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聞曝光 官媒罕批一尊「面子工程」
中共黨魁習近平推出的所謂「廁所革命」走向爛尾,官媒日前罕見曝光各種亂象,並批評各地建的這種「能看不能用」的廁所,是「面子工程」,只會損害政府公信力。 習近平於2015年提出公廁改造升級計劃後,中國各地隨即掀起一場「廁所革命」,造出一些表面「好看」的廁所。但由於是中共黨魁親自提出的項目,過去十年來官媒極少曝光其中亂象。 隨著中共高層權斗日趨激烈,中共央視日前罕見曝光了各地公廁建設中存在的亂象。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央視「財經調查」7月20日播出的節目中提到,根據「群眾舉報」,中國農村投入不少資金建成的新公廁常年掛著鎖、關著門,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擺設。 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不少村民反映,這兩年村裡新建了公共廁所,看上去乾淨整潔、設施也全備,但村民們卻很少使用過。 當地的村民告訴記者,新建的公共廁所都是不提供日常使用的,只有村裡有活動或領導來視察的時候才會開放。 而就在新建的公廁旁不到100米的地方,村民仍在使用的旱廁傳來刺鼻異味。 根據「政府購買服務信息平台」上查到,稷山縣2023年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項目(新建公廁)合約公告顯示,計劃用人民幣230.28萬元新建23座公廁,資金來源於政府資金。而上述偶而開放或是從未開放的公廁,都屬於去年新建的23座廁所。 針對上述報道,官媒南方日報發表評論說,這樣的「半拉子工程」不僅給民心添堵,還白白浪費了公共資源。 文章說,「建而不用」,不如不建。從外觀上看,有的公廁外觀設計精巧,選址也貼近村民日常活動區域,考慮到了便民需求。為何花費百萬元卻不開放?……難不成一開始就只是為了造一個「盆景」? 工人日報發文說,問題的根源在於有的地方將「廁所革命」異化為政績工...