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之際,中國周三(10月15日)通過上調人民幣中間價來加強匯率防守。
中國人民銀行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定在7.0995,強於備受關注的7.1這一關鍵水平。離岸人民幣在此舉後進一步走強。
這是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首次將中間價設在7.1以內,此前自8月底以來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附近。此次更強勢的中間價預計將進一步支撐人民幣,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累計升值逾2%。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將中間價定在7.10以下,傳遞出強有力的信號,」新加坡馬來亞銀行高級外匯分析師Fiona Lim表示,「強勢人民幣象徵著中國在任何談判或針鋒相對的升級中處於有利地位。」
滙豐分析師表示,當局可能在等待關稅方面取得進展。在低收益貨幣中,滙豐分析師看好人民幣,理由包括中國10月領導層會議前股市資金流入預期、中美關係改善的希望,以及出口商手中「過剩」的外匯存款。
美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周一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仍計劃於10月底在韓國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表明,儘管上周一系列針鋒相對的升級讓投資者感到不安,貿易談判仍在按計劃推進。
與此同時,市場參與者也認為短期內人民幣不會大幅升值。
中銀國際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發文指出,關於在人民幣單邊貶值期間囤積外匯的在岸主體將因看漲人民幣而集中結匯的猜測,目前尚未得到可用數據的支持。
管濤曾在國家外匯管理局任職,他表示,銀行預期會保持風險中性,其中一些銀行還承擔著逆周期穩定的作用。「因此,用順周期的『高買低賣』思維來推測它們的外匯交易行為是不合適的。」
Zhang Peng/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