個「日益壯大的合唱團」(growing chorus),他們對是否需要進一步放鬆政策持懷疑態度...
社會

專題:特習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釜山特習會進行了100分鐘,相關的吉隆坡協議可能下周簽署。專家認為,雖然峰會同意休戰一年,沒有改變中美之間科技戰與貿易戰的根本格局,但人們可以從中受到啟發。 同習近平會晤後,特朗普在登上空軍一號後對記者表示,「這是一次令人驚嘆的會晤。」他表示,如果滿分是10分,他會將此次會談的評分定為「12分」。中美元首會面從原定的1小時延長到1小時40分鐘。為節省時間,會議安排了同聲傳譯。 特朗普表示,他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協議,兩國將很快簽署相關貿易協議。他說,「今後我們每年都會重新檢視這項協議,但我認為它將持續很長時間,遠不止一年。我們會在年末進行協商。」 特朗普說,他將在明年4月訪問中國,之後在美國會見習近平。 特朗普介紹,習近平會竭盡全力阻止芬太尼的流入。美方對中國施加的所謂「芬太尼關稅」因此從20%降至10%,即刻生效。之後,美方對中方的新關稅稅率從57%降至47%。 中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國同意暫停本月公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為期一年。 中國商務部告知,美方對中國商品加征的24%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並暫停一年實施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措施也暫停一年實施。此外,雙方就擴大農產品貿易達成共識,努力解決TikTok問題。 用經濟做籌碼變得合理合法 分析人士認為,毫無疑問,兩國元首會晤為戰勝分歧營造了緩和氛圍,是有益的。人們希望此次協議能夠促成進一步的會談,例如關於「紅線」和減少衝突等問題。然而,釜山特習會達成的共識卻只有一年的有效期。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朗海默(Rolf J. Langhammer)教授指出,雙方只是達成了暫時的休戰,而並非真正的貿易和平。「一旦涉及到某些要求,比如尊重對方的勢力範圍(如加勒比海或台灣海峽),衝突隨時可能再次爆發。 他分析認為,雙方在貿易談判中都展示了各自的武器。「中國是關鍵原材料近乎壟斷...
社會

刷到一個又一個假視頻後,我不敢相信互聯網了

前陣子差評君刷到一個視頻。 一隻貓打碎花瓶後迅速逃走,主人從房間衝出來,二話不說把賬算到了旁邊狗頭上。 狗一臉委屈,舉起爪子嗷嗷叫,彷彿在說:冤枉啊大哥,我沒動。 靠,貓壞狗好的經典劇情,差評君當場就看樂了。 但轉念一想,這會不會過於巧合了,還正好給人拍下來了? 直到我看到平台那一條「疑似 AI 創作」的提示,以及評論區那句「我已經不能第一時間分辨出 AI 視頻」。 差評君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 AI 視頻。 其實偶爾刷到一兩個 AI 視頻,不算什麼大事。 真正讓人細思極恐的是,最近兩周,我已經刷到了幾十個 AI 視頻,而且頻率越來越高,真假也更難以分辨。 就說前兩天,抖音上有個視頻很火。 一個國外高校教授忍無可忍,在課堂上批評學生使用 AI 完成作業。視頻被國內一堆藍 V 轉發,並配上黃字封標解讀。 該圖片可能由AI生成 評論區的網友們也是一片叫好,紛紛讚揚教授的堅守,還有老師把這段視頻轉發給了學生。 可真相你可能想不到,這段視頻本身—— 就是 AI。 大學教授查不到任何信息,兩隻手也不自然,黑板上板書都是鬼畫符。類似的教授紅溫主題 AI 視頻,在 TikTok 上也有一堆。 圖源@全民較真-騰訊新聞 諷不諷刺,魔幻不魔幻? 再看看下面這個。 一匹失控的馬在路上橫衝直撞,先是踩碎了汽車玻璃,接著又撞壞了門板。 視頻在 TikTok 上斬獲了 210 萬點贊,3 萬條評論,熱度爆表。 符合直覺的物理反饋,抖動的鏡頭,整個畫面的真實感幾乎讓人無法質疑,差評君盯著每一幀都找不出破綻。 直到最後發現作者主頁全是類似主題的 AI 視頻,我才勉強確認,這 TM 又是 AI 的傑作。 其實差評君不反感 AI 視頻。 還記得秦朗暑假作業事件嗎?擺拍可以,但你得標註清楚,不能拿擺拍當真事兒來忽悠大眾。 同樣的道理,差評君並不是反感AI 視頻本身,而是反感那些不主動聲明的 A...
社會

購置稅退坡前夜:車企補貼上億瘋搶訂單

屬於新能源車的「優待」正在逐步消失。 繼2022年底延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取消後,長達10年的新能源車免徵購置稅政策也將在今年底落幕。按照目前規劃,2026和2027年新能源車購置稅將減半徵收,2028年開始不再針對新能源車減免購置稅。 伴隨著延續了數年、為車市注入強心針的購置稅補貼政策進入明確的倒計時,一場用戶爭奪的年度大戲在各大新能源車企激烈上演。 抓住最後兩個月的機會,不少車企推出優惠方案,承諾客戶只要年底前鎖單,年前無法提車導致的購置稅補貼損失,車企自己掏錢補上。截至10月28日,已經有包括小米、理想、蔚來等在內的20餘個品牌推出購置稅兜底政策。 按照每台車平均補貼1萬元計算,只要車企年底前待交付訂單過萬,補貼支出就將是上億元級別的。但是,面對政策末班車效應,車企們已經無暇他顧。 而2025年末這一波「兜底補貼」搶單潮背後,既透露出車企對未來的焦慮,也為2026年初的市場埋下了充滿變數的伏筆。 接下來的問題是,新能源車的專屬政策不斷退坡,對車市未來走勢究竟會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車企們的花式補貼背後,誠意與含金量又有幾何?2026年,中國汽車市場會迎來一個怎樣的開局? 新能源車補貼時代落幕 對於生而弱小的新能源車來說,十幾年前想撼動燃油車年銷千萬輛的強大根基機會渺茫,加之彼時三電技術和補能網路建設尚處初級階段,各種針對新能源車的優惠政策便應運而生。 除了在個別限購和限行地區的購車指標及出行優待,新能源車還享有專屬補貼和購置稅減免。2009年,中央財政開始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貼,這一補就是13年,期間還經歷了2017年、2021年和2022年三次延期,直至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車補貼徹底退出。 補貼政策確實極大地推動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車滲透率從2015年的1%,躍升至2022年的25.6%。 如今大...
社會

手機時代被拋棄的諾基亞,為何被黃仁勛重新撿起?

早已歸於平靜的諾基亞,在一夜之間又重新受到了華爾街投資者的熱捧。 當地時間10月28日,英偉達宣布向諾基亞投資10億美元,雙方將基於英偉達平台研發商用級AI-RAN(Radio Access Network,無線接入網)技術,為邊緣側AI設備和應用提供底層支持。諾基亞股價當日飆升22.84%,報收7.77美元/ADR。 諾基亞最新表示,作為交易的一部分,英偉達將以每股6.01美元的價格購買1.664億股諾基亞股票,從而獲得諾基亞2.9%的股份。 根據諾基亞發布的一份公告,諾基亞和英偉達同意在AI網路解決方案方面進行合作,並探索將諾基亞的數據中心交換和光電技術整合到英偉達未來AI基礎設施架構中的機會。 一時之間,諾基亞這個在智能手機時代已經近乎被遺忘的公司,在AI時代又被英偉達創始人重新撿了起來。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諾基亞吃的「老本」,成了黃仁勛的「金礦」 大眾認知里,曾經的「手機之王」諾基亞在智能手機時代,淪為了徹底的失敗者。但實際是,這家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芬蘭公司已經成功轉型,並且活得相當不錯。 2014年,諾基亞將其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此後,諾基亞將重心轉向網路基礎設施​(含光網路、IP路由)、移動網路​(5G設備)、雲與網路服務、專利授權和技術研發與授權。 2025年上半年,諾基亞營收達到750.8億元,凈利潤則同比大漲31.58%。同時,諾基亞擁有從2G到5G的龐大專利組合,每年還能通過專利授權獲得近5億歐元的穩定收入。 公開數據顯示,諾基亞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份額為13%,僅次於華為,排名第二。其中,諾基亞在除中國市場之外的市場份額為17%,排名第二;在除北美市場之外的其他市場,諾基亞市場份額為12%,排名第三。 諾基亞在全球電信設備的廣泛布局,則成為了英偉達構建AI基礎設施的快速通道。 在黃仁勛的計劃里,英偉達可以將GPU集成到諾基亞的通信設備中,這樣通信網...
社會

《人民日報》披露中美元首釜山會晤詳情

「對話比對抗好」 時間:10月30日 日程:中美元首在釜山舉行會晤 美國總統特朗普步入合影區,在中美兩國國旗前停下了腳步。他向左側望去,目光所及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沿著紅毯,健步走來。 10月30日,韓國釜山。 中美兩國元首的握手鏡頭,實時傳向了世界。 時隔6年再度會面,習近平主席首先問候道:「很高興又見面了。」 特朗普總統立刻回應說:「很高興再次見到你。我肯定我們今天會有非常成功的會晤。」說到這兒,他笑著看向習近平主席:「但他是個很強硬的談判者,這可不好。我們彼此之間非常了解。」 會晤地在機場藍屋貴賓室,不拘形式,卻又傳遞著深意。這是習近平主席韓國之行的第一場活動,也是特朗普總統近一周亞洲之行的最後一場活動。前一日,即便只是會晤敲定的一則消息,已讓「屏息關注」的國際社會為之一舒。 此刻,有位美國記者高聲問:「今天你們會簽署貿易協議嗎?」 特朗普總統說:「也許。但是我們會達成很好的共識。我們之間的關係很好,總是很好。」 這一路並不平坦。 風風雨雨幾十年,近年來中美關係更是「發生了不少事情」。正如習近平主席曾形容的那樣,走到過山窮水盡,但總能柳暗花明,「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須找到正確的相處之道」。 進屋落座。 屋子不大,跨越太平洋的一次深談,在咫尺之間。中美關係的走向,繫於會晤廳桌子的兩側,也繫於17億多中美人民的共同抉擇。 特朗普總統熱情開場:「能與我多年的老朋友見面,我感到非常榮幸。我們即將與非常傑出、備受尊敬的中國國家主席進行一些討論。我想我們已經達成了很多共識,現在還會達成更多共識。習主席是一個偉大國度的偉大領導人。我相信我們將建立長期良好的關係,非常榮幸您能與我們在一起。」 社會制度迥異、發展階段不同的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找到正確相處之道,需要智慧、格局,需要遠見、擔當。 習近平主席的講述,並不迴避矛盾問題,坦誠而充滿智慧: 「前幾天,兩國經貿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